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本文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LAK活性进行了研究。大多数患者外周血可诱导出LAK活性,但较正常人为低。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较高和近期接受化疗的患者LAK活性明显减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之LAK活性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 患者,女,49岁,因“头晕、乏力、反复鼻衄2月余”于1993年3月6日入院。查体:T 37.5℃,重度贫血貌,双臀部及双下肢可见大片瘀斑,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轻压痛,肝脾不大。血RT:Hb 47g/L,RBC1.55×1012/L,BPC 30×109/L,WBC 1.5×109/L,N 0.49,L 0.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对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采用改良的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LAK细胞对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VCR的杀伤率,并与敏感株K562相比较。结果:LAK细胞对K562/VCR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并且当效靶比为40:1时,这种杀伤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王江 《广东医药学院学报》1994,10(3):184-186,194
1980年美国NCI的Rosenberg研究室在研究人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产生与功能特征时,首次发现淋巴细胞在白介素-2(IL-2)存在下,经4-6天培养后,可产生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的新的杀伤T细胞,称为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ells,LAK),它与传统的CTL细胞(Cytotoxic T-Lyphocytes)和NK细胞(Natural Killer)不一样,  相似文献   

6.
影响LAK细胞的产生及其活性的因素王江(组胚学教研室)关键词LAK细胞;肿瘤;细胞生长刺激因子;酶抑制剂中图号R392.331980年美国NCI的Rosenberg研究室在研究人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产生与功能特征时,首次发现淋巴细胞在白介素-2(I...  相似文献   

7.
采集23名产妇的脐带血和8名正常成人的外周血制备LAK细胞,随机分为4组,在培养第3,5,7,14天,分别利用MTT法和^125I-UdR释放法对4组LAK细胞的增殖力和杀伤活性进行了测定,同时用细胞毒方法测定培养7天的LAK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发现,在不同培养时间,脐血来源的LAK细胞增殖力显著高于成人血LAK细胞(P〈0.05或P〈0.01),成人血清组,脐血血清组,红细胞组LAK细胞增殖力有  相似文献   

8.
NK细胞,LAK细胞抗弓形虫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IL-2在小鼠抗弓形虫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应用^3H-尿嘧啶(^3H-U)特异性标记弓形虫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ouseperitonealmacrophage,MPM)内的增殖实验及^125I-尿嘧啶核苷(^125U-UdR)标记的细胞毒实验,观察IL-2的抗弓虫作用。结果IL-2对MPM的抗弓形虫作用及对IFN-γ诱导的MPM抗弓形虫作用无明显影响;正常小鼠NK细胞杀伤弓形虫感染靶细胞的能  相似文献   

9.
LAK细胞     
刘齐贵 《医学综述》1996,2(4):180-181
LAK细胞于1985年首次用于晚期癌症的治疗,至今在我国已广泛用于临床癌症患者的免疫治疗,治疗剂型有10ml以内安瓿型和150ml左右液体溶液型,临床上多采用肌肉注射或静脉输注两种形式的全身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LAK细胞的临床实践中,有一些新的认识,报告如下。1 用药途径的选择早有报道静脉输注LAK细胞治疗晚期肾癌,大肠癌以及黑色素瘤等有显著疗效[1],但静脉全身应用对大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却难以肯定,这主要是由于LAK细胞在体内的分布特点以及肿瘤屏障的存在,致使静脉输注的LAK细胞在肿瘤组织内无特异性的积…  相似文献   

10.
11.
LAK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用人胚胎中期脾脏和胸腺细胞经人重组IL-2激活而成的LAK细胞与正常人淋巴细胞在形态、活性上的区别。并观察了在体外培养条件下LA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提取干酪乳酸杆菌细胞壁成分(LC-CW),研究其对人外周血LAK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LC-CW可以单独或与IL-2协同,促进PBL的增殖。2.LC-CW可以增强rIL-2诱导的人外周血LAK细胞杀伤Raji细胞的作用,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意义。但是单独使用LC-CW不能诱导LAK细胞杀伤活性。3.LC-CW可使PBL的CD_4~+,CD_(16)~+抗原表达增加,与IL-2协同,可增加CD_3~+、CD_4~+、CD_8~+和CD_(25)~+抗原的表达。4.LC-CW可促进PHA-P诱导的IL-2的产生。本研究结果提示LC-CW是一种重要的LAK细胞活性增强因子。  相似文献   

13.
由健康人外周血制备的LAK细胞加rIL-2体外培养时间分别为4天和7天,其对人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是58.7%及43.2%;其对人肝癌细胞所分泌的HBV表面抗原和e抗原也有一定的杀灭活性;结果揭示,LAK细胞对与肝炎病毒密切相关的肝癌治疗有着潜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胸导管引流治疗哮喘病的机会,研究了PHA在rIL-2诱导胸导管淋巴细胞成为LAK细胞中的作用。结果表明:PHA和rIL-2共同诱导TDL2周,细胞数量扩增约34倍。同时明显促进了DL的~3H-TdR和~3H-Leucine的参入,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其中rIL-2 100~1000U/ml和PHA组作用最佳,但PHA和rIL-2的协同作用持续时间短,第6d即开始下降,而且PHA参与诱导的TDL-LAK细胞的杀伤活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短期(3~5d)和长期培养(7~15d)后将自体LAK细胞回输给病人。结果显示:长期培养LAK细胞的扩增细胞数明显多于短期培养LAK细胞扩增数(P<0.005);两者在体外均能杀伤人髓样白血病K_562细胞,前者的平均杀伤活性为39.24±2.81%,后者的平均杀伤活性为35.99±1.31%,病人经自体LAK细胞治疗后,共症状和体征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6.
应用扫描电镜和冷冻蚀刻电镜法观察了体外培养中LAK细胞及对Raji瘤细胞的杀伤攻击现象。文中首先描述了LAK细胞及Raji瘤细胞的超微形态,并重点探讨了对瘤细胞的杀伤效应。作者认为杀伤过程可分为两步:第一步系LAK细胞主动性识别靠拢和贴附包围瘤细胞,第二步系攻击效应,攻击杀伤时主要表现为LAK细胞以胞吐分泌方式对靶细胞进行穿凿性降解,导致靶细胞胞体空洞形成或贯通性损伤,最终引起靶细胞胞浆外泄而死。作者还就上述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用IL-2/LAK细胞对中晚期癌症病人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IL-2/LAK细胞对中晚期癌症病人细胞免疫的影响,用3H-TdR掺入DNA法测定了17例中晚期癌症病人在IL-2/LA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加PHA或不加PHA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试验,结果显示无论空白对照(11/16)还是PH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12/16),cpm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P<0.01);在T细胞亚群的测定中,IL-2/LAK细胞治疗前后比较,CD3+和C8+细胞都未发现明显的差异,只有C4+细胞较治疗前(13/17)有了显著提高(P<0.01);NK细胞虽未达到正常水平,但也显示较治疗前有显著增高的倾向;结果表明,IL-2/LAK细胞疗法既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也对细胞免疫起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小鼠不同培养时期的TIL和LAK细胞中穿孔蛋白(PFP)mRNA的表达,并用显微图象分析系统处理检测PFP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TIL细胞的PFPMRNA表达在第14、21天时达高峰,28天时开始下降;而LAK细胞则在第67天时即达到较高水平,21天时开始下降,但TIL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LAK。将同时期的TIL及TAK细胞进行体内外抗瘤活性测定,发现两者的PFPmRNA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