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本州无偿献血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特征与血液检测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为持续有效地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海西州中心血站街头和站内采血点参加无偿献血的样本,结合血站局域网络查询献血者详细资料及无偿献血者登记表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海西州无偿献血者当中男、女性别比为2.57∶1;(21~30)、(31~40)、(41~50)岁三个年龄段献血人群比例92.54%;高中(中专)献血比例最高,占献血者总数的38%,工人献血比例在各职业中最高,达9.32%;人群分布状况中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特征的献血合格率差别不大。结论:海西州无偿献血人群存在性别差异,(21~50)岁年龄段,初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军人、公务员、医务人员、教师等是献血的低危人群,应成为招募低危固定献血者的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2.
程颖  何涛  欧阳熊研  曾北南  邓东 《重庆医学》2016,(28):3975-3977
目的 了解重庆市市区无偿献血人群Rh(D)阴性血型分布情况,为制订采供血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统计重庆市市区1999~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Rh(D)阴性血型献血者,分别按血型、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再次献血率及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资料库的构成状况.结果 Rh(D)阴性血型分布特征为O> A> B> AB;无偿献血人群以男性居多,占53.53%;以21~35岁年龄段为主,占58.2%;职业以其他类、工人、农民、学生、职员为主;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献血者占51%;首次献血占66.58%;每年的用血量逐年上升.结论 为了满足临床对Rh(D)阴性血液需求,Rh(D)阴性血型资料库应不断地扩大和完善,并对资料库中的Rh(D)阴性献血者科学合理的管理,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最大限度地保证本地RH(D)阴性血的供应.  相似文献   

3.
谢熙熙  苏虹  陈通  陈李 《医学综述》2012,(24):4269-4271
目的通过对温州市区固定献血者人群分布调查,为建立一支固定献血者队伍提供依据。方法分析献血次数与年龄、血型的关系,对固定献血者人群与其中成分献血者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年龄固定献血者献血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型固定献血者献血次数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献血者与参与成分献血人群在职业与文化程度分布情况有差别。结论加大宣传,明确招募固定献血者与成分献血者目标人群,可以提高固定献血者招募效率,巩固并扩大固定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32784人份不同职业、性别、血型、年龄组、文化层次的自愿无偿献血者与指令性献血者的献血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所占比例,达到科学有效地征召定期无偿献血者、建立应急献血队伍、落实献血预案、实现计划采供血、保证临床及时、足量、安全用血的目的.方法:分类统计不同职业、性别和ABO血型以及各年龄组、不同文化层次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次数,找出本市定期无偿献血人群在于哪个阶层、什么年龄段、献血与性别、血型、文化程度的关系.结果:职业的顺位是,自愿无偿献血:学生>工人>市民>干部>农民>其他;指令性献血:25岁前,工人>学生>干部>教师>军人>其他;26岁以上,工人>干部>教师>医务工作者>警察>其他;年龄组的顺位是,自愿无偿献血:21~25岁>1 8~20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指令性献血:31~35岁>26~30岁>35~40岁>21~25岁>41~45岁>18~20岁;学历的顺位是,自愿、指令性献血1~3次:中专>大学>初中;4次以上:献血者的学历顺位是,大学>中专>初中.ABO血型顺位是,自愿献血O>B>A>AB;指令性献血B>O>A>AB;结论:18~40岁人群中参与自愿无偿献血的人数较多,建立定期无偿献血队伍应在这两组年龄段选择;25岁前以大中专在校学生自愿无偿献血为主,建立应急血源基地应考虑此年龄组;自愿无偿献血和指令性献血队伍,男性多于女性2.3倍;女性41岁以上、男性46岁以上的人群很少参与自愿献血.A型血人群,自愿和指令性献血均低于包头地区血型分布比例,不同的是,自愿无偿献血者B型(31.37%)低于指令性献血(33.96%),自愿无偿献血者O型(33.34%)高于指令性献血(31.31%),自愿无偿献血AB型(10.10%)高于指令性献血(9.58%).征召A型定期无偿献血者比较困难;加强对农民的献血知识宣传,可以迅速壮大农民自愿无偿献血队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通辽地区献血人群中蒙古族ABO血型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与其他民族、地域的差别,为通辽地区采供血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55 107名首次无偿献血者中21 229名(38.52%)蒙古族献血者的ABO血型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其中31 120名汉族首次无偿献血者的血型分布特征、南方汉族人群的ABO血型分布特征作比较。结果 通辽地区献血人群中,蒙古族ABO血型分布顺序依次为B>O>A>AB,基因频率为r>q>p,民族指数为0.815;汉族献血人群中,ABO血型分布特征为B>O>A>AB,基因频率r>q>p,民族指数为0.876。结论 通辽地区蒙古族献血者的ABO血型分布特征为B型血,具有较高的频率,民族指数<1,与北方人群的血型结构特征相似;与相关文献报道的内蒙古西部蒙古族ABO血型分布特点、南方汉族人群的ABO血型分布特点及基因频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河源市无偿献血者的人群结构特征及其与血液检测结果的关系,为完善该地区安全血源招募和献血者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该市15184例首次无偿献血者登记表及检测结果,统计分析无偿献血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分布情况及其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率。