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过程。肠道微生态的失衡可引起多种肠道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宏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许多研究发现具核梭杆菌参与了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过程。本文通过总结现有的文献,就具核梭杆菌与结直肠癌的关系进行概括,为未来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及国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十年来其发病率与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生是遗传、环境、微生物等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具核梭杆菌如何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如何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对我们诊断及防治结直肠癌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其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研究发现,在罹患结直肠癌患者的原发性肿瘤中存在的具核梭杆菌的富集,同样也存在于其肝转移肿瘤中,且这些细菌被发现还与肿瘤的生长有关联。为弄清转移到身体其它部位的结肠癌是否也含有该种细菌,研究人员对结肠癌患者体内的原发性肿瘤及相应的肝转移性肿瘤样本进行了分析。最后,不但证实了转移性肿瘤中存在具核梭杆菌,且在转移性肿瘤中的菌株与同一人的原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近年来微生物组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研究报道了微生物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发现了具核梭杆菌、脆弱拟杆菌等微生物促进结直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短链脂肪酸等细菌代谢产物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利用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微生物,可以建立基于微生物标志物的结直肠癌诊断模型,使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成为可能。在结直肠癌的治疗领域,微生物可能成为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药物靶点,并且能够影响化疗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本文以微生物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为切入点,结合近年的相关文献及自身研究,对微生物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发病率高且难以治愈。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生态失调与CR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n)已经被确定为肠道微生物群中的病原体,有助于结直肠发生癌变。本文综述了Fn诱导CRC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包括毒力因子、慢性炎症、miRNA、免疫调节和肠道代谢物,并描述了Fn在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新型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筛查与新兴免疫治疗靶点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肠道菌群与慢性炎症和癌变相关。化疗失败是结直肠癌患者复发和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2017年7月,发表在《Cell》上的一项研究指出,肠道微生物群对结肠直肠癌患者化疗耐药性亦有贡献,是通过影响microRNAs,对细胞自噬进行调节而实现的。之前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可能通过调控免疫反应,影响化疗效果,也有研究指出,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正常组织转变为肿瘤的过程中),核梭杆菌的丰度有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7.
翟哲  穆森  张瑞敏 《现代肿瘤医学》2019,(16):2976-2979
近年来牙周炎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之间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最近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牙周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之间关系密切。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牙周炎、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CRC)标志物粪便检测主要有以下4种方法:粪便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粪便微小RNA检测、粪便具核梭杆菌(Fn)检测。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已经被国内外专家共识推荐作为CRC筛查的首选方法。由于粪便DNA检测费用偏高,目前国内尚未进行大样本的人群筛查,被推荐为CRC筛查的第二级检查。粪便微小RNA检测逐渐受到学...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年研究表明,组蛋白修饰尤其是乙酰化和甲基化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以及循环核小体中组蛋白修饰模式是否能作为检测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候选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Bcl-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以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特征和病理分期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46例结直肠癌手术标本中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肠组织的Bcl-3表达状况,分析其表达状况和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期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肠组织中Bcl-3核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6.1%(35/46)、58.7%(27/46)和28.3%(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30,P=0.000。Bcl-3核表达在低分化结直肠癌患者的阳性率为90.5%(19/21),在中高分化结直肠癌患者的阳性率为64.0%(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7,P=0.036。Bcl-3的核表达阳性率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与癌旁组织及正常肠组织相比,Bcl-3显著高表达于结直肠癌组织的细胞核内,而且核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