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纳洛酮治疗156例急性脑梗塞病人,分别于发病48h内,48h-10天,10天以后用药,结果发现治疗组,尤其48h内给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内10天后给药者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疗效,而且是发病后越早应用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 60例急性脑梗塞病人分为两组 ,每组各 3 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予氯化钠注射液 2 5 0ml加纳洛酮 1.2~ 2mg静滴 ;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两组均为每天1次 ,共治疗 15天。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76.67%、5 0 %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χ2 =4.5 93 ,P <0 .0 5 )。结论 脑梗塞急性期应用纳洛酮 ,对脑细胞有保护作用 ,并具有改善脑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急性脑梗塞患者20例,应用纳络酮治疗,并与维脑路通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较。结果为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塞优于对照组,该药具有较好的催醒作用起效迅速,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副作用小,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较有效制剂。  相似文献   

4.
5.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华珍 《重庆医学》2001,30(1):73-74
急性脑梗塞是一类高发病率、可致残的脑血管疾病,但又是可以预防 和治疗的。一年来我们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塞46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1998年3月~1999年2月根据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 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我们共收治105例急性脑梗塞,发病至3d以内,均行颅脑CT证实。 排除有严重肝、肾疾病、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的病例,共得93例,按照来诊先后 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45~78岁,平均67 .5岁。对照组47例,男31例,女16例,年龄46~79岁,平均68.3岁。两组性别和年龄经χ 2和t检验(χ2=0.086,t=0.98),P均大于0.05在统计学上无 差别,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为26.76±9.38,对照 组为27.53±10.78,两者在统计学上无差别(t=0.85,P>0.05)。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并与常规剂量纳洛酮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择经临床、头颅CT或MRI确诊的13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5例,大剂量纳洛酮组及常规剂量纳洛酮组分别给予纳洛酮4.8mg/d和1.2mg/d,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d,均加入5%GS或0.9%NS 250ml中静滴,连用2周。结果 大剂量纳洛酮组患者用药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程度、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常规剂量纳洛酮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剂量纳洛酮对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疗效,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急性脑梗塞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对13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3组:A组(早期纳洛酮治疗组)35例,B组(晚期纳洛酮治疗组)35例,C组(对照组)35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1)两治疗组有效率84.5%、71.1%,对照组为66。7%,P〈0.05。(2)早期纳洛酮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在急性脑梗塞抢救中安全有效,且早期纳洛酮治疗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8.
用纳洛酮8mg/d治疗急性期脑梗塞30例。结果表明纳洛酮对急性期脑梗塞有治疗作用,尤其是对小病灶效果较优。其中30%(9/30)纳洛酮试验阳性者疗效非常显著。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纳洛酮可通过阻断β─Ep加重缺血性损害的过程而起到改善β─Ep增高所造成的肢体瘫痪等症状。  相似文献   

9.
郑天衡 《广西医学》2004,26(1):40-42
目的 观察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 ,并与常规剂量纳洛酮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择经临床、头颅CT或MRI诊确的 1 3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 ,随机分为三组 ,各 4 5例 ,大剂量纳洛酮组及常规剂量纳洛酮组分别给予纳洛酮4 0mg/d和 1 2mg/d ,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 1 6ml/d ,均加入 5 %GS或 0 9%NS 2 5 0ml中静滴 ,连用两周。 结果 大剂量纳洛酮组患者用药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程度、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优于常规剂量组 (P <0 0 5 ) ,常规剂量纳洛酮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大剂量纳洛酮组患者用药后血浆粘度较用药前亦有显著下降 (P <0 0 1 )。结论 大剂量纳洛酮对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疗效 ,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具有脑保护及降低血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盐酸纳洛酮是 β-内啡肽受体阻滞剂 ,近年被广泛用以解救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病人 ,国内外杂志报道颇多 ,用其治疗脑梗塞仍然是一门较新的研究课题。本院急诊科近年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 ,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选自 1998年 9月~ 2 0 0 0年 12月我院急诊科住院病人 ,按文献诊断标准 ,并经颅脑CT确诊为急性脑梗塞。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分为轻型 0~15分 ,中型 16~ 30分 ,重型 31~ 4 5分。入院时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男 2 4例 ,女 6例 ,年龄 38~ 78岁 ,平均 5 9 4 4±7 5岁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纳络酮 (naloxone)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 40例用纳络酮治疗 2个疗程后与 40例同样患者用复方丹参或维脑路通治疗对照 ,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用 χ2 或u检验。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 % ,高于对照组的 70 % (P <0 .0 5 ) ;治疗后血液流变学 5项指标治疗组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纳络酮对急性脑梗死有明显疗效 ,是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亚低温治疗的监测指标.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2月该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亚低温治疗组各35例.随访3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同时监测局部脑组织的氧饱和度(rSO2)在亚低温治疗各时点的变化.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的致残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亚低温治疗24 h后rSO2明显上升,48 h后rSO2持续维持在稳定状态,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实行亚低温治疗能减轻脑组织氧代谢紊乱,改善预后.无创持续监测rSO2对亚低温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局部亚低温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hemorrhage after recombinant human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  相似文献   

