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 (EVGE)治疗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 对自 1998年 9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施行的 116例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EVGE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术前 CT血管造影 (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显示 :夹层动脉瘤最大直径平均 6 6 .2± 18.1mm,72例患者表现为单一夹层裂口 ,4 4例表现为多裂口。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 ,手术在数字剪影血管造影 (DSA)监视下完成。 结果 术中移植物成功释放 115例 ,72例单一夹层裂口患者中 6 2例使用单一移植物 ,8例使用 2个移植物 ,2例使用 3个移植物 ,6例手术结束时残存 I型内漏 ;4 4例多夹层裂口者 ,18例使用 2个移植物同时封闭不同部位夹层裂口 ,2 6例远端夹层裂口旷置 ,1例中转开胸手术。平均随访时间 15 .4± 11.2个月 ,围手术期死亡 6例 ,其余病例术后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 ;术后 11个月猝死 1例 ,2例分别于术后 14个月和 2 4个月再发 Stanford A型胸主动脉夹层而行 Bentall手术 ,其余患者未出现与夹层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结论  EVGE治疗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病人作一期腔内隔绝术治疗的可行性、手术操作技巧及并发症防治原则。临床资料 :1例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瘤的病人于 2 0 0 1年 2月在本中心接受了腔内隔绝术。术前CTA显示 :主动脉自弓降部开始出现夹层 ,一直延伸到腹主动脉分叉上6cm ,假腔的最大直径达 6 .6cm ;肾下腹主动脉瘤的最大直径为 4 .5cm ,瘤颈受夹层累及 ;双侧髂总动脉各有一直径 2 .5cm的真性动脉瘤。手术在全麻下进行 ,降主动脉植入规格为 34mm× 34mm× 1 30mm的直管型Talent移植物封闭夹层裂口 ;腹主动脉植入规格为 2 6mm× 1 4mm× 1 4 5mm的分叉型Talent移植物。将腹主动脉瘤和双侧髂动脉瘤隔绝 ,手术耗时 30 0min ,失血 30 0ml,透视 62min ,造影 5次 ,使用造影剂 2 0 0ml。术后病人恢复顺利 ,术后第 2天出ICU ,术后 30d出院。随访 1年 ,病人生活质量良好 ,复查CT示胸主动脉、腹主动脉瘤及髂动脉瘤完全封闭。结论 :腔内隔绝术的微创特点使一期治疗Stand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成为一种比较安全的手术。术后应先处理胸主夹层处理腹主动脉瘤 ,以减少后半程手术对先前植入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创伤所致主动脉损伤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治疗的34例创伤性主动脉损伤患者(交通肇事伤31例、坠落伤2例、物体砸伤1例)。男23例,女11例。患有高血压病10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9例,胸主动脉离断6例,主动脉夹层共19例。开放手术5例,年龄(44.80±20.57)岁;2例A型主动脉夹层行Bentall+孙氏手术,1例B型夹层及2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行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置入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29例,年龄(45.93±11.01)岁。结果开放手术时间(403.20±30.30)min,患者住院(19.00±6.04)天;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手术时间(105.72±27.76)min,患者住院(5.76±3.08)天。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5.09±23.10)个月,两组均无死亡,2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因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未开通而出现左上肢乏力麻木。结论创伤性主动脉损伤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损伤等级、损伤累及部位及解剖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但远期预后仍有待确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应用带膜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9例(男25例,女4例,年龄38~77岁)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或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前穿刺左肱动脉行升主动脉对比剂追踪了解破口的位置及撕裂的范围,所有的患者都在全麻下进行的,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监视下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带膜支架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破口。结果29例均成功进行了胸主动脉夹层的血管腔内隔绝术,其中25例使用Talent支架,4例为国产支架。术后主动脉造影证实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明显减少,无中转开胸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9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21例行CT复查,8例行DSA复查,3例病人在术后2~8个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结论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简便安全而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好。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5.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9,自引:5,他引:49  
Jing ZP  Feng X  Bao JM  Zhao ZQ  Zhao J  Lu QS  Qu LF  Ye BY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7):483-486
目的 探讨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对146例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 术中移植物成功释放145例,1例移植物无法释放而转行开胸手术。119例仅使用移植物封闭夹层近端裂口,26例同时封闭夹层近端及远端裂口,46例远端夹层裂口旷置。围手术期死亡6例,其余病例术后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1个月猝死1例,2例分别于术后14、24个月再发Stanford A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而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Bentall手术),其余患者未出现与夹层动脉瘤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短期的随访结果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内漏是该方法的主要并发症并可能导致术后患者死亡,远期疗效有待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6.
