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肺栓塞(PE)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最危险的并发症,是临床上猝死的常见和重要原因。据文献报道,肺栓塞患者的栓子大多来源于DVT,占50%~90%。所以应对DVT患者给予足够的重视。该文对近一年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的两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的护理进行记录。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3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栓塞 (pulmonaryembolism ,PE)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veinthrombosis ,DVT)常见的并发症 ,近年来 ,随着DVT发病率的增高 ,PE的发病率也急剧上升。我院自 1998年 3月~ 2 0 0 3年 3月治疗DVT 4 98例 ,并发PE 33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 33例 ,男 30例 ,女 3例。年龄 2 0~ 6 5岁 ,平均 4 5 .2 8岁。DVT部位 :左下肢 2 4例 ,右下肢 7例 ,双下肢 2例。分型 :混合型 18例 ,周围型11例 ,中央型 4例。DVT发病 1个月内发生PE 2 4例 ,1~ 2个月发生PE 4例 ,2个月后发生PE 5例 ,最长者发生DVT 1年后又并发…  相似文献   

3.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DVT发病率的增高,PE的发病率也急剧上升。我院自1998年2月~2004年3月治疗DVT 596例,并发PFA7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例1 男,12岁,学生。7d前感右下肢肿胀、疼痛,逐渐加重,气憋,咯血2次,量约50ml。于1997年3月27日以右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收住普外科。查体:急性病容,呼吸急促,紫绀,体温39.5℃,心率165次/min,血压16.0/8.70kPa,心脏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有少量湿口罗音。入院后急查血常规:Hb110g/L,WBC28.9×109/L,N0.81,L0.17,M0.02。ECG示:窦性心动过速。胸片示:双上肺浸润性肺结核改变,以左上肺为主,左侧少量胸腔积液。血气:…  相似文献   

5.
杨莉  张素荣 《吉林医学》2013,(29):6189-619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减少肺栓塞发生的护理措施。方法:根据护理参与情况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所有患者都采用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死亡患者,治疗组的肺栓塞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发生的高危因素,严格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周围血管回流障碍性疾病,其急性期可因血栓脱落而发生致命性的并发症——肺栓塞。我们自1990年8月~1997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了1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根据“全国第四届中西医...  相似文献   

