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部队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卫生观为指导,总结了空军某部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经验和教训,着重探讨了防治工作中下述几个问题:(1)落实预防为主,经济效益与社会(军事)效益的统一性,部队领导、医疗机构和防疫机构都要以“预防为主”;(2)疫情监测是制订预防措施的基础,落实疫情报告制度要以法制病;(3)良好的组织管理是落实灭鼠技术措施的保证;(4)综合防制是目前控制出血热的有效办法,预防接种是最终预防出血热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研究的主要成就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7  
流行性出血热 (epidemichemorrhagicfever ,EHF)是由鼠类携带和传播的一类急性传染病 ,包括流行性出血热 (主要在亚洲 )及流行性肾病(nephropathiaepidemica,NE) (在欧洲 )。在我国每年发病 5~ 10万 ,占世界总发病数的 90 %以上。本病 1931年首次发现于驻扎在我国东北北部的侵华日军本文为我刊庆祝建国 5 0周年特邀系列综述第 35篇作者单位 :10 0 0 5 2北京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出血热虫媒研究室中。 195 5年起 ,在我国许多其他地区陆续被发现。 1981年证实我国存在家鼠型…  相似文献   

3.
4.
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死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王玉璞,汪炳泉,李亚楠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是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一种危重型病症,其病情复杂多变,各种病理变化互为因果,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治疗比较困难,病死率较高。我们于1983年——1993年对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死因及...  相似文献   

5.
6.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1965年1月初,江苏省苏北地区的淮阴、扬州、盐城、南通等专区发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疫情较为严重,且有蔓延趋势。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护劳动力,保障群众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江苏省卫生厅全力以赴,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直接参与流脑防治工作,帮助疫区扑灭疫情。本文回顾了亲身经历的江苏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师生参与流脑防治工作的经历。  相似文献   

8.
黑河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现状及防治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目前世界各国统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中的不同型病毒引起的一类自然疫源性疾病。一般由多种宿主携带及多种途径传播,全国广泛流行,黑龙江省是全国高发省,本市是全国全省持续高发市。本病对人民群众健康危害极大。严重地威胁着工农业生产,经济建设,外贸及旅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郴州位于湘南,辖11个县(市、区),面积1.89万km’,人口440万,丘陵山区地势,平均气温17.4C,平均相对湿度81%,年均降水1459mm,无霜期约300天,农耕和饲养业较发展,有适宜流行性出血热(EHF)·宿主动物和病原体繁衍的自然地理条件。1971年首次发现EHF病例后,疫区和流行强度扩增。现将流行现状和防治效果研究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疫情资料来源于本站EHF发病统计,监测资料来源于业务科室的调查报告,人口资料来源于《郴州统计年鉴》。运用数学法和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2结果2.l疫情呈现年代性倍增1971~1997年,报告EHFI532…  相似文献   

