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单独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药物与超速起搏联合应用而疗效不佳的复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鉴于许多类型的复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可重复地用程序心室刺激终止,导致了应用心室起搏技术治疗这种心律失常的概念。本文报道在3例病人中植入由患者自行启动的永久性程序射频心室起搏器,用短阵快速室性  相似文献   

2.
<正> 本例是由于心室电极脱位导致起搏器功能障碍。心房和心室电极脱位的迹象是起搏器诱发的室性早搏、导管诱发的短暂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电极夺获心室失灵。当心房活动被充分感知的同时,心室夺获突然丧失而发生晕厥。附图A系心脏骤停前大约6.5小时所描记,心房活动60~75次/分。↑所示三次搏动的正常房室顺序起搏,心室起搏紧随患者自身窦性P波之后,系正常的VDI型(心室起搏和房室双腔感知)。起搏器功能障碍表现为:(1)紧随起搏P波之后的起搏脉冲没有夺获心室,见所示;(2)不伴起搏脉冲信号发生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起搏器的正常起搏功能、起搏功能障碍及可能发生的自身心律失常。方法分析84例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随访者的动态起搏心电图。结果①83%为正常起搏功能,包括室性融合波和假性室性融合波;双腔起搏器中的上限频率+模式转换、心室安全起搏;单腔起搏器中的起搏器滞后功能;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②17%起搏功能障碍,包括室房逆传、起搏功能异常、感知功能异常、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③81%出现自身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纤颤、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结论安置永久起搏器后起搏心电图变得复杂,只有对正常起搏及起搏器故障的心电图做出正确判断,才能及时正确处理,以避免起搏器故障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4.
程序刺激被广泛用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病人的电生理检查。以往研究应用两个室性期外刺激(室早刺激)及快速心室起搏可在65~95%反复发生持续性室速及63~81%心脏停搏的病人中诱发心动过速。本文评价应用三个室早刺激,是否可以增加诱发心动过速的可能性,是否常引起更快的和/或多源性心动过速,以及是否会减少程序心室刺  相似文献   

5.
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有体外电击转复,心房或心室超速起搏,心室内电刺激及药物静脉注射。另一种方式为机械刺激,包括胸部拳击及操纵心导管或起搏导线刺激心内膜。第四种方法是咳嗽。咳嗽已被证明有助干转复冠状动脉内注射造影剂所引  相似文献   

6.
治疗心动过速的电起搏术有多种方法。对心动过速的机理,起搏器制止心动过速、减慢心室率的特点有所了解,有助于选用适当的治疗方法。电起搏术适用于药物治疗失败或不能用药物治疗,以及对某种电刺激有效应的心动过速。不论是环形运动型还是异位灶型心动过速,如果起搏位置接近心动过速的起源处,更易于抑制之。用快于基本心率的刺激以预防或消除心动过速,称为超速抑制。其机理可能为释放乙酸胆碱、释放钾、激活钠泵、增加心排出量.与冠状循环血流量、减小心脏容积从而减小心壁张力、以及非缺血性心脏于心率增快时减少应激性恢复的不均匀状态。这些效果都能抑制加速的异位起搏点,预防环形运动性心动过速。成对起搏、配对起搏、快速心房起搏可以不消除异位起搏点的活动,而改善心室功能及/或减慢心室率。心房起搏(心内膜、心外膜、冠状静脉窦、房间隔、食管)可中止或预防快速的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心室起搏(心内膜、心外膜、心肌、经胸)也同样有效。心室颤动必需电击除颤,心房颤动常需电击除颤,其他各种心动过速,几乎都可用人工起搏术消除之。单极或双极的起搏器可作临时性起搏,或埋藏作永久性起搏。用于消除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起搏频率范围,从单次期前刺激到3600周/分交流电心房刺激。心脏人工起搏的方式,可以是按需的,或者是固定频率的。永久性埋藏的起搏器,可用体外磁铁、感应线圈、射频信号使它用作固定频率刺激。因此,心脏电起搏术是控制心动过速的一个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4例(13例右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1例左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并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体表12导联心电图QRS波特征:Ⅰ导联呈rs、m、QS及R型,aVRa、VL均呈QS型,Ⅱ、Ⅲ、aVF、V5-6导联均呈单向R波型,胸前导联R波移行区常在V3、V3导联之后,V1、V2导联R高度/S高度比值常<0.3。左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的QRS波特征与右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类似,但其胸前导联R波移行区常在V2导联之前,V1、V2导联(尤其V2导联)R高度/S高度比值常≥0.8。13例消融成功,手术操作时间45~156min,X线曝光时间8~28min。术后随访2~3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起源于心室流出道的频发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有其独特的心电图表现,射频消融治疗能安全、有效地根治此类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心电图“T波记忆”发生机制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Rosenbaum发现并提出一种新的T波改变,这种T波改变常发生在间歇性左束支阻滞、室性早搏、右室起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预激之后。其共同的特点是异常心室激动终止后,能引起随后窦  相似文献   

