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胃病发病具有反复性、复杂性、个体化等特点,故在临床辨证论治中强调明辨疾病病机转化,审病求因,因人而异,随证论治。笔者临床治疗中基于“浊毒”理论,在脾胃病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C)、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等病的诊疗方面临床疗效较突出。现将相关认识及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浆内皮素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其确切病因及病理机制尚不明确 ,一般认为是综合因素所致。近来研究表明CAG患者胃粘膜血流量 (GMBF)降低是CAG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1] 。内皮素 (ET)是目前已知最强的缩血管物质 ,在胃肠道分布广泛 ,对胃肠道血管平滑肌的调节在胃肠道粘膜损伤中起重要作用[2 ] 。我们通过对 32例CAG患者的ET含量测定 ,探讨ET与CAG以及CAG分级的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我院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住院病人参照 2 0 0 0年全国慢性胃炎讨论会标准[3] ,经电子胃镜及病理组织学证实符合CAG诊断标准的 32…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医脾胃学术思想, 运用中医的哲理和思维, 指出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皆可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因, 尤其须重视脾胃虚弱;对微观病理的辨识, 认为萎缩是"虚", 肠化生是"逆", 内瘤变是"瘀(郁)";治则应遵循从"虚"论治, 从"和"论治, 从"瘀"论治, 从"心"论治, 并强调整体论治。特提出CAG应按消化心身疾病管理, 重视医患沟通, 实行"心胃同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慢性胃炎患者的精神心理特征差异。方法 连续纳入2018年6至12月于西京医院就诊的300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和CAG伴肠化生组,每组100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事件量表(LE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评估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H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AG组和CAG伴肠化生组焦虑发生率均高于CNAG组[分别为64.0%(64/100)、53.0%(53/100)、34.0%(34/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007、0.001,P均<0.05);CAG伴肠化生组抑郁发生率高于CNAG组和CAG组[分别为24.0%(24/100)、15.0%(15/100)、13.0%(13/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108、0.045,P均<0.05)。CAG伴肠化生组LES负性事件评分高于CNAG组和CAG组[分别为0分(0分,6.75分)、0分(0分,1.00分)、0分(0分,...  相似文献   

5.
总结刘红旭教授治疗青年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刘红旭教授认为代谢紊乱是现代青年高血压病发病的重要环节,肝阳上亢,浊邪(痰浊、湿浊)内生是其病机关键,据此提出了“三平一化”的治法,即以平肝化浊为本,加以“清热、潜阳、滋阴”之法分期论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从肝论治防治胰岛素抵抗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中医对 2型糖尿病的深入研究 ,我们发现从肝论治防治胰岛素抵抗 ( IR)是提高中医药治疗 2型糖尿病水平的新途径。1 中医防治 2型糖尿病的简略回顾1 .1 糖尿病中医病机理论发展概略 :现已普遍认为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传统的中医病机多以阴亏为本 ,燥热为标立论 ,经多年实践研究总结发现 ,此不足以反映糖尿病全貌。近来有学者将糖尿病中医病机发展作了综述 ,总概为 :1正气不足 ,即脾气虚为主、肾虚为主、脾肾两亏为主三论 ;2情志所伤 :包括肝郁为主及肝心郁热为主 ;3毒邪致病 ;4瘀血为患 ;5痰浊论[1] 。特别是近来从肝论治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聚类分析总结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中医用药经验.方法:选择临床治疗CAG浊毒内蕴证的验方,借助SPSS18.0统计软件将涉及的中药先进行频数排序,而后将频次在30以上的中药做聚类分析,选用系统聚类中的欧氏距离平方法.结果:共有CAG浊毒内蕴证治验处方252条纳入研究,涉及186种药物,总用药6141频次.对53味出现频次在30以上的中药做聚类分析,结果得出了针对不同邪气的7个聚类方.结论:"浊毒"为湿、瘀、滞、积、毒、痈混杂交结而成,化浊解毒治疗CAG应构建祛湿、散瘀、通滞、化积、解毒、消痈"六位一体"的综合性治疗网络.  相似文献   

8.
增生消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萎缩性胃炎 ( CAG)是临床难治消化道疾病之一 ,其伴发的肠上皮化生 ( IM)和 (或 )不典型增生( ATP)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 ,目前尚缺乏疗效满意药物。我们以通降化浊、解毒和络立法 ,应用中药增生消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 (或 )不典型增生患者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按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制订的诊断标准以及 1 982年重庆会议制订的《慢性萎缩性胃炎 ( CAG)纤维胃镜及病理诊断标准和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Hepatic Fibrosis, HF)是指肝脏内纤维性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目前,HF作为单独疾病的临床概念尚未完全确立,仍是一个病程形态学概念。 1 肝纤维化的病因病机 中医无“肝纤维化”一词,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及病理特征可归属于“胁痛”、“症积”范畴,疾病后期乃属“臌胀”。其病因多系湿热毒邪、疫毒、蛊毒等外邪侵袭肝脏,留而不去。郭振球等认为:其病位多在肝脾,病机为气血逆乱,论治则有虚实之  相似文献   

