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姬旺龙  黄晏   《四川医学》2022,43(4):397-400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成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目前成人房颤患病率在2%~4%[1]。国内研究显示,我国≥35岁居民的房颤患病率为0.7%,≥75岁居民的患病率为2.4%[2]。房颤常诱发心力衰竭、脑卒中及心肌梗死,防治房颤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3]。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社区老年人群心房颤动的患病率以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上海市金山区9个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格检查中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以房颤为主要内容的心血管疾病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研究人群房颤粗患病率为2.78%,标化患病率为3.02%;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 < 0.05);75岁以下各年龄段组男性房颤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 < 0.05);首诊、阵发性、持续性和长程持续性房颤所占比例分别为13.72%、24.15%、7.03%和55.10%;阵发性、持续性和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平均病程为(5.06 ± 5.92)年。房颤患者中有脑卒中病史者占9.61%,而接受华法林治疗者仅占4.92%。结论:上海市金山区9个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房颤患病率以及流行病学特征均与国内外主要研究结果接近,需加强对房颤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75岁以上房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组给予低强度华法林抗凝,对照组给予标准强度华法林抗凝。对两组75岁以上房颤患者给予24个月有效随访,记录各组抗凝效果及华法林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75岁以上房颤患者经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后均顺利完成24个月有效随访(随访成功率100.00%),其中研究组栓塞发生率(17.86%)与对照组(栓塞发生率10.71%)对比结果 P0.05,提示两组抗凝效果均较为理想;研究组华法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21.43%)显著低于对照组(53.57%,P0.05),提示研究组用药安全性较优。结论:对75岁以上房颤患者给予低强度华法林抗凝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Framingham等[1]报道,房颤发病率约0.5%,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中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6%以上.尽管规范使用华法林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或氯砒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但华法林导致的出血并发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本文旨在探讨华法林治疗老年非瓣膜病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4.4预防血栓栓塞目前以脑卒中危险分层作为选择阿司匹林或华法林的标准:存在一个脑卒中中度危险因素[年龄≥75岁(尤其是女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左室收缩功能受损(LVEF≤35%或左室短轴缩短指数<25%),糖尿病]的房颤患者,可选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存在任何1项脑卒中高危因素[血栓栓塞病史(包括有脑卒中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其他部位动脉栓塞),风湿性瓣膜病,人工心脏瓣膜]或2项以上脑卒中中度危险因素患者则应选用华法林;在没有脑卒中风险的房颤患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和风心病.我国房颤的患病率约0.8%,与国外的1%左右接近.其中男性患病率约0.9%,女性患病率约0.7%;35岁以下人群房颤的患病率0.1%,75岁以上3%,患病率随年龄增加显著增加,80岁以上患病率可高达7.5%[1].尽管非药物治疗房颤的方法及成功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药物治疗仍然是大多数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2],现对AF的药物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7.
张敏 《中外医疗》2011,30(21):123-123
目的分析我院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的使用情况,探讨为提高华法林抗凝的使用率和达标率基层医院医生能做什么。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10年6月符合ACC/AHA/ESC抗凝指征的房颤患者60例,对所选病例是否使用华法林抗凝、抗凝达标率及未使用华法林抗凝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房颤患者中使用华法林抗凝者17例,使用率为28.3%,抗凝达标者7例,达标率11.7%。结论我院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使用率、监测率、达标率均较低,医生应提高认识、加强沟通、强化管理,努力提高华法林抗凝使用率、达标率。  相似文献   

8.
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的风险大大提高,这是房颤的最大危害之一.据统计,50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为0.5%,大于80岁近10%[1].  相似文献   

9.
贾茹芹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102-1103
目的:分析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现状,探讨基层医院房颤抗凝治疗存在的问题。方法:对我院136例房颤患者住院及门诊随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1例为慢性房颤,其中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占75例,接受华法林治疗的占36例。未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原因:4例为抗凝禁忌症。38例为医生担心出血并发症和患者不能按要求检测INR和患者的依从性差,这类患者多数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作为替代华法林抗凝的措施。INR达标率33.33%(12例)。结论: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存在应用不足,因而加强医生对华法林抗凝知识的教育及使用安全有效的抗凝新药达比加群酯将会更好地促进房颤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基层医院高危房颤病人抗凝治疗率低的原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高危房颤病人抗凝治疗率低的原因。结果 200例患者中,56%的患者进行了抗凝治疗,其中39.29%的选择应用华法林,60.71%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未抗凝患者血栓的发生率高于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患者血栓的发生率又高于使用华法林的患者。但是使用华法林抗凝的出血率与使用阿司匹林的出血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基层医院对房颤以及抗凝治疗认识不足,对于华法林的使用不熟悉,此外,使用华法林病人怕频繁抽血化验,新型抗凝药价格太贵,大部分老百姓不能承受,医生怕抗凝导致出血引起医疗纠纷也是抗凝治疗率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