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2 毫秒
1.
实验性急性脊髓损伤MRI特点及与病理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轻、重两组急性脊髓损伤(SCI)的MRI特点及MRI信号类型与病理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采用改良Allen’sWD法制成轻、重两组急性SCI模型各8例,对照组6例,在损伤后第12小时在0.5T MR仪扫描结束后处死取病理标本,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在MRI矢状位最清晰层面上测定T1WI、T2WI、PDWI损伤区相对信号强度,上下径、前后径及损伤区面积并测定犬急性SCI后的神经功能。结果 (1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SCI)主要由各类事故、体育运动、跌落及暴力造成 ,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目前治疗SCI的策略有两种 :一是在损伤急性期通过减轻或消除继发性病理反应 ,保护残存的轴突和神经元不再遭受二次损伤 ,包括给予甲基强的松龙、钙通道拮抗剂、纳洛酮等药物 ,或予局部低温保护、人工高压灌流等 ;二是在损伤慢性期促进神经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包括手术治疗移植雪旺细胞及基因治疗和高压氧治疗等。作者对其中部分治疗的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1 手术治疗多种移植方法可用于促进损伤脊髓再生修复 …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及相关影像病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及相关影像病理的实验研究王绍武唐开综述吴恩惠审校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比较常见且严重的创伤,其病理演变机制十分复杂,至今还不十分清楚。由于无法依靠临床开展系统的病理学研究,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灌注地塞米松和维拉帕米对脊髓损伤(SCI)后血栓素A2(TXA2)和前列腺素(PGI2)变化的影响.方法:用Alen法制作SCI模型,放免法检测脊髓打击部位的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同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药物灌注治疗显著降低了血栓素B2(TXB2)含量和TXB2/6-Keto-PGF1α比值,使6-Keto-PGF1α含量相对升高,并减轻了脊髓损伤程度.结论:蛛网膜下腔灌注地塞米松和维拉帕米治疗具有防止SCI后TXA2/PGI2平衡紊乱作用,从而改善脊髓血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脑损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机制已深入到基因水平 ,但在分子水平上对脊髓损伤 (SCI)的探讨尚少。笔者旨在检测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移植对SCI后早期局部脊髓组织神经细胞中c -fos基因及bcl- 2基因表达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意义。一、材料与方法健康SD大鼠 80只 ,体重 2 5 0~30 0g ,雌雄不拘 (由华西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 )。随机分为 4组 ,pSVPoMcat微基因 (在华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重组DNA研究室构建 )修饰的SC组为A组 ,SC组为B组 ,损伤组为C组 ,正常对照组为D组。用质量…  相似文献   

6.
急性脊髓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急性脊髓损伤(SCI)后的一种主要并发症,与其相关的肺栓塞(PE)是导致SCI人群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笔者拟就近年来有关急性SCI后DVT的病因、发生率与预防方面的文献作一概述。一、病因脊髓损伤人群DVT的临床诱因包括:脊...  相似文献   

7.
CISS-3D序列在MR脊髓成像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R脊髓成像CISS- 3D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 例(男27例,女18例)病人用Siem ens Vision 1.5 T磁共振仪用CISS- 3D序列进行脊髓成像术检查,所得原始图像用曲面重建处理。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高质量、高对比的脊髓腔图像,其中阳性33例,包括脊髓损伤5例,椎管内肿瘤12例,脊髓先天异常4 例,脊椎骨病变3例,阴性12例。结论:CISS- 3D序列MR脊髓成像是可靠的,减少了对MR脊髓增强检查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 ,SCI)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患 ,一旦发生将给患者直至整个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令人沮丧的是 ,虽经百余年来全世界神经科学研究者的孜孜努力 ,SCI的治疗效果仍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 ,乃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nervoussystem ,CNS)极其有限的再生能力。目前有学者认为 ,哺乳动物外周神经系统之所以远比CNS有更强的再生能力 ,原因之一即为CNS缺乏为其自身损伤提供足够营养支持 (trophicsupport)的能力 ;而营养支持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随着交通及建筑事业的迅速发展,脊柱骨折(spinalfracture,SF)合并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已成为骨科领域中常见的疾患。据统计,发达国家的SCI发病率为28.3~45人百万人-1年-1,我国发病率虽较低,约6....  相似文献   

