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terpyloi,Hp)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altitudepolycythemia,HAPC)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5.5年中对5203例病人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检出HAPC合并消化性溃疡49例(0.94%)。男性44例,女性5例(8.81,P<0.001)。Hp检测采用改良cimtnz染色液染色,凡一处阳性者均按阳性统计。结果49例HAPC患者共查出溃疡71处,溃疡面积直径>1.5cm28处(39.4%),>2.0cm4处(5.6%),其中胃多发性溃疡占24.5%,十二指肠溃疡占20.4%,复合性溃疡占20.4%,胃角溃疡占16.3%。Hp感染率高达89.9%。结论HAPC合并消化性溃疡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体力劳动患病率高;汉族为主,临床症状除上腹痛外,其它症状不典型,上消化道出血是其主要并发症。溃疡面大、溃疡深凹苔厚、愈合慢、易复发的临床特征。探讨Hp感染与HAPC合并消化性溃疡为其发病机制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原藏族与平原汉族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患病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省高原地区藏族人群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的患病情况,并与平原地区汉族人群患病情况比较,为两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1:1的比例,分别选择居住在理塘县(海拔4000m以上)藏族及成都市(海拔500m)汉族被调查者各284人,调查其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测定其血压和血脂。结果与汉族相比,藏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而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明显偏低;藏族人群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低于汉族,但低HDL—C血症患病率高于汉族,混合性高脂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与汉族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应大力加强对高原高危人群的检查及干预,积极开展全民健康教育,降低高原藏族人群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原(海拔3 658 m)不同人群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THS)患者并发症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6年10月-1990年10月采取传统复苏方法(传统复苏组,103例)和1991年10月-2012年10月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综合治疗组,488例)的世居高原藏族、移居高原汉族(移居高原3个月以上)和急进高原汉族(进入高原1周以内)重度THS患者共591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传统复苏组世居高原藏族患者并发症主要有应激性溃疡2例,肺水肿1例,MODS 3例,死亡3例;移居高原汉族患者并发症主要有应激性溃疡9例,肺水肿8例,ARDS 3例,脑水肿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2例,MODS 13例,死亡11例;急进高原汉族患者并发症主要有应激性溃疡5例,肺水肿4例,ARDS 4例,脑水肿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DIC2例,MODS 6例,死亡4例.综合治疗组世居高原藏族患者、移居高原汉族患者、急进高原汉族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传统复苏组相应人群患者. 结论 (1)采用传统复苏方法的高原重度THS患者并发症多、发生早、发生率高、进展快、程度重、死亡率高;而且急进高原汉族重于移居高原汉族和世居藏族.(2)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3)急进高原汉族患者对综合治疗方法的依赖程度大于移居高原汉族患者和世居藏族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移居高原汉族与世居高原藏族正常成人脾脏测值的比较.方法:分别取海拔(2 808~5012)m移居高原汉族503人和世居高原藏族139人成人脾脏B超测值,测其厚度及长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汉族的脾脏厚度与长度平均测值均大于藏族(均P <0.01);汉族的脾脏厚度与长度均值男性大于女性(均P <0.01);汉族脾...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舰员胆汁返流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作者收集了我院1985年5月至1997年5月间的全部800例舰员的胃镜检查资料,并将胆汁返流、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与3122例非舰员对照组作比较,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198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海玉树地区原高原居住和转中度高原居住藏族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116例藏族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原高原居住组(海拔3 800m以上)66例,转中度高原居住组(海拔2 260m)50例,分别进行头颅CT、心脏彩超、颈动脉彩超及24h尿微量蛋白(MA)检查,并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原高原居住组中,男性的BPV各指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高原居住组男性和转中度高原居住组男性、原高原居住组女性和转中度高原居住组女性的BPV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左室重量指数(LVMI)、MA升高的患者,24h收缩压标准差(24h Ssd)和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 Ssd)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树地区原高原居住藏族男性高血压的BPV大于女性,原高原居住和转中度高原居住者的BPV无显著差异。