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双腔气囊导尿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与传统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52例气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行闭式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硅胶管行闭式引流治疗。观察两组置管引流时间、脱管发生率及皮下气肿发生情况及引流管阻塞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置管引流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脱管率及皮下气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引流管阻塞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效果优于传统硅胶管闭式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2.
谢慧莲 《上海护理》2008,8(1):61-62
气胸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通常采用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进行治疗,患者痛苦大,并发症多。目前临床上为此不断地对胸腔引流管进行了改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各种并发症。我科于2005—2006年为2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气囊导尿管作为胸腔闭式引流管,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气囊尿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4.
孙凤春  田锋  许学亮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3721-3722
目的:观察以双腔硅胶球囊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疗效.方法:91例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组46例,胸腔内置入双腔硅胶球囊导尿管.2周后比较有效率、脱管及堵管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治疗组总有效率86.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堵管8例、脱管5例,治疗组堵管2例、无脱管,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腔硅胶球囊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不良反应少,优于中心静脉导管法.  相似文献   

5.
空气进入胸膜腔 ,使胸膜腔内肺组织被气体压缩 ,影响患者气体交换的疾病称之为气胸。我院肺科常见的是张力性气胸 ,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主要是排气或排液 ,帮助肺复张 ,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状态 ,消灭残腔 ,逐步恢复肺的生理功能 ,以使患者减轻痛苦 ,有利于疾病的恢复。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肺科 1998年 9月~ 2 0 0 0年 9月共收治气胸患者 86例 ,年龄 18~ 76岁 ,男 83例 ,女 3例 ,其中肺大泡破裂占 80例 ,先天性胸膜缺陷占 6例。行胸腔闭式引流 85例 ,有一例因病情反复发作 ,广泛皮下气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术的改进及护理效果。方法:对72例患者使用传统尿管白置术护理.另76例患者采用改进的尿管留置术护理,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在1次成功率和并发症方面的变化。结果:改进方法比传统方法留置尿管1次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也显著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进尿管留置术可明显提高留置尿管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运用双腔气囊导尿管治疗自发性气胸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承  郭毅  胡蜀容 《临床荟萃》2003,18(12):708-708
近2年来,我们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治疗自发性气胸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Fuley氏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对43例自发性气胸,液气胸的患者实施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结果 应用Fuley氏尿管疗效可靠,疼痛刺激小,并发症少,结论 Luley氏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是简便,有效,可行的护理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Fuley氏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对43例自发性气胸、液气胸的患者实施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结果应用Fuley氏尿管疗效可靠,疼痛刺激小,并发症少.结论 Fuley氏导尿管胸腔闲式引流是简便、有效、可行的护理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术的改进及护理效果。方法:对72例患者使用传统尿管留置术护理,另76例患者采用改进的尿管留置术护理,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在1次成功率和并发症方面的变化。结果:改进方法比传统方法留置尿管1次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也显著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进尿管留置术可明显提高留置尿管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术的改进及护理效果.方法对72例患者使用传统尿管留置术护理,另76例患者采用改进的尿管留置术护理,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在1次成功率和并发症方面的变化.结果改进方法比传统方法留置尿管1次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也显著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进尿管留置术可明显提高留置尿管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腔气囊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对自发性气胸(SP)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SP患者根据术中使用引流管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39例采用双腔气囊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39例采用粗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引流气体时间、复张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87%比79.49%,χ2=4.129、P=0.042),手术时间、复张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术后切口感染、胸腔积液、皮下气肿、明显瘢痕、明显疼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腔气囊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SP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灭菌双腔弗来氏尿管与传统方法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效果。方法将13例需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随机分为弗来氏尿管组、套管针1组和粗硅胶管组,比较肺复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脱管、皮下气肿等临床指标。结果弗来氏尿管组的平均肺复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肺复张程度、引流管脱出、皮下气肿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套管针组和粗硅胶管组。结论灭菌双腔弗来氏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4.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选自2003年1月~2005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12例患者,其中,胃癌4例,肠坏死、肠穿孔致腹膜炎3例,结肠癌2例,喷门癌1例,肠梗阻1例,均在术后3~7d将引流管更换为双腔导尿管。更换原因:(1)引流量>500ml·d-1;(2)引流量<5ml·d-1;(3)引流液颜色和性质不正常,呈乳白色或含有食物残渣;(4)引流液粘稠。12例患者均2w后拨管。1.2方法2.1更换方法无菌操作下拨出原引流管,把双腔管导尿气囊剪掉,开放气囊侧孔,沿原引流口置入腹腔(20~24号双腔导尿管),然后缝合固定,尿管口接无菌引流袋。2.2冲洗与引流冲洗液为生理盐水加硫酸庆大霉素8…  相似文献   

15.
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因其使用方便、操作简洁、固定牢固、引流通畅,并能有效地防止尿液外渗等优点在临床各科室已取代了原有的橡胶导尿管。但是,由于二者在结构上的差异,护理人员在使用一次性双腔导尿管时,应当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及注意事项,否则,极有可能导致尿道破裂,给患者带来生理及心理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Foley”导尿管由于质地柔软、固定、牢靠、不易脱落,用于胸腔式闭式引流中,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双腔气囊导尿管治疗自发性气胸2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2 0 0 0年 3月以来 ,我科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 2 6例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观察与方法选择 2 0 0 0年 3月以来我科住院的自发性气胸患者 5 2例 ,其中男 5 0例 ,女 2例 ,年龄 2 3~ 6 7岁 ,平均 4 5 .1岁 ,特发性气胸 30例 (5 8%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10例 (19% ) ,肺结核8例 (15 % ) ,支气管扩张 4例 (8% ) ,5 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 6例 ,两组病例年龄 ,性别 ,原发疾病构成比以及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资料住院日期行成组设计比较采用 t检验 ,两组病例并发症对比行χ2 检验。…  相似文献   

18.
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临床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囊导尿管由于其操作方便,固定稳妥美观,引流通畅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随之而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也不容忽视,现将临床使用中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双腔气囊导尿管两种充盈气囊方法病人不适感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美珍 《护理研究》2004,18(6):1004-1004
2002年10月-2003年10月对我院120例应用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留置导尿的病人,采用两种充盈气囊的方法,比较病人感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临床上胸腔积液的治疗多采用反复胸腔抽液,病人痛苦,治疗费用高,易感染,医护工作量大;气胸采用的传统闭式引流方法切口大,出血量多,术后病人疼痛明显。2000年8月~2003年8月,我科利用中心静脉导管对16例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和12例自发性气胸病人行胸腔闭式引流,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