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立苏冲剂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和垂体-肾上腺(HPA)轴激素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脑立苏冲剂,6g/次,2次/d;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200mg/次,2次/d,两组均配合一般治疗。结果:治疗组全血高切粘度治疗前后分别为(672&;#177;0.82)mPa&;#183;s、(5.57&;#177;0.96)mPa&;#183;s(t=2.44,P&;lt;0.05),全血低切粘度治疗前后分别为[12.03&;#177;1.65)mPa&;#183;s、(10.31&;#177;1.88)mPa&;#183;s(t=3.65,P&;lt;0.01),胆固醇治疗前后分别为(5.09&;#177;0.73)mmol/L、(4.07&;#177;0.58)mmol/L(t=2.16,P&;lt;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治疗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S)分别为(34.56&;#177;5.90)ng/L、(395.94&;#177;128.47)ng/L,治疗后为(19.75&;#177;6.42)ng/L、(302.67&;#177;99.63)ng/L,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34.64&;#177;5.72)ng/L、(403.12&;#177;130.14)ng/L。治疗后为(25.78&;#177;6.34)ng/L、(337.38&;#177;102.03)ng/L(P&;lt;0.01)。结论:脑立苏冲剂能明显改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各项指标,同时使患者HPA轴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背景:血液流变学异常与脑卒中的发生有着明显关系,在血液黏度增高的情况下,血液流变性发生明显变化,血液阻力增加,血管内压增高,血液流速慢,而导致血栓形成。益气活血汤由人参、当归、川芎、丹参、赤芍等组成,可旺气行血,祛瘀通络,临床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益气活血汤治疗脑卒中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并与西药曲克芦丁相比较。设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实验。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对象:以2002-05/2003-12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科门诊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全国第四届…  相似文献   

3.
徐海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1):5080-508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我院2006-01/2008-10收治的15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156例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总结其中的原因。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缺血性脑卒中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偏高,说明高凝状态与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益脑通络胶囊配合西药对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并与单纯应用西药者比较。方法:脑卒中患者452例为1999-06/2002-1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随机分为补肾益脑通络组270例和对照组182例,对照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胞二磷胆碱钠和复方丹参等药物治疗,补肾益脑通络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补肾益脑通络胶囊(人参、何首乌、菖蒲、水蛭、川芎等组成,每粒0.5g)6粒/次,3次/d,15d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做血液流变学、血脂检查,均获参与者知情同意。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386例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补肾益脑通络组治疗后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②血脂结果:补肾益脑通络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犤(4.88±0.45),(5.25±0.67)mmol/L,t=6.49;(1.52±0.32),(1.86±0.50)mmol/L,t=8.14,P均<0.001犦。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但补肾益脑通络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9.01±8.16,16.10±9.86,t=7.71,P<0.001)。结论:补肾益脑通络胶囊与西药配合应用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多项指标,可以显著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肢体功能障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针刺廉泉穴为主结合舌尖梅花针点刺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的机制。方法:全部51例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1例。观察组以针刺廉泉结合舌尖梅花针点刺;对照组以头皮针运动区、语言区Ⅰ,Ⅱ,Ⅲ针刺,均以3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9/30),治愈率为23%(7/30);对照组21例,总有效率为76%(16/21),治愈率为5%(1/21),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107,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除血沉指数和红细胞硬化指数外,其余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与红细胞硬化指数在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并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全血黏度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廉泉穴结合舌尖梅花针为主治疗脑卒中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很显著,优于头皮针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葛根黄芪饮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检验配合葛根黄芪饮效果优于单用血栓通注射液的假设。方法: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280mg,1次/d。并于早期开始进行主动和被动综合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用自拟葛根黄芪饮为主,结合辨证加味治疗,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26例,显效29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基本治愈14例,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3%。两组总疗效比较(χ2=4.72,P<0.05)。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在Brunnstrom分级上肢比较(u=3.33,P<0.01)、下肢比较(u=3.32,P<0.01)。ADL在Barthel指数上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u=4.77,P<0.01)。两组治疗前后在全血比粘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方面比较,均明显下降(t=-64.51~21.6,P<0.05),治疗组纤维性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t=21.6,P<0.01)。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的下降显著,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显著与对照组比较(t=-9.28~0.38,P<0.05)。结论:葛根黄芪饮能有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与常规体针治疗方法对照实验客观评价CT定位围针法治疗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1998-03/2001-0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病区脑卒中专科住院患者89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头颅CT定位围针法)57例,对照组(体针法)32例。两组均采用统一安慰剂治疗。治疗组在安慰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CT定位围针治疗。即以头部CT所示病灶在同侧头皮的投射区周边为主穴;实证可配丰隆、曲池、膈俞、太冲穴,虚证可配肝俞、肾俞、足三里、合谷穴。消毒后用不锈钢华佗牌毫针4~8针(针数视病灶大小而定)施行围针疗法。针刺方向皆刺向投射区的中心,得气后以180~200次/min的频率捻转2min,施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min,中间间断行针2次。然后全部穴位均接上海产G-6805型电针仪,通以疏密波,频率约14~26次/min,30min/次,1次/d,连续10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4d。从第3个疗程开始,隔日1次。共3个疗程,全疗程48d。对照组在安慰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常规体针治疗,主穴上肢取肩、曲池、外关,下肢取环跳、阳陵泉、三阴交。