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髋臼发育不良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手髋臼发育的变化,探讨髋臼发育不良的演变特点。方法:117例(161髋)平均7.4年追踪观察,采用连续X线片,观察髋臼指数、臼头指数、Sharp角、ACM角、前倾角及髋九硬化带的形态变化,同时对股骨头中心距离差进行了测定。结果: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髋臼随年龄增长逐渐恢复,以复位后1年最为明显,复位后3年趋于平稳。髋臼发育不良,复位前髋臼指数为39°以上,复位后髋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发育性髋脱位复位后粗大圆韧带所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机理。方法:对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股骨头坏死,术中发现为粗大圆韧带所致者8例进行了回顾性观察,通过系列X线片,测定髋臼指数、臼头指数、髋臼形态及股骨头的发育情况,并对术中所见综合分析。结果:复位后股骨头、髋臼不发育或发育缓慢,股骨头变扁且以内下方明显,髋臼指数恢复缓慢,最终以股骨头坏死、半脱位、髋臼发育不良为特征。术中见有明显增宽、增厚的圆韧带嵌于头臼之间,股骨头中心及内下方变扁且有圆韧带压痕;术后受压的股骨头逐渐膨起。结论:巨大间置物——粗大圆韧带是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股骨头坏死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应通过影像检查在复位前辨认,作为手法复位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3.
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发育性髋脱位(DDH)手术治疗后再脱位原因和预防措施,提高DDH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1例经过手术治疗后发生再脱位DDH患儿的术式、X线片资料和翻修手术中的发现进行回顾性总结,X线片资料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再脱位的术式:Salter骨盆截骨术12例,Pemberton骨盆截骨术26例,骨盆联合截骨术3例,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31例.术后应用下肢关节康复器(CPM)行功能训练开始时间:术后两周6例(2~2.5岁)、术后3~4周11例(大于3岁).翻修手术前髋臼指数25°~27°15例、28°~32°26例,股骨颈前倾角55°~75°41例,颈干角大于150°16例,髋臼缺损11例.翻修手术中发现髋臼前缘缺损6例,后缘缺损6例,髋臼浅短21例,髋臼后外缘缺损8例.股骨头嵌于外侧5例,髂胫束紧张35例,髂腰肌腱紧张25例,髋关节囊在假臼后上部19例,关节囊后缘向内腔突出15例,髋臼横韧带紧张15例,髋臼内有瘢痕组织充填41例.翻修手术行髂胫束松解35例,髂腰肌腱松解25例,髋臼横韧带切断15例,髋臼内瘢痕组织刮除41例,髋关节囊假臼部剥离19例.骨盆联合截骨术35例,Pem-berton骨盆截骨术6例.髋臼后缘植骨6例,髋臼后外缘植骨8例,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纠正前倾角41例.翻修手术后髋臼指数小于20°~25°37例、26°~28°4例,股骨颈前倾角15°~25°38例、30°~35°3例.经6个月至7年的随访,发生再脱位后缘缺损1例,股骨颈前倾角35°1例),髋关节功能活动小于90°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表现9例,双下肢不等长4例(后期行患肢胫骨延长2例,股骨延长2例).结论 DDH手术治疗后再脱位可能原因:①髋臼缘缺损和股骨颈前倾角和颈干角过大使髋关节不稳定,病理性组织阻碍复位;②术后髋关节固定不当及过早活动髋关节.再脱位预防措施:①根据患儿年龄、术前影像学资料和术中复测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和注重手术细节,修补髋臼缘缺陷和纠正股骨颈前倾角和颈干角,充分处理关节囊及周围组织的继发病变;②骨盆联合截骨髋臼旋转和植骨修补髋臼缘缺损增加对股骨头的复盖,以及术后正确和适当固定时间.  相似文献   

4.
