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保留黄韧带的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1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小切口椎板间开窗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剥离浅层黄韧带,保留深层黄韧带。摘除椎间盘髓核后将深层黄韧带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结果 183例随访6个月~3年,优良率达90.2%,术后复查CT或MRI,可见相应黄韧带无变形或塌陷,椎管外瘢痕组织于黄韧带处中止。结论小切口椎板间开窗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能有效地防止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  相似文献   

2.
郑文忠  黄令坚 《人民军医》1999,42(11):634-635
1970~1997年,我院施行腰髓核摘除术1913例,术中出现意外情况46例,现将处理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26~58岁,平均36岁。其中椎管内血管损伤出血25例,硬脊膜和蛛网膜损伤脑脊液漏18例,刀片断入椎间隙3例。腰髓核摘除术L4,526例,L5、S112例,L4,5并L5、S18例。1.2 术中意外情况1.2.1 腰椎管内出血 主要由于硬脊膜外血管和椎管前侧壁血管损伤破裂所致。本组8例在咬除椎板和切除黄韧带时损伤硬脊膜外血管造成出血,17例在剥离硬脊膜和神经根时不慎损伤椎管侧前方横跨在椎间盘上的血管,引起血管破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外科微创手术治疗价值。方法我科近7年来采用微创小切口、有限骶棘肌剥离和椎板开窗法施行腰椎间盘手术2397例。其中L4~51356例,L5S1637例,L3~494例,L2~32例,L1~22例,L2~3和L3~44例,L4~5和L5S1双突出235例,L3~4和L4~5突出64例,L3~4和L5S13例。结果本组无神经根和硬脊膜损伤,伤口一期愈合,腰腿痛症状消失,优良率达98.5%。结论小切口、有限骶棘肌剥离和开窗法,遵循微创外科技术施行腰髓核摘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4.
潘靓  夏勋  冉春梅  李强  常蕾 《西南国防医药》2014,(11):1243-1244
椎管内肿瘤是指脊髓、神经根、脊膜和椎管壁组织的原发和继发性肿瘤,可分为硬脊膜外肿瘤、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及脊髓内肿瘤[1]。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唯一有效方法,病情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椎管内肿瘤部位深在,肿瘤切除手术需显露并切除部分椎板以开放椎管,加上脊髓组织娇嫩,手术难度较大,术后往往需要长期康复,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因此,手术后的专业护理对于患者的病情康复和预后至关重要。回顾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62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142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有限剥离骶棘肌和椎板开窗施行手术,并对手术适应证及操作要点进行分析。结果对142例患者随访8个月~5年,平均3.1年,无神经根和硬脊膜损伤,其中优13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7.9%。结论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对脊柱稳定影响小,外观美,术后康复快等优点。熟练的手术技巧是保证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黄韧带肥厚的腰蛛网膜下腔造影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韧带是中央椎管后,外侧壁和脊神经根管后壁的重要组成之一,慢性损伤和退行性变可以使其发生纤维组织增生,变性,形成疤痕并增厚,从而失正常的柔软性和弹性,黄韧带肥厚本身就可以引起中央椎管和脊神经根管的狭窄以产生症状(1),然而它经常与椎间盘突出,椎骨肥大退行性变,椎间关节不稳定状态和脊柱滑脱等病变并存,以致加重它们对脊髓,马尾神经和脊神经根的压迫,本文旨在通过尸体解剖,椎管内蛛网膜下腔造影和手术对照研究,初步探讨其X线造影表现,以提高对黄韧带肥厚的X线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胸椎黄韧带骨化性椎管狭窄的MRI和CT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本文对5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性椎管狭窄患者进行MR和CT对比研究。 材料和方法:男性43例,女性11例,年龄32~78岁。全部患者采用1.0T超导磁共振机,全身CT扫描机,行矢状T_1和T_2W1扫描,T_1W1病变区或/和T_2W1横轴扫描及相似层面的CT横断对照扫描。 结果:54例(108椎间)胸椎黄韧带骨化性椎管狭窄,单椎间发生者14例,多椎间40例(94椎间)。MR主要表现为黄韧带附着区丁T_1W1和T_2W1像增厚的异常低信号影,CT则全部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样密度吸收区。 结论:MR是显示胸椎黄韧带骨化和脊髓受压情况的最佳方法,CT在诊断胸椎黄韧带骨化性椎管狭窄所合并的其他脊柱退行性变方面优于MRI。MRI结合CT平扫为诊断胸椎黄韧带骨化性椎管狭窄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
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症候性病名,它是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腰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狭窄所致的马尾和神经根的压迫综合症。可因骨性椎管或硬脊膜狭窄所引起,但不包括感染或新生物所致椎管内占位病变引  相似文献   