10.
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神经节苷脂(GM-1)对争性脊髓损伤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29例急性脊髓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大剂量(100mg)GM-1组(例数=7)、小剂量(40mg)GM-1组(例数=9)和安慰剂组(例数=13)。在病人到达急诊室、伤后3和6个月时,分别对病人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大剂量组病人神经功能恢复较其他两组明显,尤以运动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评价〕改善  相似文献   

11.
MRI对急性脊髓损伤的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材料与方法:23例脊髓损伤患者于伤后7天内行1.0T超导MR机检查,并采用ASIA损伤分级评价其神经功能。结果:23例在MRI上均显示脊髓异常信号,其中19例有脊柱骨和(或)韧带损伤。脊髓损伤有两种信号类型,10例见急性脊髓出血,在T2WI上表现为中心低信号、周围高信号;13例为脊髓挫伤或水肿,T2WI表现为脊髓均匀或不均匀的高信号区。11例能评价预后,两种信号类型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恢复没有明显差异。13例完全性脊髓损伤和1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在T2WI上异常信号的平均面积分别为4.44±1.80cm2及1.76±0.80cm2。11例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6例,没有明显改善5例,异常信号区的平均面积分别为2.41±1.05cm2及4.82±1.86cm2。脊髓异常信号区面积的大小与脊髓损伤严重性及其预后的改善有关。结论:MRI能清楚地显示急性脊髓损伤的各种病理改变,T2WI上异常信号区的大小是评价急性脊髓损伤严重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25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 1993年 4月以来 ,我院共收治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同时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减压治疗 43例 ,其中AF系统治疗 2 5例。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1例 ,女 4例 ;年龄 2 1~ 47岁 ,平均 30 .8岁。骨折部位 :T1 1 1例 ,T1 2 12例 ,L1 8例 ,L2 及L3各 2例。脊髓神经功能评定采用ASIA损伤程度分类 :A级 13例 ,B级 8例 ,C级 3例 ,D级 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 8.2 ( 3 .5~ 2 4)h ;手术平均时间 3.5( 3 .0~ 4.5 )h ,术中出血量 30 0~ 10 0 0ml。2 .手术方法 :全麻俯卧位 ,后侧入路 ,先行伤…  相似文献   

13.
脊髓有效组织保留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脊髓压迫损伤减压后脊髓横截面面积恢复情况 ,并探讨脊髓有效组织的保留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 方法  5 4只SD大鼠按不同压迫时间分为 1,6 ,2 4h三个压迫组 ,每组 18只 ;应用不锈钢螺钉造成脊髓压迫损伤 ,观察减压前、减压后 1周、减压后 4周三个时间段。于观察期结束行神经功能评价 ;计算脊髓横截面面积恢复率及脊髓有效组织保留率 ,及其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结果  ( 1)三组动物神经功能恢复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2 )三组脊髓横截面面积恢复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 3)三组脊髓有效组织保留率分别为 ( 87.4± 6 .1) %、( 5 5 .7± 5 .9) %、( 2 9.5± 9.7)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并与神经功能恢复呈显著正相关 (r=0 .90 2 ,P <0 .0 1)。 结论  ( 1)脊髓组织有良好的黏弹性 ,不同程度压迫损伤减压后均有较好的外形恢复 ;( 2 )脊髓有效组织保留率可客观地判断脊髓损伤程度及神经功能恢复预后。  相似文献   

14.
成年哺乳动物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神经再生与功能修复,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近年来,应用神经组织移植修复SCI取得了一些进展,笔者就此方面的研究作一扼要综述。一、周围神经移植的历史与现状早在Cajal时代,就曾发现游离周围神经(freeperipheralnerves,FPN)脊髓内移植,可使一些损伤脊髓轴突再生出芽。40年代以后,Sugar、Gerard和Kao还发现坐骨神经存活和吸引轴突长入的能力明显优于其他非神经移植物。进入80年代,Richardson等[1]从形态学上证实…  相似文献   

