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药材》2016,(12)
目的:优化出一种生产桑黄三萜类化合物的液体发酵培养基。方法:对4个因素碳源用量(玉米粉和麦麸)、蛋白胨用量、KH_2PO_4用量和MgSO_4用量进行考察,以优化出适宜三萜类化合物高产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结果:对三萜类化合物产量的影响由高至低为碳源用量、MgSO_4用量、KH_2PO_4用量和蛋白胨用量。优化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为2.5%玉米粉+7.5%麦麸、1.0%蛋白胨、0.05%KH_2PO_4和0.20%MgSO_4,用其进行发酵生产,获得三萜类化合物的产量为67.61 mg/L。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以用来指导工业化生产桑黄三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适合桑黄多糖发酵的液体培养基。方法以桑黄为材料,主要对该真菌多糖发酵的液体培养基进行了研究,以菌丝生物量和多糖产量为指标,筛选适宜桑黄液体培养的配方。结果确定了桑黄多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碳源为玉米粉40 g/L、氮源为20 g/L黄豆粉、KH2PO41g/L、MgSO40.5g/L,同时还确定了最佳发酵终点为132 h。结论该试验筛出了液体培养基配方,适合桑黄多糖发酵。  相似文献   

3.
灵芝液体发酵产漆酶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颖  兰进 《中草药》2006,37(11):1707-1710
目的研究灵芝液体发酵产漆酶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方法以灵芝S3号菌株为试验材料,以灵芝漆酶活性为衡量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分别对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筛选。结果筛出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0g/L、棉花0.2%、磷酸氢二铵0.66g/L、干酪素0.5%、聚山梨酯-800.15%;优化培养条件为初始pH5.5、装液量75mL、接种量12.5%、菌龄5×24h、培养时间9×24h。结论优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后,发酵液中灵芝漆酶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黄伞胞外多糖发酵培养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影响多糖产量的培养基成分,然后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最后通过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浓度。结果获得影响多糖产量的培养基成分为:麸皮、黄豆饼粉和磷酸二氢钾。通过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浓度为:麸皮11g/L、黄豆饼粉7.3g/L、磷酸二氢钾0.8g/L。结论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黄伞胞外多糖发酵培养基是可靠的,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培养条件对桑黄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在短期内培养出质优、含多糖量高的菌丝体。方法通过观察、对比接种于不同的氮源、碳源培养基中桑黄菌丝体的生长曲线、生长形态、生物量、生理生化等指标,筛选出最适的桑黄菌丝体生长培养基。结果桑黄生长的最佳液体、固体培养基均为黄豆+玉米的综合培养基:黄豆50 g/L,玉米粒50 g/L,葡萄糖30 g/L,KH_2PO_4 3 g/L,MgSO_4 0.75g/L,维生素B_1 1 mg/L。结论最佳单因子结合对桑黄的生物量、多糖积累有协同效应,组合后的发酵体系中生物量达到32 g/L,多糖量达到5.661 mg/ml。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6,(6)
目的研究融合菌株转化黄芪药渣生产乙醇的工艺。方法以黄芪药渣为原料,运用筛选出的融合子D2菌株,研究分步糖化发酵、同步糖化共发酵、改进同步糖化共发酵、两步同步糖化共发酵4种工艺路线下乙醇的生产情况,并与高产乙醇的酿酒酵母比较。结果两步同步糖化共发酵乙醇体积分数最高,为20.4 g/L,其次为分步糖化发酵、改进同步糖化共发酵、同步糖化共发酵。在相同工艺路线下,融合菌株生产乙醇的能力较酿酒酵母要强。结论该工艺可促使乙醇产量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桑黄液体发酵生产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不同培养条件对桑黄菌液体发酵生产多糖的影响.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不同培养基种类、起始pH值、发酵温度和摇床转速进行优化,在此工艺基础上,采用5L发酵罐进行发酵放大试验.结果 采用添加0.3 9/L维生素B1和0.3 g/L维生素B2的PD培养基,起始pH值5,发酵温度28℃,摇床转速180 r/min条件下,桑黄菌摇瓶发酵液中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分别为5.80、2.37 g/L;5 L发酵罐发酵液中桑黄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分别为5.85、2.30 g/L.结论 桑黄液体发酵可获得桑黄多糖,本实验结果为桑黄液体发酵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石斛毛状根诱导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凤华  汤绍虎  孙敏 《中药材》2004,27(10):712-714
