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基于“冲为血海”的分期针灸联合常规激素替代周期方案与常规激素替代周期方案治疗薄型子宫内膜反复移植失败(RI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薄型子宫内膜RI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激素替代周期方案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基于“冲为血海”的分期针灸,主穴取内关、公孙,根据月经周期及辨证选取相应配穴,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周期取消率;分析子宫内膜厚度与HAM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观察组A+B型子宫内膜比例较治疗前增加(P<0.05),两组HAM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周期取消率低于对照组(P<0.05)。薄型子宫内膜RIF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HAMA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常规激素替代周期方案基础上,加用基于“冲为血海”的分期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周期疗法对反复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节机制。【方法】 将 70 例反复 IVF-ET 失败,拟再次行 IVF-ET 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拟再次移植前,治疗组于经期第7天开始给予胎盘组织液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E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周期后的着床窗口期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形态、卵巢和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动脉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情况,并观察 2 组患者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1)治疗组有 1 例于第 3 个月经周期因妊娠退出试验,实际完成相关指标检测34 例;对照组无退出病例,实际完成相关指标检测35例。(2)治疗后,2组患者的E2水平和对照组的P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组的P水平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厚(P<0.05),且治疗组的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治疗组的A型内膜所占比例为67.65%(2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14%(1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着床窗口期卵巢和子宫内膜R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卵巢和子宫内膜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6)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VEGF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均有提高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7)治疗3 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患者的种植率和妊娠率分别为 39.68%(25/63)和 62.50%(20/32),对照组分别为 22.06%(15/68)和34.38%(11/32);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种植率和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周期疗法可提高反复IVF-ET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患者种植率和妊娠率,改善患者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哈氏促排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诊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56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哈氏促排方(滋肾育泡汤、活血理气促排卵汤、温肾黄体汤)序贯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并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有效率、中医证候评分、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妊娠结局相关指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纳入研究的患者中,对照组有3例病例脱落,剩余25例;中药组有2例病例脱落,剩余26例。中药组治疗有效率、妊娠率和生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早期流产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排卵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T、LH和E2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中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SH高于治疗前(P<0.05),且中药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效果。方法: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中药组用中药调周法治疗,针药组用中药联合针灸周期治疗。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P<0.05)。疗程结束后针药组月经情况、BMI、卵巢体积、血清总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及AMH等指标低于中药组(P<0.05)。针药组子宫内膜厚度、卵泡最大直径高于中药组(P<0.05)。排卵率针药组高于中药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PCOS不仅能改善的内分泌,还能降低体质量指数、提高周期排卵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肾填精方结合现代中医外治技术治疗不孕证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4例。对照组用温肾填精方治疗,研究组用温肾填精方结合现代中医外治技术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卵泡直径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愈显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填精方结合现代中医外治可以改善生殖相关指标,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促进卵泡发育、调整月经周期,从而改善受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化痰活血方和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观察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动脉RI情况,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①妊娠率:治疗后观察组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流产率:治疗后观察组的流产率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动脉RI:治疗后两组方案均能增加患者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子宫动脉RI,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动脉RI降低(P<0.05)。④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针药结合联合二甲双胍能提高PCOS不孕患者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黄钟燕  王瑶  向建茂  何燕玲 《新中医》2015,47(11):143-14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分期辨证结合克罗米芬治疗,对照组单用克罗米芬治疗,观察2组卵泡发育、排卵、子宫内膜生长和妊娠情况。结果:治疗组排卵率、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成熟卵泡直径均大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成熟卵泡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2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大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葛根黑苏汤改善克罗米芬促排卵后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9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组(简称阿司匹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各组均采用克罗米芬+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阿司匹林组于月经第5天开始加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联合治疗组月经第3天开始加服葛根黑苏汤(药物组成:葛根、紫苏梗、菟丝子、巴戟天、当归、黑豆等),每日1剂,早、晚口服,月经第5天开始加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各组均连续用药至排卵后第14天。比较各组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回声类型、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宫颈黏液评分及周期排卵率、临床妊娠率。