14.
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Feng H  Shi D  Wang D  Xin X  Feng L  Zhang Y  Liu B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3):1622-1624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40例脑出血患者按 1∶1配对随机分为低温组 2 0例和常规组 2 0例。常规组给予脱水药抗高血压药等 ,低温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以医用可控式半导体脑保护制冷仪给予局部亚低温治疗 48h。观察两组间脑水肿量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差别。结果 入院时两组之间脑水肿量、欧洲卒中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治疗 1周、2周时脑水肿量低温组为 17 4ml± 6 2ml和 13 1ml± 5 8ml,对照组为 33 8ml± 16 0ml和2 2 4ml± 12 2ml,两组之间脑水肿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治疗 1周、2周时欧洲卒中评分低温组为 6 2 10± 10 84分和 70 3± 10 7分 ,对照组为 5 2 8± 10 9分和 6 0 5± 10 9分 ,两组欧洲卒中评分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局部亚低温结合常规治疗对脑出血患者具有明显脑保护作用 ,使用上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等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照随机双盲前瞻性的临床试验计划 ,完成本临床试验计划要求的有效病例共 4 0例 ,其中纳洛酮组 2 0例 ,安慰剂组 2 0例。比较纳洛酮和生理盐水安慰剂的疗效差异。受试患者均接受为期 10d的随机分组治疗和至少 1个月的随访。分析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和一些重要辅助检查指标的变化趋势 ,并记录随访 1个月结束时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状况 ,全部试验结束后进行揭盲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洛酮组患者GCS评分 (伤后第 10d)和血压、心律和呼吸异常改善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 ;纳洛酮组死亡率为 0 % ,安慰剂组为 5 %。随访第 1个月结束时 ,纳洛酮组的GOS评分和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试验过程中发现 1例表现出一般药物难以控制的躁动 ,可能与纳洛酮的应用有关。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 ,应用中等剂量纳洛酮可以明显改善颅脑损伤后的血压心律呼吸异常 ,降低颅脑损伤的死亡率 ,并有助于早期意识恢复和康复期的神经功能恢复。中等剂量的静脉滴注纳洛酮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天麻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采用纳洛酮针1.6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或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联合天麻素针600 mg静滴,1次/d,1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86例采用胞二磷胆碱针1.0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或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联合葛根素针0.4 g静滴,1次/d,15 d为1个疗程。采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及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1%,对照组为74.4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ESS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天麻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并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孙刚 《四川医学》2012,33(7):1219-1221
目的分析研究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1996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78例,在SPSS 17.0统计软件包中行检验比较两组疗效差异,并将年龄、就诊时间、亚低温治疗、初诊GCS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非条件多因素分析影响亚低温疗效的因素。结果检验比较亚低温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的预后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增大、就诊时间长、初诊GCS评分低为影响急性重症颅脑损伤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而亚低温治疗[β=-0.753,P=0.012,OR值=0.523,95%CI=(0.356,0.866)]则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够改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亚低温治疗重性颅脑损伤15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研究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及方法。方法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314例重型颅脑患者,入选为GCS 3~8分无其它严重并发症未手术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亚低温组患者入院后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GOS评分。结果亚低温组157例患者,恢复良好62例,中残25例,重残及植物生存31例,死亡39例。对照组157例患者,恢复良好48例,中残27例,重残及植物生存28例,死亡54例。结论通过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使其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建国  李苌清  马书明  张玉方  汪奇柏  刘峰 《重庆医学》2012,41(12):1166-1167,1170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急性脑梗死患者125例,按脑梗死严重程度分层(轻度65例、中重度60例),每层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醒脑静加尼莫地平,对照组给予醒脑静加生理盐水。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两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显效率(66.7%)明显高于对照组(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轻度脑梗死患者的显效率高于中重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1.6%。结论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能有效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尤其是轻度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且未发现安全性问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该实验通过对正常Wistar大鼠脑组织进行光动力学治疗时,观察全身低温对正常脑组织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将34只Wistar大鼠分成3组,低温组,正常组,对照组.所有3组均在显微镜下颅骨开窗,在激光照射前4 h腹腔注射血卟啉衍生物,激光照射,对照组只注射血卟啉衍生物,不行激光照射.激光照射24h后灌注目定,以照射中心冠状切取脑组织,观察激光照射区形态学改变及测量皮层损害深度.结果低温组和正常温组均可见神经元损伤及片状出血,对照组未见损伤,低温组皮层损害的深度明显浅于正常温组(P<0.001).结论提示轻度低温能减轻光动力学疗法时对正常脑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