10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腔内治疗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经验。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多种影像学检查 ,获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解剖学资料。术中在DSA监视下对 1 0 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施行了人工血管内支架移植术。术后 1周和术后 1年行螺旋CT检查 ,观察手术疗效以及有无内漏、移位和人工血管内支架塌陷等术后并发症。结果  1 0 1例 (99 .0 %)临床成功 ,1例(1 . 0 %)于围手术期内死亡。无术后截瘫。 1 8例 (1 7. 6 %)发生内漏。结论 腔内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创伤小 ,严重并发症少 ,住院时间短的优势。近期和中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胸主动脉真性、假性和夹层动脉瘤的术前诊断和腔内修复的要点,对术前、术后的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影像进行评估和比较,以探讨用统一的影像学指标在术前、术中、术后和随访中对病变演变和疗效进行系统评价和动态观察. 方法 48例胸主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患者在术前CTA图象指导下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R),植入覆膜支架,植入前、后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定期多次做CTA随访评价疗效.所有CTA和DSA图象输入e-FilmTM软件中建立影像数据库,筛选关键层面,测量分析对比. 结果 48例共行EVR 49次,准确植入长、短支架54枚,夹层内膜破口封闭42例,胸主动脉真性动脉瘤完全隔绝2例,假性动脉瘤颈口封闭4例.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漏9例,经相应的处理消除;因导入动脉出血抢救成功,但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随访47例,随访时间6~51个月.所有患者恢复良好,临床效果满意. 结论 EVR治疗胸降主动脉真、假性和夹层动脉瘤效果良好;夹层动脉瘤的早期诊断要点为胸痛和CTA扫描;CTA特定层面和左前斜位图象是术前评估和术后疗效评定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伴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围手术期处理及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 0 0 1年1月~2 0 0 4年5月已行手术治疗的32例肝硬化脾大脾亢、血小板计数<5 0×10 9/L患者,观察其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趋势、分析围手术期处理及其治疗效果等。结果 通过术前保肝、纠正低蛋白血症、出血倾向、术中预先结扎脾动脉,血小板计数<30×10 9/L时,输注浓缩血小板等措施,32例病人在术中、术后的凝血机制良好,无一例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者,病人住院时间在15~2 6 d,平均19.3d,均痊愈出院。术后患者的血小板数迅速上升和术前比较即有显著意义(P<0 .0 5 ) ;术后第1天的血小板计数值和手术前的比较已有极显著意义(P<0 .0 0 1) ,以后继续上升至术后第10天达到峰点(5 0 2±184 )×10 9/L )并超过正常值范围,随后渐达正常范围内。结论 1术前保肝、纠正低蛋白血症、出血倾向、术中预结扎脾动脉是减少术中、术后出血的必要措施;血小板计数<30×10 9/L ,是术前输浓缩血小板的指征。2脾切除后血小板有规律性动态变化,指导临床抗凝用药。  相似文献   

9.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根据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分型、分期及合并症分别选择胸主动脉重建术和控制血压以防撕裂加剧等综合治疗 ,然而两种方法均有很高的病死率。早在 2 0世纪 30年代 ,Gurin等尝试用夹层膈膜开窗术治疗该病 ,因病人死于术后肾衰而失败。 1990年 ,Parodi以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获得成功 ,由此促动了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研究。作者单位自 1998年初在国内首创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至今已完成 2 6例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 。现作一介绍。1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微创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血管腔内治疗后脑卒中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8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患者血管腔内治疗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例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例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例为胸腹主动脉瘤,1例为胸主动脉瘤,1例为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为腹主动脉瘤。结果 8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其中5例在植入主动脉支架的同时封堵了左锁骨下动脉(LSA)开口。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平均时间为术后(2.50±2.00)天,6例发生脑梗死,2例脑出血,1例死亡。