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PV16、18E6及MCM7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良性病变中HPV16、18E6和MCM7蛋白的表达,探讨高危型HPV感染和细胞周期复制调控异常与人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乳腺、30例乳腺腺病,5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PV16、18E6和MCM7蛋白的表达.结果:癌组中HPV16、18E6和MCM7蛋白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7.69%和96.15%,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腺病组(P<0.02、P<0.05).HPV16、18E6与MCM7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442;P<0.001).MCM7蛋白阳性表达与IDC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肿块大小有关(P<0.01、P<0.03、P<0.01).结论:高危型HPV16、18感染和MCM7蛋白的高表达导致细胞周期复制调控异常涉及了HPV感染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MCM7高表达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价HPV感染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状态和评价临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组织中HPV16 18E6及p53 MCM7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中高危型HPV16、18感染和细胞周期复制调控蛋白p53、MCM7异常表达与人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乳腺、30例乳腺腺病,55例乳腺癌、5例导管原位癌及其癌旁组织中HPV16、18E6,p53和MCM7蛋白的表达。 结果: 55例乳腺癌组织中HPV16、18E6,p53和MCM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18%、38.18%和96.36%,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腺病组(P<0.01、P<0.001、P<0.05)。浸润性导管癌HPV16、18E6阳性组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HPV16、18E6阴性组(P<0.01)。HPV16、18E6与p5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5769;P<0.001),而与MCM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442;P<0.001)。MCM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肿块直径有关(P<0.01、P<0.03、P<0.01)。 结论: 高危型HPV16、18E6感染后p53功能的失活和MCM7蛋白的高表达导致细胞周期复制调控异常,可能涉及了HPV感染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MCM7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价HPV感染后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状态、早期诊断和预测肿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黄平  任占平 《现代肿瘤医学》2008,16(12):2090-2091
目的:探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PV18DNA和p53蛋白的表达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乳腺腺病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8DNA和p53蛋白。结果:癌组中HPV18DNA阳性和HPV18DNA阴性两组间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3),HPV18DNA阳性组与p53蛋白阳性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954、P〈0.04)。结论:HPV18感染后导致野生型p53的灭活和降解可能涉及HPV18感染后人乳腺上皮细胞癌变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p53和HPV—16、18E6蛋白在宫颈癌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耀先  陈德基  唐志佼  解梦霞  李蓓芸  赵斌 《肿瘤》2001,21(3):191-193,F003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抑癌基因p53蛋白与HPV-16、18癌基因E6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宫颈癌和8例慢性宫颈炎上皮组织中p53和HPV-16、18E6蛋白的表达.结果68例宫颈癌中有17例p53蛋白和60例HPV-16、18E6蛋白呈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0%和88.2%.p53蛋白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关,其阳性率在宫颈腺癌中为83.3%和宫颈鳞癌中为17.2%,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p53蛋白表达也与临床分期相关,该蛋白阳性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上升而增高.p53表达同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HPV-16、18E6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同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在慢性宫颈炎上皮组织中均无p53和HPV-16、18E6蛋白表达.结论p53蛋白阴性和弱阳性表达以及HPV-16、18E6蛋白过度表达与宫颈癌发生有关,但在宫颈腺癌和临床分期升高的宫颈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的增强可能是p53基因突变的结果,或者与其他细胞蛋白结合,阻止了HPV-16、18E6蛋白对p53蛋白的降解作用,使p53蛋白稳定性增加和阳性表达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PV16DNA和p53蛋白,探讨HPV16型感染和p53蛋白表达与人乳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和分析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DNA和p53蛋白二者之间的表达关系。结果 癌组中HPV16DNA阳性和HPV16DNA阴性两组阃p53蛋白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HPV16DNA阳性组显示与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2)。结论 HPV16感染后导致野生型p53的降解可能涉及HPV16感染后人乳腺上皮细胞癌变的病理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HPV16E6、E7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5例正常宫颈、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1N)以及61例浸润性宫颈癌组织进行了HPVl6E6、HPVl6E7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在正常宫颈、CINI~Ⅱ、CINⅢ及浸润性宫颈癌中,HPVl6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5)、7.14%(1/14)、36.36%(4/11)、59.02%(36/61);CINⅢ和浸润性宫颈癌中HPVl6E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和CINI~Ⅱ(P〈0.05);在高、中、低分化宫颈癌中,HPVl6E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45%(5/11)、77.78%(14/18)、53.13%(17/32);HPVl6E6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HPVl6E6蛋白表达与官颈癌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ys=0.123),HPVl6E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HPVl6E7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CINI-Ⅱ、CIN Ⅲ及浸润性富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3/15)、42.86%(6/14)、63.64%(7/11)、57.38%(35/61),HPVl6E7蛋白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5);HPVl6E7蛋白的表达与富颈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分化均无关(P〉0.05)。结论 HPVl6E6蛋白的检测有可能作为宫颈癌前病变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8型感染与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因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柳州地区女性2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材料采用SP法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杂交技术进行HPV16/18E6蛋白及HPV18DNA的检测。结果: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组中HPV16/18E6蛋白和HPV18DNA的阳性率分别为21.4%和28.6%,多发性组中HPV18 DNA阳性显著高于单发性组(P<0.04),而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组中HPV18 DNA的阳性率为80.0%,显著高于导管内乳头状瘤组(P<0.05)。结论:柳州地区女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织中有HPV18DNA感染的存在。HPV18型感染可能涉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HPV16型-E6、E7在食管鳞癌组织与非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Xu CL  Qian XL  Zhou XS  Zhao QZ  Li YC 《癌症》2004,23(2):165-168
背景与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特别是HPV16型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E6、E7在食管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HPV16型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PicTureTM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0例食管癌切除标本上、下切缘的正常粘膜上皮组织、43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18例癌组织中的HPV16型E6、E7蛋白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E6蛋白阳性率在正常食管粘膜上皮组织中为59.3%,在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为88.4%,在癌组织中为83.3%;E7蛋白在上述3种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2.1%、90.7%和88.9%。与正常食管粘膜上皮相比,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中E6、E7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PV16型E6、E7蛋白在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同时表达即同步率为25.7%,而在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中二者同步率分别为88.3%和83.3%。结论:HPV16型E6、E7蛋白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协同作用可能是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wist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wist蛋白在5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25例乳腺导管内癌组织和13例乳腺囊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wist蛋白在乳腺囊性增生组织、乳腺导管内癌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逐渐升高(P<0.05).Twist蛋白在乳腺浸润性...  相似文献   

10.