BPV增高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VEGF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影响。方法:实验对象被分为8个组:汉族、藏族、男性、女性的HAPC和各自的健康对照组(HC)。ELISA法测定VEGF。结果:HAPC和HC的VEGF值分别是:74.665±6.295、64.628±5.826、68.146±4.536、59.201±6.467、65.273±2.225、58.995±4.523、60.351±6.207、54.629±4.761。VEGF值,HAPC高于HC,汉族高于藏族、男性高于女性(P<0.05或0.01),有显著性和极显著性差异;在HC中,汉族男性与女性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高原缺氧诱导了VEGF分泌增多,VEGF在HAPC的肺动脉高压、低氧适应调节及并发症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脾脏增大情况及原因。方法:选择1200例世居藏族和646例移居汉族的脾脏超声检测值、血常规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移居汉族与世居藏族相比,男女脾脏增大的发生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脾脏厚径、脾静脉内径和脾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男女之间脾静脉内径和脾静脉血流速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汉族男性Hb、RBC明显高于藏族男性,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藏族男女、汉族男女之间Hb、RBC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原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比较Hct、ηb、PFC、TK和ηp均减低非常显著(P〈0.01)。结论:高原脾脏增大与种族、性别、遗传和生活方式相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高原世居藏族产妇与移居汉族产妇胎盘重量、新生儿体重和胎盘系数,了解高原环境对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检测和比较生活在海拔3480m高原的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初产妇分娩的胎盘重量、新生儿体重及胎盘系数,并与平原汉族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比较移居高原汉族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娩的胎盘重量、新生儿体重及胎盘系数。结果:移居汉族初产妇新生儿低体重出生率显著高于世居藏族(P<0.01);世居藏族初产妇胎盘重量与移居汉族初产妇无显著差别(P>0.05)、新生儿体重高于汉族,差异有显著性(P<0.01);移居汉族初产妇胎盘系数显著高于世居藏族(P<0.05)。移居汉族初产妇胎盘重量和胎盘系数显著高于移居汉族经产妇(P<0.01),二者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别无显著性(P>0.05);藏族新生儿体重与平原汉族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移居汉族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在高原分娩的新生儿体重低于世居藏族和平原汉族,胎盘系数显著高于世居藏族,说明高原环境影响移居汉族胎儿宫内的生长发育。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高原环境对移居汉族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以利于加强移居者围产期保健,降低高原缺氧环境对移居者胎儿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对1991年10月—2004年12月期间有完整病历资料的高原世居藏族、高原移居汉族和高原急进汉族中度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高原藏族、汉族中度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对液体承受能力的差别及对策。作者通过对332例高原世居藏族(A组)、216例高原移居汉族(移居高原3个月以上,B组)和18例急进高原汉族(进入高原1周以内,C组)中度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有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找出他们的早期液体复苏的特点及规律。结果:C组患者早期可耐受晶体液为失血量的(1~1.5)倍,维持血压所需的胶体液用量约为失血量的(1~…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青藏高原世居藏族青少年运动负荷下心、肺功能,以探讨其高原低氧的适应机制。方法:对居住在青藏高原海拔4200m的世居藏族和同龄移居的汉族青少年静息和运动负荷心、肺功能指标进行测定,指标包括CI(心指数)、VO2(氧耗量)、VCO2(CO2排出量)、DO2(氧供给量)、ERO2(氧摄取率)、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等。结果:两组比较,静息状态下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别(P>0.05);但在最大运动负荷状态下,除ERO2外,世居藏族的各项指标均明显大于移居汉族;两组各项指标从静息—运动的变化幅度,世居藏族的CI、VO2、VCO2、DO2明显大于移居汉族(P<0.01,而SO2变化幅度却明显小于移居组(P<0.01)。