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REP)的CT及MRI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鼻咽癌放疗后REP的CT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EP的发生以颞叶最常见,可累及额、顶叶。其CT主要表现为指套状低密度水肿带.增强后无明显强化。而MRI则表现为指套状水肿、脑坏死、囊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呈脑回状或不规则强化.囊变区则呈环状强化。结论:鼻咽癌放疗后REP的CT及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3.
病例男,54岁,因"确诊鼻咽癌4年余,头痛10 d",于2010年7月8日入院。患者2006年3月鼻咽镜活检提示鼻咽低分化鳞癌,2006年5~8月在我院门诊行6MVX放疗,放疗结束后予DF(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化疗2周期,DF+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鼻咽癌 (nasopharyngealcarcinoma ,NP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放射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放疗后 5年生存率约为 43%~ 5 3%。随着病人生存时间的延长 ,晚期并发症逐渐出现 ,其中放射性脑病 (RadiationEncephalopathy ,REP)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这种损伤往往是不可逆转的 ,病情严重者极大地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目前文献对REP系统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 2 9例鼻咽癌放疗后REP患者的临床和随诊资料 ,旨在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和预后结果。一、材料…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放射性脑损伤是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长期生存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这种损伤往往是不可逆转的,病情严重者极大地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放射性脑损伤根据症状出现的时间可分为[1]:①急性脑损伤;②早期延迟性脑损伤;③晚期脑损伤。急性脑损伤是罕见的,早期延迟性脑损伤亦较少见且大多症状较轻,可自行缓解,临床上所观察到的多为晚期脑损伤,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发病机理的研究目前对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尚缺乏系统研究。一般认为其发生机理有以下3个方面[2]:①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直接损害;②血管损伤;③自身免疫反应。由…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迟发性脑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院自1991年1月至2002年4月共发现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恼损伤患者45例,其中本院治疗29例,外院治疗16例,笔者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调强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初步探讨鼻咽癌根治性调强放疗(IMRT)后放射性脑损伤(REP)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病理确诊、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870例接受根治性IMRT.治疗完成后第3个月进行第1次鼻咽部+颈部MRI复查,3年内每6个月复查1次MRI,3年以后每年复查1次MRI.中位随访时间为40个月(6~104个月).分析MRI诊断发生REP患者的临床特征.将首次诊断为REP的鼻咽+颅脑MRI图像与原IMRT计划的CT模拟扫描图像进行MRI-CT融合.结果 经MRI检测出REP发生率为4.83% (42/870).单纯颞叶病变39例(双侧6例),单纯脑干病变2例;脑干+单侧颞叶病变1例.颞叶REP的潜伏期为6~56个月(中位时间30个月;单纯例脑干REP的潜伏期均为14个月;脑干+单侧颞叶病变的潜伏期为18个月.22例诊断REP后进行了复查,其中,14例REP患者药物治疗后,7例稳定,6例好转,1例进展;1例手术治疗后病情稳定;7例进行观察,5例稳定,2例进展.T1-2期患者未观察到REP发生,T3、T4发生率分别为3.09%和14.35%.对29例患者共计32侧发生REP的颞叶进行剂量学分析,发现27侧颞叶的最大剂量点出现在增强扫描的强化区域,5侧颞叶的最大剂量点出现在强化灶周围的水肿区域;同一患者健侧颞叶的最大剂量均小于患侧颞叶.结论 鼻咽癌IMRT后REP发生率较高,尤其是T晚期患者,积极处理可以使多数病情稳定或好转,REP的发生与脑组织较高剂量照射有关.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脑损伤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综述了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血管内皮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凋亡为放射性脑损伤提供了主要病理基础。细胞因子的应用和神经干细胞移植将为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开辟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的MRI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的MRI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10个月~20年发生的迟发性放射性脑损伤患者的MRI、表观扩散系数(ADC)、磁共振波谱学(MRS)表现.结果 病变主要位于颞叶,颞叶病灶范围较大时累及额叶或小脑,少部分病灶位于脑干,其MRI示坏死脑组织的T_1、T_2弛豫时间延长,呈不均匀信号改变,并脑水肿.