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索动物耳药物中毒后脑于电位表现的一般规律及其作为客观听力指标的敏感性和可靠性,本文对豚鼠耳卡那霉素中毒后记录的脑干电位和耳蜗电位以及耳蜗组织学观察结果,应用统计学处理方法作了综合分析。脑干和耳蜗电位分别采用颅顶硬膜外埋植电极和耳蜗鼓阶内电极引导,声刺激均用短声。按我科“改良耳蜗  相似文献   

2.
爆震后豚鼠耳蜗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定量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爆震后耳蜗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变化。 方法 :复制强脉冲噪声致聋豚鼠模型 ,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仪测定听神经脑干反应 (ABR)阈值 ,通过耳蜗铺片计算机图像分析行毛细胞计数 ,耳蜗病理切片螺旋神经节细胞计数。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噪声暴露后 2 1d的实验组耳蜗钩回、第 1和第 2回毛细胞总数分别为 3 5 99± 15 9.6个 ,6 0 2 2± 98.4个 ;二下螺旋神经节细胞计数分别为 (5 1± 4.72 )个 ,(2 7± 6 .94)个 ,以上均数各组间相差显著。结论 :爆震后不仅 ABR阈值升高 ,毛细胞数减少 ,而且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数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噪声致感音神经性聋豚鼠模型听觉电生理及内耳形态学的改变。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承德医学院选取豚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实验组豚鼠给予白噪声暴露1周,暴露声压级(A计权)为110 dB,每日暴露1次,每次1.5 h,连续暴露1周;对照组豚鼠安静环境中饲养,未给予噪声暴露。分别测试噪声暴露前1天,噪声暴露后1、2及4周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及80 dB nHL下Ⅰ波潜伏期,并通过扫描电镜及光镜观察噪声暴露后4周豚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噪声暴露后1、2、4周体质量下降(P<0.01),且ABR阈值均不同程度上升,Ⅰ波潜伏期也逐渐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扫描电镜显示,对照组豚鼠耳蜗内、外毛细胞形态正常,排列整齐,界限清楚;实验组豚鼠耳蜗内、外毛细胞均出现紊乱、融合及缺失。光镜显示:对照组耳蜗外毛细胞未见明显缺失,实验组耳蜗外毛细胞数有显著缺失,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致感音神经性聋后豚鼠听觉系统受到损害,毛细胞出现缺失、坏死,考虑永久性阈移(PTS)的产生可能与耳蜗外毛细胞异常及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豚鼠卡那霉素中毒耳损害不同时期的耳廓反射(PR)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s)阈的变化及耳蜗外毛细胞缺失率,并分析了PR和BAEPs在豚鼠卡那霉素中毒性耳损害中的监测作用,结果表明,PR和BAEPs对豚鼠中毒性耳损害均有良好的监测作用,PR对中毒性耳损害早期较为敏感,BAEPs则对晚期损害反映比较准确,实验结果为PR和BASPs在实验性豚鼠中毒性耳损害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水杨酸盐耳毒性发生时耳蜗毛细胞肌动蛋白表达的改变,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阈值作为所功能指标,建立水杨酸盐耳中毒模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水杨酸盐耳毒性和耳蜗肌动蛋白表达。结果:正常豚鼠内/外毛细胞,支持细胞和内/外沟细胞Actin免疫反应呈强阳性。螺旋缘齿间细胞和血和纹上皮细胞呈弱阳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以琥珀酸脱氢酶为指标,结合耳蜗功能检查,对卡那霉素耳中毒的豚鼠耳蜗结构、功能及代谢变化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卡那霉素耳中毒的过程中,其听觉损伤与糖代谢的酶活性变化有关,毛细胞的变性、坏死以及损伤后的恢复与线粒体的能量代谢活跃程度相一致。毛细胞的葡萄糖有氧氧化受抑制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中毒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顺铂对耳廓反射正常的健康豚鼠耳蜗功能的损害作用,以探讨顺铂对豚鼠耳蜗毒性作用及其损伤机制,为防治顺铂耳毒性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只耳廓反射灵敏的健康豚鼠随机分成两组,顺铂组腹腔注射顺铂4mg/(k·d),1次/d,连续注射5d。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实验前和实验5d后分别行耳廓反射和听性脑干反应测听。