患者术前、术后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132.80±10.99)mmHg vs(110.09±23.18)mmHg,P0.05;舒张压:(74.21±3.86)mmHg vs(60.17±12.93)mmHg,P0.05]。2例脑出血的患者术中均使用超过6000 U肝素。结论术前、术后血压水平差异过大、对LSA盲目进行封堵、肝素用量过大、腔内操作不熟练等是导致主动脉疾病血管腔内治疗术后脑卒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晚期不全产瘫术式选择的电生理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用电生理方法检测并评价臂丛神经上干不全损伤的程度,建立晚期不全产瘫手术方式选择的客观标准。方法1995年1月~1996年6月,对16例年龄在1岁1个月~1岁8个月的晚期不全产瘫患儿进行神经松解术治疗,术前、术中用“两侧”及“两端”复合动作电位(CMAP)波幅衰减的电生理检测来评价臂丛神经上干不全损伤的程度及神经瘤的传导质量;并随访晚期产瘫松解手术的疗效。结果16例术前患侧冈上肌、三角肌及肱二头肌的CMPA波幅与健侧相比,衰减了60%以上。术中松解后刺激神经瘤近、远端,三肌近端波幅比远端波幅平均衰减37.45%±20.97%、47.85%±26.23%和47.05%±21.23%。术后平均随访19.8个月,肩、肘功能无改善。结论术前两侧对比CMAP波幅衰达在60%以上的1~2岁不全产瘫患儿应选择神经移位或移植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内江猪与中国人肌注头孢唑啉药代动力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研究中国内江猪与中国正常人对药物吸收,分布及肾排泄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选择可肌注吸收并迅速分布于各组织器官,主要经肾排泄的头孢唑啉为模型为,用HPLC测定CEZ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烤。结果在一次肌注CEZ16mg/kg后,中国内江猪与中国正常人对CEZ的处置均属二室开放模型;  相似文献   

13.
人骨膜间质干细胞移植后成骨能力及成骨起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骨膜间质干细胞异体移植后成骨能力及成骨起源。方法将幼儿骨膜分离培养后获得的骨膜间质干细胞悬液,移植于裸小鼠两侧背部皮下及老年股骨颈骨折处,观察并验证新骨形成。结果移植后第11天肉眼可见皮下结节,第4周其直径为2~7mm(平均3.6mm)。组织学检查证实结节为结缔组织包裹的骨小梁球;人类特有的载脂蛋白B基因(apoB基因)的PCR实验以及抗人类组织沉淀素反应均为阳性。注入无完整活细胞的骨膜间质干细胞冻融液及培养液的两组裸小鼠皮下均未见结节形成。从患者取出的新骨作组织学及PCR检查显示,新骨apoB基因有两条电泳带,即含两个个体产物。结论裸小鼠皮下新骨结节含有人类细胞,移植的骨膜间质干细胞可直接成骨;异体移植细胞与宿主骨细胞可能共同成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成肌细胞在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目的探讨骨骼肌成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基因治疗、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成肌细胞的有关研究成果,广泛查阅近期有关成肌细胞在细胞移植及其与材料复合方面的文献,综述有关内容。结果目前成肌细胞体外培养已是一个成熟的方法,其体内与体外的生物学特性已研究得较清楚。由于它能融合到宿主的肌纤维内,将目的基因介导到宿主体内,能稳定表达对应的基因产物,因此在基因治疗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已在遗传性肌营养不良症及一些遗传性血液病方面有广泛研究。它与胶原等生物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外能在胶原的诱导下良好地分化,也有将其用于血管、心肌及骨骼肌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结论成肌细胞以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将会广泛用于基因治疗及组织工程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 S D N F)对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所致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成年 S D 大鼠,制成颈6、7神经根性撕脱伤动物模型,损伤处定期应用 S D N F,3 周后观察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成活率和形态学变化,以及一氧化氮合酶( N O S)表达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686% 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成活神经元胞体明显萎缩,同时表达 N O S神经元增多;实验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死亡率较对照组降低35% ,成活神经元胞体无萎缩,表达 N O S神经元未见增多。结论  S D N F对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所致运动神经元死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一氧化氮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所致运动神经元死亡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对10例正常卵巢组织和80例卵巢上皮性肿瘤进行对照研究,同时应用Mias-200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并研究恶性肿瘤中bFGF的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以及肿瘤类型和病理分级间的关系。结果 (1)bFGF主要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细胞浆内表达,在交界型和恶性肿瘤中,部分阳性细胞同时存在细胞核表达。(2)  相似文献   

17.
