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微导管可脱球囊技术治疗海绵窦瘘的临床意义。方法 :2 6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TCCF)患者和 1例大脑前动脉 (A1段 )动脉瘤破裂合并海绵窦瘘患者采用微导管可脱球囊技术进行栓塞治疗 ,以经颅多普勒 (TCD)进行复查 ,所有患者均随访 6月以上。结果 :2 2例CCF患者均成功栓塞瘘口并保持颈内动脉通畅 ,其中 2 0例为一次栓塞成功 ,2例因球囊过早泄漏而行 2次栓塞治疗。对 1例A1段动脉瘤破裂合并海绵窦瘘患者成功施行了双球囊动脉瘤颈孤立术。 4例行颈内动脉闭塞术。本组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微导管可脱球囊技术是对海绵窦瘘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颈外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2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1995年以来,行颈外动脉超选栓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2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24例顽固性鼻出血,男性18例,女性6例,男女之比为3:1,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为30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有4例为二次就诊,本组病例均经后鼻腔填塞治疗无效。24例经临床诊断11例高血压性鼻出血,7例血管畸形,2例小动脉瘤破裂,1例外伤性鼻出血,1例鼻部血管纤维瘤,2例不明原因性鼻出血。2 方法常规消毒铺单行局麻后,经股动脉穿刺,运用Seldinger技术,将4-5F猎人头或超滑猎人头导管选择性置于颈外动脉主干,行造影并DSA摄片。在DSA下观察…  相似文献   

3.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7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将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至颈外动脉分支内,造影证实出血部位后,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和聚乙烯醇(PVA)颗粒行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27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均发现出血动脉,栓塞治疗全部成功,术后即刻拔除鼻腔填塞物,出血停止,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术中并发症、近中期疗效和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25例27枚颅内宽颈动脉瘤.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3枚,眼动脉1枚,后交通动脉18枚,前交通动脉2枚,大脑中动脉M1段1枚,大脑中动脉分义部1枚,基底动脉干1枚.其巾2例患者为多发动脉瘤,绝对宽颈(瘤颈>4 mm)动脉瘤21枚,相对宽颈6枚,瘤颈/瘤体均大于0.7.结果 4枚采用NeuroformⅡ代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余均采用NeuroformⅢ代支架结合弹簧罔栓塞治疗.25例26枚支架均成功到位释放,1例多发动脉瘤患者置入2枚支架.7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00%),9枚几乎完全栓寒(95%~99%),11枚不完全栓塞(95%以下).2例术中出血;2例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其中1例术后遗留肢体偏瘫,另1例死亡;1例术中弹簧圈尾端从支架网孔突入颈内动脉,术后出现一过性脑缺血表现,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临床随访24例,随访期1~32个月,平均10.8个月.3例术后3~6个月血管造影随访,其中1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主干血栓形成;另2例原有瘤颈残留者无变化.结论 在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时应用Neurol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使弹簧圈无法突入载瘤动脉,可提高柃塞致密度,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颅底动脉损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种血管腔内手段治疗颅底动脉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7年5月间我院收治各类型颅底动脉损伤患者共53例,均有头颈部外伤史.主要症状为搏动性突眼和颅内血管杂音(39例)、声嘶或吞咽不适(9例)、鼻出血(5例)等;DSA检查证实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mous fistulae,CCF)39例,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14例;针对上述53例患者不同的病变特点采用不同的血管腔内治疗,并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结果 对53例患者56支颈内动脉进行了腔内介入治疗,采用单纯可脱球囊栓塞治疗CCF'33例34支血管,可脱球囊联合弹簧圈栓塞3例,植入覆膜支架封堵CCF3例;采用单纯可脱球囊闭塞颈内动脉治疗假性动脉瘤8例,可脱球囊联合弹簧圈孤立假性动脉瘤2例,植入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4例;平均随访时间9.5个月(2~25个月),85%(45/53)患者主诉症状于6个月内消失,12个月随访15%(8/53)患者遗留眼球运动受限或视力障碍.复查显示存在假性动脉瘤6例,残瘘3例,其中2例因海绵窦区的硬脑膜动静脉瘘而分别于术后第2、3个月行再次介入治疗.结论 对各型颅底动脉损伤,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创伤小且安全有效.尽管存在缺陷,可脱球囊仍是治疗CCF和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方法,在特殊情况下必需联合应用弹簧圈栓塞和覆膜支架植入等多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损伤性鼻腔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外伤或手术后鼻出血患者,经药物及鼻腔填塞治疗失败后,采用经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后先行颈外动脉造影明确出血点,再超选择插管至责任动脉以明胶海绵或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治疗.结果 15例患者中9例为外伤后鼻出血,6例为鼻窦或副鼻窦手术后出血.14例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1例用PVA颗粒栓塞,均1次栓塞成功,2~3 d后成功去除填塞物,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是控制保守治疗失败的鼻腔大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损伤性鼻腔大出血明胶海绵是首选的栓塞剂.  相似文献   

7.
应用Embosphere微球栓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Embosphere微球在颈外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中的价值。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对27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行Embosphere微球栓塞治疗,在予选择性颈外动脉造影后,用导管超选择插至病变动脉,注入Embosphere微球栓塞病变区供血动脉血管床,观察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7例患者均栓塞成功,栓塞后出血停止或明显减少,治疗成功率100%,其中即刻止血22例(81.48%),1~3 d出血停止5例(18.52%)。27例中15例(55.56%)术后出现颜面部麻木、肿痛、张口受限等轻度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2~26个月,2例(7.41%)复发出血。结论 Embosphere微球在颈外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谭玉林  张阳  袁牧  华元人   《放射学实践》2009,24(1):87-90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动脉瘤介入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蛇形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颈段巨大动脉瘤(直径〉25mm),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并发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其中后者采用可脱性球囊、带膜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的方法。结果:5例一次性闭塞颈内动脉,1例颈内动脉颈段的巨大动脉瘤行带膜内支架治疗,保持了颈内动脉通畅,旷置了动脉瘤。另1例海绵窦的假性动脉瘤行球囊栓塞时,球囊滑入假性动脉瘤腔,术中出现鼻腔大出血,经抢救治疗后二次行球囊栓塞闭塞颈内动脉。结论:外伤性颈内动脉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效果好、风险小、微创、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颅外颈内动脉损伤诊治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外颈内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1982~ 2 0 0 2年共收治颅外颈内动脉损伤 8例 ,其中颈内动脉破裂并休克 3例 ,并发栓塞 4例 ,假性动脉瘤 2例。行颈内动脉修补 2例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端端吻合 1例 ,颅内 -外动脉搭桥 2例 ,手术取栓 1例 ,瘤体切除加动脉修补 2例。结果无死亡 ,4例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1例经颅内 -外动脉搭桥后完全康复 ,1例经取栓术后改善 ,2例经保守治疗症状轻度改善。余 4例除 1例遗有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外 ,均痊愈。结论 早期诊断及颈内动脉修复重建是降低死亡率 ,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鼻咽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选择性鼻咽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鼻咽纤维血管瘤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和栓塞治疗。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颌内动脉和(或)咽升动脉,栓塞材料用明胶海绵。结果15例在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后行手术治疗,13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2例由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系统同时供血,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术中出血量较多。栓塞后2~5d手术最为理想。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