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脐血(umbilical cord blood, UCB)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静脉中的血液.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们注意到脐血中集落形成(colony-forming)细胞的存在,并开始探讨脐血作为造血干细胞(stem cells)来源的潜在可能[1-2].  相似文献   

2.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儿科常见疾病。我国0~6岁儿童的脑性瘫痪患病率为1.86/1000,全国现有31万例脑性瘫痪患儿,且每年新增4.6万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评价揭示,进食障碍存在于93%的患儿,是影响患儿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由进食障碍引发的营养不良非常常见。为此我们就脑瘫患儿进食障碍的诊断治疗进展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脑损伤患儿并发脑性瘫痪的影响因素,为降低早产脑损伤患儿并发脑性瘫痪的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收治的97例早产脑损伤患儿,收集所有患儿影像学资料(CT及MRI),填写《基本情况调查表》及《母婴围生期基本情况调查表》。由眼科医师检查患儿有无斜视。测定3个月康复训练后患儿大运动进步速度。观察并记录患儿头围、肌张力。对脑损伤早产儿进行跟踪随访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早产脑损伤患儿并发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结果 97例早产脑损伤患儿中,54例患儿确诊为脑性瘫痪,发生率为55.67%。脑性瘫痪患儿的影像学改变主要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及弥漫性大脑发育不良。多因素分析显示:斜视、肌张力≥Ⅰ+级、出生体重2 500 g、有既往妊娠及分娩史、头围正常值是早产脑损伤患儿并发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定期对早产脑损伤患儿进行脑性瘫痪评估,排查高危患儿,早发现、早治疗,可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单纯医院康复治疗组与医院康复治疗同时家庭康复治疗组,每组各36例,按各自方法均进行3个月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80项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儿GMFM80项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医院康复治疗同时家庭康复治疗组GMFM80项评分与单纯医院康复治疗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在医院康复的基础上加上家庭康复可获得更为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影响脑性瘫痪(CP)患儿合并癫痫的危险因素,为防治CP患儿癫痫的发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5年1月我院477例CP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患儿入院时有无癫痫发作分为癫痫发作组(病例组)和无癫痫发作组(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等进行比较,并对脑性瘫痪患儿继发癫痫的相关因素进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纳入的477例CP患儿中有86例合并癫痫(18.0%),癫痫患儿以四肢瘫最多见(61.6%),强直阵挛性发作是癫痫发作的主要类型(4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出生体重(OR=2.793,P<0.05)、脑软化(OR=3.185,P<0.05)、颅内出血(OR=3.581,P<0.05)、脑结构畸形(OR=5.839,P<0.05)是CP患儿合并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P患儿中具有脑软化、颅内出血、低出生体重及脑结构畸形的发生癫痫的风险显著增高,应当给予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7.
张梅 《医药与保健》2003,11(1):18-18
看了这则新闻,大家很可能要问,什么是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建立脐带血库有什么意义?了解这些问题,首先从脐带血谈起。脐血或称脐带血是婴儿娩出断脐后残留在脐带和胎盘绒毛血管内的血液。研究表明,脐血中含有较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由于其来源丰富,脐血作为干细胞移植的又一来源愈为重要。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简称脐血移植,是将原本丢弃的脐血进行废物利用,经过采集、冷冻、配型后通过静脉输给白血病或恶性血液病患者,重建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的治疗方法,是继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展起来的又一根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30例给予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治疗组,30例仅给予常规保守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检测肝功能和凝血功能,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8周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明显改善[(71.3±37.8)μmol/L比(107.3±53.2)μmol/L,(30.1±4.9)g/L比(27.5±5.1)g/L、(15.0±2.9)S比(16.7±3.9)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脐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科医生对小儿脑性瘫痪的认知程度。方法 随机对湖南省内一、二、三级医院的264名儿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不同级别医院的儿科医生对脑性瘫痪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三级医院的儿科医生掌握的程度较一、二级医院要好,基层医务人员对脑性瘫痪的知识尤其缺乏。结论 应加强脑性瘫痪知识的普及,积极培训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以提高脑性瘫痪早期诊断率,降低致残率,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0.
魏满荣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4851-4852
目的:探讨合并癫痫的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癫痫治疗效果。方法:总结1996年10月~2006年5月在该院儿科诊治的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的发生率、临床类型、头颅CT及核磁共振(MRI)、脑电图等方面的特点及抗癫痫治疗效果。结果:278例脑性瘫痪患儿中有64例合并癫痫,占23.02%。64例中常见的癫痫类型为强直-阵挛发作24例(37.50%)和部分性发作12例(18.75%);50例(78.12%)癫痫首发于1岁前;合并癫痫脑性瘫痪儿童的头颅影像异常及脑电图异常分别占60例(93.75%)和54例(84.38%),常见的头颅影像异常为脑发育不良22例(36.67%,22/60),脑积水12例(20.00%,12/60),余为脑萎缩、缺氧缺血性脑病样改变26例(43.33%,26/60),脑电图异常中局灶性和弥漫性所占比例分别为48.15%(26/54)和51.85%(28/54);癫痫多发生于痉挛性脑性瘫痪中(68.72%);81.25%(52/64)的癫痫需2种以上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结论:脑性瘫痪患儿中癫痫的发生率较高,其头颅影像和脑电图分别以脑发育不良和弥漫背景活动异常伴痫样波发放为主;脑性瘫痪儿童的癫痫大多为难治性,需要联合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脑瘫患儿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其与癫痫发生的关系,探讨脑瘫患儿共患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从2019年1月—2022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的病例资料,将患儿分为脑瘫共患癫痫组和未共患癫痫组,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组间高危因素、临床特点等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共患癫痫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630例脑瘫患儿,其中男421例,女209例;脑瘫共患癫痫组患儿155例,未共患癫痫组患儿475例,癫痫发生率24.6%。脑瘫共患癫痫组患儿在宫内窘迫、窒息、多胎及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史方面的发生率高于未共患癫痫组患儿(χ2=4.788、9.368、5.255、12.111,P<0.05),两组患儿在脑瘫分型、头颅MRI分类、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686、14.640、481.53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痉挛型四肢瘫(OR=14.090,95%CI:1.950~101.813)、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史(OR=1....  相似文献   

