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儿童隐匿阴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隐匿阴茎患儿临床资料。术前检查显示阴茎外观短小,严重者仅见包皮堆而无阴茎体显露,用拇指和食指将阴茎周围皮肤后推可显露发育及长度基本正常的阴茎体,松手后阴茎体迅速回缩。患儿均有包皮口狭窄,阴茎头不外露。手术操作包括:松解包皮狭窄环、脱套阴茎皮肤、转移阴囊皮肤增加阴茎体皮肤覆盖、固定海绵体白膜和阴茎根部皮下组织,重建阴茎阴囊角。结果82例均获随访,平均手术年龄为5(1~13)岁,平均手术时间为40(30~70)min,平均随访时间为6(3~24)个月。术后阴茎体显露良好,阴茎体无明显回缩。结论手术可有效矫正隐匿阴茎外观,改善阴茎体显露。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Sugita术式治疗小儿先天性隐匿阴茎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Sugita方法治疗的78例中重度小儿隐匿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方法的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4~5 d去除敷料暴露伤口,拔除尿管,术后5~6 d出院.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6.5个月,均排尿正常;8例有包皮内板轻度水肿,其中5例术后6~8周恢复正常,3例术后10~12周恢复正常;74例阴茎体显露良好,家属对阴茎外观满意,4例家属认为阴茎短小.结论 Sugita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隐匿阴茎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美容效果良好,并发症相对较少,是治疗小儿先天性隐匿阴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隐匿阴茎的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采取经阴茎腹侧松解固定术治疗小儿隐匿阴茎28例,术中经阴茎腹侧,松解阴茎体周围的异常附着组织,将阴茎根部白膜固定于耻骨前筋膜和腹侧阴囊皮下筋膜层,重新建立阴茎耻骨角和阴茎阴囊角,于包皮内外板交界处环形切开,松解狭窄环,缝合包皮覆盖阴茎体。术后随访6~36个月。结果28例出院时阴茎外观形态均满意,阴茎体完全显露。术后随访期间无复发,阴茎水肿均于术后3周至半年内消退。结论采用经阴茎腹侧松解固定术治疗小儿隐匿阴茎简单有效,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Sugita法治疗重度隐匿阴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匿阴茎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阴茎发育畸形,临床表现为阴茎外观短小,皮肤表面仅见包皮堆积,扪不到阴茎体,用手向后推挤阴茎根部皮肤可以显露正常长度阴茎体,松开后阴茎体迅速回缩.对于该病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包皮脱套至阴茎根部、松解异常索带,重建阴茎耻骨和阴茎阴囊角,采用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覆盖缺损的包皮外板[1].其中包皮外板的覆盖并有良好的术后外观常常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隐匿阴茎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阴茎发育畸形,临床表现为阴茎外观短小,皮肤表面仅见包皮堆积,扪不到阴茎体,用手向后推挤阴茎根部皮肤可以显露正常长度阴茎体,松开后阴茎体迅速回缩.对于该病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包皮脱套至阴茎根部、松解异常索带,重建阴茎耻骨和阴茎阴囊角,采用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覆盖缺损的包皮外板[1].其中包皮外板的覆盖并有良好的术后外观常常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隐匿阴茎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阴茎发育畸形,临床表现为阴茎外观短小,皮肤表面仅见包皮堆积,扪不到阴茎体,用手向后推挤阴茎根部皮肤可以显露正常长度阴茎体,松开后阴茎体迅速回缩.对于该病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包皮脱套至阴茎根部、松解异常索带,重建阴茎耻骨和阴茎阴囊角,采用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覆盖缺损的包皮外板[1].