配穴、针刺手法、疗程均与治疗组相同。治疗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伴随症状的改善程度,测定血液流变学。疗效评估标准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结果:纳入患者8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组基本痊愈17例,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显效率64.91%,总有效率96.49%;对照组基本痊愈6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显效率40.62%,总有效率75.00%,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伴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头晕目眩、心烦易怒复常率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头晕目眩复常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4.71%,15.38%,心烦易怒复常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2.73%,15.38%,P<0.05),其余症状改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自身比较差异显著[以低切比黏度为例,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为(9.386±2.759),(6.161±2.739),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9.796±1.525),(6.657±1.276),P<0.01],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头颅CT定位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治疗有显著疗效。CT定位围针治疗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加速血肿吸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CT定位围针治疗具有见效快、疗效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高压氧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脂质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方法以2000-01/2004-12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高压氧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2例为高压氧组,同期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高压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高压氧组中的36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液动流变学检查,52例患者治疗前后测定脂质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同时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高压氧组36例患者高压氧治疗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0.01)。52例患者治疗后脂质过氧化物浓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高压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结论高压氧可改善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脂质过氧化物浓度,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进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益脑通络胶囊配合西药对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并与单纯应用西药者比较。方法:脑卒中患者452例为1999-06/2002-1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随机分为补肾益脑通络组270例和对照组182例,对照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胞二磷胆碱钠和复方丹参等药物治疗,补肾益脑通络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补肾益脑通络胶囊(人参、何首乌、菖蒲、水蛭、川芎等组成,每粒0.5g)6粒/次,3次/d,15d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做血液流变学、血脂检查,均获参与者知情同意。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386例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补肾益脑通络组治疗后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②血脂结果:补肾益脑通络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88&;#177;0.45),(5.25&;#177;0.67)mmol/L,t=6.49;(1.52&;#177;0.32),(1.86&;#177;0.50)mmol/L,t=8.14,P均〈0.001]。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但补肾益脑通络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9.01&;#177;8.16,16.10&;#177;9.86,t=7.7l,P〈0.001)。结论:补肾益脑通络胶囊与西药配合应用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多项指标,可以显著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肢体功能障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张京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521-4523
目的:观察自拟葛根黄芪饮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检验配合葛根黄芪饮效果优于单用血栓通注射液的假设。方法: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280mg,1次/d。并于早期开始进行主动和被动综合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用自拟葛根黄芪饮为主,结合辨证加味治疗,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26例,显效29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基本治愈14例,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3%。两组总疗效比较(x^2=4.72,P&;lt;0.05)。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在Brtmnstrom分级上肢比较(u=3.33,P&;lt;0.01)、下肢比较(u=3.32,P&;lt;0.01)。ADL在Barthel指数上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u=4.77。P&;lt;0.01)。两组治疗前后在全血比粘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方面比较,均明显下降(t=-64.51—21.6,P&;lt;0.05),治疗组纤维性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t=21.6,P&;lt;0.01)。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的下降显著,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显著与对照组比较(t=-9.28~0.38.P&;lt;0.05)。结论:葛根黄芪饮能有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卒中专职护士救护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流程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卒中专职护士救护模式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0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溶栓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至急诊接诊时间、入院至卒中小组接诊时间、入院至得到CT检查结果时间、入院至实验室检查结果时间、入院至开始溶栓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2周,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卒中专职护士救护模式有利于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内延误情况,缩短DNT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6个月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和言语治疗,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和6个月后利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对其生存质量(Qualityoflife,QOL)进行评定。结果:康复组两次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59.85±12.14、76.66±13.62,对照组为59.87±11.45、69.75±10.19;两组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变化均数比较,康复组6个月后的QOL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接受不同营养支持治疗对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危重症脑卒患者82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43例和肠外营养治疗组39例,进行对照研究,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脏器功能指标。