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为了科学评估医院伤害监测卡填报人的工作业绩,提高医院伤害监测卡填报质量。方法通过对医院伤害监测实施者和督导者的问卷调查,利用现代模糊多属性群体决策理论,在模糊语言值标度框架内,基于LWM和HLWA算子,给出了方案集(填报人员)的一个排序。结果给出了伤害监测卡填报人填报质量的一个科学评定。结论该质量评估方法可使伤害监测实施者和督导者全面掌握填报人员队伍状况,为优化填报人员队伍结构、提高伤害监测卡填报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范玉成  方平  范雪春 《现代医院》2008,8(12):136-138
本文介绍了信息化的全人群意外伤害监测办法,主要是伤害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构成及运行原理,以及基于伤害信息管理系统的全院伤害监测模式质量控制的办法。同时对比国际通行的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模式,讨论基于伤害信息管理系统的全院伤害监测模式是解决伤害监测中选择偏倚和信息偏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不同方法对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质量进行评估并对比分析,寻找能够反映实际情况并较为简便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法 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期间,对某综合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针对调查表中的17个指标,利用顺序优选技术(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评价并排序,与同期的急诊日志和伤害监测报告卡的结果(在本文中作为实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灰色关联分析法与实际结果之间相关系数r=0.750(P=0.020);TOPSIS法与实际结果之间相关系数r=0.167(P=0.668);TOPSIS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之间相关系数r=0.083(P=0.831).结论 灰色关联分析法比TOPSIS法更适合针对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资料的质量评估,可以较好地反映伤害监测质量的实际情况,为政府制定伤害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的质量控制与运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伤害事件发生后,患常先到医院急诊室就诊.因此,急诊室记录就成为伤害监测资料的主要来源。在医院急诊室开展伤害监测是国际社会及各国公认的一种较常用的监测方法。目前我国疾病监测系统只能获得伤害的死亡资料.有关伤害的调查研究多是对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对伤害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不多.原因是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伤害监测体系。本通过分析“中国7省市21所综合性医院急诊伤害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的质量控制及运行情况,为加强与完善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体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伤害所造成的身体危害及经济损失都是极其严重的。马鞍山市作为全国11省(市)伤害状况调查城市监测点,于2004年3月开始对市级医院急诊室急性意外伤害患者就诊情况进行监测。现将2004年3月~2005年12月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杨吉会  季丽萍 《中国卫生统计》2007,24(6):638-639,641
伤害是与人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伤害、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列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三大公共卫生问题〔1-2〕。几年来,我国的多个城市已经建立了医院伤害监测点,在监测点的运转过程中,影响医院伤害监测质量的因素是多种因素,若能够把握这些因素对监测资料质量的影响程度,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地利用有限的伤害监测费用,合理调度伤害监测过程中的人员安排,进而获得高质量的伤害监测质量,高效能地指导伤害的预防工作〔3〕。资料与方法1.影响医院伤害监测质量的因素经过多年的伤害监测实践,并征求国内知名伤害预防…  相似文献   

7.
杨婕  周金意  张永青  张霞  邱晶  武鸣 《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0):1059-1060
伤害是一个日趋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基础信息的收集可为制定干预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大多数伤害事件发生后,患者需要到医院进行急诊和急救服务,因此,医院成为伤害监测资料的主要来源之一。从伤害监测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在医院急诊室开展伤害监测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种较常用的监测方法。由于我国医疗机构的管理模式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单纯以急诊室为基础开展伤害监测会导致大量的漏报而造成信息不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兼职模式的伤害监测(PTSIS)和专职模式的伤害监测(FTSIS)的比较,了解不同伤害监测模式对伤害监测质量的影响,为提高目前我国医院急诊室兼职伤害监测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主管部门评价医院伤害监测质量、改进伤害监测方法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统一伤害监测流程和方法的前提下,对兼职监测人员和专职监测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后,收取两组人员在一个月内(从2007年7月28日凌晨至8月27日凌晨)填写的伤害监测报告卡,经录入、审核后比较两组的漏报率和报告卡填写的质量。结果PTSIS的漏报率比FTSIS高31.44%,特别是在下半夜,两种模式均更容易漏报;两组人员在报告卡出错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兼职监测容易漏填“电话”、“发生原因”、“是否故意”3项,而专职监测容易漏填“严重程度”、“伤害结局”、“回答者”3项;“伤害过程描述”和“临床诊断”两项以兼职监测人员填写的合格率高;兼职监测人员填写完整报告卡的比例比专职监测人员高12.84%。结论PTSIS的漏报率比FTSIS高,但填表质量高于FTSIS,因此在卫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积极鼓励兼职人员参与伤害监测,努力提高兼职人员监测的积极性,降低漏报率,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专门培训专职人员进行伤害监测。  相似文献   

9.
