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p53和c—myc异常表达与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路名芝 《九江医学》1996,11(4):197-200
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67例胃标本中p53和c-myc的表达与多药耐药性(MDR)的关系,结果显示本组胃癌中P53阳性32例,阳性率47.8%;c-myc阳性37例,阳性率55.2%;P-gp阳性39例,阳性率58.2%。P53的异常表达与MDR-1基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7,P〈0.05),而c-myc和mdr-1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提示P53异常表达可增加mdr-1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用c-src基因产物pp60(c-src)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327)对胎儿胃上皮,成人胃上皮及病变,胃癌等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胎儿胃上皮、成人胃上皮炎性增生、肠腺化生、胃癌pn60(c-src)阳性率分别为100.0%(12/12)、100.0%(30/30)、100.0%(16/16)和83.3%(40/48),均高于成人正常胃上皮(60.0%,12/20),有显著性差异(P<0.005)。彼此之间pp60(c-src)表达量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5)。肠型及弥漫型胃癌pp60(c-src)阳性率分别为100.0%(16/16)、68.8%(22/32),有显著性差异(P<0.025),其表达量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癌旁组织pp60(c-src)阳性率及表达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表明c-src基因激活及pp60(c-src)表达量升高与胃上皮细胞增殖更新、转化恶变及胃癌发生有关,也与胃癌的分化和组织学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3.
P53及Bcl-2蛋白在大肠腺瘤及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大肠腺瘤及腺癌中P53蛋白及Bcl-2蛋白的表达,探讨p53基因、bcl-2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10例正常大肠粘膜、30例大肠腺瘤、100例大肠腺癌及癌旁粘膜中P53蛋白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肠腺瘤P53、Bcl-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6.7%及76.7%,大肠腺癌P53、Bcl-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3%及67%,均显著高于正常粘膜与癌旁粘膜(P<0.01);随着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P53蛋白阳性率显著增高(P<0.01),而Bcl-2蛋白表达与腺瘤分级无关;大肠腺癌P53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瘤Ⅰ级不典型增生(P<0.01),与Ⅱ、Ⅲ级不典型增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差的大肠腺癌P53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分化好的大肠腺癌(P<0.01),而分化差的大肠腺癌Bcl-2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分化好的大肠腺癌(P<0.05),大肠腺癌P53、Bcl-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患者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低(P<0.05),Bcl-2蛋白过度表达的大肠癌患者复发率低、5年生存率高(P<0.05)。结论:bcl-2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组织中多药抗药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多药抗药mdr-1基因在乳腺癌化疗抗药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了82例次乳癌组织的mdr-1mRNA水平。结果初治原发乳癌35例,mdr-1基因阳性表达34.3%;复发转移乳癌47例,mdr-1基因阳性表达59.6%。7例动态检测mdr-1mRNA水平的患者,化疗后表达水平均高于化疗前。化疗有效组18例,mdr-1基因阳性表达16.7%,其中高度阳性表达5.6%;化疗无效组14例,mdr-1基因阳性表达71.4%,其中高度阳性表达50.0%。结论复治转移乳癌比初治原发癌具有更普遍的抗药性,且主要是获得性抗药;mdr-1基因表达可以作为预测化疗效果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60例胃癌患者检测P-选择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其中的55例作长期随访,以研究与胃癌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淋巴转移、TNM分期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60例胃癌组织中32例阳性(阳性率53.3%)。P-选择素不仅在肿瘤血管内皮上表达,也在肿瘤细胞膜上表达。淋巴结有癌转移者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为70.3%(26/37例),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26.1%(6/23)(P<0.01);晚期胃癌(Ⅲ、Ⅳ期)阳性率为80%,显著高于Ⅰ、Ⅱ期早期胃癌26.7%的表达率(P<0.01)。55例随访资料分析表明,P-选择素阳性表达者平均生存期(25.5±21.8月)和五年生存率(10.7%)显著低于阴性者(P<0.01)。研究结果提示P-选择素与胃癌浸润转移相关,可能是一种新的胃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6.
