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对临床应用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腺瘤和特醛术前鉴别诊断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在近 5年来临床确诊的 16 0例原醛症患者中进行体位激发试验、影像学检查 ,结果与肾上腺静脉插管采血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腺瘤患者血尿醛固酮、尿 pH高于特醛组 ,而血钾、血浆肾素活性则低。② 18例腺瘤及 2 6例特醛体位激发试验结果 :腺瘤患者中激发后血醛固酮较试验前上升者有 9例 ,下降者 9例 ;2 6例特醛患者激发后血醛固酮较基础值均升高。③ 9例腺瘤及 19例特醛行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 ,符合率达 10 0 %。结论 :腺瘤患者生化异常程度较特醛患者明显。体位激发试验在腺瘤及特醛中有部分重叠 ,体位激发后血醛固酮升高者不能排除腺瘤 ,而血醛固酮下降者可确诊腺瘤。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的准确率高 ,对于影像学未能发现明显占位性病变者须进行该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CT检查,着重提出本病肾上腺皮质腺瘤的CT诊断。材料和方法:本文43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男11例,女32例,年龄21~56岁,其中21~40岁占85%,均有设备在压病史及低血钾,CT使用薄层扫描,结果;本组均为一侧单发腺瘤,体积较小(直径〈2cm占81%),密度低而均匀,增强效果差,且突出于肾上腺形成“柄征”结论:对原发生醛固醇增多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同时行肾上腺CT和双侧肾上腺静脉取血并最终取得手术病理结果的患者资料,进行CT和双侧肾上腺静脉取血对于原发性醛固酮腺瘤诊断准确性的方面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有手术病理结果的同时行肾上腺CT扫描和肾上腺静脉取血19例患者资料。CT扫描使用64层螺旋CT机,部分患者并进行增强扫描,肾上腺静脉取血激素测定在一周内进行,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两者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的比较。结果:CT诊断醛固酮腺瘤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2.5%,肾上腺静脉取血的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50%。结论:肾上腺静脉取血在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方面并不优于CT扫描,应在两者结果一致的情况下推荐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骨髓脂肪瘤CT表现。肿瘤多见右侧,典型CT表现:(1)边界清晰、锐利、光滑、无包膜;(2)由低密度脂肪与稍高密度纤维间质而产生密度不均;(3)乎扫、增强无明显变化。并讨论了不常见合并症及不典型CT表现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腺瘤。发现61%的腺瘤位于腺体的表面。认为CT扫描可以从结节的大小、增强前后密度及肿块与邻近腺体关系较明确地诊断肾上腺皮质腺瘤。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诊断(附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是肾上腺中少见的无功能性良性肿瘤,以往诊断较为困难,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本病的检出率有了明显提高,CT是诊断本病的最仕影像检查方法。本文收集了本院2001年12月~2004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10例(12个瘤体)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特征,探讨鉴别诊断依据。材料与方法:搜集有完整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38例,分析其大小、边缘、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良性肿瘤体积一般较小,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恶性肿瘤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密度不均匀,强化可于肿瘤周边出现不规则低密度区的肿块。结论:CT对肾上腺肿瘤检出率高,在定性诊断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临床或随访证实的肾上腺损伤患者的CT资料,其中男7例,女2例,9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 9例损伤均为单侧,右侧8例,左侧1例。CT主要表现为肾上腺区类圆形或卵圆形血肿7例,肾上腺区弥漫出血2例,增强后未见强化。8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结论 CT平扫和增强扫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能对肾上腺损伤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价值,主要探讨CT增强扫描及术后复查的重要意义。材料与方法:93例123次急性胰腺炎CT检查资料回顾分析。结果:93例中,诊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53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40例,合并胰腺出血2例,合并胰腺脓肿4例,合并假性囊肿8例。93例中,36例经手术治疗,其中2例术后死亡。其余57例经保守治疗,91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并不困难,重要的是对其正确的分型,以及早期发现胰腺的出血、坏死。急性胰腺炎手术前后的CT检查,尤其是CT增强扫描,不仅可肯定胰腺炎的诊断与类型,而且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及作出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2—04~2005—0611例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行带血管蒂肾上腺移位术11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7例,年龄28~66岁。其中4例伴有明显低血钾,用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直方图分析的负值像素百分比对平扫CT值>10 HU的肾上腺乏脂性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随访一年以上的192个肾上腺肿瘤,其中97个平扫CT值≤10 HU富脂性腺瘤,47个平扫CT值>10 HU乏脂性腺瘤,48个非腺瘤。测量富脂性腺瘤、乏脂性腺瘤与非腺瘤平扫CT值和负值像素百分比并比较其间差异,利用受试者操作曲线选择鉴别乏脂性腺瘤与非腺瘤的最合适阈值。结果:乏脂性腺瘤平扫CT值(24.90±9.58)HU与非腺瘤平扫CT值(35.48±8.37)HU无显著差异(P>0.05),乏脂性腺瘤的负值像素百分比(19.49±10.31)%高于非腺瘤(1.89±2.23)%,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31个平扫CT值位于10~30 HU的乏脂性腺瘤的负值像素百分比全部大于10%,而15个平扫CT值>30 HU的乏脂性腺瘤只有8个(53.33%)的负值百分比大于10%。当肾上腺肿瘤的负值像素百分比取10%时,诊断乏脂性腺瘤的敏感性为80.9%,特异性为97.9%。结论:CT直方图分析可提高平扫CT对乏脂性腺瘤的诊断准确性,对平扫CT值为10~30 HU之间的乏脂性腺瘤的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2.