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医院伤害监测质量的验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验证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伤害监测质量的评估效果,从而得到较符合实际情况的综合评估方法.方法 收集3个地区的医院伤害监测点2007年10月至12月的伤害监测数据、门诊日志,两者比较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实际结果 ;伤害监测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将两者结果 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实际结果 的排序前3位是A地区12月、11月、10月.灰色关联分析结果 前3位是A地区12月、10月、11月.两者的相关系数r=0.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灰色关联分析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且比较简便,是一种较理想的伤害监测质量综合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伤害死亡率为65/10万上下,每年大约有70万人死于各类伤害和不少于4000万人因伤害需要急诊或医治,1000万人入院治疗[1]。目前的伤害资料来源主要是死亡资料。为全面反映人群伤害情况,宁波市鄞州区于2004年开展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工作,现将监测资料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选取不同地理位置的区级医院、镇级、乡级卫生院各一家,由急诊室工作的医护人员经统一培训后,在2004年9月11日到2005年9月10日期间,对首次在本急诊室就诊(包括其他临床科所的门急诊的伤害病例),被诊断为伤害的病例进行监测,按实际情况填写登记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国医院伤害监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旨在全国范围内更有效地开展医院伤害监测,从而更全面、准确地为我国伤害预防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以与伤害监测相关人员的面对面访谈和电话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探讨目前医院伤害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结果访谈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医院开展伤害监测过程中主要存在漏报、信息准确性、资料完整性、质量评估标准等方面的问题,不同地域和医院的伤害监测质量主要影响因素不同。结论基于上述问题和原因,建议设置高效运转的报告流程,建立健全相关监测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填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伤害监测质量,为我国的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Access to good quality information from injury surveillance is essential to develop and monitor injury prevention activities. To determine if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surveillance is of high quality, the limitations and strengths of a surveillance system are often examined. Guidelin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assist in evaluating certain types of surveillance systems. However, to date, no standard guidelin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specifically evaluate an injury surveillance system.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velop a framework to guide the evaluation of injury surveillance system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医院感染监控管理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方法 应用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对监控工作进行量化评估。结果 甲、乙、丙医院综合评定状态(SA)分别为78.0、21.7、12.9,甲医院感染监控质量高。结论 建立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综合评估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develop new evaluation indices of infection control and to use them to evaluate Korean infection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programs (ISCPs). DESIGN: We performed a questionnaire-based survey to 164 acute care general hospitals throughout the Republic of Korea that had more than 300 beds. Study methods were based completely on those of the Study on the Efficacy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SENIC). Four SENIC indices (hospital epidemiologist index, infection control nurse index, surveillance index, and control index) and 4 newly developed indices (healthcare worker index, quality improvement index, resource index, and hand hygiene facilities index) were used to evaluate Korean ISCPs. Data were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 from June 17 to October 11, 2003. SETTING: One hundred sixty-four general hospitals with more than 300 beds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RESULTS: Personnel from 85 general hospitals responded to the study questionnaire.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evaluation indi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5). The 8 evaluation indices were categorized into 2 factor groups: personnel factors (hospital epidemiologist index and infection control nurse index) and activity factors (the remaining 6 indices). Korean ISCPs showed a major weakness in surveillance. The scores for the newly developed evaluation indice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for the SENIC evaluation indices. However, most Korean hospitals were estimated to have had only slight reductions in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s. The evaluation indices were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by the number of beds in the hospital, whether the hospital was located in the Seoul-Gyonggi region, the presence of full-time infection control nurses at the hospital, the education level of the infection control nurses, and the nurses' experience in infection control (P<.05). CONCLUSIONS: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ENIC evaluation indices and the newly developed evaluation indices were satisfactory in evaluating Korean ISCPs. However, surveillance should be improved to increase the efficacy of Korean ISCPs.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TOPSIS法与密切值法对湖南省某医院2006-2010年医院感染监测管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探索医院感染监测管理的适宜综合评价方法。方法资料来源于2006-2010年湖南省某医院的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数据。以年度为评价对象,评价指标包括医院感染率、漏报率、环境卫生监测情况指标合格率等9个指标,应用TOPSIS法和密切值法对医院感染监测管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2006-2010年医院感染率和漏报率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2.4%和-11.6%;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逐年增加。TOPSIS法、密切值法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在该院2006-2010年度医院感染监测情况中,监测管理质量最好年份为2009年,最差的年份为2006年;TOPSIS法与密切值法的排序结果分析完全一致。结论该医院2006-2010年医院感染感染率和漏报率均低于国家规定的控制标准。医院监测管理质量最好年份为2009年,TOPSIS法、密切值法均可作为评价医院感染监测管理质量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贵州省少数民族人群生命质量,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生命质量问卷调查15岁及以上苗族、仡佬族、侗族和布依族722人,同时对家庭一般情况和个人健康相关行为、两周患病和慢性病患病情况等进行现况调查。采用两个和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以及多元逐步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少数民族人群生命质量除健康自评条目得分(62.64±22.66)相对较低外,其他各条目得分均较高(81.29±19.29 ̄95.84±14.31);随年龄增长生命质量有所下降;在婚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群生命质量明显高于其他人群;从初中到高中生命质量随文化程度的增加有所增长。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周是否患病、是否患慢性病、家庭纯收入、食品支出、医疗支出以及是否吸烟等(t=-2.312 ̄-7.370,P=0.000 ̄0.021)。[结论]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推行合作医疗、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通过健康教育倡导良好的健康相关行为、发展经济是提高少数民族人群生命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尝试综合评价湖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 ( 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质量的统计学方法。 方法 应用Topsis法对湖南省 1994~ 2 0 0 1年 AFP病例监测系统的 8项指标处理后 ,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湖南省 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质量以 1999年度最佳 ,2 0 0 0年度次之 ,2 0 0 1年度第 3 ,1994年度最差。 结论 作为综合评价方法之一的 Top-sis法可以用于 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质量的综合评价 ,结果客观、直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天津市2009年院内死亡病例信息报告质量,为进一步完善死因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天津市2009年死因监测网络直报数据及2008年现场漏报调查数据。结果 2009年院内死亡病例前5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与户籍人口中的前5位死因构成顺序有所不同。根本死因编码错误率为0.41%,76.9%的死亡病例其根本死因诊断依据科学、可靠,77.7%的患者死亡后7 d内能够通过网络直报进行报告,99.7%的报告卡能够在网络直报后7 d内得到审核。院内死亡病例存在漏报,漏报率为4.5%,门、急诊漏报率高于住院。结论天津市住院死亡病例死因报告准确、有效,可以正确评估我市住院死亡人群的死因模式;但也存在不足,院内死亡病例的报告和管理仍是今后死因监测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