结果该地区无偿献血者以男性(78.91%)、年龄以35岁以下(63.44%)、在职职员(34.08%)、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39.59%)为主体;献血模式以个人自愿(53.58%)和团体自愿(38.41%)为主。该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总体不合格率为4.29%,其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模式的无偿献血者组间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079、38.103、61.042、41.191、44.079,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献血模式为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应根据无偿献血者人群结构特点有效开展献血知识宣传教育,认真做好献血前筛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ABO、Rh血型分布特征.方法 对2011年至2012年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标本115 119份进行微板法ABO、RhD血型检测后的汇总分析.结果 ABO血型分布A型占35.81%,B型占29.41%,O型占25.90%,AB型占8.87%;RhD阴性者占献血人群的0.31%.结论 了解新乡地区ABO及RhD阴性血型分布特征,为合理制定库存量、建立RhD阴性献血者资料库、保障临床用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岑宪铭 《华夏医学》2013,26(1):54-57
目的:分析梧州市献血人群中确证阳性的HIV感染情况,为制定降低HIV经输血感染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查阅2005~2011年梧州市213 940人次无偿献血者中抗-HIV确证阳性献血者的年龄、性别、献血地域、职业和献血次数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25~44岁人群感染率高,各年龄段献血者HI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29,P<0.05);男性献血者HIV感染率高于女性(χ2=4.56,P<0.05);乡镇献血者HIV感染率高于城区献血者(χ2=5.58,P<0.05);首次献血人群HIV感染率高于重复献血人群(χ2=33.38,P<0.01)。结论:HIV感染从高危人群向低危人群扩散,筛选献血者过程中应加强对献血者健康状况、个人生活史、社会行为史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输血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08年1月份和5月份的所有献血员资料,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结果 26 273人次献血者,血检合格率为96.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及献血次数等是影响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结论 加强血液知识宣传和献血者血源性疾病检测,提倡女性、重复献血者、高文化程度人群献血是保证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玉  李莉  刘美骅 《中外医疗》2009,28(1):143-143
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反应的重要原因,多见于初次献血者。初次献血者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对献血知识及献血过程的不够了解,同时也与献血者本人的性格类型、文化程度等密切相关。笔者通过分析苏州地区近半年的义务献血人群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总结数10年的采血工作经验,强烈感到必须做好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20万献血者ABO、Rh血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重庆市无偿献血人群ABO血型及Rh血型分布情况,为制定采供血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统计200 150名无偿献血者(排除重复献血影响,即重复献血者只计算1次)ABO、Rh血型,对其血型分布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ABO血型分布情况:A型为31.95%,B型为23.78%,O型为35.89%,AB型为8.38%.Rh(D)阴性血型占0.36%,其中O>A>B>AB;表型分布情况:ccdee为46.99%,Ccdee为38.46%,Ccdee为6.71%,ccdEe为5.03%,CcdEe为2.10%,ccdEE为0.42%,CCdEe为0.28%.结论 重庆地区献血人群ABO血型分布特征为O>A>B>AB,Rh(D)阴性血型占人群中的比率符合我国汉族人群Rh(D)阴性占0.2%~0.5%的特点.Rh(D)阴性中,各表型分布极不平衡,以ccdee多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阳性率与非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2005年7,8,9,10月共19052份献血者标本进行梅毒检测;观察TPPA法和ELASE法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有无差别;对梅毒检测结果阳性的153名献血者和随机抽取126名合格献血者,根据献血档案进行统计分析非病理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献血次数、血型分布、职业、婚姻观察与梅毒阳性率的关系.结果 共检出梅毒阳性者153例,阳性检出率为0.804%,两种检验方法对梅毒的阳性检出率无差异;梅毒阳性发生率与非病理因素中女性高于男性,年龄在24~35岁之间的青壮年较高,文化程度高中中专教育及大学以上者较高,以高中中专教育者为主,从事服务业者高于其他职业,已婚者高于未婚者.结论 两种梅毒检测方法对梅毒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梅毒阳性献血者与非病理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有关,与ABO血型、民族及献血次数无关.  相似文献   

13.