关节镜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男2例,女8例;年龄8~26个月,平均13个月,单侧6例,双侧4例,共14侧髋。闭合复位外固定后再脱位4例5侧髋;闭合复位后安全角度小、不稳定4例6侧髋;闭合复位困难2例3侧髋。关节镜下观察妨碍复位的因素并清理髋臼。结果关节镜下观察到妨碍复位的主要因素有:盂唇增厚内翻5侧髋;圆韧带肥大4侧髋;髋臼横韧带增粗突出2侧髋;盂唇增厚内翻,圆韧带肥大与髋臼横韧带增粗突出同时存在3侧髋。所有病例髋臼内都有纤维脂肪组织充填。10例患儿复位外固定后髋关节位置好,CE角15.5°~18°(平均16.5°)。经平均随访38个月(29~54个月)无再脱位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生。结论关节镜可直视下观察妨碍股骨头复位的因素,彻底清理髋臼,提高了复位的成功率,降低了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发生率,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DDH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通过动物模型,探讨发育性髋脱位股骨头表面应力的变化及对前倾角改变的影响.方法 7只西藏小型猪,通过手术制作出左髋关节髋脱位模型,右侧作为对照组,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3个月不同时间分别行骨盆X线检查,测量双侧sharp角及臼头指数,比较术后不同时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另分别于术后当天、术后1个月、3个月将实验动物行骨盆及下肢CT检查,收集数据,制作髋脱位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实验侧股骨头表面与对照侧应力分布的变化特点.结果 术后当天实验侧较对照侧sharp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3个月实验侧较对照侧sharp角增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当天、术后1个月、3个月实验侧头臼指数较对照侧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侧对比显示随着脱位时间的延长,实验侧sharp角逐渐增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臼指数随着脱位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限元股骨头表面应力分析结果提示:术后当天、术后1个月、3个月实验侧与对照侧股骨头内侧相同检测位点应力分布值比较,实验侧检测位点应力分布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脱位时间的延长,实验侧殷骨头内侧相同观察点应力值不断加大,相同位点应力分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倾角加大及股骨头及髋臼的变形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或与股骨头表面应力分布改变有较大关系.提示在临床工作中早期发现早期手术、以及手术中纠正前倾角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脱位(DDH)髋关节结构内髋臼软骨细胞凋亡与髋臼软骨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出生4周的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雌雄兼用,采用兔后肢屈髋伸膝位管型石膏固定制作DDH大耳白兔模型,右后肢管型石膏固定为实验侧,左后肢不作处理作为对照侧。固定前和固定8周摄骨盆正位X线片,根据实验侧Shenton线不连续及股骨头脱位于Perkin方格外下及外上象限判定是否造模成功。观察造模成功的12只大耳白兔双侧髋臼形态、软骨细胞变化、细胞凋亡以及Bel-2表达情况。结果DDH造模成功率60%(12/20),实验侧髋关节X线片显示,髋臼上缘变钝,股骨头向Perkin方格外下或外上象限脱位,实验侧髋臼指数较对照侧明显增大(P〈0.05)。实验侧髋臼变窄且有较多软组织填充,髋臼软骨色暗。软骨细胞稀疏,排列混乱。电镜下细胞染色质边集、固缩,核形不规整,细胞质内出现空泡结构。实验侧髋臼软骨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侧(P〈0.05),实验侧髋臼软骨细胞中Bcl-2较对照侧呈低表达(P〈0.05)且细胞凋亡率与Bcl-2低表达呈正相关。结论DDH髋关节结构内髋臼软骨过度细胞凋亡和凋亡因子Bcl-2低表达可能参与了DDH髋臼软骨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8.
