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桂贤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1):1274-1276
<正>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1972年Glauser最早提出CVA这一概念[1],此后又有其他名称如咳嗽型哮喘、隐匿型哮喘、过敏性咳嗽[2],是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咳嗽为主要症状而无喘息症状和体征。有报道,5%~6%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出现典型的哮喘  相似文献   

2.
1.概念 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是具有反复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或泛细支气管炎的副鼻窦炎[1],为鼻后滴漏综合症(PNDS)之一,后者是指因过敏性或非过敏性因素引起的鼻腔或鼻窦炎性分泌物倒流入咽部,刺激咽部咳嗽感受器而引起的咳嗽、咽部异物感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与支气管哮喘、胃食管返流共同构成慢性咳嗽的三大主因[2].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儿童慢性咳嗽的41%[3].  相似文献   

3.
高宇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2):128-128
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1],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因病情反复,躯体症状困扰,心理状态的变化,而直接影响其情绪和生存质量,这决定了他们需要掌握更多的健康保健知识,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住院治疗只能控制病情,改善症状,出院后往往因症状反复或加重又  相似文献   

4.
运动想象指内心反复地模拟、排练运动活动,而不伴有明显的身体活动[1].运动想象在神经康复方面的研究逐年多了起来.近些年来,国外研究较多[2],国内也陆续有研究被报道[3],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40例儿童青少年癔症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1):1209-1210
癔症系由于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病个体所引起的一种心理疾病[1],其症状表现可具有做作、夸大或富有情感色彩等特点,有时可由暗示诱发,也可由暗示而消失,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据调查表明,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癔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乔琳  何援利  付霞霏 《广东医学》2012,33(24):3825-3828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是指宫腔肌壁和(或)宫颈管的全部或部分闭锁[1]。任何子宫手术都有可能导致宫腔粘连的形成[2],而产后刮宫术被认为是引起IUA最常见的原因[3]。IUA患者的临床表现与IUA的部位、面积及程度有一定关系,但两者之间不完全一致,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月经量过少、闭经、继发性不孕、周期性下腹痛、反复流  相似文献   

7.
复发性风湿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4年,Hench和Rosenberg[1]首次提出了复发性风湿症(palindromicrheumatism)的概念,他们描述了 34例患者表现出的一系列相似的症状:复发性急性关节炎、关节周围炎或关节旁炎,可持续几小时、甚至几天,发作后不遗留关节功能障碍等。由于症状多无明显规律地反复发作,故有人亦称之为回纹型风湿症。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推测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滑膜病理为滑膜炎症。发病年龄20~80岁,平均约 45岁。近期的研究显示其患病率大约是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的 1 /20[2] ~1 /8[3],女性与男性比为 1 7∶1~0 55∶1 [1 6]。…  相似文献   

8.
<正>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是少儿时期常见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发病率约为20%,其病因形成较为复杂,迄今为止,其病因尚未在医学界有一个明确定论[1-2],但是由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很高的发病率,病程易迁延、易反复发作,是一种危害性极高的感染性疾病,对儿童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危害[3-4],因此进一步了解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易感因素,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健康成长具有  相似文献   