转化细胞与致瘤性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转化细胞特性及与致瘤性的关系。方法 广泛查阅近期有关转化细胞和致瘤性方面的文献,综述其内容。结果 一般转化细胞无致瘤性,大都能保持其正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而恶性转化细胞其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明显改变。结论 无致瘤性的一般转化细胞可作为标准细胞研究正常细胞的生理功能及其相关特性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尿液8羟基脱氧鸟苷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套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系统检测尿 8羟基脱氧鸟苷 ( 8 OH dG)水平的方法学。方法 采用ESA 5 60 0Coularray系统检测广西扶绥县肝癌户人群 2 1例及南宁市对照人群 63例尿 8 OH dG水平。 结果  8 OH dG峰与杂质峰分离良好 ;8 OH dG浓度在 0 .0 1~ 15ng/ml间呈良好线性 ;保留时间、标样和内对照的重复性试验的批内差异 (CV)均小于 8% ;标样 (F =0 .0 0 2 ,P =1.0 0 0 )和内对照 (F =2 .965 ,P =0 .0 82 )的重复性试验的批间差异经方差分析均无显著性意义。采用上述方法测得 84例总的尿 8 OH dG水平为 ( 5 .2 6± 0 .41)ng/mg肌酐 ,高于同类研究的检测值〔( 4 .62± 0 .0 91)ng/mg肌酐 ,n =3 2〕 ,但两地人群间尿 8 OH dG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这是对肝癌高发区高危人群氧化性DNA损伤的首次报告。通过谨慎设计试验和优化试验参数 ,该系统对 8 OH dG峰的分离优于以往报告 ,适用于尿 8 OH dG的高通量定量分析 ,可应用于人群氧化性DNA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胃裸区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胃裸区 (包括其后方、胃膈韧带内脂肪 )局部无病理改变情况下的CT表现特征。方法 选择上腹腔积液但病变未累及胃裸区的病例共 3 0例 ,观察无病理改变的胃裸区显示率、CT表现特征 ;同时对炎症、肿瘤侵犯胃裸区的病例 ,观察病理情况下胃裸区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采用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 上腹腔积液患者 3 0例 ,CT扫描均显示胃裸区的存在 ,其显示率为 10 0 %。于胃 食管连接平面开始出现胃裸区 ,肝十二指肠韧带、网膜孔平面胃裸区完全消失 ,即胃裸区终止于该平面上方 ;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平面胃裸区范围最大 ,在该平面胃裸区左右间距(即胃膈韧带左右层间距 )平均值为 ( 4 .3 9± 0 .0 8)cm ( 3 .8~ 5 .7cm )。急性胰腺炎侵犯胃裸区主要表现为胃裸区肿胀、增宽 ;平滑肌肉瘤侵犯胃裸区 ,肿块与膈肌脚分界不清 ;淋巴瘤、转移性肿瘤侵犯胃裸区表现为胃裸区增厚、其内见小结节状或肿大融合的淋巴结。结论 采用螺旋CT增强扫描有助于详细观察胃裸区的变化 ,有利于腹膜后间隙疾病的全面、准确诊断 ,并有助于制订详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组织工程化肌腱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肌腱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受体的影响。明确其组织相容性,方法:采用3月龄法国罗曼鸡75只,随机分成五组,每组15只,手术造成足第3趾屈深肌腱2.5cm缺损后,分组。A组:未手术组,B组:自体肌腱移植组;C组:新鲜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D组:梯度降解材料复合腱细胞移植组;E组、;衍生肌腱材料复合腱细胞移植组,检测CD4+,CD8+,CD28细胞阳性率及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受体(TCR)密度变化,通过刀豆蛋白(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直接淋巴细胞混合培养试验及间接淋巴细胞混合培养试验,了解机体对肌腱细胞的免疫反应水平。结果:D,E组与B组比较,早期CD4+,CD8+TCR轻度增高,2周后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CD4+,CD8+,CD28及TCR阳性率与D,E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腱细胞为弱抗原细胞,抗原脱落或可溶性抗原分泌较少,组织工程化肌腱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