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任占平  黄健辉   《癌症》2000,19(1):48-50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与人乳腺癌病因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HPV16、18E6蛋白在10例正常乳腺组织,45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对癌组中13例HPV16、18E6蛋白阳性材料进行HPV16、18DNA原位杂交检测。结果:癌组中HPV16、18E6阳性率为53.3%(24/45),而正常乳腺组织中均为阴性表达。HPV16、18DNA阳性率为38.5%(  相似文献   

11.
任占平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7):1368-1371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E6、E7蛋白导致p53、Rb抑癌基因功能的失活以及E6、E7可分别直接或间接调控细胞周期DNA复制起始调节准许因子一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的异常表达从而导致细胞周期复制异常涉及了HPV16型和HPV18型感染后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就其相关机制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PV16/18DNA和p53、RB、MCM7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0例正常乳腺组织、30例乳腺腺病、30例乳腺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2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和68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HPV16/18DNA和p53、RB、MCM7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PV16/18DNA的阳性率为58.8%,明显高于正常乳腺、乳腺腺病和乳腺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导管原位癌和乳腺癌组织中HPV16/18DNA与p53和RB蛋白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而癌组中HPV 16/18DNA与MCM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50,P<0.05).癌组中组织学G2、G3级,pTNM Ⅱ、Ⅲ期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组中HPV16/18DNA和MCM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组织学G1级和pTNM Ⅰ期以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与之相反,p53和R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HPV16/18感染通过对p53、RB和MCM7蛋白表达调控的影响可能在高危型HPV感染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进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联合检测它们在乳腺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以评价临床疾病进展和肿瘤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是全球15 ~44岁女性中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的死亡人数约为265 653人,在中国,宫颈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仍较高.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HPV16是最常见的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16编码的E6和E7蛋白在HPV相关的肿瘤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了HPV16 E6、E7基因的变异引起氨基酸变化可影响E6、E7蛋白与p53、pRb 的结合,进而与宿主细胞恶性转化相关.本文将对近年来HPV16 E6、E7变异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HPV16感染及其E7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人砂状瘤病毒16型(HPV16)及其E7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运用PCR技术探查67例宫颈中HPV16感染率,并运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HPV16感染吕颈癌中E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PV16在宫颈癌中的检出率为50.75%(34/67),HPV16感染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和病理组织分级无关(P〉0.05),在HPV16感染的宫颈癌中,其E7蛋白阳民生表达率为85.30%(29/3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MCM7和C—erbB-2蛋白的表达状况,分析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5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标本中MCM7和C—erbB-2的表达。结果: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为76.4%。化疗前MCM7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化疗后(P〈0.01),而化疗前后C—erbB-2蛋白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化疗有效组(42例)MCM7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无效组(13例)(P〈0.01),而化疗有效组C—erbB-2蛋白阳性表达显著低于无效组(P〈0.01)。结论:ET方案新辅助化疗有较好的疗效,可能通过抑制MCM7蛋白表达来阻止乳腺癌细胞的增殖。MCM7高表达,C—erbB-2阴性者化疗更为敏感,二者可作为临床指导乳腺癌化疗并预测化疗敏感性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CM7、Rb、c-MYC等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基因通路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MCM7、Rb、c-MYC等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CM7蛋白仅在肝细胞癌组织(73.3%)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和肝硬化组织(P<0.05);Rb蛋白在肝硬化组织(53.3%)和肝细胞癌组织(58.3%)中表达,两者阳性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细胞癌组织(70.0%)中c-MYC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织(35.0%)(P<0.05).MCM7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直径、AFP、组织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病灶数、是否转移及HBsAg是否阳性无关(P>0.05);Rb蛋白的表达仅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c-MYC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和是否转移有关(P<0.05).MCM7蛋白和Rb阳性率呈显著负相关(γ=-0.712,P=0.038;γ=-0.664,P=0.018).结论 肝细胞癌的发生是多基因多通路相互作用的结果,多种调控蛋白的异常共同导致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