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杨志敏  李昌平 《西南军医》2010,12(2):313-3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包括肝细胞脂肪变性(HepaticStestosi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Cirrhosis),更有个别在此基础上发展为肝细胞癌(HepatoceUularCarcinoma,HCC)。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NAFLD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肝细胞凋亡和半胱天冬蛋白酶系统(Caspase)的激活可能导致了肝脏损伤和NAFLD的进展。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permeabilitytransitionpore,MPTP)是线粒体内外信息交流的中心枢纽,其开放状态可以导致线粒体跨膜电位(△ψm)毁减、细胞色素C(Cytochrome—C,Cyt—c)和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factor,AIF)释放到胞浆,从而决定着线粒体功能的发挥并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因此探讨MPTP与NAFLD的关系对研究NAFLD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MPTP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文强  李昌平 《西南军医》2012,14(1):107-10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沉积为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NAFLD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S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SH相关肝纤维化和肝硬化。NAFLD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氧化应激与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发病的中心环节。本文主要综述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抵抗素在非酒精性肝病中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脂肪含量的增加以及更多的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使得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及由此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ease,NAFLD)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虽然脂肪肝被认为是良性病变,但它是许多慢性肝脏疾病的早期阶段。不经治疗的脂肪肝会逐渐发展为炎症细胞浸润、坏死、纤维化,并可能引起肝细胞癌变。因此,对脂肪肝的防治研究亦日益成为医学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脂肪肝的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肝系指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光镜下每单位面积内含脂滴的肝实质细胞超过30%.临床上根据患者有无饮酒史分为酒精性脂肪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toholic fatty livet disease,NAFLD).NAFLD习惯性被视为一系列肝脏脂肪变化的总称,组织学方面包括单纯性脂肪变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后者也可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NAFLD在我国现已成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肝活检虽然是目前诊断脂肪肝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它的创伤性及抽样误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在临床的应用.因此寻找无创便捷、安全可靠的检测方法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余贞  孙静  王妍  孙辉 《转化医学杂志》2019,8(6):369-372
随着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在全球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肝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慢性肝病,其作用机制复杂,至今仍未达成共识。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基因调控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环状RNA具有稳定性、广泛性、保守性及组织特异性等性质,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发展过程中环状RNA的调控作用有助于了解其发病机制并推动其临床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NAFLD患者70例(轻度脂肪肝及中度脂肪肝患者各25例,重度脂肪肝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者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19+。结果随着脂肪肝程度加重,CD8+呈逐渐下降趋势,CD19+、CD4+/CD8+比值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随着病情进展,免疫紊乱进一步加重,主要表现为CD8+T细胞数量减少,CD19+细胞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正摘要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但NAFLD与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异常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确定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是否  相似文献   

8.
<正>目的采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评价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危斑块发生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此研究经当地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知  相似文献   

9.
张文  房丽  牛海艳 《武警医学》2019,30(10):913-916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在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是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获得性代谢应激性肝损伤。NAFLD的疾病谱主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SH肝硬化,最终可能进展为肝细胞癌(HCC)[2]。目前,NAFLD已成为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在西方国家发病率为20%~30%,主要与久坐、运动量少等生活方式,以及不适当的饮食习惯有关[3]。研究表明,占80%的美国人都患有肥胖症,其中三级肥胖体重指数(BMI>40 kg/m2)人群中NAFLD发病率为90%,而NASH发病率为2%~3%[4]。此外,NAFLD在糖尿病患者中非常普遍,2型糖尿病发展为NAFLD、NASH和晚期NASH的风险较高,进展到肝纤维化,肝细胞癌时肝脏相关的死亡风险增加[5]。而目前对于NAFLD的治疗,主要仍是以生活干预为基础的方案,笔者对NAFLD患者的饮食及运动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肝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可引起全身多个脏器损害,包括肝脏。各种肝病在糖尿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如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 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包括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及脂肪性肝硬化,糖尿病时有病毒性肝炎感染的高危性  相似文献   