冯娟 《安徽医学》2018,39(2):170-173
目的 调查分析安阳地区无偿献血者及其中男男性行为(MSM)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阳市中心血站440474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免疫印迹法进行抗-HIV初筛与确证试验,调查分析MSM感染HIV的献血者相关资料,分析HIV感染率及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人群感染情况.结果 440474例无偿献血者中,共检出抗-HIV阳性献血者33例,HIV感染率为0.0075%;其中,通过MSM感染HIV 7例,占21.21%;MSM感染 HIV人群结构特征:年龄18 ~29岁占85.71%,大学以上学历占57.14%,在校学生占42.86%,未婚占85.71%;与历年HIV感染率比较,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49,P>0.05);初次献血者MSM人群HIV感染率高于重复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P<0.05).结论 安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总体呈平稳低流行趋势,初次献血者MSM人群HIV感染率高于重复献血者.  相似文献   

14.
俞广舒  凌霞  丁威  吴丹霄 《浙江医学》2017,39(8):651-653
目的分析2014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人群特征。方法将ALT初筛(干化学法)合格的2014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133851例血液标本进行ALT复检(湿化学法),以ALT≤50IU/L为合格,ALT>50IU/L为不合格。观察ALT复检不合格率,比较不合格人群中不同献血时间、ABO血型、性别、初/再次献血、年龄、体重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分析其特征。结果2014年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ALT复检不合格率为0.524%(701/133851)。ALT不合格人群中不同献血时间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11月份的不合格率最高;不同ABO血型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献血者ALT不合格率高于女性(P<0.05);初次献血者ALT不合格率高于再次献血者(P<0.05);不同年龄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30岁以下献血者不合格率较高;不同体重的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字2=48.406,P<0.05),呈现体重越大不合格率越高的趋势。结论ALT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血站系统应加强献血前宣传教育,做好献血征询及ALT初检,利于降低ALT不合格率,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本市城乡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情况,为市场细分献血者,对不同的献血人群采取迥异的管理和技术措施招募和筛选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 对比分析2009~2011年城乡ALT、HBsAg、抗-HCV、TP、抗-HIV 5项指标不合格献血者的职业和重复献血时出现不合格结果情况.结果 城区和乡镇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x2值为212.68、417.23,P<0.01,城区和乡镇ALT不合格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城乡ALT、HBsAg、抗-HCV、TP不合格献血者职业构成比较,x2值为69.10、46.20、32.10、120.69,P<0.01;城区、乡镇首次和重复献血者抗-HIV不合格率比较,x2值为8.54、7.68,P<0.01,首次献血人群不合格率高于重复献血人群.结论 对城乡无偿献血者进行市场细分后,应对各献血人群采取不同的管理和技术措施招募和筛选献血者,选择献血次数多者组成固定献血者队伍,可降低血液报废率.重复献血人群仍存在使受血者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残余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区无偿献血者梅毒传染指标流行情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7年1月1日~2011月12月31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抗梅毒螺旋体的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方式、献血组织形式进行分层,回顾性调查分析各层5年间的整体情况。结果2007~2011年5年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1065177人次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阳性者4923例,阳性率为0.462%;女性的阳性筛查率高于男性(χ2=27.84,P〈0.05);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不同年龄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职业献血人群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率排序为农民〉其他〉工人〉职员〉学生;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献血形式以及不同献血组织形式献血人群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机采项目的抗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全血,高中以下人群和家庭互助人群的阳性率最高。结论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的重要环节,根据本地献血人群的特点,应选择低危的、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和学生,积极引导他们成为固定献血者。同时,提高检测效能进一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韶关市无偿献血者出现不愉快献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调查其再次献血的情况。