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对猴肝组织和人类上皮细胞(细胞)检测血清抗核抗体(Hep-2ANA)进行临床应用和评价。方法:以猴肝组织和细胞为基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例结缔组织病患者,例非结缔组织病患者和例健康人血Hep-2IFA1188050清。ANA结果:细胞检测阳性率高于猴肝组织检测阳性率,且两种基质单独检测阳性率差别具有显著性Hep-2ANAANAANA(P),两种基质联合检测结缔组织病组与非结缔组织病及健康人组血清阳性率差别均具有高度显著性(<0.05ANAP< ),非结缔组织病与健康人血清阳性率差别无显著性(0.001ANAP)。滴度的观察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0.05ANA 结论:检测应对每一份血清进行猴肝组织和细胞的联合检测。ANAHep-2  相似文献   

2.
猴肝组织与Hep-2细胞联合检测抗核抗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猴肝组织和人类上皮细胞 (Hep - 2细胞 )检测血清抗核抗体 (ANA)的临床意义。检测结果示Hep - 2细胞检测ANA阳性率高于猴肝组织检测ANA阳性率 ,应用两种基质联合对疾病的诊断 ,减少抗核抗体的检测的漏检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猴肝组织和人类上皮细胞(Hep-2细胞)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的临床意义。检测结果示Hep-2细胞检测ANA阳性率高于猴肝组织检测ANA阳性率,应用两种基质联合对疾病的诊断,减少抗核抗体的检测的漏检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万楠  秦海明  王晓晨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7):1675-1676
本文探讨猴肝组织和人类上皮细胞(Hep-2细胞)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的临床意义.检测结果示Hep-2细胞检测ANA阳性率高于猴肝组织检测ANA阳性率,应用两种基质联合对疾病的诊断,减少抗核抗体的检测的漏检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瀑  钟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3,28(2):187-188,216
目的 :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 (ANuA)的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 8例SLE患者 ,4 3例其它结缔组织病患者 ,2 0例非结缔组织病患者及 2 0例健康人血清抗核小体抗体。结果 :SLE患者血清ANuA阳性率为 74 .1%。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ANuA阳性率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0 1) ,而其它结缔组织病和非结缔组织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ANuA阳性率差别均无显著性 (P >0 .0 5 )。SLE活动期患者与非活动期患者ANuA阳性率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ANuA可以作为除抗dsDNA和抗Sm以外的诊断SLE和判断SLE活动期的一种新的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双基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在风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以喉癌上皮细胞和猴肝细胞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11例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CTD)和43例其他风湿病患者的血清ANA。结果CTD中ANA的阳性率为84.1%,显著高于非CTD风湿病组的2.3%(P〈0.01)。ANA阳性者可呈现不同的荧光模式。结论ANA是区别CTD与非CTD风湿病的重要指标,不同的荧光模式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抗核抗体(ANA)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抗体,可能参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自身免疫反应,在乙型慢性肝炎病程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抗核抗体。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HF),所用试剂由德国欧蒙公司提供,以猴肝组织切片和人传代Hep-2细胞为抗原基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ANA,以了解自身免疫在乙型肝炎慢性化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结果 乙型肝炎患者抗核抗体(ANA)总阳性率为18.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观察乙型肝炎患者抗核抗体(ANA)的滴度对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清抗核抗体 (ANA)和抗双链DNA抗体 (A -dsDNA)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金银染色法 (immunogold -silverstaining ,IGSS)和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 (dot -immunogold -silverstaining ,Dot-IGSS)同步检测SLE患者血清ANA和A -dsDNA。结果  16 9例活动期SLE患者血清ANA和A -dsDNA的阳性率分别为 98.2 %和 77.2 % ;4 4例非活动期患者ANA和A -dsDNA的阳性率分别为 72 .2 %和15 .9% ,两组比较 ,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活动期病人的血清滴度也较非活动期患者高 (P <0 .0 1) ;A -dsDNA阳性患者的肾损害率明显高于A -dsDNA阴性者 (P <0 .0 1)。结论 ANA、A -dsDNA阳性且滴度高提示SLE处于活动期 ,A -dsDNA阳性提示有肾损害的可能 ;但A -dsDNA阴性亦不能排除SLE。  相似文献   

9.