结果对比治疗前,肠内营养治疗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是逐渐升高的,而肠外营养治疗组由于肝功能受损严重,在治疗后5天急剧升高近1倍,治疗14天升高见缓,治疗前、治疗5天和治疗14天分别为(32.21±8.21)U/L,(40.32±2.56)U/L,(45.28±3.71)U/L vs(31.13±3.56)U/L,(60.91±2.14)U/L,(68.77±5.19)U/L;血清肌酐(SCr)在肠内营养治疗组是逐渐下降的,治疗前、治疗5天和治疗14天分别为(78.9±10.32)mmol/L,(76.52±3.61)mmol/L,(73.82±4.57)mmol/L;SCr在肠外营养治疗组则下降不明显。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在两组均为先升高后降低,但肠内营养治疗组减低的更多,治疗前、治疗5天和治疗14天分别为(3.22±1.82)分,(6.28±2.13)分,(4.11±2.65)分vs(3.12±2.61)分,(8.36±1.82)分,(7.81±3.29)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两组均为逐渐升高,但肠内营养治疗组升高幅度更大,治疗前、治疗5天和治疗14天分别为(5.1±1.9)分,(6.8±2.1)分,(9.2±1.9)分vs(5.5±1.7)分,(6.3±1.7)分,(7.2±2.5)分,以上4项指标在组间、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脏器功能,降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Predicting prognos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证实机器人治疗能促进慢性期和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但是针对急性期患者的研究很少.目的:观察机器人治疗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30 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方式:常规治疗组按照成熟的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包括神经促进技术、神经肌肉电刺激、针刺等;机器人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上肢机器人治疗,该机器人具有可调节的上肢减重系统、智能反馈和三维空间训练系统,患者可以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完成单关节或多关节康复训练.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治疗后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与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②治疗后3周,两组间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75);3个月时机器人治疗组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 < 0.01).③治疗后3周、3个月,两组间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治疗后3周、3个月,机器人治疗组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相对于治疗前的改变量大于常规治疗组(P < 0.05).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机器人治疗急性期脑卒中能获得更高的上肢运动功能,更好地改善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The present study describes the cardiovascular responses to epinephrine (Epi) given into the arm, in adult patients with acute allergic reactions, and the differential responses to subcutaneous (SC) and intramuscular (IM) administration. Sixty-three adult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Epi administered SC or IM after H1 and H2 receptor blockade.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BP) were then measured for 20 minutes. Changes in heart rate and BP variables were analyzed. Pulse pressure and systolic BP showed increases with time. Diastolic BP also showed a modestly decreasing values over time. Heart rates did not change. Time-related changes between IM and SC Epi treatment were not observed. Sex influenced timed BP values and a significant sex by time effect was observed. In subset analysis, only male patients showed an overall time effect for BP variables, especially pulse pressure. In conclusion, adults with acute allergic syndromes treated with arm-injected Epi show a modest but definite increase in pulse pressure and systolic BP. This pattern is observed more in males.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differences between IM and SC arm-injected Epi treatments do not appear to be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后的远期横断面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照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平均4.5年后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出院时及横断面调查时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死亡率、脑卒中再发率和认知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出院后的治疗情况、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具有肯定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何斌  张超 《中国康复》2016,31(5):342-344
目的:观察双侧训练对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36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增加单侧肢体及手运动功能训练,观察组增加双侧肢体及手运动功能训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肩、肘、腕、手(MAS-S,MAS-E,MAS-W,MAS-H)、Fugl-Meyer评定量表肩/肘/前臂、腕手(FM-SEF,FM-WH)及改良Bathel指数(MBI)进行评分。结果:训练12周后,2组FM-SEF,FM-WH评分,MAS各项评分及MBI评分均较训练前改善(P0.05),观察组训练后FM-SEF,及MAS-S,MAS-E,MAS-W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双侧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急性期的患者可以有效地降低肩、肘及腕关节肌张力,并且对于上肢腕手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效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脑卒中后重症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1级标准的139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EEN,n=69)和早期肠外营养组(EPN,n=70),在给予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w后血清白蛋白,非瘫痪侧上臂三头角肌肌围(M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等体重相关营养指标的变化及腹胀、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病死率等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w后后,EEN组在营养学指标:血清白蛋白、TSF、MAMC、体重优于E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并发症发生数小于EPN组,其中并发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症吞咽障碍是影响脑卒中神经功能康复的因素之一,也是加剧营养状况恶化、并发症发生的主要诱因,脑卒中合并重症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侯敏 《中国临床护理》2020,12(3):200-203
目的探究基于行动研究法的干预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常规干预的急性脑卒中康复期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采用行动研究法干预的急性脑卒中康复期患者53例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424,P<0.001;t=4.795,P<0.001);FMA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8.546,P<0.001;t=7.364,P<0.001);关节挛缩、肩关节半脱位及肩手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行动研究法对急性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