15.
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 1992年以来 ,采用Dick、RF、AF三种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 43例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8例 ,女 15例 ;年龄 17~ 6 0岁 ,平均 32 .5岁。损伤节段T92例 ,T10 4例 ,T12 7例 ,L113例 ,L2 12例 ,L3 1例 ;相邻两椎体骨折脱位 4例。按Denis分型 :爆裂型 2 2例 ,压缩型 17例 ,骨折脱位 4例。致伤原因 :主要为高处坠落伤、交通伤、压砸伤等。合并脊髓、神经损伤 39例(91% )。神经功能损伤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 (ASIA)标准分级 :A级 4例 ,B级 4例 ,C级 13例 ,D级 14例 ,E级 4例…  相似文献   

16.
1990年 10月~ 2 0 0 0年 2月 ,在我院ICU救治的 94例多发伤中 ,因严重并发症而实施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CRRT)共36例 (38.3% )。现就CRRT技术在多发伤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男 2 8例 ,女 8例 ;年龄 <2 0岁 4例 ,2 0~ 39岁 2 5例 ,4 0~ 5 9岁 5例 ,≥ 6 0岁 2例。2 .伤因 :交通伤 2 4例 ,坠落伤 6例 ,爆震伤 3例 ,其他 3例。3.损伤严重度 :AIS -ISS平均 2 7.2分 ,APACHEⅡ评分平均 19.4分 ,均高于1993年郑州全国多发伤会议拟定的重伤员标准 (AIS -ISS≥ 16分 ,APACH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SC)移植对脊髓损伤(SCI)后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组(A组),SC移植组(B组),损伤对照组(C组)。移植后12周,对SCI区的脊髓组织切片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甲基绿-派诺宁染色法和荧光原位标记法)以及Bc1~2和Fas蛋白表达的测定(免疫组化法)。结果在A、B、C组中,均发现凋亡细胞及Bc1~2和Fas蛋白阳性表达。体视学计量发现,细胞凋亡率为C>B>A;Bc1~2蛋白阳性表达顺序为A>B>C;Fas蛋白阳性表达顺序为C>B>A。结论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能抑制SCI后的细胞凋亡,而创伤则可诱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单纯颅脑损伤病人AIS-90评定与GCS分值的关系,对其中不符合的原因予以探讨,并提出改进设想。方法 选择单纯颅脑损伤病人168例(其中施行开颅血肿清除术49例),入院时均行CT检查,伤情分别采用AIS-90和GCS评定比较。结果 AIS5与颅脑损伤GCS〉8分不符合的12例主要是单纯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且中线移位均〈5mm。若将AIS5血肿〉50ml、中线结构移位≤5mm列入AIS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单纯颅脑损伤病人AIS-90评定与GCS分值的关系,对其中不符合的原因予以探讨,并提出改进设想。方法选择单纯颅脑损伤病人168例(其中施行开颅血肿清除术49例),入院时均行CT检查,伤情分别采用AIS和CCS评定比较。结果AIS5与颅脑损伤GC5>8分不符合的12例主要是单纯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且中线移位均< 5mm。若将 AIS 5血肿> 50mm、中线结构移位≤ 5mm列入 AIS 4,而>5mm仍列入AIS5,本组颅脑损伤符合率将由69.2%上升到90%。GCS 13~15分的AIS 3~4有83例,两者评定的符合率仅为21.7%。结论AIS以解剖为基础;GCS依临床作判断,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仍为探索课题。随AIS进一步合理调配各部位所占的评分数值,增加临床内容,可使评分的准确性更高,并随计算机的推广而简化。  相似文献   

20.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临床试验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84,自引:1,他引:83  
目的:开展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试验,探讨其对脊髓损伤晚期患者是否有帮助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取胚胎溴球,消化成单个溴鞘细胞后,培养2-3周,然后将其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的上下处。共治疗23例伤后时间为0.5-8.5年的脊髓损伤患者,其中19例为完全性脊髓损害,4例为不完全性脊髓损害。结果:嗅鞘细胞移植后2周-2个月时随访,23例患者的脊髓功能均有改善,且呈继续改善趋势。结论:嗅鞘细胞移植能帮助脊髓损伤晚期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