努力实现发育性髋脱位的新生儿筛查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发育性髋脱位是最常见的四肢畸形 ,我国发病率尚无全面普查资料 ,各地区不同 ,上海为 0 .91‰ ,北京为 3.8‰ ,沈阳为 1.75‰ ,香港为 0 .0 7‰。 1992年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会将先天性髋脱位改名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evelopmentdysplasiaofthehip ,DDH) ,我院 1988年发表的胎儿髋关节形态学发育变化的观察一文已明确提出 ,本病发生与后天因素密切相关是可以预防的。从发育性髋脱位的治疗来看 ,通常 3岁以下可以手法复位 ,超过 3岁者均需手术治疗 ,随着年龄的增加 ,疗效越差 ,既或婴儿期治疗成功 ,亦应加强髋关节的保护 ,不能从事剧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婴幼儿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髋关节形态学的变化。方法 对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 117例 ,共 16 1髋进行平均 7.4年的随访。临床上对髋关节功能和肌力进行了测定 ,对复位前后系列X线片进行了观察 ,正常侧作为对照组 ,X线观察的指标有 :髋臼指数、臼头指数、股骨头发育情况及髋关节间隙等。结果 全部病例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及肌力与对照组无差异。在X线上有 131个髋关节的发育与对照组的发育无差异 ,其中有 2 3髋在复位后 6个月去掉金属外展固定支架时出现了半脱位及关节间隙增大的改变 ,经平均 3年左右观察 ,逐渐恢复发育至正常。脱位侧股骨大转子骨骺出现时间比对照组延迟 1年左右。结论 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出现的半脱位及关节间隙增大不应急于手术 ,因其有逐渐发育至正常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80例发育性髋发育不良患儿的系列X线片,其泪点影出现时间在正常侧为1岁,而脱位侧泪点的出现明显延迟,往往在股骨头复位后才能出现,并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变窄。测量了部分患儿正常侧的泪点宽度,用统计学方法证实泪点宽度随年龄增大而变窄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闭合复位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DDH)的长期随访结果,评估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AVN)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DDH闭合复位后81例(106髋)进行平均3.6年的随访,Kalamchi and MacEwen分级评定缺血坏死,总结临床记录和影像学资料,统计分析缺血坏死的相关因素.结果 106髋中39髋发生缺血坏死(36.8%).其中,股骨头骨化中心发育基本正常的59髋中,7髋发生缺血坏死(11.9%);骨化中心发育偏小的40髋中,27髋发生缺血坏死(67.5%);骨化中心延迟未出现的7髋中5髋发生缺血坏死(71.4%).脱位程度越高发生缺血坏死的风险越大(P<0.05).其他因素:性别、复位年龄、石膏固定类型、内收肌合并髂腰肌切断与缺血坏死的发生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脱位,股骨头骨化中心发育延迟和高脱位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2.
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学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Salter骨盆截骨术在学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儿中的治疗指征和手术要点,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术早期干预“学步期”DDH患儿的重要意义。方法2002年12月-2005年12月,采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DDH患儿29例,3例为多关节挛缩。男8例,女21例;年龄12~18个月,平均16.59个月;双侧12例,左侧11例,右侧6例。共计手术31髋,全脱位25髋,半脱位6髋。所有病例完善术前检查后不作牵引直接行Salter骨盆截骨术。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2个月,双下肢皮肤牵引,床上关节活动1个月后下地负重行走。结果所有病例术后2个月,6个月,1年,之后每年1次连续随访。随访6442个月,平均21.76个月。X线疗效按照Severin分级:Ⅰ级28髋,Ⅱ级3髋,Ⅲ级0髋。临床疗效优28髋,良3髋,可0髋,差0髋。结论根据国外的报道和我们的经验,对12~18个月处于“学步期”年龄段的全脱位和严重半脱位类型的DDH患儿采用Salter骨盆截骨术与保守治疗相比,可以在确保髋关节有效复位的同时,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避免二次手术,缩短疗程,对多关节挛缩髋脱位也具有良好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Pavlik吊带早期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Pavlik吊带早期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2007年,应用Pavilk吊带早期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78例,57例资料完整,随访超过1年.其中,男19例,女38例,单侧34例,双侧23例,总共80例异常髋关节(左侧44髋,右侧36髋),平均诊断时间66.8d(5~122d).超声波分型:Graf Ⅱa/b17髋,Ⅱc 34髋,Ⅲ及以上29髋.治疗采用Pavlik吊带,定期超声波观察及吊带调整,至超声波正常后维持4周.若Pavlik吊带3周,超声波指标未好转,改用石膏治疗.随访最少至1岁,摄片评价髋关节发育情况及股骨头骨骺变化.结果 Pavlik吊带应用最短3周,最长5个月.21例(28髋)Pavlik吊带治疗直至超声指标正常,26例(38髋)Pavlik吊带使用超过年龄8个月后,继续使用支具治疗;4例(5髋)Pavlik吊带治疗超过年龄6个月后,改换石膏治疗;6例(9髋),3周后中断Pavlik吊带治疗,改换石膏固定.Pavlik吊带治疗总有效率82.46%.无股骨头AVN发生.7例(10髋)随访时髋臼指数大于25°;3例(4髋)随访至18个月,因AI大于25°,Shenton线连贯欠佳,接受了囊外Salter骨盆截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比率为5.26%.结论 Pavlik吊带早期治疗DDH显示,初始病变严重、治疗年龄超过7周将影响预后.超声波监测是做好早期治疗工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The use of MRI scanning has been described after open reduction of the hip in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 to check hip position, but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reported after open reduction with femoral osteotomy and the use of metalwork. We report a prospective study to determine whether MRI scanning can be used to confirm satisfactory reduction of the hip following surgery for DDH,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metalwork in the proximal femur. MRI scans were performed in 12 consecutive children, and all gave diagnostic information indicating satisfactory reduction. Sedation was not required and the mean scanning time was 3 min 45 s. Satisfactory images, the lack of need for sedation, comparable time and cost to CT scanning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 lack of exposure of the child to ionizing radiation make MRI a most appealing method for imaging. We therefore recommend it as the investigation of choice in this patient group.  相似文献   

15.
