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南银莲花的活性三萜皂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研究西南银莲花Anemone davidii根状茎和地上部分的活性三萜皂苷。方法 用甲醇室温提取,大孔树脂D101、硅胶及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NMR分析并结合化学降解鉴定结构,体外抑菌和人癌细胞生长抑制实验测试抗菌和抗癌活性。结果 从该植物根状茎中分离鉴定出三萜皂苷Ⅰ~Ⅶ,从地上部分分离鉴定出三萜皂苷Ⅴ~Ⅷ,其中Ⅱ~Ⅳ对人癌细胞体外生长有抑制作用,Ⅴ,Ⅵ和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结论上述化学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进行抗癌活性测试,其中Ⅱ,Ⅳ和Ⅵ在该属植物中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6,(2)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产于中国内蒙古、新疆、甘肃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甘草中甘草皂苷M3、22β-乙酰甘草酸、甘草皂苷G2、甘草酸和乌拉尔甘草皂苷B的含有量。方法甘草60%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Hedera ODS-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然后,主成分分析(PCA)法对11批甘草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进行分类。结果这5个成分均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7%~100.5%。而且,甘草酸和乌拉尔甘草皂苷B对其质量有显著影响。另外,可将内蒙古、新疆、甘肃产区的乌拉尔甘草与乌兹别克斯坦产区进行区分,但不能明显表征这3个中国产区的差异。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稳定准确,可为甘草的鉴定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走马胎中3种三萜皂苷类成分的RP-HPLC-ELSD方法。方法选用HPLC Kroma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55%CH3OH90%CH3OH梯度洗脱40 min,流速0.8 mL·min-1。Althche 2000ES 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0。C,空气流速2.8 L·min-1。结果结果表明3-O-{-L-吡喃鼠李糖基-(1→3)-[-D-吡喃木糖基-(1→2)]--D-吡喃葡萄糖基-(1→4)-[-D-吡喃葡萄糖基-(1→2)]--L-吡喃阿拉伯糖基}-西克拉敏A(a),3-O-{-L-吡喃鼠李糖基-(1→3)-[-D-吡喃木糖基-(1→2)]--D-吡喃葡萄糖基-(1→4)-[-D-6-O-乙酰基吡喃葡萄糖基-(1→2)]--L-吡喃阿拉伯糖基}-西克拉敏A(b),3-O-{-L-吡喃鼠李糖基-(1→3)-[-D-吡喃葡萄糖基-(1→3)--D-吡喃木糖基-(1→2)]--D-吡喃葡萄糖基-(1→4)-[-D-吡喃葡萄糖基-(1→2)]--L-吡喃阿拉伯糖基}-16-羟基-13,28-环氧-齐墩果烷(c)的检测分别在3.00090%CH3OH梯度洗脱40 min,流速0.8 mL·min-1。Althche 2000ES 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0。C,空气流速2.8 L·min-1。结果结果表明3-O-{-L-吡喃鼠李糖基-(1→3)-[-D-吡喃木糖基-(1→2)]--D-吡喃葡萄糖基-(1→4)-[-D-吡喃葡萄糖基-(1→2)]--L-吡喃阿拉伯糖基}-西克拉敏A(a),3-O-{-L-吡喃鼠李糖基-(1→3)-[-D-吡喃木糖基-(1→2)]--D-吡喃葡萄糖基-(1→4)-[-D-6-O-乙酰基吡喃葡萄糖基-(1→2)]--L-吡喃阿拉伯糖基}-西克拉敏A(b),3-O-{-L-吡喃鼠李糖基-(1→3)-[-D-吡喃葡萄糖基-(1→3)--D-吡喃木糖基-(1→2)]--D-吡喃葡萄糖基-(1→4)-[-D-吡喃葡萄糖基-(1→2)]--L-吡喃阿拉伯糖基}-16-羟基-13,28-环氧-齐墩果烷(c)的检测分别在3.0009.000μg,8.6859.000μg,8.68537.635μg,3.30037.635μg,3.30010.450μg线性关系良好。药材中三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n=9)为99.64%(RSD 0.78%),99.93%(RSD 0.65%),100.07%(RSD 1.37%)。结论该方法操做简单、结果准确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为走马胎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近十年来中药中三萜皂苷在抗肿瘤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最新研究资料文献分析评述。结果发现中药中三萜皂苷抗肿瘤活性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活性成分大部分属于四环或五环三萜皂苷;且存在一定构-效关系:糖基对于细胞毒活性有着重要的作用。结论上述文献资料为进一步开发抗肿瘤药物及充分利用中药皂苷成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土贝母中一个新的三萜皂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挺军  李军  屠鹏飞  吕飞杰 《中草药》2006,37(3):327-329