13.
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 (GISTs)的螺旋CT表现以及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 3 5例 ,均行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3 5例中 ,食管间质瘤 1例 ,胃间质瘤 2 4例 ,肠道间质瘤 10例。GISTs的主要螺旋CT表现为 :胃肠道软组织肿块 ,向腔内、外或腔内外突出 ,肿块内密度均匀或呈混杂密度影。增强后 ,肿块强化较明显或呈中心坏死、囊变 ,周边强化。 3 5例GISTs中 ,良性 7例 ,肿块直径多小于 5mm ,边界清楚 ,多均匀强化 ;恶性 2 8例 ,肿块直径大于 5mm ,边界多不清楚 ,17例肿块内有坏死 ,6例出现转移灶。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显著提高了GISTs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弥补了常规胃肠道造影和内窥镜检查的不足 ,对GISTs的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术前鉴别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中腺瘤(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患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近5年临床确诊的52例PA患者的生化检查、体位试验、影像学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PA患者血钾低于IHA组,尿钾、尿PH高于IHA组;体位试验结果:17例APA患者中立位血醛固酮较卧位升高11例,下降的6例,35例IHA患者立位血醛固酮均较基础升高;影像学检查:APA患者B超、CT、MR I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0%、90%和91.6%。IHA患者符合率则为68%、93.75%和90.48%。结论APA患者部分生化异常程度较IHA患者明显;体位试验在APA和IHA中有部分重叠,立位血醛固酮升高者者不能排除APA,而血醛固酮下降者可确诊APA;CT与MR I诊断符合率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SCT三期增强对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鉴别诊断的意义。材料和方法:38例肾上腺疾病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层厚1.6~3.2mm,螺距0.825,造影剂80~100ml,注射速度2~2.5ml/s,注射造影剂后23~27s进行快速扫描,为动脉期;60~80s扫描为静脉期。结果:①肾上腺腺瘤24例,肾上腺转移瘤14例。其中25例经病理证实,全部病例均经过5~15个月的随访。②肾上腺腺瘤与肾上腺转移瘤三期扫描的CT值有差异,肾上腺腺瘤在增强扫描的动脉期肿瘤实质的CT值高于静脉期的CT值;肾上腺转移瘤在增强扫描的动脉期肿瘤实质的CT值低于静脉期的CT值。结论:MSCT对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的三期扫描显示了造影剂在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中的进入和排出的时间有差异,提高了CT对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6.
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啊在气管支气管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例经手术病理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证实的气管支气管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层厚10mm,螺距为1进行胸部螺旋CT扫描..并对局部支气管加扫连续2~3mm薄层,在工作站进行MPR重建。结果12例中,16支病变支气管表现为支气管擘不同程度向心性增厚,管壁厚度约3~9mm.内壁呈浅波浪状。其中12支受累支气管范围较长,长度达30mm,占75%(12/16)。4支病变支气管壁出现钙化,12例均合并肺内结核,肺内结核病灶多数分布于病变支气管所属肺组织。结论螺旋CT可以有效显示气管支气管结核的病变特征,结合MPR可以更加直观显示病变范围,有助于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脂瘤的CT诊断。方法 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肾上腺髓脂瘤CT检查资料,分析其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CT表现为:平扫示肾上腺区脂肪及软组织混杂密度肿块,边界清晰,20%伴零星点状钙化,增强后肿块周边及内部软组织密度稍增高,脂肪区密度无变化。结论 CT对肾上腺髓脂瘤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肾上腺骨髓脂肪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肾上腺骨髓脂肪瘤的CT表现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收集经临床、CT诊断肾上腺骨髓脂肪瘤9例,其中7例手术和病理确诊.结果 9例骨髓脂肪瘤中7例明确定位、定性诊断,1例误诊为腺瘤,1例误诊为腹膜后脂肪瘤;肿块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瘤内大多为脂肪密度,夹杂少量条状、片状软组织影.结论 CT是明确诊断的首选方法,可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瘤内成分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表现。分析病变位置、形状、大小和病变内有无钙化、出血、脂肪和假包膜及增强后的表现特征等。结果本组共21例,均为单发,15例位于右侧。肾上腺,6例位于左侧。肿瘤最大径线为1.7—11cm,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内部含有脂肪和髓样成分,CT表现因病灶内所含成分的比例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16例呈脂肪与软组织混合密度,3例以脂肪密度为主,2例以软组织密度为主,无1例肿瘤内部有出血。3例肿瘤边缘可见钙化,所有病例假包膜完整,CT增强后脂肪成分未见明显强化,软组织成分轻度强化。结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有比较典型的CT表现,通过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一般能做到术前诊断,部分不典型病变术前诊断比较困难,确诊仍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