7.
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 ,也是引起肺动脉栓塞 (PE)的重要原因之一。 DVT与 PE是静脉血栓塞病的不同临床表现 ,常合并发生 ,虽然二者的治疗方法、用药剂量相似 ,但如 DVT治疗不当则易并发 PE。我科1999年 10月收治了 1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 ,2 9岁 ,因右上腹痛 5 d,腹部 B超示慢性胆囊炎并胆囊息肉 ,于 1999年 10月 2 5日入院 ,查体后除右上腹部轻度压痛外未发现异常。该患者入院前 8个月曾做过剖腹产 ,产后休息 6个月 ,母婴健康情况良好 ,否认家族有类似疾患史。入院后各项检查及腹部 B超除了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寻建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肺栓塞(PE)的小型猪模型的方法.方法15只小型猪随机分为3组(A、B、C).每组通过结扎双侧股静脉并注入氨甲苯酸以获得DVT模型,并经B超证实;3组实验猪分别于建模后第1、4、7天拆除双侧结扎线,并洗脱一侧股静脉内自体血栓后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若无肺栓塞影像学证据,则经头静脉注入体外制备的血栓后再次行CTA检查,7d后将小型猪处死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2只小型猪因严重肺炎排除,其余13只中11只DVT合并PE建模成功并经病理证实,建模即刻成功率73.33%(7d后成功率53.33%),其中B组建模成功率为100%.其中11只DVT在B超上表现为股静脉腔内的条索状低回声;PE在CTA上表现为肺动脉主干或分支的充盈缺损及截断.病理检查示肺动脉内见混有明胶海绵和自体血栓的栓塞物.结论下肢DVT合并PE小型猪模型可成功建立;B超和CTA检查可以较好的评价DVT和PE.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或肺栓塞的120例患者行320排动态容积CT下肢深静脉和肺动脉成像。结果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84例,肺栓塞46例,其中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存在者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直接征象主要表现为管腔中央类圆形、长条形不均匀低密度性充盈缺损。肺栓塞的直接征象主要表现为肺动脉管腔内充盈缺损和管腔完全阻塞影像。结论 320排CT动态容积扫描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肺栓塞(PE)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最危险的并发症,是临床上猝死的常见和重要原因。据文献报道,肺栓塞患者的栓子大多来源于DVT,占50%~90%。所以应对DVT患者给予足够的重视。该文对近一年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的两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的护理进行记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与肺栓塞(PE)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下肢DVT引起的非高危型PE患者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DVT的诊断方式为HDI 5000超声诊断仪。结果 PE危险分层、性别等因素的DVT引起非高危PE患者CT阻塞系数(computerized tomographic obstruction in-dex,CTOI)的相关因素,其中上述两个因素中PE危险分层是非高危PE患者CTOI的危险因素,性别是非高危PE患者CTOI的保护因素。结论 DVT引发PE的几率甚高,需予以重视,特别对于PE危险分层级别高的人和女性患者而言。对于已经确诊的由下肢静脉血栓引发的有症状性PE的患者而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39例患者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及后重建技术,观察肺动脉栓子累及的部位和影像学表现。结果:39例患者中右肺动脉主干栓塞4例,左肺动脉弓3例,右上肺动脉6例,右下肺动脉10例,左下肺动脉16例。其征象有局部肺纹理稀疏纤细、肺动脉扩张、"马赛克"征、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肺动脉局限性密度增高、肺梗死灶。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无创、快速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患者的防治及护理措施。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医院颅脑外伤昏迷患者86例,均择期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2组干预前后血栓前状态,发放Wells评分LDVT量表和Geneva评分肺栓塞量表,记录LDVT、肺栓塞发生率。结果 2组干预前后抗凝血酶(AT)无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纤维蛋白原(Fbg)、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AT、D二聚体(D-D)、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改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DVT、肺栓塞发生率为4.6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期间给予预见性护理,可改善血栓前状态,预防LDVT、肺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CTPA)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两种型号螺旋CT机对临床拟诊肺动脉栓塞的39例患者进行检查。以不同层厚进行胸部增强螺旋扫描并行平面重建(MPR),对重建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32例。对于主肺动脉及肺叶动脉栓塞,3种图像检出结果一致,对于肺段以下动脉栓塞的显示,层厚1mm优于3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观察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围,而且检查及时、方便、无创,便于复查对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护理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7月到2015年1月我院老年内科就诊的120例脑梗死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干预组(各60例),测量并分析各组的大、小腿周经差、全血粘稠度、血小板计数、护理期间的DVT发生率等.结果 二组患者经不同方案护理第7d后干预组DVT发生率(3.33%)明显较常规组低(11.67%)(P<0.05),护理第14 d后干预组DVT发生率(3.33%)明显较常规组低(16.67%)(P<0.05).二组患者经相应方案护理后,干预组和常规组与护理前大、小腿周径血流变化及凝血指标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干预组各指标降低较常规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早期的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DVT的发生率,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B-Flow技术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疾病诊断中的准确性和优越性.方法 采用B-Flow显示模式对24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疾病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分别用B-Flow、2D-B、CDFI和PD等4种显示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4例病例中,B-Flow显示在血管内见低回声或中等回声,充填或部分充填血管腔,并能清晰地显示血栓形态、大小、血栓与管壁的关系,无血流外溢伪像.完全性栓塞血管段内无B-Flow信息显示,不完全性栓塞血管段内B-Flow信息变窄或表现为细窄不规则间断性血流信息.结论 B-Flow技术具有高分辨力和全景显示功能,在2D-B、CDFI、PD检查基础上能提供更多和较准确的信息,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疾病是一种新型有价值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背景 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肺动脉栓塞(PE),而对于这类高危人群置入可取回型下腔静脉(IVC)滤器既能预防PE的发生,又可在不需要时进行收回。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合并DVT患者置入IVC滤器预防围术期PE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1年1月-2007年12月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合并DVT未置入IVC滤器(因本院2008年之前未开展该类技术)的患者1 062例定义为对照组2,均经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2008年1月-2017年1月明确诊断为下肢骨折合并DVT患者1 711例,其中843例患者置入可取回型IVC滤器,定义为滤器组;排除231例置入永久型IVC滤器患者,未置入IVC滤器患者637例,定义为对照组1。比较患者PE发生率、病死率,IVC滤器置入、抗凝治疗情况,IVC滤器置入后相关并发症。结果 对照组1、对照组2 PE发生率、接受抗凝治疗患者PE发生率、有抗凝治疗禁忌证患者PE发生率、病死率高于滤器组(P<0.05)。滤器组患者均成功置入IVC滤器,滤器均放置在正确位置,其中244例(28.94%)发生滤器倾斜,700例(83.04%)无抗凝治疗禁忌证,置入滤器后行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对照组1中25例(3.92%)因有抗凝治疗禁忌证并拒绝放置滤器,围术期未给予抗凝治疗。对照组2中接受抗凝治疗共924例(87.01%)。发生与手术相关气胸1例,发生穿刺点血肿2例,未发现动静脉瘘形成,发生滤器向心脏方向移位6例,其中在取出滤器过程中出现腔静脉损伤3例,对腔静脉局部切割长度<2 cm 2例,出现IVC穿孔1例,出现直径约3 cm的造影剂外溢区域,滤器取出过程未发生PE。251例(29.77%)患者在滤器取出前发现捕获栓子,其中122例(14.47%)捕获栓子较大(直径>1 cm),129例(15.30%)捕获栓子较小;19例患者IVC被捕获的大量栓子堵塞。Optease?滤器除了1例因腔静脉造影发现滤器上有较大栓子外,其余滤器(n=218)均按照疗程取出。滤器置入时间10~17 d,平均(13.9±4.8)d。Celcet滤器共放置625例,其中578例进行了滤器取出,566例(97.92%)成功取出,滤器体内留存时间12~52 d,平均(15.8±12.1)d。结论 下肢骨折合并DVT患者置入可取回型IVC滤器可能是预防其围术期发生症状性或致死性PE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面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多层面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术和临床确诊的PE患者影像资料,其中12例采用常规螺旋平扫和螺旋增强扫描,15例采用了回顾性的心电门控技术和分段数据采集方式。结果27例PE患者常规多层面螺旋肺动脉血管造影术和心电门控多层面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术都能明确诊断,但心电门控多层面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术图像更清晰,避免了心脏和大血管搏动伪影的干扰,能显示更细肺动脉的栓塞。结论心电门控多层面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术图像清晰,可作为PE检查的首选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