12.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对脑性瘫痪患儿的预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简称:BSID)系由美国心理学家Nancy Bayley制定(1933年发表,1969年最后修订),他综合了Gesell和Baylev的研究传统,经过数千例美国儿童的标准化测验,具有完整的信度和效度的检验资料.是国际心理学家所公认的权威性婴幼儿发展量表.它对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脑性瘫痪高危儿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07年4—12月来我院住院确诊的47例脑性瘫痪(CP)患儿进行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评估.并对预后评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同围生期保健结局对儿童脑性瘫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围生期保健结局对农村儿童脑性瘫痪患病的影响。 方法 以查阅病例和问卷方式对我县10 0例确诊脑瘫儿童和 2 0 0例正常儿童 1∶ 2配对调查 ,了解母亲围生期情况。 结果 两组母亲孕期产检率、异常分娩率、异常出生孕周率、异常出生体重率、出生窒息率对比有显著差异。 结论 不良围生期保健结局对儿童脑瘫患病有间接影响 ,加强围生期保健可有效减少儿童脑瘫患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脑性瘫痪(CP)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1‰~5‰〔1〕,是当今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其运动功能障碍及其并发的语言、听力、智力等方面的障碍康复困难,往往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儿童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质,因此降低CP的发生率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485例CP病因的基础上,对降低其发生率的途径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专科1996年12月~1999年12月在门诊和病房收治CP485例,…  相似文献   

15.
16.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的体会王玲赵玉珠小儿脑性瘫痪(CP)是指胎儿至新生儿期发生的脑部非进行性病变所致的中枢运动障碍或姿势异常疾病。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多数患儿的症状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有的可接近正常[1]。我院近年来早期诊断CP21例,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17.
脑性瘫痪患儿早期哺乳状况与病情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性瘫痪 (脑瘫 )是因发育中的脑受损伤或缺陷而导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在其早期常常有各种表现 ,如黄疸、哭闹、打挺和难带养等 ,哺乳困难也是表现之一。国内尚未见脑瘫患儿的哺乳问题方面的报告。我们拟分析脑瘫患儿哺乳问题及其与病情程度之间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1年 11月~ 2 0 0 2年 3月住院脑瘫患儿 82例 ,年龄 4个月~ 5岁 ,平均 2 .2岁 ,男 60例 ,女 2 2例。诊断符合全国小儿脑瘫会议座谈会标准 ( 1988)。对照组为 6个月~ 3岁健康儿童 80例。平均年龄 1.9岁。1.2 方法 病例 对照研究采取追问病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扁平足患病率及足部运动情况。 【方法】 采用足印法、目测法,对天津儿童医院康复科治疗的56例2~6岁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进行检查,对扁平足罹患率及程度、足跟骨内外翻及足拇趾内外翻、足踝及足趾能否跖屈和背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56名2~6岁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共获得106个患足足印、目测检查106只患足。扁平足发病率为100%,扁平足程度轻度0.00%、中度2.83%、重度97.17%,足跟骨内翻0%、正位0.94%、外翻99.06%,足踝能跖屈100%,足踝能背屈0.94%,足趾能跖屈100%,足趾能背屈16.98%,不同年龄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足拇趾内翻0.94%、正位5.66%、外翻93.40%,不同年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2~6岁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扁平足患病率高,足部运动差,足跖屈肌痉挛及挛缩是致痉挛性脑瘫患儿足部异常的主要因素。康复治疗中应重视足部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河南省某医院2019年1~12月682例脑瘫患儿相关资料,发生医院感染作为观察组,未发生感染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住院时间、住院环境、营养水平和免疫状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后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或姿势异常。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妇婴保健中心1996年5月至9月在浙江省海盐县和平湖市进行了0~6岁儿童的脑性瘫痪调查。调查表明脑瘫患病率为1.40%。,其中海盐县为1.64%。,平湖市为1.23‰。本文对脑瘫的患病率及在我国城乡地区进行脑瘫调查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