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评价脑灌注成像(CTPI)在鉴别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TIA和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130例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TIA组38例和脑梗死组92例.分析达峰时间(TTP)、局部脑血流量(CBF)、局部脑血流容积(CBV),并定量分析.结果 TIA组患侧TTP明显下降,较健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BF和CBV轻度下降,但较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侧TTP、CBF、CBV均有明显下降,较健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脑梗死组各指标下降值与TIA组相比,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PI可以超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并可鉴别诊断TIA,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正确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收住院的24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性治疗,治疗组118例应用脑苷肌肽注射液,对照组112例应用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2周,比较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2.3%,对照组75.1%,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较佳。结论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有效而且安全的。临床上又增加了一种可供医师选择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08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9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有208例为脑心综合征,占44.3%,其发生率与脑干、脑室、蛛网膜下腔发生率相比明显低很多(P<0.01)。结论在急性期应加强心脏功能监护并及时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护患者心脏功能,防止发生永久性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血管病应激性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与中风类型、病情轻重、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326例进行分析,其中出血性中风116例,缺血性中风210例,于入院次日晨检测空腹血糖,观察其值的变化及其与脑卒中类型、病情轻重、预后关系.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出血性中风组血糖[(9.87±2.36)mmol/L]明显高于缺血性中风组[(6.98±1.89)mmol/L](P<0.01);高血糖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P<0.01).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应激反应,应激性高血糖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脑血管病病情、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120例T2DM患者,其中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变者51例,无缺血性脑血管病变者69例,检测相关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相比,DM病程、吸烟史、HDL-C、FPG、HbA1C、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FPG、hsC-RP与T2DM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hsC-RP、FPG和糖尿病病程是促使T2DM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介入检查对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对其进行DSA介入检查及治疗中介入DSA术,观察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改变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5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经过DSA检查后发现15例血管正常;41例患者血管异常,其中后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动脉闭塞5例,脑动脉畸形6例,大脑动脉狭窄28例。对41例血管异常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的患者16例,血管部分再通的患者23例,血管未通的患者2例。患者病变较治疗前改善情况显著,病区的面积狭窄度治疗前后分别为(46.1±10.6)%,(12.8±5.3)%;直径狭窄度治疗前后分别为(43.1±11.5)%,(12.1±4.3)%;病变长度治疗前后分别为(7.6±2.3)mm,(11.1±2.2)mm;最小直径治疗前后分别为(0.8±0.3)mm,(2.4±0.8)mm;各个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介入检查提高了疾病的检出率,对治疗提供了依据,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改变的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患者均经颅脑MRI或CT检查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在发病24 h内进行常规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改变的特征和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的1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发生心电图异常者63例,异常率为63.00%;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Q-T间期延长、ST-T改变、心律失常、T波改变、心肌缺血、明显U波以及异常Q波等;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病变部位位于基底节区与丘脑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变部位(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且异常类型较多,心电图的改变可作为判断急性脑血管病病情和判断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朱岩  张洪德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2):1083-1084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变患者急性期血清心肌酶谱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128例脑血管病变患者的心肌酶谱 ,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查体者比较 ,血清GOT、LDH、CK、α -HBDH、CK -MB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 ;急性脑出血患者与健康查体者比较 ,血清GOT、LDH、CK、α -HBDH、CK -MB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 ;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比较血清GOT、LDH、CK、α -HBDH、CK -MB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46例有意识障碍与82例无意识障碍患者比较血清GOT、LDH、α -HBDH、CK -MB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CK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检测心肌酶对判断其病变程度、愈后及检测心脏受损情况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9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病机制和防治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并发脑心综合征55例,发生率为61.11%。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48例,占87.27%;缺血性脑血管病7例,占12.73%。经综合治疗后,好转53例,好转率为96.36%。结论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类型有关,出血性脑血管病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脑受损后对心脏神经支配紊乱、神经和体液调节障碍、血管病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应注意加强对急性脑血管病尤其是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功能监护,积极防治脑心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观察其与血脂的关系及预后.方法 对于93例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100例非糖尿病性急性脑血管患者作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血管病以多发性腔隙性梗死为主要影像学表现(P<0.01),其血脂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性急性脑血管病组(P<0.05).当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时,2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组预后差(P<0.01).结论 糖尿病急性脑血管病以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多见,预后相对差,血脂高为其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Nim)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20例。服药前及po Nim 30mg后1h进行脑血管动力指数(CVDI)的测定。结果:po Nim后双侧参总动脉的血流量显著增加(P〈0.05),同时,病灶侧脑半球血流量的增加明显高于病灶对侧(P〈0.50)。结论:Nim可以增加双侧大脑半球尤其病灶侧脑半球血流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蕲蛇酶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7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蕲蛇酶治疗组65例,对照组62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蕲蛇酶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FG,PAgT指标显著下降(P〈0.05),D-D升高(P〈0.05)。结论蕲蛇酶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改善急性脑梗塞脑缺血缺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经CT确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静滴尼莫地平,对照组(40例)静滴胞二磷胆碱,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平均减少值(MDSND)均增加,治疗组增加更明显(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能够使脑内氧合血红蛋白(HbO2)和氧饱合度(SaO2)增加,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疗效肯定,在扩张脑血管及增加脑血流量、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脑缺血缺氧方面,综合疗效较胞二磷胆碱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男性脑梗塞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疗效。方法:符合静脉溶栓适应证并除外禁忌证的8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性别分成男性组41例,女性组40例,两组给予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男性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塞患者,年龄较女性提前(P<0.05),男性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后疗效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男性组静脉血糖(BG)甘油三酯(TG)浓度均显著低于女性(P<0.05),男性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后疗效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男性近期疗效较女性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住院60例发病48小时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14天为一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在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治疗2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叶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同期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6例随即分如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叶制剂治疗组256例、阿司匹林、银杏叶制剂对照组25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期分别对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NDS)、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率(35.2%)、显效率(60.1%)及总显效率(95.3%)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NDS减分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银杏叶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显效率,改善神经功能,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杰  李月红  黄辉海 《海峡药学》2006,18(5):120-121
目的探讨蕲蛇酶注射液治疗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40~80岁的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79例)与对照组(71例)。治疗组(79例)用蕲蛇酶注射液,对照组(71例)用丹参注射液。用药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ESS)、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颅脑CT检查。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75.6%)高于对照组(66.2%)(P<0.05),起病24h内开始治疗,治疗组的显效率(86.1%)优于对照组(58.1%)(P<0.05),两组均未发现出血倾向。结论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在严密观察下应用一般剂量蕲蛇酶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治疗进展性脑梗死62例,并设对照组59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1 d分别对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生活能力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1.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6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iv gtt,bid;共14 d。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14 d,21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值均<0.01;治疗后21 d,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3.8%,39.7%,总有效率分别为88.4%,70.6%,两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90 d,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两组肝功能异常、梗死后出血等各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短期效果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采用脑康复、脑复素等药物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同时给予降纤酶治疗;对照组42例,同时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患者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73.81%(31/42,P<0.05)。治疗后,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4/42),低于对照组的26.19%(11/42,P<0.05)。结论: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短期效果较好,而且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