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颈内动脉比较恒定地由颈总动脉平甲状软骨上缘处分出。稀有情况下,颈内动脉可以一侧缺如,甚至两侧缺如,主要由大脑后动脉代偿脑的血供。现将作者在脑血管造影中遇到的左侧颈内动脉缺如病例报告如下。患者:男,44岁。该患者在1988年10月29日走路时,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伴有头痛、头 相似文献
2.
面动脉通常在口、鼻、眼的周围,两侧的动脉吻合丰富,故面部一侧外伤或手术时虽在同侧咬肌前缘下颔骨下缘压迫面动脉,也不能达到完全止血的目的。有时(11%)面动脉之面部甚弱,由它侧同各动脉或同侧面横动脉及其它动脉补助者有之。作者在局解教学的19具尸体解剖中,发现一例左侧面 相似文献
3.
张泽普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85,(2)
患者,女,14岁,住院号105858。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8个月,于1983年2月28日入院。患者为足月顺产,自幼无活动后心累、气促和紫绀。体检:发育、营养正常。脉搏88次,呼吸20次,血压106/70。无心前区隆起,双肺无异常,心前区无震颤,心界不增大,心律齐,无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Ⅲ级收缩期杂音,P_2亢进分裂。腹部、脊柱与四肢均无异常。实验室检查(一)。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偏左40°,有不全性右束枝和左前分枝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和右室增大。胸部X线正位片示心脏向左侧移位,肺动脉圆锥段明显突出,右心室增大,肺轻度充血;左前斜位片示右心房增大,左心室向后移位。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4.
5.
孕妇 ,2 2岁 ,因停经约 39+2 周 ,伴见红、腹痛 4h来我院妇产科分娩。孕妇平素月经不规则。 14周岁初潮 ,月经周期不定 ,有时每月一次 ,连续数月正常 ,有时数月才一次。经期 3~ 7天 ,经量正常 ,无痛经。孕前曾在市妇幼保健所调经 ,效果欠佳 ,后放弃治疗。婚后月经如前 ,未治疗。因早孕反应到广州检查 ,B超示子宫增大如孕 9周 ,以此推算预产期。孕期正常 ,无腹痛、无阴道流血等不适。入院查 :身高 147cm ,悬垂腹 ,宫高 35cm ,腹围 89cm ,胎位ROA ,胎心 140次 /分 ,儿头高浮 ,跨耻征 + ,宫缩规则 ,强度中 ,均小骨盆。血常规正常。… 相似文献
6.
一侧膈肌缺如,五十年代至今,仅见李少岩及范天生的两例报告,实属罕见。为积累国人膈肌畸变资料,将我们所见一例报告如下:材料甲醛灌注的男性足月胎儿。解剖所见膈肌的右侧半正常,左侧半缺如,肝左叶、胃底、胃体大部及脾脏疝入胸腔。右侧膈肌的左缘由前向后作呈上凸的弓状 相似文献
7.
本例系一成年女性,双侧臂丛都属三束型。右侧臂丛分支与一般教科书描写相同,但左侧肌皮神经缺如,正中神经明显粗于右侧。肌皮神经分布区则完全由正中神经分支分布(见附图)。左侧正中神经由外 相似文献
8.
1 病历摘要 患者40岁,G3P1 2(怀孕3次,正常分娩1次,人工流产2次),因"停经39天,腹痛伴不规则阴道流血半月",于2006年11月28日入住华蓥市天池镇中心卫生院.患者39天前始停经,入院前10天开始出现左下腹隐胀痛,伴少许阴道流血,医生予以抗炎、止痛、止血等治疗,无效后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9.
国人乙状窦沟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耳外科及神经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乙状窦沟 (GSS)的形态、位置及GSS上曲在颅骨表面的标志点 ,测量GSS的宽度、深度及其与周围结构间的距离。结果 GSS呈“乙”字型 ,83 33%的顶乳突缝前角投影在GSS上曲处。GSS的宽度左侧平均为 (10 92± 1 80 )mm ,右侧平均为 (12 0 0± 1 6 5 )mm ;深度左侧平均为 (4 15± 1 4 0 )mm ,右侧平均为 (5 2 7± 2 2 7)mm。GSS宽度及深度均有显著的侧别差异。GSS前外侧缘到前庭导水管外口、内耳门下后缘、后半规管、外耳道后壁的距离分别为 (7 85±2 4 7)mm、(2 1 6 9± 4 97)mm、(8 5 4± 2 74 )mm、(12 4 2± 2 4 6 )mm。结论 GSS为颞骨岩部后面的一个重要的骨性结构 ,顶乳突缝前角处可 (作为GSS上曲定位的参考标志。 相似文献
10.
乙状窦周围脓肿和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是严重的耳源性颅内并发症。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患热型和临床症状常不典型,误诊而延误治疗,现报道一例,以引起同道在临床工作中重视。 相似文献
11.
