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源性猝死1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危险因素、预测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88例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特点。结果:冠心病占心源性猝死的80%,猝死前多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结论:应高度重视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及诱因,及时预测积极防治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危险因素、预测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0例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特点。结果冠心病占心源性猝死的88%,猝死前多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结论应高度重视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及诱因,及时预测、积极防治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心源性猝死病因,以预防和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方法:对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进行年龄、性别、猝死前主要疾病、诱发因素、地点等项内容临床分析.结果:心源性猝死患者,50岁~60岁为高发年龄;男性∶女性=3.67∶1.其中57.14%为冠心病患者,33.33%患者有情绪不稳,71.4%患者猝死院外.结论:及早和长期干预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减少冠心病发生,避免诱发因素,有望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院内心源性猝死(SCD)的病因及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心源性猝死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导致猝死的病因及临床危险因素。结果导致老年患者发生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因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导致老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危险因素有饮酒、吸烟、情绪激动用力等。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院内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较复杂,因此应详细了解患者病史,规避导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常见病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住院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心内科老年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冠心病是导致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此外,患者情绪激动、做剧烈运动都会使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概率大大升高,为常见的猝死高危因素。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中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人数较多,且这两种疾病均为导致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另外,患者情绪激动,进行剧烈运动等也会增加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概率。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应当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病情情况的监测,同时对各类危险因素积极做好预防措施,以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的临床特点,寻找NS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肾内科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232例N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尿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血肌酐、血脂水平、有无冠心病、感染。所有患者根据结局分为NS组203例和NS发生心源性猝死组29例(猝死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S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32例NS患者并发感染63例(27.2%),血栓栓塞9例(3.9%),急性肾功能不全21例(9.1%),脂代谢紊乱155例(66.8%);猝死组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17.24%(5/29),明显高于NS组患者的1.97%(4/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栓塞中动脉栓塞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S并发心源性猝死组的收缩压水平、血肌酐水平、冠心病和血栓栓塞的比例均高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栓栓塞和收缩压高是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并发心源性猝死患者多见动脉栓塞;收缩压水平升高和血栓栓塞是NS并发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对61例心性猝死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引起心性猝死常见原因以室性心律失常为最多,约占心性猝死的50%;其次是心力衰竭、心脏扩大,当EF<40%时猝死率增高;QT间期延长,VLP阳性也是猝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心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分析(附6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1例心性猝死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引起心性猝死常见原因以室性心律失常为最多,约占心性猝死的50%;其次是心力衰竭、心脏扩大,当EF〈40%时猝死率增高;QT间期延长,VLP阳性也是猝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是国内外公认的心源性猝死(SCD)最常见的痫因,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机制,为预防猝死,用有效的诊断方法对恶性心律失常的高危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死亡率的预测,进而采取干预性治疗,一直是倍受关注的临床研究领域。目前心电图是临床应用检测心电活动异常的主要手段,具有简便、易行、无创等优点,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高危患者有肯定的价值。本文就几种与冠心病猝死相关的心电图特征,机制,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方法取我院收治的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心内科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切实分析临床病因与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老年心源性猝死患者经研究发现,冠心病43例,高血压心脏病21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风湿性心脏病13例,急性心肌炎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肥胖型心肌病2例,肺心病1例,其他1例,说明冠心病是造成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因;患者的猝死危险因素是吸烟史9例,饮酒史6例,用力排便19例,情绪激动34例,剧烈运动31例,无明显诱因1例,由此可见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是造成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切实分析诱导心源性猝死的病因与危险因素便于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避免危险因素发生,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患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以预防和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方法:对本院急诊科接诊59例心源性猝死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59例患者男性高于女性;院内发生猝死抢救成功率远高于院外;猝死发生3分钟之内心肺复苏开始抢救成功率较高;超过10分者存活率极小。