测定麻醉状态下豚鼠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比较实验前后两组听觉诱发电位阈值及各波潜伏期、波幅变化。结果顺铂组豚鼠听性脑干反应测试听闽明显提高,各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甚至出现波形变异不易辨认,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顺铂可导致豚鼠耳蜗功能损害,表现为豚鼠耳蜗听性脑干反应阂值显著提高,各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对实验及对照组动物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Ⅲ波潜伏期、阈值的比较,全耳蜗铺片毛细胞损伤计数统计及对毛细胞超微结构的扫描和透射电镜的观察证明,中药骨碎补对卡那霉素的耳毒性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另外从肾脏的石腊切片观察到,卡那霉素对肾脏也有损害,耳毒性与肾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并认为骨碎补的解毒机理可能是通过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耳炎灵滴耳剂是由多粘菌素B(PB)和磷霉素等混合所组成的复方制剂。将27只白色豚鼠分成耳炎灵、硫酸多粘菌素B、生理盐水3组进行实验研究。电生理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AP)测定、光镜下耳蜗基底膜铺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耳炎灵滴耳剂对豚鼠耳蜗CAP潜伏期、阈值和形态结构没有影响,表明耳炎灵为一安全、无毒、有效的滴耳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对豚鼠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3只豚鼠随机分为丁咯地尔组(5只),噪声损伤组(5只),正常对照组(3只)。采用105 dB SPL(sound presure level,声压级)白噪声刺激,连续5 d(5 h/d)制造噪声性耳聋动物模型,其中丁咯地尔组在每天噪声刺激前30 min给予丁咯地尔(200 mg/kg)灌胃。豚鼠在给噪前后进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给噪后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耳蜗外毛细胞受损情况。结果噪声损伤组及丁咯地尔组豚鼠噪声刺激前后ABR阈值分别为(17.50±3.80)dB SPL、(16.00±3.94)dB SPL和(67.08±6.20)dB SPL(、49.00±4.59)dB SPL,两组豚鼠经噪声刺激后阈值的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POAE幅值的下降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丁咯地尔组豚鼠ABR阈值的升高和DPOAE幅值的下降与噪声损伤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耳蜗基底膜铺片观察到凋亡、坏死和缺失的受损外毛细胞,计算其受损率发现,丁咯地尔组豚鼠外毛细胞受损率明显低于噪声损伤组(P<0.01)。结论预防性使用丁咯地尔可以减轻噪声对豚鼠耳蜗的损害,对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卡那霉素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损害及乙酰胆碱酯酶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卡那霉素给药3d组和卡那霉素给药6d组。应用耳蜗基底膜铺片AgNO3染色检测外毛细胞,耳蜗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乙酰胆碱酯酶表达,并结合听觉脑于反应监测耳毒性损伤的发生。【结果】给药3d组ABR阈值无明显改变,外毛细胞数量无明显减少,乙酰胆碱酯酶表达增加;给药6d组ABR阈值升高,外毛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乙酰胆碱酯酶表达进一步增加。【结论】卡那霉素可损伤外毛细胞并影响乙酰胆碱酯酶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成诗银  王多宁 《医学争鸣》1999,20(6):541-543
目的:通过对过豚鼠实验性卡那霉素(KM)内耳中毒时血清及耳蜗外淋巴液中SOD含量的检测,以探讨KM耳毒性内耳损伤自由基产生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和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法测定豚鼠实验性KM内耳中毒时血清和耳蜗外淋巴液中SOD及耳蜗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测定了内耳中毒有后脑干诱发电位(ABR)阈移变化。结果:应用KM12dABR阈移明显增高的豚鼠MDA含量也相应明显增高,而血清及外淋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7,(6):686-688