9.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中医属"久咳"、"顽咳"、"风咳"范畴,是指以咳嗽为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但有气道高反应性的一种不典型哮喘[1]。国内多中心调查显示其甚至占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的三分之一[2-3],广大医学界认同其多发于儿童,但在成人中呈逐渐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0.
数学学习障碍(mathematical learning disability,MLD)是学习障碍[1](learning disabilities,LD)的一种.儿童MLD[2]指儿童的数学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其年龄、教育和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目前由于MLD的概念和诊断标准不一致,各国报道的发生率不同:比利时为3%~8%[3],澳大利亚为10%~30%[4],美国为6%[5],而中国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报告.若按美国的研究推算,3.6亿中国儿童中约有2160万儿童患有MLD.近年来随着对数学认知一般性发展研究的增多,研究者对MLD的兴趣也越来越大,但我国现有文献中对MLD的研究很少.本文拟对儿童MLD的认知神经心理特征研究进展做简要的回顾,为今后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暑对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中暑组,每组各10只,分别置于室温和高温环境(43℃)中70 min。大鼠腹主动脉采血,全自动生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SUN)、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结果中暑组大鼠血液生化指标CR、SUN、AST及ALT水平升高。结论中暑损伤大鼠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区域法计算转化炉中辐射传热的基础上,研究了三种烟气流型(活塞流、抛物流、射流)对转化炉中的传热与转化工艺过程的影响。数学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烟气流型时,炉内的温度场和管壁热流量分布的差别是明显的,但对转化过程计算的总结果影响不大;结果均能与工业实测值相吻合。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转化炉管内、管外传热热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抗中暑速效喷雾剂在高温环境下对大鼠肛温和死亡率的影响,以确定抗中暑速效喷雾剂能否增强大鼠的热耐受性。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给抗中暑速效喷雾剂,B组给氯丙嗪作为阳性对照,C组给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3组同时放入温度为41 ℃,相对湿度为70%的人工热室中受热至死。热暴露前测1次各鼠肛温,热暴露1 h后再测1次肛温,并记录各鼠死亡时间。结果A组和B组能降低大鼠肛温和死亡率,延长存活时间。结论抗中暑速效喷雾剂能增强大鼠高热环境的耐受能力,具有抗中暑作用。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管式加热炉传热过程控制步骤的判据,通过数学模拟给出了辐射室热交换量的分布,叙述了强化传热与节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PRHR HX)的传热特性搭建了模型实验台,并进行了相关实验。测得实验工况下水箱内部的水在竖直方向上呈现温度分层。对比分析不同的传热系数计算公式,发现由Dittus Boelter公式计算得到的管内传热系数理论解与实验值最为接近,误差为0.35%;由McAdams公式计算得到的管外自然对流传热系数理论解与实验值最为接近,水平段和竖直段误差分别为0.55%和3.28%。明确了最适合管内、管外对流的传热计算公式分别为Dittus Boelter公式和McAdams公式。  相似文献   

16.
简单介绍了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特点、原理、设计方法、存在的缺点等。  相似文献   

17.
对化工行业中常用的3种主要类型热泵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综合3种热泵的优点,提出热机、热泵合二为一的连体热机-热泵构想,介绍了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模型实验证明连体热机-热泵的工作原理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了热适应、热耐受的形成,急性和亚慢性应激过程中蛋白质组分的变化和热应激蛋白的合成。结果表明,7d实验室受热可使大鼠获得热适应,并出现相应的蛋白质组分的变化;预热处理可使整体动物和人淋巴细胞均产生热耐力,表现为2次受热后生存率提高;热耐力形成的同时有一组新的蛋白质(70kd为主)合成增强;亚慢性应激更强地引起蛋白质组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高温诱导淋巴细胞多肽合成与热耐受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于体外培养,观察在不同强度和方式的高温条件下,淋巴细胞热应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合成和细胞热损伤情况。结果表明,高温可诱导淋巴细胞迅速合成HSP;预热(39℃)可增强淋巴细胞HSP合成反应、提高细胞膜过氧化脂质和胞内K~+、Na~+、Ca~(2+)含量的稳定性、减轻高温对细胞亚微结构的损伤、提高淋巴细胞在高温下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用放射自显影和免疫印迹方法探讨了热应激蛋白(HSP)在多种细胞株中的诱导、定位和分布。结果发现,与正常情况相比,各种细胞在热休克后均可诱导合成大量HSP82.3、HSP69.5和HSP26.8,其合成高峰为受热后4~6h。在正常情况下,HSP69.5和HSP26.8主要位于胞浆,在热休克后(43~45℃)迅速向核内迁移,在恢复期,它们又回到胞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