对 67例各种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 及ENA多肽抗体进行同步检测 ,并以 5 0例正常人血清IgG、IgA、IgM、补体C3 作对照 ,结果表明 :活动期SLE患者血清IgG、IgA、IgM均较对照组升高 ,而补体C3 则下降 ,尤以IgG升高 ,C3 下降最为明显 (P <0 .0 1) ;而非活动期仅见IgG略为升高。抗 μ1RNP抗体在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中检出率为 88.9% ,阳性率较高。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 (DM /PM )组抗Jo -1抗体阳性率为 5 0 .0 % ;该组免疫球蛋白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系统性硬皮病 (SS)组IgM升高 ,C3 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特异性抗体SCl-70阳性率为 3 3 .3 %。认为ENA多肽抗体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 联合检测 ,对提高结缔组织病的诊断以及病情监测与疗效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抗核小体抗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的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9例SLE患者、24例疾病对照组(除SLE外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ANuA,并分析ANuA与其它免疫指标(ANA、dsDNA抗体)间的关系。结果SLE患者血清ANuA阳性率为644%,疾病对照组阳性率为42%,正常对照组无一例阳性;SLE患者血清ANuA阳性率与两个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NuA在SLE患者中检测敏感性为644%,特异性为977%,高于dsDNA抗体的敏感性(508%);不同ANA滴度的SLE病人,其ANuA阳性率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NuA检测对SLE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与SLE疾病活动性相关,可作为SLE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患者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30(1):116-117,135
目的: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特异性自身抗体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以HEP-2细胞、猴肝、大鼠胃和大鼠肾组织为抗原,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67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32例甲型肝炎、50例其它疾病和30例正常人血清作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检测.结果: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总阳性率为25.4%,均高于其余3组对照组(P<0.05).自身抗体以低滴度为主,主要为抗核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与患者的性别无关(P>0.05),与年龄有关(P<0.05).结论:HCV感染能诱导自身免疫反应使患者血清出现多种自身抗体,检测其自身抗体及其滴度对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肝病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342例慢性肝病和肝癌血清标本,以 Hep-2细胞和猴肝组织为抗原基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自身抗体。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抗核抗体(AN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1.8%(35/160),27.5%(30/109)和34.2%(25/7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200)。3组ANA核型种类较多,但均以颗粒型为主。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发现40例ANA颗粒型的患者,有12例nRNP/Sm和(或)SSA阳性,3例Scl-70和2例Jo-1阳性;15例ANA均质型有7例为抗双链DNA抗体和1例抗组蛋白抗体。对照组中2例ANA颗粒型分别为nRNP/Sm和SSA阳性。3组病例的胞质抗体有多种,以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率最高,肝硬化和肝癌组分别达12.8%和12.3%;慢性肝炎组为8.9%。结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不仅存在着自身抗体,而且显著高于正常人。ANA的靶抗原中除一部分是目前已鉴定的外,大部分有待于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13.