结果(1)联合治疗组的周期排卵率82.54%(52/63)和妊娠率36.51%(23/63)高于阴性对照组65.67%(44/67)、20.90%(14/67)及阿司匹林组66.67%(48/72)、20.83%(15/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阿司匹林组及联合治疗组的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 P<0.01);联合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阿司匹林组(P<0.01);(3)联合治疗组排卵日A+B型子宫内膜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4)联合治疗组的宫颈黏液评分高于阴性对照组及阿司匹林组(P<0.05);(5)联合治疗组、阿司匹林组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 P<0.05);联合治疗组子宫动脉阻力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以温肾暖宫、养血活血为主要功效的葛根黑苏汤能辅助改善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及血流阻力,提高宫颈黏液评分,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周期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反复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IVF-ET)失败者接受3种不同针灸预处理后子宫内膜容受性(ER)的变化情况,寻找调整ER最佳的针灸预处理方法。【方法】 将90例反复IVF-ET失败后低ER、未行胚胎移植(ET)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电针组和温针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在月经干净后卵泡期开始行普通针刺治疗,至排卵期停止,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电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行电针治疗;温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行温针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形态、子宫内膜下血流类型的变化情况,比较3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1)治疗前,针刺组、电针组和温针组患者血促黄体生成素(LH)峰日内膜a型率和子宫内膜下血流A型率比较[均分别为0.0%(0/30)、0.0%(0/30)和0.0%(0/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电针组和温针组患者内膜 a 型率和 A 型率[均分别为 33.3%(10/30)、66.7%(20/30)和93.3%(28/30)]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温针组内膜a型率和子宫内膜下血流A型率较针刺组和电针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温针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为23.3%(7/30),高于针刺组的13.3%(4/30)和电针组的16.7%(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温针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为46.7%(14/30),高于针刺组的26.7%(8/30)和电针组的33.3%(1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3种针灸预处理方法中,温针灸更能有效地改善反复IVF-ET失败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帮助其获得再次移植成功。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639-2642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活血消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功能低下模型小鼠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HOXA10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机制以及活血消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功能低下的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及假手术组,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HOXA10的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HOXA10mRNA表达量高于中药组及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组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HOXA10mRNA表达量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导致小鼠种植窗口期HOXA10mRNA表达下调,进而降低其子宫内膜容受性。而中药活血消异方可上调小鼠子宫内膜HOXA10mRNA的表达,改善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不孕症的较佳疗法。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克罗米芬(CC)组(A组)、针灸+中药组(B组)、CC+针灸+中药组(C组),每组40例。A组在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克罗米芬,B组在月经第5天于腹部中极、关元、归来等穴位行温针灸,并配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C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B组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3组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内膜类型、宫颈黏液评分,及治疗后排卵周期率、临床妊娠率以及流产率。结果:1HCG日宫颈黏液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形态(A型率):C组优于A组(均P<0.01),B组优于A组(均P<0.05);而C组与B组比较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黏液评分、子宫内膜形态(A型率)C组均优于B组(均P<0.05)。2A、C组排卵周期率高于B组(均P<0.05);C组妊娠率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C组早期流产率低于A、B组(均P<0.01)。3卵泡直径18~20mm、子宫内膜厚度:正常妊娠与早期流产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妊娠患者子宫内膜形态A型率高于早期流产患者(P<0.05)。结论:针药联合克罗米芬通过有效改善HCG日宫颈黏液、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形态,从而提高妊娠率和降低早期流产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用克罗米芬及针药联合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对促排卵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克罗来芬促排卵治疗,治疗组以克罗米芬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2组患者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类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排卵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治疗组子宫内膜明显厚于对照组(P〈0.05),PI和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型子宫内膜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排卵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熏蒸可促进内膜生长从而提高了内膜的容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肾助孕中药对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患者促排卵后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降钙素(CT)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无排卵PCO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促排卵方案:采用克罗米芬(CC)/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成功者29例,设为A组;采用CC/HCG同时服用毓麟珠加减方促排卵成功者32例,设为B组;对照组选择同期月经周期正常妇女27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对3组妇女着床期子宫内膜CTmRNA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CTmRNA在3组妇女着床期子宫内膜均有表达,A组比对照组表达弱(P<0.01),B组比A组表达强(P<0.05),B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着床期血清E2,P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毓麟珠加减方使着床期子宫内膜CT表达增强,提示补肾助孕中药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中西医结合促排卵可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电针联合克罗米芬与单纯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40例)与药物组(40例)。药物组,于月经或撤药性出血第5天口服克罗米芬,连续服用5 d。针药组,口服用药同药物组,同时行电针(连续波,2 Hz)治疗,取气海、关元、子宫、大赫、三阴交、中极、地机、肾俞、三焦俞、次髎等为主穴,自月经或撤药性出血第5天开始治疗,留针30 min,隔日1次,1周治疗3次,1个月经周期或1个月为一疗程。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分型、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有2例因同时服用中药而被剔除,药物组有3例因胃肠道不良反应而要求停止治疗。针药组总有效率为86.8%(33/38),优于药物组的64.9%(24/37,P0.05);针药组排卵率高于药物组(86.8%(33/38)vs 64.9%(24/37),P0.05);针药组妊娠率有高于药物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1%(8/38)vs 16.2%(6/37),P0.05);针药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形态(A型率)优于药物组(P0.01,P0.05);治疗后着床窗口期血清E_2、P水平,针药组明显高于药物组(均P0.01)。结论:电针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助孕疗效确切,其血清E_2、P水平明显增高,子宫内膜增厚,A型率增加,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克罗米芬,且安全、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其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调周法联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12月本院门诊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戊酸雌二醇片(补佳乐)、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调周法中药内服,均使用至排卵日,两组排卵后加口服黄体酮软胶囊治疗12 d;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和形态改善,治疗结束时和结束后3个月的临床总妊娠率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子宫内膜厚度:疗程结束时观察组和对照组较治疗前均有增加,而观察组增加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形态:治疗后的A型内膜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调周法联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子宫内膜A型比例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贾娟娟  崔庆标  李颖  马仲丽  祝宽宽 《新中医》2023,55(23):136-141