目的:开发一种非侵入性数字声波技术,反映髋关节的结构特征,用于新生儿髋发育不良的早期筛查,方法:应用包括有刺激系统、传导系统和带有双通道数字过滤程序数据分析系统的数字声波技术,测量分析了90例正常新生儿两侧髋关节声波信号相关性(CF)和声强差异(D),并初步对16例1-60岁月婴幼儿进行相应测量,并对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在160-315Hz范围,两侧髋关节声波信号相关性;正常组CF>0.94,髋发育不良组中有6例CF<0.8,声强差异;正常组D<2dB;髋发育不良组均明显大于正常,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统计学处理还表明,以声强差异2dB为临界点,灵敏可以达到100%。结论:该声波技术提供了一个用数字客观评估髋关节声波信号的实用方法,可于新生儿髋发育不良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6.
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6岁及以上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39例(48髋),平均手术年龄8.5岁,有8例(11髋)为手术后再脱位的患儿.手术方式有Salter骨盆截骨术4例(6髋),Pemberton髋周截骨术19例(22髋),Dega截骨术12例(16髋);Westin截骨术4例(4髋).其中髋臼软骨有明显缺损,软骨下松质骨部分裸露23例(28髋),取自体股骨近端游离骨膜移植修复.全部病例均行股骨粗隆下去旋转短缩截骨,短缩2~4.5 cm(平均2.8 cm);去旋转25°~45°(平均32°),保留股骨颈前倾角10°~15°,股骨截骨处以鹅头钉或四孔钢板固定.结果 术后获得随访36例(45髋).随访时间5~10年(平均7.2年).随访结果按Mckay临床疗效标准,优17髋(37.8%)、良18髋(40.0%)、可6髋(13.3%)、差4髋(8.9%),优良率达77.8%;按Severin X线评定标准,优19髋(42.2%)、良17髋(37.8%)、可7髋(15.6%)、差2髋(4.4%),优良率达80.0%.术后髋臼指数平均降至18°;CE角平均30°;髋臼覆盖率达平均95%.术后半脱位2例(4.4%),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8.9%),髋关节功能障碍(屈曲<60°)6例(13.3%).结论 大龄儿童DDH病理改变复杂,术前应根据X线片、CT等检查予以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术中松解内收肌和髂腰肌,联合股骨短缩去旋转截骨术,力争达到头臼中心性复位,并在此基础上重建髋臼;对关节软骨面缺损明显者,可移植自体游离骨膜予以修复;术后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持续被动活动等,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再脱位、关节僵硬、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2~6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儿童一期行切开复位+ Salter骨盆截骨+股骨近端截骨术的联合手术方法的临床和影像学的随访结果,探讨2~3岁行一期联合手术是否会增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的风险.方法 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一期行切开复位+ Salter骨盆截骨+股骨截骨术的联合手术,年龄在2~6岁之间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共31例(45髋),进行临床功能和影像学的随访研究.所有患儿按照手术时的年龄分为两组,1组为≤3岁(28髋),2组为>3岁(17髋).根据T(o)nnis分型,Ⅲ型30髋(1组21髋,2组9髋),Ⅳ型15髋(1组7髋,2组8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级评价采用Kalamchi-MacEwen分型,临床功能结果采用McKay评分标准.结果 患儿手术时平均年龄为(37.22±11.60)个月.术后随访(5.93±0.76)年.最终随访时拍摄的骨盆X线正位片,采用Kalamchi-MacEwen分型判定未发生AVN共31髋(68.2%),发生AVN共14髋(31.1%).1组共19(67.9%)髋未发生AVN,共9髋(32.1%)发生AVN.2组分别为12髋(70.6%)和5髋(29.4%),两者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560).在1组发生AVN的患儿中,Ⅰ型4髋(44.4%),Ⅱ型1髋(11.1%)Ⅲ型3髋(33.3%),Ⅳ型1髋(11.1%),2组分别为Ⅰ型3髋(60%),Ⅱ型1髋(20%),Ⅲ型0,Ⅳ型1髋(20%).根据McK-ay评分系统,优秀33髋(73.3%),良好7髋(1 5.6%),一般4髋(8.9%),差1髋(2.2%).两者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944).所有45髋中,只有1例出现半脱位行二次手术,再手术的发生率为2.22%.结论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儿童在2~6岁时行一期联合手术长期随访的临床功能和影像学结果是满意的.儿童在2~3岁时行一期联合手术并没有显著增加AVN的发生,并获得良好的髋关节临床功能.这说明2~3岁时行一期联合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求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hip,DDH)和对照组儿童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PDGF-A)在关节囊中的免疫组化分布规律与水平差异,并比较PDGF-A 在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以探索髋关节松弛的原因.