国人乙状窦沟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乙状窦沟的形态、位置及其毗邻关系,为神经外科及耳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乙状窦的形态、位置,乙状窦沟上曲在颅外的标志点;利用游标卡尺等测量、统计分析乙状窦沟的宽度、深度及其与前庭小管外口、内听道后下唇、外耳道后上棘、后半规管的距离,并对比双侧差异。结果 乙状窦沟位于岩骨后部,呈“乙”字形,上曲有74.5%在颅外对应点是顶乳缝前角;测量结果依次为:9.75,5.55,9.57,22.07,12.42,8.67mm,其中乙状窦沟的宽度、深度及其前庭小管外口的距离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乙状窦沟与毗邻各结构有一定的关系,是岩骨内侧一个明显且重要的骨性标志,上曲在颅外对应点多为顶乳缝前角,前置乙状窦沟以右侧多见。 相似文献
12.
13.
14.
患者男,18岁,学生。主因头痛5d,反应迟钝1d,于2007年2月11日入院。患者于5d前出现头痛,自认为“感冒”,测体温不高,曾口服“感冒伤风胶囊、扑热息痛”,1d前出现反应迟钝,答非所问,伴右上肢无力,恶心,无呕吐、意识障碍,院外用“甘露醇、激素”治疗1d无缓解。 相似文献
15.
三叉神经痛乙状窦后进路手术前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痛多见于中老年人 ,女性多于男性 ,多为单侧。以往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口服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封闭疗法、周围支撕脱术等 ,其远期效果均不满意。我院自 2 0 0 1年至今采用乙状窦后进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8例 ,效果甚好 ,现将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8例中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4 5~ 90岁 ;病程 2~ 10年。Ⅱ支痛 3例 ,Ⅱ、Ⅲ支痛 4例 ,Ⅲ支痛 1例。每日疼痛发作数次至数十次 ,经保守治疗无效。 8例病人采用乙状窦后进路手术治疗 ,总有效率为 10 0 % ,护理中未出现并发症 ,减轻了病人痛苦。2 护理体… 相似文献
16.
张建亚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40(3):285-286
先天性肺缺如是罕见的先天性肺部畸形,在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我科在3个月内连续收治了2例误诊为支气管异物的先天性肺缺如患儿,在此做一简单叙述,以期能加深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并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孙阳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2,24(3):176-176
患儿 ,6岁。因双侧阴囊内空虚入院。无尿频、尿急、尿痛、尿血 ,无下腹部、腰部、会阴部疼痛及排尿困难。体检 :双侧阴囊均未触及睾丸 ,左侧腹股沟区可触及二肿块 ,均约为 1.0cm× 1.0cm ,质中等 ,表面光滑 ,可推动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无触痛。右侧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块。B超提示 :左侧腹股沟区二实性肿物 ,考虑为未下降之睾丸 ,右侧未提示有肿物。诊断 :左侧双隐睾及右侧睾丸缺如。在全麻下行隐睾探查 :右侧腹股沟未探查到睾丸 ,左侧有二睾丸位于内环口处 ,均约为 1.0cm× 1.0cm ,分别有精索与之相连 ,充分游离精索 ,切除多余的鞘… 相似文献
18.
19.
患者孙XX,男性,22岁.因排尿困难半年而入院.无尿路刺激症状,无腰痛、泌尿系外伤及手术史.体检:双肾未触及,膀胱区无隆起,肛门双合诊膀胱内未触及包块.血、尿、便、肝、肾功能检验正常.膀胱镜检可见左管口处有一约2.5cm×2.5cm囊性肿物,表面光滑,未见左管口,观察5分钟,肿物无变化.右管口形态、蠕动、喷尿正常.IVP:右肾、输尿管正常.左肾及输尿管未显影,膀胱左侧壁可见直径约3cm充盈缺损.B超和CT报告左肾缺如,左侧可见下段输尿管,直径1.1cm,末端呈囊性扩张并向膀胱内突出.以左输尿管囊肿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囊肿切除.囊肿切破后流出咖啡色液体,并可见其基底部有直径1.0cm洞状开口,插入输尿管导管约10cm受阻.术后自输尿管导管逆行注入造影剂,至输尿管约10cm处显影中断,上部为盲端.术后保留尿管3天,无任何临床症状,排尿畅,痊愈出院.术后诊断:左输 相似文献
20.
白塞病致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 ,2 8岁 ,因头痛、呕吐 3个月 ,加重伴视物模糊半个月 ,以“高颅压原因待查”急诊入院。患者 3年前曾患化脓性扁桃体炎 ,当地医院给予青霉素及先锋霉素Ⅳ号静脉滴注治疗近 2个月。炎症消退后 ,行扁桃体切除术。术后 1个月 ,在打针及输液处出现小脓包 ,大小约 0 3~ 1cm ,6~ 7d消退。同时出现口腔溃疡 ,分布于下嘴唇、齿龈及舌尖处 ,约7~ 15d愈合。上述部位的溃疡反复发作 ,约 2个月左右消失。入院前 3个月 ,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并逐渐加重 ,伴恶心呕吐 ,为胃内容物 ,呈非喷射性。不伴言语及意识障碍 ,无肢体运动及感觉异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