增强扫描坏死区呈散在斑点状、小结节状强化,或皱缩状、花边状强化团块;ADC为稍高信号;MRS表现为胆碱(Cho)峰升高、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降低.其中,54例发生于颞叶,2例合并额叶损伤,1例合并小脑损伤,3例发生于脑干;颞叶病变累及双侧38例,单侧16例.结论 MRI可以清晰显示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范围,ADC及MRS具有一定特征性,有益于鉴别诊断.鼻咽部随访复查应仔细观察双侧颞叶及脑干情况.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放射性脑损伤的意义。方法:37例放射性脑损伤患者采用脱水药、扩血管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立体定向或/和开颅手术等治疗。结果:60%的病人症状改善,20%部分改善,20%无效。结果:对脑组织放射性损伤进行再治疗及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将会使放射性脑损伤减少到最小程度,赵早期治疗赵好且有望症状改善或部分恢复,有手术指征者应及时采取正确的手术治疗。此外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在防止放射性脑损伤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CT灌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观察放射性脑病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病理基础,进一步推测放射性脑病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病理证实鼻咽癌20例共26个病灶,选17个病灶对侧颞叶非病变区共22个感兴趣区(ROI),与颞叶病变区ROI灌注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灌注图像中显示26个低脑血流量(CBF)、低脑血液容积(CBV)病灶,同时也显示峰值时间(TP)图中对比剂到达延迟。其中23个颞叶病变中,7个颞叶坏 死灶内未见血流灌注。16个颞叶非坏死病变与22个非病变区颞叶白质比较,非坏死病变区CBF下降,平均通过时间(MTT)延长,其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7.47,9.38;P值均<0.01)。TP延长不显著(t=1.78,P>0.05)。3个桥脑放射性脑病的CBF均较正常值均值降低。结论:CBF是反映放射性脑病微循环灌注的直接指标,其诊断意义较大。MTT、TP是反映血管阻力的参数,有诊断有参考价值。病灶区的微循环障碍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其CBF下降,提示微循环障碍,更进一步支持了放射性脑病的血管 损伤学说。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放疗后脑干损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高对鼻咽癌放疗后脑干损伤MRI表现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鼻咽癌放疗后脑干损伤的 17例患者MRI检查资料 ,本组病例在放疗后 0 .5~ 12年出现不同程度颅神经损伤症状。结果 :病变好发于脑干 ,表现为稍长或长T1、长T2 信号。注射Gd DTPA后大多数病例强化。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脑干损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 ,MRI是诊断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脑干放射性损伤的MRI表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脑干放射性损伤的MRI表现。方法分析51例鼻咽癌经放射治疗后,脑干放射性损伤的MRI自旋回波T1WI及超快速自旋回波T2WI和增强后T1WI表现及临床表现。结果脑干放射性损伤的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或瘫痪及颅神经损伤症状。MRI显示中脑、脑桥和延髓内呈斑片状改变分别为2、7及3例;脑桥基底部广泛受累9例;脑桥基底部下份及延髓前上份者30例。自旋回波T1WI病灶均呈低或等信号改变;超快速自旋回波T2WI呈等、高信号混杂改变,脑桥水平病灶内高信号呈横行条纹状。增强后扫描显示病灶区无强化者9例,斑点状强化者3例及不规则花环状强化者39例。占位效应与病灶的大小不相称。14例经治疗后MRI复查,4例病灶消失,8例病灶形态及位置无变化,2例病灶增大。结论MRI可显示脑干放射性脑病特征;临床症状与MRI追踪表现可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4.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表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MRI表现 ,评价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CT检查阴性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表现。MRI分别采用自旋回波T1WI、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 (DWI)。所有扫描在伤后 1周内进行。 结果 轴索积聚区多发的小灶性损伤 ,多数病灶为非出血性 (<2cm) ,除 3例超急性期外 ,所有病灶T2WI均显示为高信号 ,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在超急性期患者 ,仅DWI上显示出高信号病灶。 结论 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敏感性较高 ,其影像学表现与DAI的严重程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采用MRI检查CT表现阴性的临床疑诊患者 ,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侧颞叶脑组织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不同时期的DTI与1H-MRS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48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常规MRI表现正常的患者(患者组)及24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行DTI及1H-MRS检查,将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和波谱分析,测量双侧颞叶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ADC值及3个本征值λ1、λ2、λ3,以及1H-MRS中双侧颞叶前部白质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NAA/肌酸(Cr)及Cho/Cr比值,并将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患者按放射治疗后不同时期分为放射治疗后0~6、6~12、>12个月,分别定义为患者组1(16例)、2(6例)、3(26例),计算放射治疗后双侧颞叶脑组织各测量指标数值.