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韶关市15 000名无偿献血者为本文分析资料。对15 000名无偿献血者进行电话回访,分析出现不愉快献血的原因及其再次献血的状况。结果:15 000名无偿献血者中,出现不愉快献血有213名,不愉快献血率为1.42%。213名无偿献血者的不愉快献血原因中,献血反应(49.30%)为主要原因,其次是服务态度(27.70%)、护理水平(13.15%),环境条件占比最少(9.86%)。213名不愉快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仅有1名再次献血者,再次献血率为0.47%。结论:韶关市无偿献血者出现不愉快献血的原因主要包含献血反应、服务态度、护理水平、环境条件。需要对无偿献血者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进而降低无偿献血者的不愉快献血率,促使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  相似文献   

18.
广州地区献血者中输血传播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献血人群中的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探讨TTV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sAg及抗HCV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不同献血人群血清标本进行TTV-DNA检测,并对所有标本进行了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及抗-HAV、抗-HEV、抗-HGV筛查.结果: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为7.6%(43/564),其中有偿献血者和无偿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9.4%、5.9%;单一ALT异常无偿献血者的TT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无偿献血者(10.6%、4.2%,P<0.05),HBsAg及抗-HCV阳性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11.1%、8.3%.结论:本文结果显示广州地区献血者中存在TTV感染,而且在有偿献血者中感染率相对较高.TTV可以单独感染也可与HBV、HCV重叠感染并与AL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潘凌凌  徐健  李显文  瞿先国  胡伟 《浙江医学》2018,40(19):2171-2174
目的分析浙江地区2006至2015年参加无偿献血的全血献血人群的血液捐献频次和再次献血行为,以期为制定重复献血者的精准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6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浙江省3226571例无偿全血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浙江省血液管理信息系统中记录的无偿献血者登记表数据,对无偿献血者的全血献血人群的捐献频次、不同人口学特征的重复献血间隔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献血者中,初次献血者占69.23%,重复献血者以2次献血为主。献血第2次与第1次、第3次与第2次、第4次与第3次间隔时间为6个月~1年的占比高,分别分40.79%、47.55%、53.07%。性别在重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概率上呈现不稳定性。以第1次与第2次重复献血为例,在献血年龄上,相对于18~25岁这一年龄段,26~35、36~45、46~55、56~岁重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概率分别是其的1.198、1.515、1.468以及1.003倍。在文化程度上,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分别是小学文化程度重复献血者再次献血概率的1.074、1.121、1.201、0.937倍。在职业类型上,职员、工人、农民、医务工作者、国家工作人员、军人分别是学生重复献血者再次献血概率的1.502、1.574、1.852、2.152、2.072、1.359倍。结论开展重复献血者研究,提高其再次捐献频次;针对不同献血者应分类干预;注重重复献血者的人口学影响,采取人群干预活动等对于制定精准招募策略,提高重复献血率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02-2011年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情况,了解HIV抗体阳性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依据,确保血液安全.方法 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HIV抗体筛查实验采用ELISA试验,HIV抗体筛查可疑标本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免疫印迹法确认.选择2002-2011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抗体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11年2 054 978例无偿献血者中检出378例HIV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18.40/10万,2006年起HI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P<0.01).阳性例数男女比例为1.81:1,年龄在18~39岁占93.3%,18~29岁占60.3%,首次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为23.8/10万,献血次数超过3次者为13.4/10万,街头流动点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36.2/10万,单位组织献血者阳性率7.0/10万,不同献血次数和不同献血方式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合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现状,提示应坚持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的原则,加大单位组织献血所占比重,加强街头流动献血点献血前招募和咨询工作,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