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再给予高压氧治疗.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进展性神经功能恶化(PND)对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9年3月—2014年3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确定并分析内分水岭梗死、外分水岭梗死及混合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特征。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分。应用单因素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同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ND与脑分水岭梗死90d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89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其中外分水岭梗死患者43例,内分水岭梗死36例,混合分水岭梗死1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内分水岭梗死及混合分水岭梗死PND发生率明显高于外分水岭梗死[分别为36.1%(13例)、50.0%(5例)、16.3%(7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28例(31.5%)患者90 d预后不良,90d mRS为(3.4±1.0)分。预后不良患者梗死类型与预后良好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中,以内分水岭梗死患者较多,占50.0%(14例),而预后良好患者中,以外分水岭患者较多,占57.4%(35/61)。预后不良患者PND发生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57.1%(16/28)比14.8%(9/6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过校正混杂因素后,PND与脑分水岭梗死90d预后不良独立相关(OR=6.969,95%CI:2.451~19.869;P0.01)。结论相比于脑外分水岭梗死,梗死部位累及内分水岭的患者较易发生PND,且PND与90d预后不良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急性期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照《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4)》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次/d,静脉输液)治疗,治疗前后两组进行比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BI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BI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对照组[(4.61±0.96)分]显著高于治疗组[(1.77±1.34)分,t=14.316,P0.001],治疗组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其可能是通过改善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抑制自由基等发挥药理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银杏叶提取物2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奥扎格雷钠80 mg静脉输注,每日2次;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0.2 g,每日3次口服,疗程2周。治疗结束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王英  官瑞磊  谭军 《内科》2021,(3):299-302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和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  相似文献   

6.
进展性脑卒中(SIP)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并不少见临床类型,有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备受临床关注,现将本院近年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丁苯酞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90例,男54例,女36例,年龄46~78岁,平均(55.82±11.31)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治疗急性脑梗死联合使用尤瑞克林与丁苯酞注射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期间因急性脑梗死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共有84例,按照患者入院的顺序对其进行编号,奇数号有42例患者将其纳入对照组,对该组患者单一使用尤瑞克林治疗;偶数号有42例患者将其纳入研究组,对该组患者联合使用尤瑞克林与丁苯酞...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的病人随机分为单独使用依达拉奉治疗组(对照组,44例)和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14 d和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H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两组治疗后14 d9、0 d 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减低治疗后14 d和90 d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已趋于年轻化。丁苯酞软胶囊是一种新型的抗脑缺血药物,可通过解除脑血管痉挛,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抑制TXA2的合成,清除自由基等多个环节阻断脑缺血引起的病理生理发展,调节脑的能量代谢,增加缺血区血流量,缩小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从而改善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针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7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NIHSS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23.4±3.9)分,(34.6±10.1)分,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23.3±4.1)分,(35.0±9.8)分,观察组治疗后为(8.4±4.0)分,(85.3±10.0)分,对照组治疗后为(13.2±3.7)分,(71.2±7.8)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的更加明显(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19%、75.6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14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200mg,每日3次。20d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和3个月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4周、3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1].超早期溶栓治疗虽然有效,但是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超过溶栓治疗时间窗,且老年患者生理储备功能低下,伴发疾病多,多数不适宜溶栓,故急性期缩小梗死灶面积、挽救病人的神经功能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丁苯酞是近年来研发的一种新型抗脑缺血药物,能改善缺血区微循环,保护线粒体,对抗自由基,改善缺血区的能量代谢,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我科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糖尿病(DM)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合并DM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常规给予抗血小板、降糖、活血化瘀等治疗效果差,如何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其复发率及病死率,是临床治疗问题.丁苯酞可以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保护线粒体功能,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本文就合并(T2DM)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丁苯酞与阿替普酶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对患者脑血管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阿替普酶,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阿替普酶+丁苯酞,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6h、24h、7d后,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18~9. 72,P 0. 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8例(96. 00%),对照组为42例(84. 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00,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CVR)、平均血流速度(MFV)水平高于对照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 70~12. 77,P 0. 05)。结论丁苯酞与阿替普酶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脑血管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保护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丁苯酞治疗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病人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印象变化量表(CIBIC-Plus)、老年性痴呆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CIBIC-Plus、ADAS-cog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MMSE和MoCA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R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Lp-PLA2、MMP-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每组46例。依达拉奉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和丁苯酞治疗,共治疗90天。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评估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应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 R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价神经功能。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依达拉奉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显著低于依达拉奉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m RS评分低于依达拉奉治疗组(P0.05),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依达拉奉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显著降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改善其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01~2017-06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达拉奉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和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2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临床疗效以及脑梗死灶体积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较依达拉奉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基本治愈10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4例,无变化3例,恶化2例,依达拉奉组分别为4例、7例、13例、10例和6例,联合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依达拉奉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脑梗死灶体积缩小(P0.05),且联合组缩小体积明显大于依达拉奉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急性脑梗死后梗死体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4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给予规范治疗,联合治疗组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并服用丁苯酞软胶囊,均治疗14d,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I指数评分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