目的:建立石斛毛状根体系.方法:用发根农杆菌A4菌株诱导石斛外植体获得毛状根,并对毛状根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以蔗糖(3%)为碳源,添加水解乳蛋白(1g/L)的1/2MS培养基为毛状根的最佳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老参地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对西洋参锈腐病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菌株F05,对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培养基组成.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设计试验优化培养基组分.结果:优化结果碳源为玉米秆粉,氮源为磷酸氢二铵,无机盐为硫酸镁、磷酸氢二钾,质量分数分别为3.720 6%,0.531 2%,0.035 5%,0.040 0%,优化后活菌生物量为1.57×10~9CFU·mL~(-1).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具有拮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用牡丹内生细菌,并通过优化目的菌株培养条件提高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滤纸片法和抑菌圈法,对分离于亳州、洛阳和菏泽的牡丹内生细菌进行筛选,获得最优拮抗菌株,根据常规分类学结合16S rDNA进行鉴定,并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设计试验对其优化培养。结果:菌株X21的抑菌圈直径为17.3 mm,对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优化培养后X21对病原菌的抑菌性增强;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牛肉膏,优化发酵条件组合为:5%接种量、20%装液量和180 r/min的转速。结论:药用牡丹根内细菌具有拮抗性,且优化培养后内生细菌抑菌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
正交试验优化莪术的乙醇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莪术药材中吉马酮和呋喃二烯的乙醇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吉马酮和呋喃二烯的质量分数为指标,优化莪术的乙醇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的工艺条件为10倍量80%乙醇,提取3次,90min/次。吉马酮和呋喃二烯的质量分数分别达到0.45、0.57mg/g。结论优选的最佳工艺能充分有效地提取莪术中有效成分,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蓝萼甲素的工业提取、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方法:以蓝萼甲素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优选蓝萼甲素的工业化提取工艺;采用静态吸附法和动态吸附法,考察大孔树脂的吸附、洗脱附性能和纯化效果。结果:蓝萼甲素最佳提取工艺为55%乙醇回流提取,提取3次,每次2h,固/液比1∶15;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条件:药材质量浓度为0.5~0.8g.mL-1,以2.0BV.h-1吸附速率进行吸附,最大上样量2.7g.g-1树脂,吸附后用30.0BV的60%乙醇以3.0BV.h-1的速率进行洗脱。结论:大孔树脂对蓝萼甲素纯化效果较好,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3.
正交设计优选癌痛消颗粒的成型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癌痛消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颗粒的成型率、抗湿性及颗粒色泽均匀度为筛选指标,对影响颗粒制剂工艺的主要因素:混合辅料的组成比例、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用量及湿润剂乙醇体积分数等进行优化试验,采取正交设计L9(34)方法筛选出最佳成型工艺。结果:干浸膏粉中加入按糊精:可溶性淀粉(2∶1)比例组成的混合辅料,并加入2%CMC-Na,以85%乙醇做为湿润剂混合制粒为最佳工艺。结论:该处方制剂的成型率、抗湿性及颗粒色泽均匀度均较好,可为其生产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维药菊苣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菊苣乙醇提取物和水提物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95%乙醇和蒸馏水对药材进行回流提取,用0.1%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10m l/kg腹腔注射造模,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为指标观察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菊苣水提物(1.5g/kg、3g/kg、6g/kg)、醇提物(1.6g/kg、3.2g/kg、6.4g/kg)对CC l4所致肝损伤小鼠血清升高的ALT、AST有降低作用。结论:菊苣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玉米须醇提物对肝纤维化大鼠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玉米须(stigma maydis or com si]k)醇提取物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四氯化碳( 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皮下注射为8周,腹腔注射为4周),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秋水仙碱组(C,0.2 mg·kg -1·d-1)、玉米须醇提取物组(D,5.4g·kg-1·d-1).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用四氯化碳(sc,每次3 mL·kg-1,2次/周)诱发肝纤维化.各组于造模第8周末处死动物,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层黏连蛋白(LN),m型前胶原( PCⅢ),透明质酸(HA)及Ⅳ型胶原(CⅣ);RT-PCR检测肝组织Smad3 mRNA的表达;作HE染色和胶原纤维特殊染色行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及电镜观察治疗前后大鼠肝脏的超微结构.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大鼠血清中LN(207.6±27.4)μg·L-1,PCⅢ(280.1±3.2) μg· L-1,HA(357.0±14.1) μg·L-1,CⅣ(180.0±7.0) μg·L-1,大鼠肝组织内Smad,mRNA(0.865±0.084)水平明显升高(P<0.01),经玉米须醇提取物治疗8周,大鼠血清中LN(162.4±2.2) μg·L-1,PCⅢ(193.2±1.8)μg·L-1,HA(219.4±3.7) μg· L-1,CⅣ( 138.0±2.5)μg·L-1水平明显降低(P<0.01);大鼠肝组织内Smad3 mRNA(0.410±0.026)表达明显下降(P<0.01);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检测改善显著.结论:玉米须能有效地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肝组织内Smad,mRNA表达,降低ECM的分泌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16.