应用差异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了23例大肠癌组织的C-erbB-2基因。结果发现在7例(30.43%)的大肠癌组织内存在C-erbB-2基因的扩增。高中分化管状腺癌的C-erbB-2扩增阳性率(3/3)高于中分化管状腺癌(4/17)(P<0.05)。在已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患者,C-erbB-2扩增的阳性率为5/13(38.46%),而尚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阳性率为2/10(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化疗前的肺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产物P170蛋白。结果为P170的阳性率在腺癌中为82.6%;在鳞癌中为51.7%;在小细胞未分化癌中为16.7%;在癌旁正常肺组织中为13.3%。高分化的腺癌、鳞癌P170阳性率分别高于中、低分化的腺癌、鳞癌。提示:P170表达与肺癌的细胞类型、分化程度相关。P170阳性率与肺癌临床化疗敏感性相符。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个用于测定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水平、反映临床耐药情况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技术。方法根据处于指数增长期的PCR产物量可反映最初模板量多少的原理,以白血病为疾病模型,通过对最佳模板量及最佳循坏数的分析、参比对照的设定等,建立了35S-dATP(35硫-脱氧三磷酸腺苷)掺入的RT-PCR法,并以此法对19例临床白血病标本mdr1mR-NA(信使核糖核酸)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19例临床标本检测发现,6例化疗耐药或复发病例中,5例有高水平的mdr1mRNA表达(mdr1/β-actin:0.68~0.76)(β-actin:β肌动蛋白)。11例化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病例中,除2例有低水平mdr1mRNA表达(mdr1/β-actin:0.33、0.40)外,其余9例均为阴性。mdr1mRNA表达水平和临床化疗结果明显相关(P=0.017)。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基本上可反映白血病患者化疗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化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mdr-1基因与P-gp糖蛋白在急性血病(AL)细胞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RT-PCR及流式细胞术(FCM)32例A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的mdr-1 mRNA及P-gp糖蛋白表达率及表达水平,同时检测14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临床非耐药组mdr-1阳性率为22.2%,P-gp阳性率为33.3%,而临床耐药组两者分别为78.6%,85.7%,均与临床治疗结果有极显著的一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84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CD44V6和nm23-H1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CD44V6和nm23-H1阳性率分别为63.1%和48.8%。伴有淋巴结转移者CD44V6和nm23-H1阳性率分别高于和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均P<0.01),且二指标间呈负相关(P<0.01)。表明转移相关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之间的失衡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胸苷磷酸化酶(TP)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及预后的关系,探讨TP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患者术后均辅以以5-氟尿嘧啶为主的化疗)及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P的表达,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法定量测定TP的水平;通过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胃癌组织中的MVD.结果 胃癌组织中的TP水平高于正常胃黏膜;胃癌淋巴结转移组的TP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胃癌组织中的TP水平与MVD值呈正相关;胃癌组织中TP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分化程度无关;在浸润和转移情况一样时,胃癌TP高表达组的预后优于TP低表达组.结论 胃癌组织TP表达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并可作为患者对以5-氟尿嘧啶为主的化疗疗效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au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10例正常胃组织与60例胃癌组织Tau mRNA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TaumRNA的表达高于明显正常胃组织(P0.05)。低分化胃癌Tau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有淋巴结转移者Tau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TNMⅢ+Ⅳ期者Tau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者(P0.05)。结论:胃癌Tau mRNA的高表达可能在胃癌的分化、转移及侵袭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胃癌组织中COX-2与P300/CBP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核蛋白P300/CBP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两者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OX-2和P300/CBP的表达变化。结果:(1)COX-2在胃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为37.8%,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0.0),P<0.05;在低分化型胃癌阳性率为56.1%,明显高于高中分化型胃癌组织(8.0%),P<0.05。(2)P300/CBP在胃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为10.6%,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72.2%),P<0.05;在低分化型胃癌阳性率为4.9%,低于高中分化型胃癌组织(20.0%),但P>0.05,差异无显著性。(3)COX-2表达阳性率在胃癌淋巴结转移组和远处转移组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P300/CBP表达阳性率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组和远处转移组均低于非转移组,但P>0.05,差异无显著性。(4)胃癌组织中COX-2和P300/CBP表达呈现负相关倾向。