目的:探讨腺伴随病毒(AAV)介导活性依赖性神经营养因子-9(ADNF-9)基因转染对卡那霉素致豚鼠耳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选用80只白色红目豚鼠,听功能正常,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只,A组(ADNF-9保护组):左耳经圆窗注入ADNF-9后肌注卡那霉素;B组(空载体组):左耳经圆窗注入AAV,后肌注卡那霉素;C组(人工淋巴液组):左耳经圆窗注入人工淋巴液后肌注卡那霉素;D组(空白对照组):仅肌注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均经大腿内侧注射400 mg/(kg·d),共给药6d;停药后6、14d各组均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停药14d后各组处死动物,行耳蜗石蜡病理切片及耳蜗基底膜铺片观察各组豚鼠耳蜗基底膜毛细胞形态学。结果:实验前所有豚鼠的听功能均正常;停药后6、14d的ABR阈值A组为(32.54±5.28)dB和(33.52±2.26)dB;B组为(77.56±4.18)dB和(78.00±5.48)dB;C组为(75.24±6.72)dB和(77.25±4.65)dB;D组为(78.00±3.32)dB和(78.25±3.26)dB。A组停药后6、14d与B组、C组及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耳蜗病理切片及基底膜铺片均提示:A组耳蜗螺旋器细胞损害较轻,基底膜板基本完整;其余三组,耳蜗螺旋器毛细胞损害严重,基底膜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结论:ADNF-9基因转染可以有效拮抗氨基糖苷类所致豚鼠耳毒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丁胺卡那霉素作用于耳蜗系统时毛细胞凋亡现象及其在听力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5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各组肌内注射丁胺卡那霉素400mg·kg-1·d-1,分别于用药1d,3d,6d后处死。处死前检测其听脑于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s,ABR)的变化,并利用光镜和TUNEL标记技术检测耳蜗毛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结果①豚鼠肌内注射丁胺卡那霉素1d后耳蜗毛细胞即出现凋亡现象,连续用药3~6d,毛细胞凋亡呈强阳性表达;②耳蜗毛细胞凋亡出现的早期豚鼠听力阈值无明显改变,连续用药6d后听力阈值则明显提高。结论①丁胺卡那霉素作用于耳蜗毛细胞可引起毛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豚鼠耳蜗毛细胞损伤的一条途径;②丁胺卡那霉素耳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引起耳蜗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电位,为临床低频听力检测提供适宜指标.方法:将球形电极置于豚鼠圆窗膜上,引导出两种听觉诱发电位,即耳蜗电图慢成分(SWC-EcochG)和听觉早潜伏期40 Hz相关电位(40 Hz AERP-ELR).结果:两种电位的共同特点是频率响应好,波形稳定,易辨认,反应阈值低;40 Hz AERP-ELR的振幅与声强始终成正比.阈值时略高于SWC-EcochG,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这两种电位为临床及科研的低频听力检测提供良好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外源性谷氨酸对内耳毛细胞及听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外源性谷氨酸对内耳毛细胞及听阈的影响. 方法: 将成年豚鼠随机分为3组,经耳蜗钻孔分别给予谷氨酸(Glu)(5, 10, 20 mmol/L). 左耳为给药耳,右耳为对照耳,采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耳蜗铺片、硝酸银染色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Glu处理前后不同时间的听力学、形态学改变. 结果: 术耳给药后,1 kHz ABR平均阈值分别为(25.0±3.4),(33.9±2.7),(32.2±4.2) dB,8 kHz分别为(28.9±3.7),(38.3±2.8),(37.8±3.8) dB,与对侧耳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耳声发射示: 给予低浓度Glu,图形在本底噪声之上. 随浓度的加大,耳声发射不能引出. 形态学改变: 耳蜗注入低浓度Glu时,外毛细胞(外3排)有轻微的错乱,内毛细胞较连贯. 随浓度的加大,外毛细胞三排都有较明显的改变,出现错乱、缺失. 内毛细胞出现缺失,形态改变. 与听力学变化一致.结论: Glu对豚鼠内耳毛细胞具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聋哑儿童的残余听力和听功能状态。