目的对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的三萜皂苷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反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土贝母中分离并鉴定了1个新的三萜皂苷脱木糖土贝母苷丙(dexylosyltubeimoside Ⅲ)。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藏药三七根茎、叶、果实中三萜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经前期文献调研初步掌握三七皂苷主要位于根茎,首先,对藏药三七根茎采用常规提取分离手段确定三七皂苷,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结合紫外光谱仪UV不断优化色谱条件,对藏药三七全株的皂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从藏药三七根部分离得到3个三萜皂苷,将notoginsenoside N(1)选取为对照品进行优化液相色谱条件,发现流动相A/B:50/50、紫外吸收为203nm为最优条件,藏药三七的叶和果实中皂苷含量较少。结论:三七皂苷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藏药三七的根茎,与先前文献报道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高原地区的藏药三七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藏药三七根茎、叶、果实中三萜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经前期文献调研初步掌握三七皂苷主要位于根茎,首先,对藏三七根茎采用常规提取分离手段确定三七皂苷,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结合紫外光谱仪UV不断优化色谱条件,对藏三七的全株的皂苷含量进行方法评价。结果:从藏三七根部分离得到3个三萜皂苷,将notoginsenoside N(1)选取为对照品进行优化液相色谱条件,发现流动相A/B:50/50、紫外吸收为203 nm为最优条件,藏三七的叶和果实中皂苷含量较少。结论:三七皂苷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藏三七的根茎,这也与文献报道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高原地区的藏三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娑罗子中三萜皂苷成分的HPLC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郭杰  徐嵬  杨秀伟 《中草药》2007,38(5):767-770
目的建立娑罗子中三萜皂苷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同时分析中华七叶树、天师栗和浙江七叶树等的种子及商品娑罗子药材中5种三萜皂苷成分(七叶树皂苷Ia、Ib和异七叶树皂苷Ia、Ib及七叶树皂苷A)的量。方法采用反相DiamonsilTM C18硅胶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磷酸(123∶277∶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娑罗子中5种皂苷七叶树皂苷Ia、Ib和异七叶树皂苷Ia、Ib及七叶树皂苷A的HPLC分析方法,线性范围内5个皂苷化合物的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法简单、灵敏,可同时定量分析娑罗子中七叶树皂苷Ia、Ib和异七叶树皂苷Ia、Ib及七叶树皂苷A。  相似文献   

10.
桔梗中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桔梗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其研究开发前景进行探讨。方法通过查阅近10年来关于桔梗研究的文献,对桔梗主要活性成分桔梗皂苷的化学结构、药理活性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结果目前已知桔梗中皂苷类成分共有40多种,桔梗皂苷具有抗炎、保肝、抗癌、降血糖等药理活性。结论桔梗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红花夹竹桃、红花寄生及桑寄生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花夹竹桃、红花寄生及桑寄生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方法给小鼠一次性灌胃,观察7 d内小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以小鼠急性死亡率为指标,求红花夹竹桃、红花寄生及桑寄生3种药物对小鼠LD50和LD50的95%的可信限。结果红花夹竹桃、红花寄生及桑寄生的小鼠LD50分别为16.78,91.75,129.41 g.kg-1。结论红花夹竹桃毒性最大,其次为红花寄生,桑寄生毒性最小。  相似文献   

12.
