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脊柱血管瘤(vertebral hemangioma, VH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良性肿瘤,大多无症状。只有0.9%~1.2%的侵袭性VHs由于骨膨胀、皮质侵蚀、向椎管内延伸、血流障碍、硬膜外出血导致脊髓、神经根压迫而引起神经症状。此外,脊柱血管瘤也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脊柱病理性骨折。本文报告了1例累及棘突多发胸椎血管瘤,且伴有相邻节段的椎体病理性骨折,并回顾总结已发表累及棘突的脊柱血管瘤的文献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2.
骨血管瘤的发病率占全部骨肿瘤的0.6%~1%,是较为少见的发生于骨内的良性肿瘤,能够在任何骨骼中发生,超过52%的骨肿瘤发生在颅骨、脊柱以及其他扁骨,很少发生于肋骨[1-3].骨血管瘤可以分为静脉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及混合型血管瘤[4-5].肋骨海绵状血管瘤起病隐匿,生长较慢,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多为偶然在...  相似文献   

3.
多节段的不连续脊柱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脊柱骨折,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少见,致伤因素通常为高处坠落和车祸,容易漏诊。据文献报道此类骨折约占脊柱损伤的10.5%,而多节段骨折漏诊的比例为23.1%~83.3%。上颈椎合并上胸椎损伤临床上同样很少见,在诊断和治疗上都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360°全脊柱切除治疗症状性脊柱血管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6例胸椎血管瘤骨外生长压迫脊髓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患者,采用360°全脊柱切除、椎体重建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2例术后辅以放射治疗。结果术中失血量1 000~1 500 ml。患者术后神经压迫症状均消失,随访1~4年,未见肿瘤复发,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未见松动、断裂。结论对胸椎椎体血管瘤合并胸脊髓压迫症患者,采用360°全脊柱切除、椎体重建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的手术方法,具有可靠、持久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颈 4- 5骨母细胞瘤伴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 ,好发于青少年 ,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下者 ,其中 2 0~ 30岁病人约占70 %。男性多于女性 ,其比例约为 2∶ 1。骨母细胞瘤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 ,但不重。疼痛不是骨母细胞瘤一定有症状。局部可以出现压痛性肿块 ,病变侵及胸椎时 ,常主诉背痛 ,或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的症状 ,甚至截瘫。如病变侵及腰部 ,则可出现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骨母细胞瘤常发生在扁平骨与脊柱。有 6组共 2 98例报告统计 :骨母细胞瘤发生在脊柱者达 30 %,在长管状骨者为 34 %(下肢多 ,上肢少 ) ,15 %发生在颅骨、下颌骨、上颌 …  相似文献   

6.
刘志苏 《腹部外科》2012,25(3):129-130
肝血管瘤(liver hemangioma)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分为肝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等.成人发病主要是海绵状血管瘤,而血管内皮瘤则多见于儿童.肝海绵状血管瘤好发年龄为30~50岁,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6.绝大多数海绵状血管瘤的直径小于5cm,≥10cm的血管瘤常被称之为巨大血管瘤,其比例约占血管瘤的3%~5%.血管瘤可单发,亦可多发,多发血管瘤约占20%~50%.婴儿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发病率约占儿童肝脏肿瘤的12%,约有90%病例在出生后半年内出现症状和体征,且女性患儿较多.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1987年12月至1995年7月经侧前方减压治疗胸椎管狭窄21例,发病部位多在T_5~T_(12);临床均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系间盘退变椎体缘增生11例,DISH(特发性弥漫性脊柱硬化症)6例,OPLL后纵韧带骨化)4例,随诊6~96个月,平均33个月,优良率85.7%。本文对病例选择,手术操作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胸腔镜技术在多节段胸椎结核前路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结核病呈高发趋势,脊柱结核越来越多,而胸椎结核约占脊柱结核的25%,而多节段胸椎结核增多,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有学者将其应用在脊柱侧弯的治疗,有少数学者将其应用脊柱结核的治疗,但对于多节段胸椎结核却未见报道,我院于2002年10月~2006年3月胸腔镜技术辅助小切口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24例多节段胸椎结核患者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脊柱血管瘤是一种常见椎体良性肿瘤,目前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本研究旨在探讨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椎体血管瘤的价值。方法脊柱血管瘤共26例,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2.1岁;肿瘤来源为:胸椎23椎,腰椎6椎,胸椎合并腰椎3例;在CT引导下对病变椎体经皮穿刺进入椎体并注入骨水泥。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段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以及远期疗效评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有效率为96.1%。术后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VAS评分显著降低,由术前的(7.74±1.19)分降至术后6个月的(0.20±0.17)分,且活动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可有效控制脊柱血管瘤引起的疼痛,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结核病呈高发趋势,脊柱结核越来越多,而胸椎结核约占脊柱结核的25%,而多节段胸椎结核增多,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有学者将其应用在脊柱侧弯的治疗,有少数学者将其应用脊柱结核的治疗,但对于多节段胸椎结核却未见报道,我院于2002年10月~2006年3月胸腔镜技术辅助小切口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24例多节段胸椎结核患者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