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从克罗恩病患者肠黏膜分离出的1株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adherent-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 AIEC)对白细胞介素10基因敲除(IL-10 knockout, IL-10 KO)小鼠肠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IL-10 KO小鼠和野生(WT)小鼠各分为3组。野生型组:对照组(WT+PBS)、普通大肠杆菌组(WT+K-12)、AIEC组(WT+AIEC);IL-10基因敲除模型组:对照组(KO+PBS)、普通大肠杆菌菌组(KO+K-12)、AIEC组(KO+AIEC),对各组小鼠灌胃2周,同时喂养4周后取各组小鼠结肠,行炎症评分,RT-PCR法检测TNF-α、IFN-γ和IL-12 mRNA的表达。结果 KO+AIEC组小鼠发生的肠道炎症最重,其炎症水平较其他KO组明显升高(P0.05),其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如TNF-α、IFN-γ、IL-12也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AIEC能加重IL-10 KO小鼠结肠炎,使其与巨噬细胞和Th1细胞介导的相关炎症因子TNF-α、IFN-γ和IL-12水平上调。提示AIEC细菌感染是IBD发生肠炎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Klotho蛋白对C57BL/6小鼠黑质神经元数目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分3组:野生型雄性小鼠(WT),Klotho基因过表达型(Tg)小鼠,Klotho基因敲除鼠(KO)各6只,行为学观察及体重测定,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黑质神经元的变化.结果 KO小鼠与WT、Tg组小鼠相比体重明显降低(P<0.01).WT组小鼠与Tg组小鼠相比体重差别不显著(P>0.05);与WT小鼠相比KO组小鼠脑黑质神经原数目上调而Tg组小鼠脑黑质神经原数目下调,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Klotho基因可影响黑质纹状体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目.与WT组小鼠相比KO小鼠脑黑质神经原数目上调而Tg小鼠脑黑质神经原数目下调,可能是Klotho-FGF23共受体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IL-34基因敲除对小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20只6周龄SPF级雄性C57BL/6野生型(WT)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WT组(WT小鼠)和KO组(IL-34-/-小鼠),每组10只.通过连续称量记录14周两组的体质量,观察IL-34基因敲除对小鼠体质量的影响.采用H-E染色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NF-α与IL-1β对胃癌腹膜间皮细胞黏附分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原代培养腹膜间皮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处理组。处理组经不同浓度TNF-α与IL-1β处理后与胃癌细胞共培养,对照组中则以PBS代替TNF-α或IL-1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间黏附率,采用Real-time法检测腹膜间皮细胞中CD44、ICAM-1、VCAM-1 mRNA及胃腺癌细胞株中ICAM-1配体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TNF-α与IL-1β处理浓度的不断增加,人腹膜间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VCAM-1及CD44 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各炎症因子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胃腺癌细胞株AGS、SGC-7901、MKN-45中的黏附分子LFA-1、CD44与VLA-4 mRNA均呈阳性表达。结论炎症因子TNF-α与IL-1β通过提高人腹膜间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VCAM-1及CD44 mRNA的表达水平促进胃癌细胞与腹膜间皮细胞之间相互黏附,在胃癌细胞腹腔种植转移中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对白细胞介素-10基因敲除(interleukin-10 knockout,IL-10-/-)小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8周龄雌性IL-10-/-小鼠和WT小鼠各20只,各自平均分成2组,即WT组、WT+Lp组、IL-10-/-组和IL-10-/- +Lp组。WT和1L-10-/-组予0.5 ml PBS灌胃,WT+ Lp和IL-10-/-+ Lp组予0.02g Lp(0.5 ml)灌胃,每天摄入Lp1×109菌落形成单位(CFU),持续灌胃4周后实验结束。实验开始前(0周)及开始后每隔1周收集小鼠新鲜粪便1次,直至实验结束。实验结束后将小鼠处死,记录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并测量其结肠长度和湿重,切取新鲜结肠组织标本做病理切片及结肠黏膜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检测。并对小鼠新鲜粪便作选择性细菌培养,观察Lp在正常小鼠和炎症小鼠体内的定植情况及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 与WT小鼠相比,IL-10-/-小鼠腹泻较重,体重亦明显下降(P<0.05),存在严重营养不良,而经Lp治疗后IL-10-/-小鼠腹泻得到缓解,体重亦明显增加(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所有IL-10-/-小鼠皆发生肠道炎症,经Lp治疗后肠道炎症得到明显改善,黏膜溃疡、上皮增生及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轻,病理学评分明显降低(P<0.01)。IL-10-/-小鼠经Lp治疗后结肠湿重及湿重与长度比出现明显变化(P<0.01),结肠水肿和增厚现象得到明显改善。IL-10-/-组小鼠结肠TNF-a和IFN-γ含量分别为(377.4±84.4) μg/g和(602.6±108.1)μg/g,均较WT组明显增加[(139.2±32.7)μg/g和(173.0±52.4)μg/g,P<0.05)]。Lp干预4周后,IL-10-/- +Lp组小鼠结肠TNF-α和IFN-γ的含量分别为(207.2±65.7) μg/g和(442.1±138.4) μg/g,均较IL-10-/-组显著降低(P<0.05)。IL-10-/-小鼠体内肠道菌群出现紊乱。结论 Lp能有效减轻IL-10-/-小鼠肠道炎症,对结肠炎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且这种治疗作用与Lp调节肠道菌群及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髓源性生长因子(MYDGF)对肥胖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雄性C57BL/6J野生型(WT)小鼠和MYDGF基因敲除(KO)小鼠12周,根据使用腺相关病毒(AAV)-MYDGF或AAV-绿色荧光蛋白(GFP)干预,将WT和KO小鼠分为WT-GFP组、WT-MYDGF组、KO-GFP组和KO...