结论:世居藏族青少年以CI、VO2、DO2为代表的强大的心肺储备功能是他们取得最佳高原适应的基础和保障,这可能是该民族世代生活在高原低氧环境中不断自然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青海省海晏县、玉树县藏汉族代谢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了解高原地区藏、汉族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与相关因素的分析,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海省海晏县、玉树县(平均海拔I〉3000m)584例60岁以上藏、汉族农牧民进行健康体检。将尿酸≥420μmol/L定为高尿酸血症,比较藏、汉族老年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比较高尿酸血症组和尿酸正常组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结果:①老年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3.9%,男性明显高于女性;②藏、汉族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14.4%和1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高尿酸血症组的腹围、臀围、BMI、SBP、DBP、TG、BUN、Cr和HB明显增高,而血氧饱和度(SO2)下降,在藏族人群中尤为明显。同时肥胖症、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明显升高。结论:高原地区老年人高尿酸血症常伴发肥胖、代谢异常和肾功能不全等,肥胖、高血压、低氧血症及红细胞增多与血尿酸水平升高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世居藏族产妇和移居汉族产妇胎盘重量及新生儿体重、胎盘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并以平原新生儿体重为对照,旨在了解高原环境对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作者收集、检测和比较生活在海拔3480m高原的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初产妇分娩的胎盘重量、新生儿体重及胎盘系数,并与平原汉族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比较移居高原汉族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娩的胎盘重量、新生儿体重及胎盘系数。结果移居汉族初产妇新生儿低体重出生率显著高于世居藏族(P<0.01);世居藏族初产妇胎盘重量与移居汉族初产妇无显著差别(P>0.05);新生儿体重高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量世居高原藏汉回族健康大学生的丘脑体积,对比分析高原地区不同民族间、性别间的丘脑体积差异,为完善我国标准脑数据库提供世居高原健康青年人参考数据。方法:采用Siemens 3.0T skaya MR仪,选取世居高原藏汉回族大学生各30名,其中男15名,女15名,共90名,年龄范围(18~22)岁。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T1WI进行图像采集,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族别间的方差分析和性别间的t检验。结果:藏族男性左侧丘脑体积(6.40±0.89)cm3、右侧丘脑体积(5.86±0.43)cm3;藏族女性左侧丘脑体积(5.86±0.43)cm3、右侧丘脑体积(5.61±0.33)cm3;汉族男性左侧丘脑体积(6.02±0.35)cm3、右侧丘脑体积(5.56±0.25)cm3;汉族女性左侧丘脑体积(5.28±0.43)cm3、右侧丘脑体积(4.72±0.30)cm3;回族男性左侧丘脑体积(6.22±0.15)cm3、右侧丘脑体积(6.02±0.04)cm3,回族女性左侧丘脑体积(5.42±0.31)cm3、右侧丘脑体积(5.20±0.20)cm3;丘脑体积在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民族间对比分析中,藏族女性的左侧丘脑体积大于汉族女性,藏族女性的右侧丘脑体积大于汉族和回族女性,回族女性右侧背侧丘脑容积大于汉族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藏、汉族丘脑体积在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民族的丘脑体积左侧大于右侧;藏、汉族的丘脑体积男性大于女性,考虑与性别生理因素有关,但是回族男女的丘脑体积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似乎与生理原因并无关联,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藏族女性的左侧丘脑体积大于汉族女性,藏族女性的右侧丘脑体积大于汉族和回族女性,回族女性的右侧背侧丘脑体积大于汉族女性,考虑原因可能与民族差异有关,尚无相关文献报道,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军人胆汁反流性胃炎或伴消化性溃疡(PU)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南方某部队军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36例,其中,单纯胆汁反流性胃炎7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组),胆汁反流性胃炎伴PU 6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伴溃疡组),取同期收治的60例单纯PU为随机对照(PU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内镜和组织活检,碳-13呼气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化染色法检测HP感染,组织学分析胃黏膜的病理变化。