10.
β-胡萝卜素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萎缩性胃炎 ( CAG)是胃癌的癌前疾病 ,近年来认为它是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基础上发生的 ,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Correa提出肠型胃癌的发生模式为 :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1] 。如何使其逆转 ,减少胃癌的发生 ,是目前研究的热点。β-胡萝卜素和肿瘤的关系报道很多 ,本文就其治疗 CAG及基因表达方面进行初步探讨。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0 0 2年 8月~ 2 0 0 2年 3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 ,根据 2 0 0 0年 5月井冈山制定的慢性胃炎标准 ,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 CAG者 1 86例 ,男 1 1 …  相似文献   

11.
胸痹心痛(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及时、正确的辨证治疗尤为重要。“百病多有兼痰者”胸痹心痛的论治与“痰”密切相关。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素体脾肾亏虚等因素均可影响气血津液的疏布与运化,使其蕴生痰邪,阻遏胸阳,痹阻心脉,导致胸痹。总结李平教授从痰论治胸痹的辨证和用药规律,可知祛痰以通痹是治疗胸痹的重要方向。李平教授认为痰浊致病分为“躯体之痰”与“精神之痰”,通过治痰通痹五法结合病人病因及临床表现灵活用药以达到化痰通痹的目的,常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经内镜及胃电图长期随访的价值。方法对179例慢性胃炎进行了10~24年的内镜随访研究。其中32例同时作了胃电图(EGG)随访。结果148例仍为慢性胃炎,但慢性萎缩型胃炎(CAG)的比例有所增加,15例成为消化性溃疡,6例发生癌变。CAG癌变率6.59%,肠腺化生(IM)癌变率6.9%,EGG在随访前后相比及各组分别与正常成人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慢性胃炎长期随访的重点是对CAG,对有IM和不典型增生的慢性胃炎进行定期内镜检查,而EGG在诊断胃粘膜疾病及慢性胃炎的随访中没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含量与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及其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将 118例 CAG患者 (CAG组 )分为 5型 :肝胃不和型 2 6例 ,脾胃虚弱 (含虚寒 )型 38例 ,脾胃湿热型2 4例 ,胃阴不足型 18例 ,胃络瘀血型 12例。 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为 CSG组 ,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放免法检测空腹静脉血 ET、CGRP含量。结果 :1CAG组血浆 ET水平明显高于、而 CGRP水平明显低于 CSG组和对照组 (均 P <0 .0 1) ;CSG组血浆 ET水平高于对照组 ,CGRP水平低于对照组 ,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2轻、中、重度 CAG患者之间血浆 ET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0 .0 1) ;血浆 CGRP含量除中、重度 CAG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外 ,其余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0 .0 1)。 3CAG各中医证型血浆 ET、CGRP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0 .0 1) ,ET含量由低向高及 CGRP含量由高向低的顺序是 :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不足型→胃络瘀血型。 4 CAG患者血浆 ET与 CGR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r =- 0 .2 14 ,P <0 .0 5 )。结论 :血浆 ET、CGRP可能参与 CAG的病理生理过程 ,其含量的变化与萎缩程度有关。ET、CGRP水平可以  相似文献   

14.
高原地区青年人慢性胃炎发病机理探讨(附1 02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慢性胃炎的分型仍按 1983年胃炎座谈会的建议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但在青海高原人群中对慢性胃炎发病率的调查较少,为了解其发病率及发病原因,我们对不同海拔地区的 1 026名战士进行内镜,幽门螺杆菌 (Hp),血色素 (Hb),红细胞 (Rbc)等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对象: 1 026名均为男性战士,年龄 17~ 21岁,平均 19岁。检查前均有不同程度上腹部不适,饱胀等症状。将其分为 2组:Ⅰ组:在海拔 4 000~ 4 300米的曲玛莱、达日、治多、玛多、杂多、玉树等地区抽样检查 524例;Ⅱ组:在海拔 2 260…  相似文献   