11.
正摘要目的本研究评价了Gd-EOB-DTPA增强MRI T1值测量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动物模型的诊断与分期价值。方法 34只兔子分为对照组(n=10)与NAFLD  相似文献   

12.
孙宇  朱琳  董梁  王鹭  孙辉  王妍 《转化医学杂志》2018,7(6):367-370
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在NAFL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中各种物质代谢失调是重要原因。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可调控多种基因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内物质代谢,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作者综述了lncRNA在NAFLD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肝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为主要病理改变。近年来,脂肪肝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患病年龄趋于低龄化,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具体到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明显高于酒精性脂肪肝。了解国际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对遏制脂肪肝的发展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超声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形成情况,探讨NAFLD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NAFLD患者70例(轻度脂肪肝及中度脂肪肝患者各25例,重度脂肪肝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者40例。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脂肪肝进行诊断并测量CIMT,CIMT≥1.2mm者判定为斑块形成。结果 ALT、AST、GGT、DBIL、IBIL、CIMT在健康对照组、轻度脂肪肝组、中度脂肪肝组及重度脂肪肝组中逐渐升高,4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70例患者中,CIMT分别与ALT、AST、GGT、TBIL、IBIL、DBIL显著相关(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斑块形成率与NAFLD患者脂肪肝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存在正相关(P〈0.01)。结论 NAFLD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与CIMT存在正相关;NAFLD患者更易发生AS和形成粥样斑块,脂肪肝的严重程度与斑块形成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摘要目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肝脏疾病,目前尚无筛查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炎(NASH)进展的成本效益的研究。方法在一般人群和筛选出的肥胖或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由第三方付款,运用无创性筛查策略进行年度的成本-效益分析。筛选使用成熟的研究技术,包括NAFLD纤维化评分、瞬时弹性成像(TE)和声学辐射冲击(ARFI)成像检测纤维化的进展(≥F3),以及通过血浆细胞角蛋白(CK)-18的检测来发现NAFLD。对比肝活检和MR  相似文献   

16.
1H-MRS和CT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南  漆剑频  董慧  饶晶晶 《放射学实践》2007,22(12):1322-1325
目的:应用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1H-MRS)技术和CT定量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评价药物疗效.方法:依中华医学会NAFLD诊断标准入选NAFLD患者22例,并与20例健康组对照.两组均行肝脏1H MRS扫描和CT平扫,计算肝内脂质含量(IHCL)和CT肝/脾比值.NAFLD组患者服用肝脂消胶囊8周,检测治疗前后IHCL和CT肝/脾比值的变化.结果:NAFLD组IHCL较正常组明显升高,CT肝/脾比值较正常组明显下降.经治疗后IHCL明显下降,CT肝/脾比值明显升高.结论:肝脏1H-MRS扫描可对肝脏内脂质含量进行准确定量,优于CT平扫.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因此,了解NAFLD的发病机制对于防治该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NAFL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维生素D(vitamin D,VitD)参与NAFLD的发病机制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就VitD在NAFLD的发病机制及作用做一系统综述,为早期诊治NAFLD提高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目的通过脂肪变性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SAF)评分系统来评定是否可以用钆塞酸增强MR成像区分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病人的类型,是单纯脂肪变性还是非酒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icroRNA-122(miR-122)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健康人、高脂血症患者、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y fatty liver, NAFL)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患者血清中miR-122的表达。结果 各组miR-122的表达水平分别为5.94±1.21(2-△△Ct), 5.99±1.03(2-△△Ct), 8.67±0.72(2-△△Ct), 10.55±0.83(2-△△Ct)。高脂血症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miR-122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前两组相比, NAFL和NASH患者血清中miR-122的表达明显逐渐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血清中miR-122的表达量明显升高, 提示miR-122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及进展过程, 可作为诊断和评估组织学病变严重性的一种新的生物学指标, 同时有望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农村社区60岁及以上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特点,为寻求脂肪肝病因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由在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社区服务中心体检的835人为对象,收集资料后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35人群组中NAFLD发病率为30.7%,女性发病率为38.9%,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某农村社区老年人NAFLD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在老年人群脂肪肝发病率与性别、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