方法: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和40Hz听觉相关电位(auditory evoked related potential,AERP)检测聋哑儿童140例、280耳,以观察其波形、波潜伏期、反应阈值,并行AERP检查,观察低频段和不同声强刺激下引起的波形、潜伏期等,以冀为人工耳蜗植入术提供较可靠的依据。结果:AERP无反应97耳,ABR无反应186耳,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40Hz AERP检查弥补了ABR的不足,能客观地掌握聋哑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听力损失情况,以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细胞生长肽(Cerebrai cell growth peptide,CCGP)对庆大霉素(Gentamicin,GM)引起的耳中毒豚鼠耳蜗毛细胞内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的影响。方法:分别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和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动物听阈的变化和耳蜗毛细胞溶酶体的变化。结果:CCGP能降低GM引起的BAEP反应阈的上升幅度,能保护耳蜗毛细胞溶酶体的完整性,减轻了毛细胞的损伤。结论:CCGP能降低GM的耳毒性。保护耳蜗毛细胞溶酶体的完整性,降低溶酶体水解酶逸出引起的毛细胞自溶性损伤,可能是CCGP防治GM耳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他达那非对感音神经性聋潜伏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只豚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他达那非组和盐酸氟桂利嗪组(阳性对照组),各20只。阴性对照组、他达那非组、盐酸氟桂利嗪组豚鼠在白噪声暴露1周后分别腹腔注射0.9%Na Cl注射液4 m L/(kg·d)、他达那非2 mg/(kg·d)、盐酸氟桂利嗪0.5 mg/(kg·d),连续给药4周。分别测试噪声暴露前1 d、噪声暴露后1、2、4周Ⅰ波潜伏期和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噪声暴露后4周豚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豚鼠在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其Ⅰ波潜伏期较噪声暴露前基本无明显改变,阴性对照组在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后较噪声暴露前和噪声暴露后ABRⅠ波潜伏期呈延长趋势,他达那非组和盐酸氟桂利嗪组豚鼠在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较噪声暴露后ABRⅠ波潜伏期均呈下降趋势[(1.289±0.014)、(1.747±0.020)、(1.698±0.018)、(1.628±0.018)、(1.533±0.021)ms,(1.299±0.011)、(1.760±0.016)、(1.711±0.014)、(1.640±0.015)、(1.545±0.018)ms]。正常对照组豚鼠在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ABR阈值较噪声暴露前基本无明显改变,阴性对照组豚鼠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ABR阈值呈延长趋势,他达那非组和盐酸氟桂利嗪组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呈延长趋势,给药2周后其ABR阈值均呈不同程度下降[(23.9±0.8)、(41.1±9.9)、(43.2±1.7)、(38.8±1.8)、(29.8±2.8)d B,(24.0±0.9)、(41.1±9.9)、(41.5±10.0)、(39.2±1.7)、(30.1±2.9)d B]。扫描电镜显示,阴性对照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出现听毛紊乱、融合及缺失;而他达那非组及氟桂利嗪组耳蜗病变均较轻,听毛仅有不同程度的轻微倒伏、融合现象。结论他达那非能够减轻感音神经性聋对豚鼠耳蜗毛细胞的损害,缩短其引起的Ⅰ波潜伏期延长。  相似文献   

20.
丹参注射液对庆大霉素耳中毒豚鼠耳蜗NOS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SalviaMiltiorrhiza,SM)对庆大霉素(gentamicin,GM)耳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豚鼠药物中毒性耳聋模型,应用NADPH-黄递酶(NADPH-diaphorase,NADPH-d)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并结合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测试,观察SM对GM耳中毒豚鼠耳蜗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活性的影响及其与听阈的关系。结果SM+GM组耳蜗NOS活性和ABR阈值均明显低于GM组(P<0.01);且ABR阈值与NOS活性变化高度相关(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