9.
42例黄韧带肥厚致椎管狭窄MRI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脊柱椎管狭窄是指椎管、侧隐窝和椎间孔的狭窄,常见颈及腰段。椎管狭窄的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两种。获得性椎管狭窄的原因为:①骨刺后伸;②间盘突出与脱出;③后纵韧带钙化;④黄韧带肥厚;⑤小关节增生与肥厚;⑥外伤与术后。本文拟就收集资料较完整的42例因黄韧带肥厚为主所致椎管狭窄的MRI表现。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2例黄韧带肥厚所致椎管狭窄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24~74岁,平均50岁。被检查脊椎中,颈椎2例,胸椎22例,腰椎14例,胸腰段4例。病史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10年。临床症状以双下肢及四肢活动障碍麻木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MRI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的影像资料,与病理相对照。结果 4例患者发生于中上段胸椎背侧硬膜外,3例为原发性,1例继发于椎体血管瘤; 4例肿瘤均为上下径较长、两端变尖的的梭形肿块,形似纺锤;病灶向前推移、半包绕脊髓,向外侧伪足样蔓延累及邻近的椎间孔; 4例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其中2例两端硬脊膜强化,形成“毛笔尖征”。结论 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MRI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老年人由于椎间盘发生退变,使得髓核脱水而突入椎管内,对周围神经根及硬脊膜形成压迫,进而导致老年患者产生腰部疼痛、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1];另外,老年患者由于存在椎间隙高度降低、黄韧带厚度增加及内摺等因素而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因此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伴有间歇性跛行表现。临床工作中有多种治疗方法,作者应用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疗法对34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现具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保留并缝合深层黄韧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管内瘢痕形成的MRI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例行椎间盘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18例采用保留并缝合黄韧带,17例采用常规部分切除术,术后6个月复查腰椎平扫MRI。应用面积测量结合分级评分法计算硬膜外瘢痕面积及瘢痕指数。通过VA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评分及ODI(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估临床效果。采用秩和检验及Spearman Rank相关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保留并缝合黄韧带组患者平均瘢痕面积及瘢痕指数均显著低于传统部分切除法(P0.01),疼痛及腰椎功能也较传统部分切除组有明显改善(P0.05);相关分析显示平均瘢痕面积及瘢痕指数与VAS及ODI评分有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保留并缝合深层黄韧带可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瘢痕形成、改善疼痛及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黄韧带肥厚的X线表现(附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管狭窄引起脊髓和神经根受压者,近年来已被国内所重视(1,2,3),但往往只注意到骨性狭窄,对黄韧带肥厚引起的椎管狭窄,则少论及,本文分析我院1970-1980年间经X线,椎管碘油造影并经手术证实的25例,探讨X线表现及其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郑文忠  黄令坚 《人民军医》1998,41(9):508-509
1970~1996年,我院采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68例,出现并发症30例(1.9%)。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3~69岁,平均36岁。腰4,5髓核摘除术17例,腰5骶1髓核摘除术4例,腰4,5和腰5骶1髓核摘除术9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9例,马尾神经牵拉伤致下肢肌肉不全瘫2例;术后发生椎间盘炎18例,伤口感染1例。1.2 并发症分析1.2.1 术中并发症 发生脑脊液漏9例,3例咬除椎板时硬脊膜和蛛网膜撕裂出现脑脊液漏;2例切除黄韧带时损伤硬脊膜和蛛网膜发生脑脊液漏;2例髓核组织经后纵韧带裂口突入椎管压迫硬膜和神经根,…  相似文献   