结论:COX-2和P300/CB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异常,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辅助临床判断胃癌分化程度和转移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检测Twist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wist1蛋白在199例胃癌、2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4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6例肠上皮化生、1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23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Twist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Twist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癌组织中Twist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肿瘤直径≥4 cm 组明显高于肿瘤直径< 4 cm 组(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1);死亡组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但Twist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类型、患者年龄、肿瘤发生部位、T分级、肿瘤分化、临床分期和肿瘤组织学类型无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Twist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大小、转移情况和患者预后有关,其可能是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中胸苷磷酸化酶(TP)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以及与5-氟脲嘧啶化疗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0例进展期胃癌标本(患者术后均经过常规的以5-FU为主的化疗)及3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SP法测定TP的表达情况;通过CD 3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组织中MVD。结果:胃癌细胞的TP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TP阳性组中MVD明显高于TP阴性组(P<0.01);TP阳性组中局部淋巴结转移率高于TP阴性组(P<0.05);胃癌中高、中、低分化的癌组织之间的TP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中TP的表达与胃癌的血管生成、淋巴结转移及胃癌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3例胃癌组织中的MIF和VEGF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胃癌组织中的MIF在低分化胃癌,伴有淋巴结转移及浸润到浆膜的表达率分别为:55.2%、52.5%和50%,明显高于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未及浆膜的胃癌组织(P<0.05);VEGF在高分化胃癌、淋巴结转移及浸润及浆膜的胃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78.9%、85%和83.3%,与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未及浆膜的胃癌组织差别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MIF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结论MIF和VEGF在低分化胃癌、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表达或超过浆膜的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且两者的表达有呈明显的正相关。提示MIF可能参与VEGF的生成,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浸润。  相似文献   

17.
马英  于成银 《重庆医学》1998,27(1):13-14
目的:研究胃癌及胃炎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gp的分布。结果:各组胃癌及胃炎组织中均有P-gp表达,其中慢性胃炎 状及头癌、与代分化及未分化癌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印戒细胞癌与低分化及未分化癌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癌组织P-gp表达较慢性胃炎强,但癌组织中P-gp表达不均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组织蛋白酶D(Cath—D)和基质金属酶-9(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87例胃癌标本中C—erbB-2、Cath-D和MMP-9的表达。结果:87例胃癌中C—erbB-2阳性表达占47.13%(41/87);Cath—D阳性表达占53.57%(45/87);MMP-9阳性表达占80.95%(68/87);胃癌中C—erbB-2的阳性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1)密切相关。胃癌中侵及浆膜层MMP-9表达率高于侵及肌层组,侵及肌层组MMP-9表达率高于浸润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组(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组,但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Cath—D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P<0.05)、浸润深度(P<0.05)及淋巴结转移(P<0.01)有关。结论:C—erbB-2、Cath—D和MMP-9与胃癌的生长、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E-cad在肺癌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其与肺癌的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cad在104例肺癌的表达,其中鳞癌46例、腺癌33例、小细胞癌10例、其它类型癌15例。结果E-cad在104例肺癌的阳性表达为鳞癌21例(45.7%),腺癌14例(42.4%),小细胞癌5例(50%),其它类型癌为7例(46.7%)。结果显示E-cad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组织类型无相关性(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表达(32.1%),无淋巴结转移阳性表达(64.6%),二者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病理分级(腺癌、鳞癌)Ⅰ级阳性表达(55.6%),Ⅱ级阳性表达(40%),Ⅲ级阳性表达(29.6%),结果显示也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E-cad的阳性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有关。检测E-cad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胸苷酸合酶在胃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胃癌中胸苷酸合酶(TS)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探讨TS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测定70例胃癌组织(每例患者术后均经以5-氟尿嘧啶(5-FU)为主的化疗)及30例正常组织中TS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粘膜TS水平高于胃癌组织,高分化胃癌组的TS水平高于中低分化组,胃癌组织中TS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有否淋巴结转移无关;TS低表达组患者的预后优于TS高表达组。结论 胃癌组织中TS表达水平可作为患者对5-FU化疗疗效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