9.
双腔ICD又称为双腔埋藏心脏复律除颤器,其心室电极集起搏,感知和除颤功能为一体,具有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功能、抗心动过速、心脏复律及除颤功能,能显著地降低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的死亡率,是目前防止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但是I级预防的ICD程控往往仅有两个诊断区,室性心动过速检测阈值较高,可能漏诊部分室性心动过速,尤其是缓慢型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左室流出道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探讨此类患者的射频消融指证。方法5例患者因非持续性室速和频发性室性早搏而引起明显临床症状,药物治疗无效。采用起搏标测法确定室速和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并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在升主动脉瓣左窦下方的左室流出道记录到提前(31±4)ms的心室激动,起搏心电图12导联QRS波形与室速和室性早搏形态完全相同者4例,11导联相同者1例,该部位消融后5例患者的室速和室性早搏不被诱发。随访13±6个月,除1例患者复发,另4例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左室流出道非持续性室速和室性早搏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鉴别有时较困难,尤其是不典型AVNRT与间隔旁道参与的AVRT鉴别,不典型AVNRT在心动过速发生时最早心房激动位于后间隔区域,与后间隔旁道引起的AVRT相似。通常检测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方法仅能鉴别63%的不典型AVNRT。该文介绍了两者的主要电生理鉴别方法,包括希氏束旁起搏、在希氏束不应期给予心室期前程序刺激、心室或希氏束旁起搏后间期与心动过速周长之差(PPI-TCL)和刺激信号至心房波减去室房(SA-VA)间期的区别、校正的心室PPI-TCL和VA间期、心动过速时VA分离现象及TCL行心室起搏时的VA间期与心动过速时的VA间期之差等9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植入术中不同起搏模式对室性心律失常诱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患者,术中采用3种起搏模式:右心室起搏、双心室同步起搏和双心室顺序起搏(左心室优先50 ms和80 ms,右心室优先50 ms和80 ms).然后分别从左心室或右心室导线引入最多2个期前刺激,评估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情况.结果 共有15例成功植入CRT-D的患者入选,男11例,年龄49 ~72(61±7)岁.缺血性心肌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左心室射血分数0.30±0.07.9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5例诱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4例诱发非持续性VT.双心室同步起搏时未诱发持续性VT/VF事件,双心室顺序起搏时有5例诱发VT/VF( P<0.01).结论 双心室顺序起搏模式可能具有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双心室顺序起搏模式下心脏电生理刺激或自发的室性期前收缩对衰竭心脏电生理稳定性的影响需长期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3.
经食管心房起搏常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的诊断和治疗,而用于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则报道较少。从理论上讲,如室上性冲动能夺获心室或采用超速起搏抑制均有可能打断折返环进而终止室速。虽终止室速的成功率远不及室上速,但若成功则病人免受直流电击之苦,且该方法简便、易行。为此,本期特刊出马红梅等撰写的文章,较为详尽地介绍了采用该法的适应证、具体方法及其效果,以期引起关注,共同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并发症1.由心导管及电生理检查引起的并发症(1)心律失常。导管刺激心内膜引起心律失常,包括电生理检查时心房或心室刺激导致房或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颤  相似文献   

15.
在各种危险的心律失常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是危及生命的重要的心律失常。用普通标准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虽可检出室性早搏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但很难预测可突然致死的持续型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等心律失常的发生;因而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一例非常独特的复发性宽QRS心动过速,窦性心律时PR间期及QRS形态正常,快速心房起搏时出现左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的预激图形。电生理检查证实其副束具有前向传导延缓及渐减性传导的特性,其心动过速符合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特点。诱发性心动过速的第1个QRS形态正常,其后则为与快速心房起搏形态相同的宽QRS。在心动过速中心室期前刺激能夺获心室及心房而不造成心动过速的中断或节律重整。此例心动过速的机理最可能是房室结内折返伴有前向传导延缓的旁观者房室副束,并讨论了与结室副束所致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问题。就作者所知,本例是文献上具有此种独特机理的心律失常的首例报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能够快速、准确鉴别室房传导途径的简便方法。方法选择射频消融(RFCA)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共55例,55例患者在心动过速发作时,心内膜标测心房逆传激动顺序均为向心性分布,诱发心动过速后,以快于心动过速10~20次/min的频率起搏心室(RV)、观察心室被起搏刺激完全夺获之前的心室融合波是否伴有心房激动的提前或延迟,若有可诊断为间隔旁道逆传参与的房性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若无即可排除AVRT。结果心室拖带中室性融合波发生心房逆传,诊断间隔旁道参与的AVRT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91.89%,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1.89%,临床准确性为94.55%。结论心室拖带中室性融合波逆传心房是一种诊断间隔旁道参与的AVRT的重要方法,而且简便快捷、准确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隐匿性慢旁束心动过速的诊断和消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例隐匿性慢旁束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依据:1、心房和心室电刺激易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2、心动过速时体表心电图呈窄QRS波,递行P波及PR〈PR;3、心动过速与右心室起搏均呈同样的偏心性心房激动顺序;4、心动过速时于希司速不应期刺激心室可提前夺获心房;5、经旁速室房传导呈递减性,未发现旁束有前传能力;6、射频消融心动过速的逆传支后表现为室房分离。射频消融需在心运过速或心起搏时仔细标测三尖瓣环,寻找最  相似文献   

19.
一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右室心尖部起搏4年后,出现起搏心律与室性早搏形成二联律,频发室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提示为电极周围折返所致,予更换为螺旋电极至右室流出道,废弃原电极,但未予拔除,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们假定比较交界性心动过速与持续右室起搏的房室间期,可提供与心动过速时同获得来自右室尖端插入性期外收缩相类似的诊断信息.以单一房室通道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RT)(n=23)或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n=16)患者进行研究,测量心动过速的房室间期,心室起搏与心动过速的房室间期速率是相同的,随后一个室性早搏消失在最小的重搏间期(reset int-erval)(最小室性早搏落入后继的心房复合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