Lu XY  Ye S  Wang Y  Guo L  Chen XX  Fan W  Wang XD  Gu YY  Bao CD  Liu 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5):2462-2466
目的 探讨神经精神狼疮(NPSLE)患者血清/脑脊液(CSF)中特异/非特异的神经反应性自身抗体,在NP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NPSLE组25例患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对照组11例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另收集SLE不伴神经精神累及(non-NPSLE)对照组10例患者血清,分别以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和猴小脑组织和外周神经薄片为抗原基质检测自身抗体荧光模型.结果N PSLE组和两组SLE对照组血清抗核抗体(A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SLE组CSF的ANA阳性率为60%(15/25),SLE感染对照组为27%(3/11)(P<0.01);PSLE组血清神经组织反应性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SLE感染对照组和non-NPSLE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1)SLE患者CSF ANA阳性率与SLE活动和神经系统累及有关,尤其重症病例可见较高滴度;(2)血清中神经组织反应性自身抗体阳性与NPSLE发病有关,其产生和发病机制有待探究.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肝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慢性肝病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肝病存在状况、自身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05年5月同济医院慢性肝病住院患者共367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124例、慢性丙型肝炎4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122例及其它76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条带法、ELISA法检测自身抗体和自身抗体亚型。结果367例慢性肝病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及AIH/PBC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所占比例分别为9.81%、10.90%、7.63%及4.90%。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及AMA—M2、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检出阳性率各病例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O.05)。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型(antiLKMl)、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anti—SLA/LP)抗体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73%、4.1%。未检出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anti—LC-1)。自身抗体总阳性率为20.41%。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ANA检测阳性组AST、TBil与ANA阴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自身抗体与肝损伤程度有一定相关性。自身抗体及肝抗原自身抗体的检测是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病检出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症状的特点。方法:总结近五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SLE患者39 324例,从中随机选出ANA阴性和ANA阳性SLE患者各200例进行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症状比较研究。结果:39 324例SLE患者中ANA阴性者占2.08%,其男女比例为1∶4.6,ANA阳性患者男女比例为1∶14.0,两组性别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液学、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和免疫功能实验室指标中多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A阴性SLE患者男性比例显著高于ANA阳性SLE患者的男性患者比例;ANA阴性患者多项实验室指标较ANA阳性患者的更接近正常值,ANA阴性患者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该类患者可能是健康人群和典型ANA阳性患者之间的一种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6.
刘瑞萍  朱妮  李达  陈瑶  蓝锴 《广东医学》2012,33(2):273-27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与自身抗体谱检测的内在联系。方法收集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及相应自身抗体谱检测结果,根据四诊特点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共分3型:脾肾阳虚证、热毒炽盛证及阴虚内热证,比较其自身抗体谱检测结果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收集SLE确诊病例105例,其中103例抗核抗体(ANA)阳性,3组证型间抗核抗体滴度按几何均值大小依次为热毒炽盛证>阴虚内热证>脾肾阳虚证;组间比较特异性抗核抗体谱各抗体阳性率,其中脾肾阳虚和热毒炽盛间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s-DNA抗体阳性共有54例,总阳性率为51.43%,按阳性率大小依次为:脾肾阳虚证>阴虚内热证>热毒炽盛证,其中脾肾阳虚、阴虚内热组均与热毒炽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A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筛查试验,而抗组蛋白抗体及抗ds-DNA抗体可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辩证分型,作为辨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肝病相关自身抗体在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以生物薄片马赛克技术制备的Hep-2细胞、猴肝、心肌、鼠肝、鼠肾、胃共6种组织细胞为抗原基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根据荧光反应强弱判定结果.结果 80例肝功异常患者(肝脏功能异常,ALT>50 U/L)自身抗体阳性率为11.25%,其中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及抗线粒体抗体(AMA)的阳性率分别为7.5%、5%和6.25%;女性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病毒性肝炎标志物阴性组自身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阳性组(P<0.05).结论 高滴度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肝功能异常的非病毒性肝炎病人适合进行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用Hela细胞制备培养片检测ANA及AC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ANA检测的阳性率,加强ANA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为结缔组织病的诊断、病情观察及疗效评估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用免疫荧光法以Hela细胞培养片为底物,同时检测ANA及ACA。结果:与鼠肝为底物进行比较,阳性率提高,特异性加强。与Hep-Ⅱ细胞涂片为底物比较,细胞形态完整、染色结果清晰、易判断。结论:用Hela细胞培养片为底物检测ANA及ACA是一种特异、敏感、准确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