所得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6个月内、6~12个月、12个月后以及正常组DTI的FA值分别为0.445±0.017、0.460±0.016、0.461±0.025、0.473±0.023,ADC值分别为(8.51±0.43)×10-4、(8.48±0.34)×10-4、(8.40±0.33)×10-4、(8.68±0.57)×10-4mm2/s,3个本征值中最大本征值λ1分别为(1.251±0.065)×10-3、(1.293±0.051)×10-3、(1.317±0.074)×10-3、(1.350±0.091)×10-3 mm2/s,以上3个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873、3.399、9.750,P值均<0.05).λ2、λ3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H-MRS的NAA/Cho分别为0.910±0.112、0.972±0.101、1.060±0.095、1.261±0.105,NAA/Cr分别为1.212±0.236、1.208±0.183、1.228±0.236、1.435±0.22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2.840、8.176,P值均<0.01).Cho/C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TI结合1H-MRS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监测评价脑组织的放射损伤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为放射性脑损伤的动态早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射性脑病的删表现及CT灌注表现,并分析其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的46例MRI、6例CT灌注检查资料。结果:82.4%(56/68)放射性脑病病灶分布在颞叶底部,13.2%(9/68)位于脑干,4.4%(3/68)位于额叶及小脑。其典型的加MRI表现为:①83.8%(57/68)的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呈花环状、不规则斑片状强化,强化灶位于照射野内。②13.2%(9/68)的病灶T1WI、T2WI皆呈等信号,增强后呈结节状均匀强化。该类型部分病例经治疗可缩小或消失。③2.9%(2/68)的病灶囊变,信号均匀,T1WI、T2WI信号程度同脑脊液相仿,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放射性脑病可有占位效应,其程度小于转移瘤的占位程度。MR动态观察可显示放射性脑病的大小变化。CT灌注示放射性脑病呈明显低灌注,脑相对血流量明显减少。手术切除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血管内皮损伤、脑组织坏死。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动态影像学观察及CT灌注对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CT灌注及手术病理支持放射性脑病的血管损伤学说。  相似文献   

17.
颅内恶性畸胎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颅内恶性畸胎瘤的影像表现。方法 搜集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恶性畸胎瘤病人,分析其影像表现。本组15例均行MR检查,8例同时进行了CT扫描。结果 13例恶性畸胎瘤表现为边缘清楚的分叶状肿瘤,由实性部分和小囊变构成。平扫肿瘤呈混杂信号,肿瘤实质在T1WI表现为等信号(6/13)或低信号(7/13),T2WI表现为等信号(2/13)或高信号(11/13),9例肿瘤T2WI信号不均匀。10例肿瘤内出现小囊变或坏死信号,囊变可为肿瘤任意位置的少量囊变,也可为多数囊变;3例无囊变。增强扫描11例肿瘤呈不均匀强化,2例呈均匀强化。本组2例鞍内型肿瘤信号均匀,未见囊变,沿漏斗侵犯下丘脑。CT扫描中8例肿瘤内可钙化影。本组肿瘤内未见脂肪成分。结论 颅内恶性畸胎瘤具有比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正确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眼色素膜黑色素瘤的CT与MRI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研究色素膜黑色素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最佳MRI的扫描序列。材料与方法15例患者用各种MRI序列进行扫描,其中11例行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CT示9例表现为与眼外肌等密度的肿块,2例肿瘤太小未能显示。MRI示14例具有典型的短T1、短T2信号,1例3mm高度的虹膜黑色素瘤在T1WI上未能显示;11例伴有视网膜脱离,呈短T1及长T2信号,与肿瘤在T1WI上很难区分。使用脂肪抑制和增强扫描的T1WI能较好地显示较小肿瘤(高度<5mm)能区分肿瘤及其伴发的视网膜脱离。结论MRI显示黑色素瘤的准确率和特异性较CT和B超优越。  相似文献   

19.
辐射剂量对头颅CT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辐射剂量行颅脑CT扫描对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8例正常男性志愿者用 110~ 14 0kV ,180~ 36 0mAs分四组行轴位平扫 ;各影像按颗粒均匀性、脑灰白质细节、界面清晰度和有无射线硬化等积分评定质量。结果 :共扫描 192次 ,12 0kV、2 40mAs以上组影像质量均达优良 ;130kV、30 0mAs以上组优片率更高。结论 :采用适当辐射剂量 ( >12 0kV、2 40mAs)行颅脑CT扫描能提高密度分辨力 ,增加SNR ,改善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