10.
11.
安徽省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燕  王俊  李芙蓉  刘红 《上海预防医学》2004,16(11):524-525,527
[目的 ] 通过病原学研究为出血热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 用病原学、血清学、RT -PCR、序列测定技术对我省出血热的宿主动物、传播途径、地理流行病学、疫区类型及新型新亚型进行分析。  [结果 ] 我省共分离出血热病毒 3 2株 ,涉及 9种宿主动物 ;气溶胶可传播实验动物型出血热 ;山林地区存在新型出血热病毒。  [结论 ] 我省是多宿主多传染源的出血热疫源地 ,以姬鼠型为主 ,流行季节以秋冬季为主 ,呈单峰型 ;山林地区存在新型出血热疫源地。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掌握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以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实验室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FRS患者血清中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汉坦病毒抗原。结果2007年全省报告HFRS病例757例,主要分布在宁波、绍兴、台州、丽水、衢州等市,占全省发病总数的86.79%(657/757)。夏季和冬春季有2个发病高峰,青壮年农民病例居多。结论浙江省HFRS疫情近年呈平稳趋势,但一些县(市)发病率居高不下,应加强重点地区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近10年来扶风县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判断疾病发展的态势,以制定切合实际的控制疫情措施。方法疫情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1999~2008年流行性出血热个案卡的信息和1999~2008年年度疫情汇编。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扶风县1999~2008年出血热疫情资料予以分析。结果 1999~2008年间全县共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病例813例,2002年发病率最高,为39.02/10万,之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疫情呈散发状态,波及全县15个乡镇,以召公镇发病为最多(占20.05%);10~12月份为发病高峰,占总发病人数的58.7%;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为3:1;在总发病人数中农民占84.6%,发病年龄集中分布在25~55岁,占总发病人数的67.16%。结论扶风县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有季节高峰,并与环境、职业等因素有关,应做好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最佳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24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受护理的不同,随机地将本组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性分期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为70.96%,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为95.16%实验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6.13%,实验组为96.77%,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给予其综合性分期护理效果好,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缓和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EHF)在我国流行的有两型,即以黑线姬鼠为传染源的野鼠型和以褐家鼠为传染源的家鼠型。上世纪80年代后,华南、西南等地陆续出现病例,特别是广东、广西的病例逐年增加。2000年3~4月份在电白县水东、小良镇各发生1例,12月份在茂名市市区发生1例,以上3例皆为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的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1998年黑龙江省松花江、嫩江流域遭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灾区灾后的生态环 境严重破坏,易造成鼠传疾病特别是流行性出血热(EHF)的爆发和流行。本研究是国家重点 科技项目 “洪涝灾区重大疫情防治与控制的研究”的一部分,以有效控制灾区EHF流行为目的,立足 于对洪涝灾区EHF的鼠情监测,鼠种构成比,鼠带毒率和EHF IgG抗体阳性率分析以预测 不同地区EHF流行趋势和流行程度。现将项目的一期工程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试验选择1998年洪涝灾区的行政乡为单位,在EHF高发区设立试 验区。 1.2 方法 以EHF姬鼠型疫区防治原则,制定三组防制措施 。第1组阻断传播途径:通过生态治理防制巩固药物灭鼠效果,控制鼠密度和 鼠带毒率。第2组灭鼠防鼠策略:通过“先外后内”的灭鼠技术方案的实施,以降低和控制 试验区村屯内黑线姬鼠的 密度和与家鼠的构成比,最大限度地降低EHF感染的可能性。第3组易感人群免疫防护: 对试验区EHF的易感人群(16~60岁)普遍接种Ⅰ型出血热疫苗(杭州天元公司产品), 接种覆盖率达到75%。同时设立相应的对照区。 1.3 试验点区的选定标准 ①试验点区必须是1998年洪涝灾 区,而且EHF发病率较高,发病率原则上不低于100/10万,疫苗接种率重点人群不高于30% ,以行政乡为选点单位。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演变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源地时空动态轨迹,发现HFRS疫源地演变规律.方法 利用克力格模型和反向距离加权法模型,结合HFRS病例血清学分型资料及宿主动物监测及1974~2004年山东省HFRS疫情资料,估计HFRS发病水平,并用多重分型模型分析疫源地时空演变过程,确定其时空动态变化轨迹.结果 山东省HFRS疫源地性质的时空动态演化过程是单纯姬鼠型和单纯家鼠型疫源地独立存在→以姬鼠型和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源地相互叠加共存→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源地长期稳定期.结论 混合型HFRS疫源地并不是由姬鼠型自然疫源地演变而成的,而是姬鼠型和家鼠型HFRS疫源地的重叠或重合而成.  相似文献   

19.
广州地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5年来广州地区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防治该地区EHF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地区某院近5年来收治的75例确诊为EHF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广州地区EHF的发病季节呈平均分布,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发病率之比为1.08∶1;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较轻,很少出现典型临床5期经过;白细胞升高及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发生率较低,血小板降低发生率较高;尿常规异常发生率高,以尿蛋白阳性为主;器官损害发生率高,以肾脏、肝脏、心肌损害多见;轻型及中型病例多,重型、危重型病例较少。结论广州地区EHF的流行病学特征较10年前有较大差别,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漏诊,应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规律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山东省邹平县1983—2001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病1928例,死亡29例,平均发病率为14.97/10万,死亡率为0.23/10万,病死率1.50%。病例主要发生在农村,占91.39%;以3—6月发病较高,占总发病数的56.12%8发病年龄以20—50岁为主,占总发病例数的81.43%;男女病例之比为2:1;患者职业以农民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0.91%。结论:邹平县流行性出血热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应加强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