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胆汁返流的关系。方法 伴有胆汁返流PU患者25例和不伴有胆汁返流PU患者80例分别采用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结果 伴有胆汁返流PU患者25例,Hp阳性12例,阴性13例,Hp感染率48%:不伴有胆汁返流PU患者80例,Hp阳性59例,阴性21例,Hp感染率73.7%。结论 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与胆汁返流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院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0年本院全年患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的病历进行药物利用情况的分析,评价抗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患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患患病期间均以三联疗法进行药物治疗,调查表明本院抗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患治疗用药较为合理。结论:丽珠胃三联作为一个HP的根除方案具有疗效差、安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指南》2019,(24)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效果与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所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消化性溃疡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1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消化性溃疡护理模式,实验组应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症状。结果实验组临床消化性溃疡治疗总有效率(92.68%)明显高于参照组(75.61%),实验组胃酸、胃灼烧、消化道出血、恶心及呕吐等症状比例少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性明显(P <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其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应予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根除牙菌斑及复方氯己定漱口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清除胃内幽门螺杆菌(HP)后再次感染的影响。方法 137例胃内HP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在HP被根除后,按入院时间被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66例。观察组给予清除牙菌斑处理,并刷牙后用0.12%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对照组按照患者个人既往习惯进行口腔护理。半年后复查C14呼气试验,比较HP再感染率。结果胃内HP阳性观察组7例(11.7%),对照组46例(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除牙菌斑及复方氯己定漱口可有效减少胃内HP再次感染。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对幽门螺杆菌根治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012年5月以来,本院共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搜集其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0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及其有效的临床护理后,患者全部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5 d。结论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原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的关键,临床的有效护理是患者康复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5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整体护理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n=83)与对照组(n=72),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1)观察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以提高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郑芝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5,24(2):65-66
无幽门螺杆菌无溃疡?北京医科大学消化病研究中心郑芝田自1821年Crucihier详细描述了胃溃疡的形态之后,溃疡病的发病机理一直为人们关注。19l0年Schwartz提出了“无酸无溃疡”的论点,已被多数人接受,因而命名为“消化性溃疡”。但自从198...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Hp)在我国有较高的感染率,成人约40%%~60%,特别是卫生条件较差的广大农村地区;是慢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其中60岁以上无症状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可增加出血和癌变的风险[1-2].因此,尽早发现Hp感染,及时根除Hp,对其预防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71例老年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比较两种疗程治疗方案的疗效,探寻适合基层医院方便、简单、依从性高的治疗方案,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与降低消化性溃疡(PU)复发的相关性,确定适合于部队的根除HP治疗方案。方法对照组为957例未接受规范抗Hp治疗的军人PU患者;治疗组为1371例Hp阳性的军人PU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呋喃唑酮和甲硝唑方案治疗;对部分未达根除者,76例采用补救方案Ⅰ(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65例采用补救方案Ⅱ(奥美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治疗。观察两组的溃疡复发率及各治疗方案的Hp根除率。结果 治疗组溃疡愈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溃疡复发率明显降低(P<0.01)。一线方案及补救方案Ⅰ、Ⅱ之Hp根除率分别为84.68%(1161/1371)、86.84%(66/76)、89.23%(58/65),总Hp根除率93.73%(1285/1371)。结论根除Hp可明显降低PU患者的复发率,以奥美拉唑联合呋喃唑酮和甲硝唑的治疗方案及补救治疗方案,疗效可靠,副作用小,价格低廉,适宜在部队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医药指南》2019,(24)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病情确诊为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按照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泮托拉唑、枸缘酸铋钾两联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四联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行不同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较观察组患者明显较低,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相较观察组患者明显较高,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行四联疗法,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疗成效,并且很大程度的减少了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消化性疾病500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H .Pylori)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自2 0 0 1年3月至2 0 0 3年9月,我们对5 0 0例患者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 0 0例患者均来自石家庄市石岗医院消化科门诊,均做GIF E型日本奥林巴氏胃镜,其中男3 5 1例,女2 49例。患者长期在外就餐,饮食不规律,家族式占大多数,均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见表1。2 讨论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人与动物共患的一种杆菌,呈慢性家庭式感染。动物或人类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体内主要产生辅助性细胞型免疫反应,引起炎症损伤,慢性长期损伤可导致消化性作者单位:0 50 0 61… 相似文献
16.
李桂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7):76-77
目的观察口服奥美拉唑和静脉滴注美拉唑的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消化性蓣疡的疗效,以期寻找更经济、实用治疗方案。方法9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口服奥美拉唑,对照组44例,静脉滴注奥美拉唑,两组均服用阿莫西林及黄连素,疗程为2周,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结果治疗组溃疡愈合为44例(92%),对照组为42例(95%);治疗组Hp清除率40例(83%),对照组为38例(8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方案治疗Hp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的疗效、Hp根除率相近,但口服奥美拉唑费用远低于静滴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少,为更经济、实用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指南》2017,(8)
目的探究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作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上奥美拉唑,两组均给予4个疗程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74.0%,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安全系数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抗感染药学》2016,(1):157-159
目的:评价四联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小儿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均给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儿均给予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与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及HP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P转阴率(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为79.17%(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为25.00%(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儿临床疗效优于三联疗法,可提高HP转阴率和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李毓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1999,(8):29-29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病多发病,多数由胃酸分泌过多所致,故“无酸不溃疡”的观点一直在流行。该病反反复复,难以治愈,所谓“一得溃疡总是溃疡”。近年来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感染,可引起胃、十二指肠粘膜抵抗力下降,在胃酸的作用下易发生糜烂、溃疡。胃溃疡患者的胃酸分泌虽然正常甚至降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