其中包皮外板的覆盖并有良好的术后外观常常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使用改良Shiraki术联合"V"形切口治疗42例重度隐匿阴茎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间本院对42例重度隐匿阴茎患儿采取改良Shiraki联合"V"形切口术,此改良阴茎成形术分3个主要步骤:首先分别在外板的12点处及包皮内板的3点、9点处纵向切开,阴茎皮肤脱套至阴茎根部,同时切除阴茎体外层纤维索带,充分松解阴茎体使其完全伸展;修剪重建包皮系带伸直阴茎头,修剪过宽包皮内板皮瓣,外板尽量保留,然后内外板皮瓣嵌插缝合;最后取阴茎腹侧V形切口,阴茎腹侧延长,重建阴茎阴囊角。结果手术时间约40~55 min,随访12~24个月,40例阴茎发育及外观效果满意,2例较肥胖的患者术后阴茎体显露效果不佳。13例包皮内板水肿患者术后12周内均基本消退。结论该术式操作相对简单,损伤小,外观良好,并发症少,我们认为是治疗重度隐匿阴茎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带蒂岛状包皮内板阴茎成形术治疗完全型隐匿阴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4年1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带蒂岛状包皮内板阴茎成形术治疗的36例完全型隐匿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该手术的要点及优缺点.结果 术后患儿随访3~50个月,平均17个月,36例患儿术后效果满意,包皮水肿轻,阴茎显露好,无阴茎回缩及复发,未见明显瘢痕挛缩.结论 手术是矫治隐匿阴茎的主要手段,带蒂岛状包皮内板阴茎成形术能最大限度利用包皮修复因阴茎显露而出现的阴茎皮肤短缺,术后并发症少,外观满意,是矫治阴茎皮肤严重发育不良的完全型隐匿阴茎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
误行包皮环切术后的隐匿性阴茎的整形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误行包皮环切术后的隐匿性阴茎的整形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14例采用两侧阴囊转移皮瓣修复被误行包皮环形切除术后的隐匿性阴茎病例。结果 术后14例随访1年~4年,阴茎发育良好,隐匿的阴茎体全部得到矫治。结论 采用阴囊皮瓣法修复被误行包皮环形切除术后的隐匿性阴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儿童隐匿型阴茎4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5月 ̄2006年1月我院应用改良Devine术治疗隐匿阴茎患儿45例,均取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平均年龄8岁6个月(3~12岁),病例纳入标准为:①阴茎外观短小;②用手向后推挤阴茎根部的皮肤见有正常阴茎体显露,松开后阴茎体迅速回缩;③隐匿在皮下的是发育正常的阴茎体;④除外其他伴发的阴茎畸形,如尿道下裂、特发性小阴茎、包皮环切术不当或外伤引起的瘢痕束缚阴茎等;⑤除外肥胖婴幼儿阴茎体部分埋藏于耻骨前脂肪堆中。1.2手术方法采取背侧低腹侧高的斜形环形切口(用直血管钳固定),切开内外板皮肤,沿Buck's筋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期原位皮瓣卷管(Duplay)成形尿道术治疗合并阴茎阴囊转位的重度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0月至2016年2月我们采用分期 Duplay 术式修复重度尿道下裂21例,中位年龄12(9~24)个月,其中阴囊型9例,会阴型12例,均伴有阴茎阴囊转位。Ⅰ期完成 Byars 术+Duplay 术+阴茎阴囊复位术,术后半年以上行Ⅱ期 Duplay 术。患儿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8(6~28)个月,均观察并处理并发症,对阴茎外观进行评分。结果重建尿道中位长度5.0(4.0~6.5)cm。Ⅰ期 Duplay 成形尿道中位长度1.5(1.0~2.0)cm,术后阴囊伤口感染2例,其中1例继发根部尿道口狭窄,后行狭窄切开造口。Ⅱ期 Duplay 成形尿道中位长度3.5(3.0~4.5)cm,术后尿道瘘4例(4/21),其中根部瘘2例,体部瘘1例,冠状沟瘘1例;均已完成尿道瘘修补,术后无再次尿瘘发生;所有病例均无尿道狭窄、尿道憩室等并发症发生。Ⅱ期术后3个月对阴茎外观行改良 HOSE 评分,为17~20分,平均19分。