结论:冠心病仍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基础疾病,猝死前多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无结构异常的心脏病也同样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现场进行快速及有效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180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既往病史、猝死诱发因素、生活习惯、先兆、发生时间及辅助检查结果.并分析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对策.结果:心脏性猝死(SCD)病发的高危因素有冠心病(46.10%)、心肌病(18.89%)、心肌炎(13.89%),且病发的高危人群为60岁以上具有冠心病的老年患者.83例冠心病患者中有51例男性,32例女性,并且随着年龄升高、冠脉狭窄程度就越高.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过干预前.结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室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多支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高危因素,并且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相应的早期并且长期干预有利于心脏性猝死亡的预防,并有望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因素,提出防治心源性猝死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心源性猝死病例51例,按1:2比例纳入我院同期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102例,分析其基线资料特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待检危险因素与心源性猝死的相关性,并根据结果提出护理措施.结果 纳入猝死病例51例,平均年龄62.89±9.72岁,其中男性33例,女性18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肺复苏术后,持续低射血分数,持续室性心律失常是发生猝死的高度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识别合并心源性猝死危险因素,加强护理监护是防治心源性猝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崔文章 《中外医疗》2013,(18):45-45,47
目的探讨和分析心源性猝死的发病原因,以预防和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方法对于该院收治的85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猝死前主要疾病以及诱发因素和地点等各项内容进行回顾性的临床分析。结果心源性猝死的患者的年龄在50~60岁之间为高发年龄阶段;男性和女性之比为3.72:1。其中有56.5%的属于冠心病疾病患者,有34.1%的患者存在情绪不稳,有71.8%的患者猝死在医院以外。结论及早预防和长期对于冠心病多种危险发病因素实施干预,尽量避免各类诱发因素,能够减少患者心源性猝死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心脏病猝死患者,回顾性分析心源性猝死临床发病原因及过程,对病患住院期间的主要病因予以记录、分析。结果:容易引发患者猝死的日常危险因素主要有情绪激动、过度饮酒、重度烟民。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冠心病患者、扩张性心肌病患者、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最容易出现院内心源性猝死,患者往往在情绪激动或者大量饮酒后出现心源性猝死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猝死探索对策。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患者130例,其中74例(56.92%)猝死,56例(43.08%)死于泵衰竭。回顾性分析猝死和泵衰竭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心功能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猝死组和泵衰竭死亡组在病史、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心力衰竭病程短、有心绞痛史、心功能Ⅱ~Ⅲ级和LVEF较高是猝死的危险因素。结论心源性猝死易发生在心绞痛史、心功能Ⅱ、Ⅲ级、和LVEF较高的心力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17.
心源性猝死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美丽  陈君柱 《浙江医学》2006,28(9):748-749
心源性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WHO规定发病后6h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学者定义为1h,也有人将发病后24h内死亡者也归入猝死之列。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40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占猝死总人数的88%。猝死作为急诊常见之死亡原因,多见于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原发性心电不稳(长Q—T间期综合征、预激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及室性心律失常。现将我院10年来所抢救的36例心源性猝死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本院内120名心源性猝死(SCD)患者的病因进行临床分析,探讨SCD患者的影响因素和临床病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主要通过对本院内120名SCD患者的临床病因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对120个病例分析研究之后得出SCD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不良情绪、饮酒、劳累、剧烈运动、用力排便等,临床病因主要是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心肌梗塞,其次是心律失常、心肌病,主动脉瘤、心律失常,较少见的是肺心病。结论院内心源性猝死病例的危险因素主要与患者日常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临床诱因则与病例的各种心脏类基础性疾病存在直接关系,必须提高警惕并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肥厚性心肌病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发生心源性猝死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心脏骤停(心室颤动),自发性持续性室速,猝死家族史(≤40岁的一级亲属),晕厥(≥2次/年),左室厚度≥30mm,负荷或运动后收缩压反应异常(无变化或降低>10mmHg或升高<25mmHg),非持续性室速,左室流出道梗阻(压力差>30mmHg)等因素为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心脏骤停(心室颤动),自发性持续性室速,猝死家族史及晕厥≥2次/年是肥厚性心肌病心源性猝死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危险因素与肥厚性心肌病心源性猝死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应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脏猝死的病因、危险因素、预测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8例心脏猝死的临床特点.结果冠心病是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猝死前多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高龄,高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为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冠心病者伴有心律失常或心功不全,有基础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是猝死的危人群,应早防,早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