结果 13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PU发生率为47.1%(64/136),HP感染率为44.9%(61/136),胆汁反流性胃炎组、胆汁反流性胃炎伴溃疡组和PU对照组HP感染率分别为31.9%(23/72)、59.4%(38/64)和71.7%(46/60);胆汁反流性胃炎组与后两组HP感染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后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胆汁反流性胃炎伴溃疡组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组和PU对照组(P<0.05);胆汁反流性胃炎组与PU对照组比较,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活动性炎症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胆汁反流和HP感染与军人胆汁反流性胃炎伴PU的发病和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日喀则地区藏、汉两个民族不同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为预防控制乙肝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5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乙肝五项检测的6540例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院就诊行乙肝五项检测的人群中HbsAg阳性率为22.45%,其中藏族男性HbsAg阳性率29.03%,汉族男性19.42%;藏族女性24.62%,汉族女性19.24%.纳入研究的人群中乙肝大三阳率、小三阳率、小二阳率、HbsAb阳性率、乙肝五项全阴率分别为5.96%、10.43%、1.36%、30.32%、38.82%;藏族女性分别为7.92%、9.71%、2.39%、24.87%、43.61%;汉族女性分别为4.41%、9.80%、0.97%、35.04%、34.42%;藏族男性分别为8.47%、12.20%、1.90%、21.39%、42.42%;汉族男性分别为4.42%、10.22%、0.64%、36.30%、35.82%.我区为乙肝高流行地区,以"乙肝小三阳"为主要模式.藏族HbsAg阳性率和乙肝大三阳率明显高于汉族,HbsAb阳性率明显低于汉族.藏族2~18岁组乙肝大三阳率10.26%,小三阳率5.02%,小二阳率6.11%,HbsAb阳性率26.86%,全阴率42.36%;19~35岁组分别为9.05%、10.99%、1.95%、24.42%、40.95%;36~54岁组分别为6.7%、14.23%、0.48%、19.62%、44.38%;54岁以上组分别为4.1%、16.41%、2.56%、14.87%、46.67%.藏族18岁以下组乙肝大三阳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日喀则地区为乙肝高流行区,区内藏族人群乙肝流行率高于汉族人群,预防和治疗乙肝的重点应放在18岁以下藏族人群.  相似文献   

17.
拉永 《武警医学》2000,11(8):477-477
长期高原缺氧环境 ,使人体生理学和组织学发生诸多改变 ,这些改变不仅预期的表现在高原人体格上的桶状胸 ,杵状指等方面 ,还表现在身体的许多部位 ,包括呼吸循环 ,消化 ,神经等等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本文对我院 1 996~1 998年经超声诊断藏汉族 1 1 0例脾脏肿大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高原缺氧环境对脾肿大的影响以及脾肿大的生理属性。1 资料和方法3 0 0例受检者 ,既往无肝病及原发脾脏疾病 ,无多血症等病史。汉族 1 50例 ,男性 1 0 0例 ,女性 50例。藏族 1 50例 ,男性1 0 0例 ,女性 50例。其中 ,军人 60例 ,教师 1 2 0例 ,职工 1 2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高原地区藏、汉妊高征患者血中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水平。方法 选择高原地区藏族妊高征患者 18例 ,汉族妊高征患者 2 1例 ,正常晚期妊娠妇女 2 2例 ,正常健康女性 2 0例 ;采集空腹静脉血 ,应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根还原酶与Griess反应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受检者血浆中内皮素及一氧化氮含量。结果 高原妊高征患者血浆中内皮素及一氧化氮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妇女及正常非妊娠妇女 (P <0 .0 5或P <0 .0 1) ,正常妊娠组血中内皮素及一氧化氮含量高于正常非妊娠妇女 (P <0 .0 5或P <0 .0 1) ,汉族妊高征患者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显著高于藏族妊高征患者。结论 高原地区汉族妊高征患者内皮素及一氧化氮含量增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在高原地区(海拔>3 658 m不同人群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综合治疗的特点。作者选取了481例除休克和创伤外无明显的其它系统疾病的中度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其中男212例,女64例;平均年龄37.1岁。将其分为高原世居藏族(A组,n=276)、移居高原汉族(B组,移居高原>3个月,n=189)和急进高原汉族(C组,进入高原1周以内,n=16)对其救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综合治疗措施主要有:①早期适量个体化液体复苏;②尽早输注浓缩红细胞、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③减轻创伤应激、积极保护胃肠道功能、预防全身和局部感染的发生;④减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研究Cox17基因拷贝数在世居藏族、移居汉族、平原汉族中的变化,旨在探讨其拷贝数变化与高原习服的关系。作者随机选取已经获得高原适应的世居藏族(n=20)、完全高原习服的移居汉族(n=20)及未到过高原的平原汉族(n=18)健康青年男性作为受试者,世居藏族受试者3代均为藏族,在西藏高原地区(3 658m)出生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