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手术的108例冠心病患者,所有研究者均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的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分析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情况,统计皮疹、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1个月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高学文 《当代医学》2021,27(36):114-115
目的 探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接收的70例冠心病心脏介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35例.常规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组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血小板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用药后,两组PT、APTT水平均高于用药前,PLT、FIB水平均低于用药前,且研究组PT、APTT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LT、FIB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心脏介入术后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血小板,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后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单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医院行CABG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及阿司匹林组,每组34人.氯吡格雷组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两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组患者只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主要研究随访时间内(一年)的心肌梗死(MI)、桥血管狭窄、桥血管堵塞、出血等的发生比率.结果随访时间内氯吡格雷组心肌梗死(MI)、桥血管狭窄、桥血管堵塞、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5.88%*、5.88%、2.94%*、2.94%)与阿司匹林组(分别为14.7%、8.82%、17.6%、5.88%).两组比较中桥血管堵塞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术后接受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地减少心肌梗死(MI)、桥血管堵塞的发生率,桥血管狭窄及出血比例亦有所下降,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能更有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应用高剂量(450 mg)氯吡格雷和常规剂量(300 mg)氯吡格雷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将我院206例拟行PCI患抽签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每组103例,术前分别给予450 mg、300 mg氯吡格雷预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活化指标、血小板聚集率,并随访30 d、6个月对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进行记录。结果高剂量组CD63、CD62 P、TSP各为(4.13±1.34)%、(8.22±3.46)%、(2.54±0.34)%与常规剂量组(5.32±2.31)%、(10.52±4.11)%、(2.90±0.54)%比较为低(P0.05);两组MAADP及血小板聚集率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上升(P0.05),组间比较用药后MAADP、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显著(P0.05);高剂量组30 d、6月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0%、1.9%低于常规剂量组3.9%、8.7%,但无显著差异(P0.05),总发生率高剂量组30 d、6月后分别为13.6%、22.3%,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32.0%、58.3%,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出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前应用450 mg高负荷的血小板抑制效果优于常规300 mg剂量,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新桥医院心内科2009年9月至2010年 7月期间112例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术前予氯吡格雷300 mg负荷剂量治疗,术后予75 mg/d持续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该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48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成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66%,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7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粘膜出血率、血小板聚集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予以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优于阿司匹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苏宏宁 《河北医学》2012,18(6):814-816
目的:对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观察.方法:抽取76例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治愈率和整体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LVEF和E/A水平升高幅度均明显大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出现复发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氯吡格雷对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使用氯吡格雷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对维、汉两民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10月~2005年4月因急性冠脉综合征而住院行PCI术的维、汉两民族患者共50例,分为A组(维吾尔族)和B组(汉族),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监测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性死亡、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复发进行靶血管再通治疗)及出血事件的发生,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两组均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两组均发生1例出血(A组脑出血1例,B组消化道出血1例),出血事件无显著性差异(1 vs 1,P〉0.05),出、凝血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维、汉民两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长期(6个月)用氯吡格雷治疗有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T、APTT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不良反应也比对照组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相比,前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相关指标,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吴瑷斌  李亮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55+157-155,15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CHD)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单纯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总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检测患者凝血4项,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的PT和PA与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PTT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显著,用于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老年冠心病患者长期双联抗血小板并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和临床危险性.方法 用数字法抽取2011-05~2013-05间在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双联组,每组各43例.采集患者静脉血,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服药前和服药后第3周、第8周、第12周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计数(PLT)和凝血等3项,同时记录两组中出现消化道出血的例数.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结果 阿司匹林组和双联组治疗后的PAgT较治疗前分别降低了0.07%和0.12%,PLT均下降了80×109/L(P<0.05),在治疗后这两个项目数据上不同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和消化道出血率在治疗前后以及在治疗后的各个时期测量值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 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治疗老年冠心病有抗血小板的作用,对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危险性不高,可以认为该联合治疗方法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脉微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替格瑞洛)与对照组(氯吡格雷),每组38例。