目的:观察益肾祛瘀汤联合中药透敷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厚 度、再移植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 例IVF-ET 失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中药内服 组、中药透敷组、联合组各30 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 软胶囊,中药透敷组给予中药透敷治疗,中药内服组 给予益肾祛瘀汤口服,联合组给予中药内服和透敷治疗,1 个月为1 个疗程,4 组均治疗3 个疗程。统计4 组 治疗后再次行IVF-ET 的临床妊娠情况,比较4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局部体征积分、子宫内膜厚度,观 察4 组用药安全性。结果:联合组临床妊娠率高于中药内服组、中药透敷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 4 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局部体征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低于中药内服组、中药透敷组、对 照组(P<0.05),中药内服组和中药透敷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 组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治疗 前(P<0.05),且联合组高于中药内服组、中药透敷组和对照组(P<0.05),中药内服组和中药透敷组高于对 照组(P<0.05)。结论:益肾祛瘀汤联合中药透敷法可提高IVF-ET 失败患者再次IVF-ET 的临床妊娠率,改 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李群 《河北中医》2016,(3):378-380
目的观察养膜汤对不孕症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不孕症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30例予中药养膜汤治疗,对照组30例予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治疗。3个周期后统计妊娠结局,并比较未妊娠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内膜下的血流参数[血流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 2组未妊娠患者治疗后内膜厚度较用药前均增加(P0.05),且中药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5)。中药组未妊娠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下血流参数PI、R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中药组临床妊娠率及生化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膜汤能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改善子宫内膜下血流情况,有利于胚胎着床,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杨洪伟  赵雪娟  魏美霞  刘秀明 《新中医》2022,54(17):153-157
目的:观察益肾化痰方联合针刺治疗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9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药组、中药组、针刺组各30 例。中药组采用益肾化痰方治疗,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针药组采用益肾化痰方联合针刺治疗。比较3 组治疗前后基础体温(BBT)、B 超的变化,检测性激素水平及排卵率,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3 组BBT 动态曲线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经周期后,3 组BBT 动态曲线分型均向类型Ⅰ、Ⅱ转变,但针药组更明显(P<0.05)。治疗前,3 组最大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组最大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升高,且针药组最大卵泡直径及子宫内膜厚度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P<0.05)。治疗前,3 组雌二醇(E2)、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E2 较治疗前升高,T、FSH、LH 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药组T 水平低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治疗后,针药组排卵率为83.33%,中药组为50.00%,针刺组为46.67%,针药组排卵率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结论:益肾化痰方联合针刺治疗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可以调节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月经周期,促进排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增厚方对肾虚血瘀型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子宫内膜容受性、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有生育要求的轻、中度肾虚血瘀型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行手术治疗后均给予雌、孕激素口服3个周期,观察组加服子宫内膜增厚方。观察两组子宫内膜情况和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随访12个月,记录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ED)、子宫内膜容积(EV)、子宫内膜血流指数(FI)、血管化指数(V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明显高于对照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中医证候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增厚方可有效改善轻、中度肾虚血瘀型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子宫内膜容受性、中医证候,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配合电针治疗薄型子宫内膜型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薄型子宫内膜型不孕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在月经周期第5 d开始口服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红片;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配合电针治疗。月经周期第10 d开始监测卵泡,待卵泡≥18 mm时,停止治疗,排卵后指导合房(输卵管堵塞者予试管移植),同时给予地屈孕酮片治疗14 d。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期间如受孕者停止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螺旋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子宫内膜厚度、形态类型,并统计疗效及妊娠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3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螺旋动脉PSV升高,RI、PI均降低(P0.05),且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SV、RI、PI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2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增厚(P0.05),治疗后2组组间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型子宫内膜比例升高(P0.05),C型子宫内膜比例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A型子宫内膜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C型子宫内膜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及随访3个月内,治疗组妊娠率36.7%,对照组妊娠率16.7%,治疗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配合电针治疗可有效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型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参数,改善子宫内膜局部血运,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及改善内膜形态,提高了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提高了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