Responder lymphocytes were cultured with an equal number of irradiated stimulator lymphocytes from another donor for 6 days in RPMI 1640 (a modified Mc Coh's 5 A Medium). After 48 h incubation with PMA (phorbol 12-myristate), PHA (phytohaematogglutin) and 120 h with MLR (mixed lymphocytes reaction), the cells were labelled with 3H-thymidine. Cells were harvested in a scintillation counter Globularia alypum L. extracts were dissolved in HPLC quality ethanol or water and diluted in RPMI to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0.156–10 μg/mL. Extract solutions were added immediately after cell stimulation in the cell walls. Cyclosporin A was used as a control. Both the water and ethanol extracts of Globularia alypum L. demonstrated a dose response effect in all three systems of MLR, PHA and PMA with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water or ethanol extracts. The IC50 were: PHA 1.14 μg/mL, PMA 1.05 μg/mL and MLR 2.06 μg/mL. The PHA and MLR IC50 are approximately double the IC50 for cyclosporin A (0.5 μg/mL). The effects of Glubularia alypum L. in PMA stimulated lymphocytes suggests it may suppress T cell function through a pathway that cyclosporin A does not effect.  相似文献   

17.
桦褐孔菌胞外多糖合成的深层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桦褐孔菌深层发酵体系中胞外多糖积累的最佳碳、氮源和pH值。方法采用深层发酵法培养桦褐孔菌,通过添加不同的碳、氮源和改变pH值观察胞外多糖的积累。发酵液中的总糖用硫酸-蒽酮法测定,还原糖以DNS法测定,总糖减去还原糖即为胞外多糖的量。结果桦褐孔菌深层发酵体系中有利于胞外多糖合成的最佳碳源为2%的麦芽糖,氮源为0.4%的蛋白胨,最适pH值为5.5。结论最佳单因子组合对桦褐孔菌胞外多糖积累有协同效应,组合后的发酵体系中胞外多糖的量达7.8g/L。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2萃取测定姜黄中姜黄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筛选超临界CO2 萃取姜黄中姜黄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流体萃取姜黄素的工艺条件 ,采用HPLC法测定姜黄素含量。结果 :超临界CO2 萃取姜黄素的最佳条件 :萃取压力 25MPa ,萃取温度 55℃ ,采用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 (与超临界CO2 流体同步泵入萃取器中 ) ,用量为 30 % ,静态萃取 4h ,动态萃取 5h ,CO2 流量 3.5L·min-1。结论 :超临界CO2 萃取姜黄素具有操作简便、无有机溶剂残留的优点 ,其方法可靠 ,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理化因素对天山雪莲组培苗生长和总黄酮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理化因素影响下天山雪莲组培苗干质量和总黄酮量。结果利于天山雪莲生长及黄酮积累的培养条件:MS培养基附加6-BA 0.5 mg/L,NAA 0.05mg/L,氮源浓度40 mmol/L,NH4+-NO3比例为15︰25,碳源蔗糖质量浓度40 g/L,pH值5.0~6.0,光照强度2 500 lx,温度25℃。结论各项最佳培养条件的组合总体上可以促进天山雪莲生长和总黄酮生物合成,氮源、碳源和温度对天山雪莲生长及总黄酮量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