方法 共收集了髋脱位患儿64例和对照组儿童14例,二组之间成功配对8组,进行配对研究,每组配对条件为性别相同、年龄相近,采用S-P法免疫组化技术和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关节囊中PDGF-A的分布规律与水平差异,以及在mRNA水平的差异.运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量化分析,并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可见分泌PDGF-A的成纤维细胞于关节囊内贴近关节侧的滑膜层呈强阳性表达,内部纤维层阳性表达细胞稀疏,强度明显减弱.8例患儿与对照组配对比较,纤维层中有阳性表现的成纤维细胞数占成纤维细胞总数的百分比(配对T检验P<0.001)和局部染色的灰度值(配对T检验P<0.05)在二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DDH组关节囊PDGF-A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减少(配对T检验P<0.01).结论 PDGF-A的分布减少和表达异常很可能与DDH患儿的髋关节松弛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A (PDGF-A) in the hip capsule of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4 patients with DDH and 14 control childre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mong them,8 pairs of DDH patients and their controls were chosen for this study.The tissues were collected during surgery.The PDGF-A in the hip capsule was detect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SP method) staining.RT-PCR was used to study the mRNA expression of PDGF-A.Results High expression of PDGF-A was observed in the synovial layer with fibroblast regularly arranged parallel to the joint surface.PDGF-A expression was decreased in the fibrous layer of the hip capsule.The percentage of positive fibroblast and gray-scale density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fibrous layer of the DDH patients compared to controls (P<0.05).The mRNA expression of PDGF-A was also decreased in the DDH patient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s (P<0.01).Conclusions The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PDGFA in the hip capsule may involve in the development of DDH.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下肢牵引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闭合复位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国南方7家医院2004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治疗的DDH患儿的临床资料.共有302例(333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40例,女262例;单侧271例,双侧31例.平均年龄(16.5±5.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8.0±18.0)个月.牵引组227例,非牵引组75例.比较两组患儿Tonnis分度、再脱位发生率、股骨头坏死(AVN)、末次随访髋臼指数(AI)、中心边缘角(CE角)和Severin影像学分级.结果 非牵引组平均住院时间(5.1±2.6)d,显著短于牵引组(16.2±7.5)d(P<0.001).术前牵引组的平均Tonnis分度显著高于非牵引组(P=0.021).333髋中有23髋(6.9%)出现再脱位,牵引组的再脱位发生率为8.7%,非牵引组的再脱位发生率为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在Tonnis Ⅱ度的患儿中,牵引组和非牵引组的再脱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onnis Ⅲ~Ⅳ度的患儿中,牵引组的再脱位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牵引组(P=0.027).牵引组AVN发生率为17.4%,非牵引组AVN发生率为26.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83).同样,根据Tonnis分型分别比较牵引和非牵引组之间的AVN发生率,结果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牵引和非牵引组之间AVN的分型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76).牵引组和非牵引组之间的AI值和CE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Severin影像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59).结论 牵引不能降低DDH闭合复位术后再脱位的发生率,不能减少AVN的发生率,也不能改善DDH闭合复位的最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