结论分期 Duplay 术治疗合并阴茎阴囊转位的重度尿道下裂安全有效,并发症相对较少,也得到令医患满意的外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实现初期愈合后不同腓骨状态与再骨折、踝外翻等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至2011年收治的59例Crawford Ⅳ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根据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ibia,CPT)实现初期愈合后的腓骨状态,将其分为CPT伴腓骨假关节组(A组)、CPT伴腓骨完整组(B组),比较这两组患儿的再骨折、踝外翻、胫骨外翻、肢体不等长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中有14例患儿发生再骨折,再骨折发生率为36.8%,30例患儿发生踝外翻,踝外翻发生率为78.9%,踝外翻Malhotra分级,0级:8例,Ⅰ级:15例,Ⅱ级:3例,Ⅲ级:12例.27例患儿发生胫骨外翻,胫骨外翻发生率为71%,胫骨平均外翻7°(5°~20°).24例患儿存在肢体不等长,肢体不等长发生率为63.2%,平均肢体不等长1.26 cm (0.6~4.4cm).B组中有2例患儿发生再骨折,再骨折发生率为9.5%,11例患儿发生踝外翻,踝外翻发生率为52.4%,踝外翻Malhotra分级,0级:10例,Ⅰ级:6例,Ⅱ级;3例,Ⅲ级:2例.8例患儿发生胫骨外翻,胫骨外翻发生率为42.9%,胫骨平均外翻2.9°(5°~13°).13例患儿存在肢体不等长,肢体不等长发生率为61.9%,平均肢体不等长1.48 cm (0.5~5 cm).A组的再骨折和踝外翻发生率比B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T患儿实现初期愈合后伴有腓骨假关节者,其再骨折、踝外翻发生率高.CPT的治疗应该重视腓骨假关节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X线分型,为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单位2004年至2014年期间收治的171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的X线片,男125例(73%),女46例(27%),手术时平均年龄42.5个月.胫骨X线表现包括以下四种情况:Ⅰ型,胫骨前弓,在畸形的顶点处骨皮质增厚、但骨髓腔正常;Ⅱ型,胫骨前弓,在畸形的顶点处髓腔狭窄、骨皮质增厚和骨小梁的缺失;Ⅲ型,胫骨囊性病变,可以发生在胫骨的任何部位;Ⅳ型,胫骨假关节.腓骨X线表现包括以下四种情况:a:腓骨发育正常;b:腓骨发育不良(腓骨直径小于健侧腓骨直径);c:腓骨囊性变,多数发生在腓骨下1/3;d:腓骨假关节.根据患儿就诊时胫骨和腓骨的X线表现,提出一种新的X线分型方法.无论患儿是否曾经历手术治疗、是否有内外固定.结果 171例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按新的X线分型方法,不同类型的病例数如下:Ⅰa型9例,Ⅰb型3例,Ⅰc型3例,Ⅰd型4例.Ⅱa型9例,Ⅱb型15例,Ⅱc型3例,Ⅱd型6例.Ⅲa型6例,Ⅲb型12例,Ⅲc型8例,Ⅲd型17例.Ⅳa型13例,Ⅳb型10例,Ⅳc型4例,Ⅳd型49例.结论 结合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胫骨和腓骨的X线表现、提出的这种新的X线分型方法,能够囊括目前本单位所有的病例.有可能为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防治、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2~6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儿童一期行切开复位+ Salter骨盆截骨+股骨近端截骨术的联合手术方法的临床和影像学的随访结果,探讨2~3岁行一期联合手术是否会增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的风险.方法 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一期行切开复位+ Salter骨盆截骨+股骨截骨术的联合手术,年龄在2~6岁之间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共31例(45髋),进行临床功能和影像学的随访研究.所有患儿按照手术时的年龄分为两组,1组为≤3岁(28髋),2组为>3岁(17髋).根据T(o)nnis分型,Ⅲ型30髋(1组21髋,2组9髋),Ⅳ型15髋(1组7髋,2组8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级评价采用Kalamchi-MacEwen分型,临床功能结果采用McKay评分标准.结果 患儿手术时平均年龄为(37.22±11.60)个月.术后随访(5.93±0.76)年.