两组入院后均进行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住院期间均给予扩冠、他汀类药物、B他受体阻断剂、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两组术前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加入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观察组加入替格瑞洛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元时间(PT)、血小板聚集率(PAgT)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循环抵抗指数(IMR)、冠脉血流储备(CFR);观察治疗期间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电话和门诊随访治疗后6个月、1年、2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T、PAgT和Fbg值(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MR值为(26.80±5.97),显著低于对照组(29.87±6.14),CFR值为(2.23±0.51),显著高于对照组(1.84±0.44)(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为2.63%,明显低于对照组15.79%(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年、2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26%、10.53%、13.1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1.05%、28.95%、34.21%(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可获得优于氯吡格雷对凝血功能与冠脉微循环功能的改善效果,并降低短期、中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抗阿司匹林发生率、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及其效果。方法 2013年2月~2015年2月共收集冠心病患者300例,通过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根据结果统计抗阿司匹林发生率。同时抗阿司匹林冠心病患者分别行氯吡格雷治疗(计为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计为联合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凝血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00例患者中发生抗阿司匹林者60例(20.0%)。2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后ADP、A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氯吡格雷组治疗后ADP、AA分别诱导血小板聚集率为(30.5±11.5)%、(18.4±12.3)%,显著低于联合组的(54.4±12.1)%、(30.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治疗前后、组间治疗前、治疗后PT、TT、a PTT、Fbg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冠心病患者抗阿司匹林发生率较高,氯吡格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均能明显降低抗阿司匹林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王成军  张乐远 《中外医疗》2016,(24):142-14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住院治疗的13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探讨对象,根据药物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取氯吡格雷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生活指标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94.7%和97.4,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3.9%和8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栓素B2、PS、IL-6和CRP血清含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发丹参滴丸联合氯吡咯雷在治疗冠心病患者方面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抗氧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有效减少血脂水平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0):879-880
目的 评价高龄冠心病(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CAD年龄〉70岁82例(高龄组)和年龄〈70岁78例(非高龄组)行PCI患者的临床病变特点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近中期临床疗效。结果 高龄组行PCI的总成功率与非高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死亡率(1.21%)与非高龄组死亡率(1.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并发症无明显差异;高龄组冠状动脉病变较非高龄组重,支架置入率高于非高龄组,随访24月,2组间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CAD患者行PCI是安全的,其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及近中期疗效与非高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同样是高龄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6.
钟锦荣  张园凤  邓微微 《医学综述》2014,(24):4577-4579
目的研究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14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分为抵抗组和敏感组,均使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分析造成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性别(OR=3.462,95%CI 1.4157.962),吸烟史(OR=4.941,95%CI 1.2457.962),吸烟史(OR=4.941,95%CI 1.24521.762),糖尿病史(OR=3.253,95%CI 1.37421.762),糖尿病史(OR=3.253,95%CI 1.3747.592),空腹血糖(OR=2.176,95%CI 1.0737.592),空腹血糖(OR=2.176,95%CI 1.0734.632),糖化血红蛋白(OR=3.715,95%CI 1.8264.632),糖化血红蛋白(OR=3.715,95%CI 1.8267.472),肌钙蛋白(OR=5.642,95%CI 2.9347.472),肌钙蛋白(OR=5.642,95%CI 2.9349.758),三酰甘油≥2.26(OR=2.694,95%CI 1.6349.758),三酰甘油≥2.26(OR=2.694,95%CI 1.6344.938)。结论性别因素、行为因素以及生化因素是造成氯吡格雷抵抗的主要原因,需要采取差异化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7.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华峰 《医学综述》2013,(24):4559-4561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高龄冠心病(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PTCA的153例年龄≥70岁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考虑性别、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危险度分级等因素,选择同期在该医院行PTCA的204例年龄〈70岁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期限为15~37个月,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围术期病死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外周血管,两组患者均未见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冠状动脉穿孔、心包积血、支架脱落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内,两组患者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A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该术式可以作为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我科2005年6月至2006年9月确诊为ACS并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患者(治疗组)的临床资料,与40例我科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确诊为ACS采取单纯阿司匹林治疗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比较两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及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两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 5),且治疗组AR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CS在采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功能的同时,加用氯吡格雷可明显降低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更有效的减少了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顽固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能有效降压的原因,以提高对顽固性高血压综合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0年11月在玉林红十字会医院诊治的12例顽固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经PCI治疗后能有效降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冠脉造影结果提示12例患者中,3例存在三支病变,3例两支病变,6例单支病变,狭窄程度75%~完全闭塞。所有患者均成功行PCI治疗,植入支架数1~5枚,平均(2.3±1.2)枚。PCI后12例患者血压控制在(89~138)/(64~83)mm Hg之间,平均收缩压(121±12)mm Hg,平均舒张压(69±6)mm Hg。所有患者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有效率100%。结论顽固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可考虑先行PCI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