紫菀的毒性部位及对小鼠的急性肝损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离富集紫菀的毒性成分,研究毒性部位的肝脏急性毒性.方法 采用柱层析色谱法分离,以小鼠急性毒性为指标,筛选出紫菀的毒性部位,并测定了LD50.小鼠急性肝脏毒性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的是血清生化指标(ALT,AST,TBIL)检测和肝组织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富集,得到紫菀的毒性部位Fr2,其LD50为0.052 g/kg.与对照组比较,单次给药后,LD0剂量组小鼠血清ALT、AST均有显著升高,TBIL没有显著差异.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紫菀毒性部位LD0剂量可引起小鼠肝脏轻度细胞水肿,可见肝细胞点状坏死、肝小叶及汇管区见有炎细胞浸润;LD100剂量下可引起小鼠肝细胞呈不同程度脂肪变性、细胞水肿,可见肝细胞坏死、肝小叶及汇管区均见有炎细胞浸润.结论 紫菀毒性部位的LD50为0.052 g/kg,单次给药小剂量对小鼠肝脏有轻微损伤,大剂量可引起小鼠较为严重的急性肝损伤并致死.  相似文献   

13.
RP-HPLC测定木通药材中皂苷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木通药材中2种皂苷类成分同时用HPLC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4.6 mm×250 mm,5μm)柱,以甲醇-乙腈-水-磷酸(20∶20∶60∶0.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35℃。结果saponin PJ1和mutong-saponin C分别在0.25~4.0μg、0.21~3.4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1%和101.19%。对3个基源(三叶、五叶、白木通)的木通药材共30个样品进行了含量测定,并比较了两者在原植物根、茎、叶、果实(共10个样品)中的分布。结论白木通和三叶木通中均含有2种被测成分,五叶木通大部分样品未检出。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roots of Gypsophila pacifica.Method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isolated by various column chromatographic methods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spectral data together with physicochemical analysis.Results Fiv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3-O-β-D-galact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yl-(1→3)]-β-D-glucuronopyranosyl gypsogenin 28-O-β-D-xyl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β-D-fucopyranoside(1),3-O-β-D-galactopyranosy...  相似文献   

15.
16.
苦丁茶冬青叶的三萜皂苷类成分(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 J. Tseng叶的三萜皂苷类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苦丁茶冬青的叶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光谱学手段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 pomolic acid 28-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 ester (1),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α-kudinlactone(2)and 3-O-β-D-glucopyranosyl-β-kudinlactone(3).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三萜皂苷类成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圆锥石头花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75%乙醇回流提取,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萃取,采用硅胶、SephadexLH-20、Rp—C18柱色谱法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圆锥石头花根中分离得到8个多糖三萜皂苷。结论:化含物1-8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无刺帽柱木抗肿瘤活性部位的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寻找民族药物无刺帽柱木治疗肝病的物质基础。方法 :Bel-7402人肝癌细胞初步药理筛选提取部位 ,硅胶 ,SephadexLH-20 ,ODS等柱色谱分离纯化 ,NMR ,HSQC ,HMBC ,MS ,IR及理化常数等鉴定结构。 结果 :从具活性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 3个以喹喏酸为苷元的皂苷。结论 :其中 2个皂苷为首次从帽柱木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怀牛膝的三萜皂苷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怀牛膝(Achyranthese bidentataBl.)根中三萜皂苷类成分进行研究,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利用硅胶柱、ODS柱、制备液相等进行分离,利用光谱技术和化学常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即齐墩果酸(Ⅰ),竹节参皂苷-1(Ⅱ),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Ⅲ),齐墩果酸-3-O-β-D-(6′-丁酯)-吡喃葡萄糖醛酸苷(Ⅳ),齐墩果酸-3-O-β-D-(6′-甲酯)-吡喃葡萄糖醛酸苷(Ⅴ),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Ⅵ),chikusetsusaponin Ⅳ a ethylester(Ⅶ)。结论化合物Ⅳ,Ⅴ,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