最终随访时拍摄的骨盆X线正位片,采用Kalamchi-MacEwen分型判定未发生AVN共31髋(68.2%),发生AVN共14髋(31.1%).1组共19(67.9%)髋未发生AVN,共9髋(32.1%)发生AVN.2组分别为12髋(70.6%)和5髋(29.4%),两者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560).在1组发生AVN的患儿中,Ⅰ型4髋(44.4%),Ⅱ型1髋(11.1%)Ⅲ型3髋(33.3%),Ⅳ型1髋(11.1%),2组分别为Ⅰ型3髋(60%),Ⅱ型1髋(20%),Ⅲ型0,Ⅳ型1髋(20%).根据McK-ay评分系统,优秀33髋(73.3%),良好7髋(1 5.6%),一般4髋(8.9%),差1髋(2.2%).两者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944).所有45髋中,只有1例出现半脱位行二次手术,再手术的发生率为2.22%.结论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儿童在2~6岁时行一期联合手术长期随访的临床功能和影像学结果是满意的.儿童在2~3岁时行一期联合手术并没有显著增加AVN的发生,并获得良好的髋关节临床功能.这说明2~3岁时行一期联合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大龄儿童距骨颈骨折的诊治经验,为正确治疗大龄儿童距骨颈骨折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6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10例大龄儿童距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8~16岁,平均13.4岁;左侧4例,右侧6例.骨折根据改良Hawkins分型:Ⅰ型骨折3例,Ⅱ型骨折5例,Ⅲ型骨折2例.HawkinsⅠ型骨折采取保守治疗,非负重石膏外固定6~8周,HawkinsⅡ、Ⅲ型骨折均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 随访15~68个月,平均23.5个月,随访时骨折均获愈合,无延迟愈合及骨不连.采用Hawkins评分:优5例,良4例,中1例,优良率为90.0%.发生切口皮缘表浅坏死1例,距骨体缺血性坏死2例,采用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恢复距骨的解剖关系是治疗儿童距骨颈骨折的关键,可靠的固定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儿的个体状况、骨折类型等综合考虑:Hawkins Ⅰ型骨折可采取保守治疗,HawkinsⅡ、Ⅲ型骨折宜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是探讨能否以术前分肾功能(DRF)小于10%作为重度肾积水行肾切除术的指征.并进一步探讨若以术前分肾功能作为参考,重度肾积水行肾切除术的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本院泌尿外科经手术治疗的单侧UPJO肾积水患儿.根据术前分肾功能,将其分为3组,即工组:10%≤术前DRF< 40%,Ⅱ组:5%≤术前DRF<10%,Ⅲ组:术前DRF<5%.分析各组手术前后分肾功能的变化,并以分肾功能增加5%作为肾功能好转的标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学分析采用IBM SPSS v21软件,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有128例患儿进入本研究,其中男108例,女20例.Ⅰ组、Ⅱ组患肾的DRF分别由术前的27.50%±7.44%、8.58%±1.38%提高到术后的39.28%±8.34%、26.73%±11.97%,两组患肾手术前后DFR的增加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表明肾盂成形术后患肾分肾功能得到明显提高.而Ⅲ组患儿术后DRF由3.89%±0.88%变为3.63%±0.94%,手术前后变化值无统计学意义(P=0.602),表明术后分肾功能没有提高.结论 分肾功能小于10%不能作为小儿肾积水肾切除术的指征,这部分患儿行肾盂成形术后患肾功能有得到提高甚至恢复正常的可能.但若以术前分肾功能低于5%为参考,肾盂成形术后患肾功能未见提高,因此,可以考虑以分肾功能低于5%作为肾切除术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以亚甲蓝染色、保留精索淋巴管的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可行性,并总结治疗经验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2例精索静脉曲张患儿的临床资料.12例均为左侧,均以阴囊上方肿物就诊,其中10例伴有明显的阴囊坠胀感.所有患儿通过物理检查及B型超声确诊.