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C57BL/6小鼠肝癌形成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HMGB1loxp/loxp/Alb-Cre^+/-为肝脏特异性敲除HMGB1基因(KO)的小鼠,同窝出生的HMGB1loxp/loxp/Alb-Cre^-/-,HMGB1loxp/WT/Alb-Cre^+/-和HMGB1loxp/WT/Alb-Cre^-/-为野生型(WT)小鼠。分别取6只出生12 d的雄性WT和KO的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25 mg/kg。6个月后取肝组织HE染色评价病理学改变并统计各组小鼠肝癌发生率;取各组小鼠血清样本测定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两组小鼠瘤组织内HMGB1蛋白的表达和胞内定位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小鼠瘤组织内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两组小鼠瘤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线粒体DNA拷贝数。组内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WT小鼠相比,KO小鼠肝/体质量比明显下降(t=2.634,P=0.0225);两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均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62,P=0.6932)。WT小鼠肝脏表面可见较多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结节,组织学类型为肝细胞癌,不同基因型WT小鼠肝癌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O小鼠的肝癌发生率明显降低(t=8.521,P<0.001)。和WT小鼠瘤组织相比,KO小鼠瘤组织内HMGB1和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和核呼吸因子1表达量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6.238、4.852,P值分别为0.0335、0.041),线粒体DNA拷贝数明显降低(t=9.211,P<0.01);WT小鼠瘤组织线粒体DNA拷贝数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t=8.305,P=0.0142)。结论HMGB1通过诱导线粒体生物合成促进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基因敲除小鼠和nNOS抑制剂,探讨nNOS对心肌缺血预处理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野生型缺血再灌注组(WT IR)、野生型缺血预处理组(WT IP)、野生型缺血预处理L-VNIO处理组(WT IP+ L-VNIO)、基因敲除鼠缺血再灌注组(KO IR)和基因敲除鼠缺血预处理组(KO IP).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组缺血30 min再灌注3h,缺血预处理组分别经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连续三个循环后,再缺血30 min再灌注3h,观察TUNEL染色和Caspase-8、Caspase-9、Caspase-3的活性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法观察Bax、Bcl-2和F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WT IR组相比,WT IP组小鼠TUNEL阳性细胞数目减少,Caspase-8、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降低,Bax和Fa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在KO IP组,与KO IR组相比,TUNEL阳性细胞数目和Caspase活性显著增加,Bax和Fas表达显著增高,Bcl-2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nNOS在心肌缺血预处理时发挥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A(IL-17A)对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病毒复制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Balb/c小鼠野生型(WT)和IL-17A基因敲除型(IL-17A-/-)分别感染CVB3建立VMC模型(WT-VMC组和IL-17A-/--VMC组),同时雄性Balb/c WT小鼠腹腔内注射PBS建立对照组(WT-PBS组)。14d后分别留取小鼠心脏及脾脏,计算心体比(HW/BW)并行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心肌空斑法测定CVB3病毒滴度,RT-PCR法测定心肌中CVB3RNA、γ干扰素(IFN-γ)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脾Th1细胞亚群的比例(CD4+Th1),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中转录因子T-be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WT-PBS组相比,WT-VMC组小鼠心肌炎症明显,HW/BW及心肌病理积分显著升高,CVB3病毒滴度、CVB3RNA及IFN-γmRNA的表达、脾CD4+Th1细胞比例、心肌T-bet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WT-VMC组相比,IL-17A-/--VMC组小鼠心肌的炎症程度明显减轻,HW/BW及病理积分减小,CVB3病毒滴度与CVB3RNA的表达明显下降(均P0.05),而IFN-γmRNA的表达、脾CD4+Th1细胞比例、心肌T-bet蛋白的表达均较WTVMC组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IL-17A抑制VMC小鼠的抗病毒免疫功能,促进CVB3病毒复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bet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PARα缺乏对ArKO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分为WT组、ArKO组、PPARαKO组、ArKO/PPARαKO组,采用QRT-PCR法分析Gluk、PEPCK、G6pase、GLUT2、Pyrk五种基因在四组小鼠肝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5月龄时,与WT组比较,其余三组小鼠体重均不同程度增加,且肝脂肪变性程度亦较WT组严重,ArKO/PPARαKO组肝脂肪变性程度最严重。Gluk、PEPCK和G6pase在后三组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WT组,且ArKO/PPARαKO组均较ArKO组显著增高(P<0.05)。Gluk表达水平在ArKO组和PPARαKO组无明显差异(P>0.05);PEPCK表达水平在PPARαKO组较ArKO组明显增高(P<0.01);G6pase表达水平在ArKO组较PPARαKO组增高(P<0.05)。然而,在四组实验小鼠中,GLUT2和Pyrk基因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在雌激素缺乏的小鼠体内,肝细胞的脂质代谢受益于PPARα的调节;芳香化酶基因敲除小鼠体内缺乏PPARα可加重肝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