15.
黄韧带肥厚(thickening of ligamentum flavum,TLF)是引起胸椎椎管狭窄和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状的主要疾病之一,以往文献中相关报道较少。本文报道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TLF,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26岁,士兵,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3年,病后经按摩、理疗多次无明显好转.2010年3月2日于局麻下行后路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术中于黄韧带下用刮匙分离时,因粘连而致硬脊膜不规则破口长约1.0cm,马尾神经随脑脊液的波动而疝出.患者即取头低脚高位,并用脑棉片于上位椎板下压迫硬脊膜至撕裂口处至无明显脑脊液溢出.用小号髓核钳平行夹持7-0无损伤缝合线针,适当预弯针体前1/3,以利进出针,两根针分别由破口内向外缝过硬脊膜,通道外打单结,两针体部分由助手把持或用血管外科的狗头夹夹持牵引,术者用神经探钩贴一侧结边推线前进至硬脊膜,依此再重复打两个结,髓核钳咬断缝线,牵拉硬脊膜见马尾神经不再疝出后迅速摘除脱出髓核,冲洗伤口,彻底止血.取出压迫硬脊膜的椎板下脑棉片,恢复水平体位,观察马尾神经未再疝出,脑脊液漏出明显减少,逐层严密缝合,关闭切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不佳的原因,探讨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 随访本院1993-2003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髓核摘除术病例236例,对术后腰腿痛症状未缓解或症状消失后再复发者复查X片、CT或MRI了解病因。结果手术疗效不佳者25例。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为残留髓核再突出、术后脊柱不稳倾向增加、对侧隐窝狭窄认识不足、神经根损伤、极外侧型椎问盘突出漏切、感染、术后椎管内瘢痕黏连等。全椎板切除术较椎板问开窗术更易发生椎管内瘢痕黏连(P<0.01)。结论首次手术时应尽可能取净髓核组织,对动力位摄片发现有椎问不稳倾向者行后外侧植骨或椎体问植骨融合,常规探查并妥善处理侧隐窝,牵拉神经根时间不应过长且用力轻柔。行腰椎间盘CT和MRI扫描时,应注意包括椎间盘相邻上下椎体的1/3部,以防止遗漏极外侧型椎问盘突出,尽量采用椎板间开窗术式以减少脊柱创伤,术中间断冲洗,术毕持续负压引流,以减少术后黏连,术中应严格无菌操作。  相似文献   

18.
钙化性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症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在诊断钙化性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及椎管狭窄分级。方法 本文收集 3 1例钙化性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症的病例 ,经手术及CT扫描证实。结果 本组 3 1例中 ,共计 63个病变 ,分布C3 ~L2 水平 ,2 2个病变分布于C4~ 7椎体水平 ,2 7个病变位于T9~ 12 椎体水平 ,T2 WI显示 5 0个病灶为低信号影 ,13个病灶为低信号区内中等信号影 ,T1WI显示 5 0个病灶为低信号 ,13个病灶为低信号区内高信号影。 2 3例伴随椎间小关节增生硬化 ,18例伴随相应椎间盘突出或退变 ,2 8个病变显示脊髓受压 ,13个病变伴相对应脊髓变性。结论 MRI能直接的无创伤的显示病灶位置和脊髓压迫程度  相似文献   

19.
1 病历简介患者 ,男 ,74岁。右臀部无明显诱因疼痛 2个月余。近 1周疼痛加重 ,并发展至小腿外侧。查体 :脊柱L1~ 5右侧椎节旁有压痛 ,右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右下肢肌力Ⅳ级 ,无肌萎缩及感觉异常。CT扫描 :脊柱L4 ,5间隙右侧黄韧带增厚。其前内缘见一 1 0~ 0 8cm卵圆形略高密度影。CT值为 2 1~ 5 6Hu ,边缘锐利 ,其包膜可见均匀的环形钙化 ,右侧隐窝受压闭塞 ,硬膜囊受压变形移位 (附图 )。CT拟诊为黄韧带囊肿钙化致椎管狭窄。手术所见 :脊柱L4 ,5黄韧带增厚约 5mm ,黄韧带前内缘见一卵丘状囊性突起 ,包膜完整 ,硬膜囊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症。方法硬膜外麻醉成功后,于患者病变腰椎平面,棘突中线旁开0.5~1.0cm处,插入导针探查腰椎板间隙并行x光透视确认,沿导针置入逐级扩张管和工作通道,固定通道和取出逐级管,连接显示摄录像系统,在椎板间开窗,显露硬膜囊和受压神经根,摘除突出椎间盘骨核,用咬骨钳扩大狭窄椎管和神经根管,并做植骨融合。结果本组28例中,15例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13例术后腿痛症状基本消失,无感染和神经损伤。结论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