其中Ⅱ级精索静脉曲张3例,Ⅲ级9例.B型超声检查表现为阴囊上方不规则血管团块,血管内径明显增宽,与对侧相比患侧睾丸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手术年龄7~14岁,平均(11.42±1.78)岁.采用保留淋巴管的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手术开始前通过阴囊穿刺在睾丸鞘膜与白膜之间注入亚甲蓝1 ml并轻柔按摩,使精索淋巴管染色.结果 11例患儿淋巴管成功显色并得以保留,10例患儿保留了睾丸动脉.术中出血量少,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58.33±12.12)min.所有患儿在术后第1天出院,除1例外,余者均无明显阴囊肿胀.随访5个月至1年,无一例发生鞘膜积液,无一例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通过在睾丸鞘膜囊内注射亚甲蓝能够使精索淋巴管染色,为手术中确切地保留淋巴管提供指引,而通过该方法保留淋巴管对减少术后鞘膜积液发生的意义尚需进一步随访明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向睾丸鞘膜腔注射亚甲蓝后,经脐单孔腹腔镜淋巴管显影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10月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侧均为左侧;3例以阴囊坠涨感就诊,12例以阴囊肿物就诊;Ⅱ级4例,Ⅲ级11例.所有患者术前行B超检查确诊,B超结果提示患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出坐骨重叠征(ischium overlap sign,IOS)的概念,并分析其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手术后再脱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治疗的88例(105髋)DDH患儿病例资料,其中男童16例、女童72例;平均年龄12(5~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4(15~59)个月;双侧17例,左侧63髋,右侧42髋;1髋为髋臼发育不良,11髋半脱位,93髋全脱位。术中行髋关节造影检查,按照Bowen标准选择闭合或切开复位石膏固定术。IOS是指在人类位髋关节造影平片上股骨头软骨内缘与坐骨外缘的重叠关系,二者重叠为Ⅰ度,相接为Ⅱ度,分离为Ⅲ度。将93髋全脱位按照IOS分度进行分组,比较组间再脱位发生率。结果 1髋髋臼发育不良和11髋半脱位者IOS均为Ⅰ度。93髋全脱位中IOSⅠ度14髋,Ⅱ度39髋,此两组均行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无再脱位病例;Ⅲ度40髋中,闭合复位石膏固定17髋,6髋再脱位;切开复位石膏固定23髋,1髋再脱位。本研究发现Ⅲ度组的再脱位发生率(7/40,17.5%)高于其他两组(P=0.006)。IOS为Ⅲ度的40髋中,闭合复位的再脱位发生率(6/17,35.3%)高于切开复位(1/2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8,P=0.034)。结论 IOS与DDH术后再脱位有一定的关系,IOS为Ⅲ度的髋关节如行闭合复位,再脱位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中肘关节造影辅助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肱骨远端骨骺分离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我科收治18例肱骨远端骨骺分离骨折的患儿,按Salter-Harris分型:Ⅰ型6例,Ⅱ型12例.没有合并神经损伤.均采用术中肘关节造影辅助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所有病例均行外侧经皮3枚克氏针内固定.术后肘关节石膏或支具外固定屈肘90°,前臂旋前位.术后拍片复查,根据愈合情况,3~4周拔除克氏针.然后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18个月.所有患肘屈伸活动良好,无肘内翻发生.按Flynn肘关节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14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 儿童肱骨远端骨骺分离骨折术中较难判断复位效果.术中肘关节造影可以清楚显示肱骨远端内外侧关节软骨面,有助于判断闭合复位后的位置关系.闭合复位后经皮穿针固定可以维持良好的位置,防止术后的再移位,有利于减少术后肘内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