15.
<正>肝性脑病(HE)是由肝功能不全和(或)门-体分流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1],是肝硬化、肝衰竭等终末期肝病的严重并发症。笔者曾针对肝衰竭发病机制提出了“毒浊致病”学说,认为肝衰竭的致病因素可归纳为“毒”“瘀”“痰”“虚”等,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界呼吸衰竭"状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论上 ,传统呼吸衰竭 (简称呼衰 )被认为在海平面大气压、静息、呼吸空气条件下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低于 6 0mmHg(1mmHg =0 .133kPa)和 (或 )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高于5 0mmHg ,并排除心脏因素。但是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 ,若发展至此阶段才予以治疗则效果不佳 ;基于早防早治 ,我们定义“PaO2 ≥ 6 0~ <75mmHg”这一阶段为“临界呼吸衰竭”(简称“临界”)。这个PaO2 范围宽窄适度 ,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临床指导意义。限于研究规模 ,我们仅针对慢性支气管炎 (简称慢支 )导致的COPD的老年患者的这个阶段进行分析 ,结论…  相似文献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佳  李守英  徐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540-354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常伴肠上皮化生为特点的一类慢性胃炎。临床症状多为:上腹痛、腹胀、腹部不适、食欲不振等,偶见贫血、消瘦或腹泻。CAG常见于老年人,50岁以上老年人近50%胃黏膜有萎缩改变,且在CAG中,70%的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1〕。目前认为,CAG的发生是多病因作用下,多基因导致的漫长演变发展过程,其发展规律为"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经血管内超声 (IVUS)进一步评价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 (CAG)对轻中度冠脉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 10 4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 (CHD)或可疑CHD的患者 ,均详细询问病史 ,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AG及IVUS检查。数据经t检验 ,χ2 检验及相关性检验。结果 :①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 :典型心绞痛 5 7例 ,不典型心绞痛 4 7例。心电图呈缺血性ST T改变 6 2例 ,心房颤动 8例 ,右束支传导阻滞 4例 ,室性心律失常 10例 ,正常心电图 2 0例。②IVUS及CAG结果比较 :10 4例共 113处血管病变 ,CAG示面积狭窄为 0~ 85 .12 (5 8.0 7±17.4 2 ) % ,IVUS示面积狭窄为 0~ 92 .34(74 .0 0± 14 .91) % (P <0 .0 5 )。病变长度CAG为 6~ 4 0 (14 .12±10 .0 8)mm ,IVUS为 4~ 5 5 (2 1.16± 2 5 .17)mm ,(P <0 .0 5 )。CAG示 8例钙化性斑化 ,IVUS示 4 7处钙性斑块(P <0 .0 1)。CAG示偏心性斑块 13处 ,IVUS示偏心性斑块 73处 (P <0 .0 1)。③IVUS与CAG面积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r =0 .5 2 ,P <0 .0 1)。结论 :CAG显示的血管病变程度明显轻于IVUS ,漏诊率为 8%。CAG对钙化性病变检出率亦明显低于IVUS ,低估病变的程度 ,而IVUS可弥补这一不足。但CAG仍是检测CHD较普遍的方法 ,对心绞痛和心电图有缺血性ST T改变而CAG正常者 ,  相似文献   

19.
背景:慢性胃炎发病的过程中,生物因子的改变可影响胃黏膜的生理屏障,增加细胞间连接的损伤风险,导致黏膜上皮屏障破坏。目的:探讨闭锁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在慢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于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82例,根据内镜活检病理结果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4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occludin、ZO-1表达。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给予Hp根除治疗,转阴者复查occludin、ZO-1表达。结果:CNAG、CAG组occludin、ZO-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5); CNAG组occludin、ZO-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AG组(P 0. 05)。CNAG Hp阳性组occludin、ZO-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Hp阴性组(P 0. 05); CAG Hp阳性组ZO-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Hp阴性组(P 0. 05)。Occludin、ZO-1蛋白表达与胃黏膜炎症活动度呈线性趋势关系(P 0. 05),随着炎症活动度的增加,两者表达显著减弱。CNAG Hp阳性患者转阴后,occludin、ZO-1蛋白阳性表达率较根除治疗前显著升高(P 0. 05)。结论:Occludin、ZO-1在慢性胃炎组织尤其是CAG中表达减弱。两者表达与Hp感染以及胃炎活动度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多发病 ,以往认为这是“成人病”。近几年来 ,随着小儿纤维胃镜的应用 ,小儿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率逐年有所增加 ,笔者 1 995~ 2 0 0 0年在武汉市中医医院进修 ,跟师金雍和教授 ,现将我们用中药治疗和观察的 30例患儿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30例患儿中男 2 0例 ,女 1 0例 ,年龄 3~1 4岁 ,病程 0 .5~ 3年。临床表现 :食少纳呆、消化不良、大便不调 ;腹部隐痛或饱胀不适 ,尤以在进餐后或空腹时或夜间为甚 ,屡发上腹部疼痛及压痛 ;反复出现与进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