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眼病”即急性流行性结膜炎,通常包括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细菌感染)、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感染)、流行性角结膜炎(病毒感染)等。目前在各地流行的“红眼病”以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为多见,它常在春夏季节爆发流行。在洪灾或旱灾之年,由于卫生条件差,干净水缺乏,也极易造成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红眼病”是病毒性结膜炎的俗称,由于患病后眼结膜充血明显,近看远看患眼都显得异常发红,因而人们将其戏称为“红眼病”。除了眼结膜充血外,患眼内还有大量浆液性分泌物,使得患者不断流泪。翻开眼皮可在眼结膜下见到许多细小的鲜红色出血点,加之具有较强传染性,因而又被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相似文献   

3.
2002年7月初,福建、广东、海南等地曾相继出现“红眼病”到8月中旬发病人数激增,形成了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红潮”。“红眼病”是结膜炎的一种。结膜炎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结膜炎症,类型较多,不同季节会发生不同类型的结膜炎。现在最常见的是细菌性结膜炎。  相似文献   

4.
王永梅 《健康博览》2012,(11):30-30
最近,"红眼病"病人逐渐增多起来。该病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亦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俗称。该病潜伏期很短,起病急骤、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通常有剧烈的异物感,可伴有眼睛充血、眼刺痛、畏光、流泪等症状;早期分泌物为水性,重者带淡红色,继而为粘液性,  相似文献   

5.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该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多见。红眼病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手、游泳池水、公用玩具等。因  相似文献   

6.
见钱眼不开     
<正>"见钱眼开"是一句成语,形容某人太贪财了,看到钱财,眼睛就睁大了。有一种眼病,即使"钱"在眼睛里,眼睛也睁不大了,这种眼病就是"腺病毒"造成的"红眼病"。什么是"红眼病"?"红眼病"是造成"眼睛红"的一类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俗称。"红眼病"的发病原因可以是细菌感染,可以是病毒感染,或者是混合感染,主要包括3种疾病,即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和流行性  相似文献   

7.
一休 《健康向导》2010,16(5):23-23
<正>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世界范围内流行性的传染性疾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特点为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多发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自然病程短;无特殊治疗药物;预后较好,极个别伴有神经系统症状。预防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  相似文献   

8.
刘焰 《健康指南》2020,(5):33-33
正常情况下,结膜具有一定防御能力,但当防御能力减弱或外界致病因素增加时,将引起结膜组织炎症发生,这种炎症统称为结膜炎。按病程可分为超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结膜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结膜炎俗称“火眼”,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多见于夏春季节。由于此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群发性强,一人得病后,如果防治不当,身边的人便会“中招”。所以,加强春夏红眼病的防治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9.
红眼病又叫“火眼”,医学上称急性结膜炎,它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眼病。得了红眼病眼睛红肿、结膜充血、刺痛、怕光、流泪、眼眵增多,严重的可损害角膜,影响视力。  相似文献   

10.
2010年9~10月份,广州市石井镇幼儿园发生了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暴发,现将疫情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红眼病,医学上称为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多发生于气候反常、持续高温干旱的夏秋时节,故医学专家们又称其为夏秋季的“眼科瘟神”。根据致病微生物的不同,红眼病有细菌性和病毒性之分,潜伏期为2-48小时。该病传染性极强,只要眼睛接触了病人污染的东西,如毛巾、脸盆、钱币等,就会受到传染。一旦发病,患者眼部红肿、刺痛、有烧  相似文献   

12.
2007年7月下旬,我市出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截至11月上旬,全市报告近11 200例病例,集体暴发疫情68件。其中达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18件。福田区共报告病例689例,占全市病例总数的6.15%,集体暴发疫情1件(病例9例),占全市暴发疫情的1.47%,无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现就福田区控制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经验及疫情预防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8月请您注意     
8月上旬、中旬的气候晴热少雨,伏旱常见。8月下旬天气开始转凉,江南地区常有台风 在这段时间可能发生或流行的疾病有: 红眼病 医学上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灸,又称流行性结膜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病毒性眼病。据记载,国际上曾发生过二次流行,第一次为1969年在加纳,第二次为1970年在新加坡。1971年国内先后在广州、上海等地流行,损失惨重。夏秋李是红眼病好发季节,要格外注意个人卫生,做到不合用毛巾,不用脏手揉眼睛。一旦有“红眼病”流行,严格做列分巾、分盆洗脸,  相似文献   

14.
孟洁 《健康向导》2010,16(6):38-39
<正>"红眼病"实际上是指流行性急性结膜炎,包括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它们传染性很强,潜伏期短,发病时病人眼睑和结膜红肿,眼部发痒、疼痛、视力模糊,分泌物呈水样,并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刺痛。少数病人可伴有角膜病变而影响视力。  相似文献   

15.
198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很多地方流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我们为了探索此次流行是否与桂眼69病毒株(1982年7~11月桂林市红眼病流行期间,我们分离的一株病毒,暂定名为"桂眼69株"。  相似文献   

16.
“红眼病”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病毒性眼部疾病。本病是由病毒直接进入眼部而引起的眼部感染,通常是经过病人的手、毛巾、脸盆等媒介带入眼部。此病的潜伏期一般少于24小时,起病急,全身症状不严重,很少有发热、咽炎等症状。主要为眼部症状,多为双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睑结膜出现滤  相似文献   

17.
热线回放刘先生:近来,我所生活的小区相继出现了红眼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聚集暴发现象,而且大多数为学生,有的甚至一家三口全得红眼病。我和家人怕传染,但又找不到一个有效的预防方法。请问热线老师,我们应当如何防止红眼病的发生?本刊专家热线解答  相似文献   

18.
红眼病,医学名称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在夏季高热、高湿条件下,极易导致大流行的急性传染性眼病,在地震后要特别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龙亮  肖锂琼 《中国校医》2014,(9):667-667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流行性眼病[1]。红眼病潜伏期短、起病急、传染性强,夏季又因天气炎热,细菌生长繁殖加快,更容易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造成广泛性传播。2013年8月下旬,本校新生军训中期间1起红眼病传播流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流行情况1.1发病情况护理学院是湘潭职业技术学院下辖的二级学院。  相似文献   

20.
红眼病,医学上称为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多发于夏秋季节,尤其是气候反常、持续高温干旱时节容易流行,故医学专家们又称其为夏秋的眼科“瘟神”。根据致病微生物的不同,红眼病有细菌性和病毒性之分,潜伏期为2~48小时,但根据临床医学统计,95%以上的人在接触后24小时内发病。传播方法主要是通过“患眼———水———健眼”或“患眼———手———健眼”两种方式,并以前者为主。一旦发病,患者眼部红肿、刺痛、有烧灼感、异物感、畏光、奇痒、流泪、分泌物增多等一系列症状。检查时可见到睑结膜滤泡增生以及球结膜下点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