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阳补肾法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恢复期血清骨钙素、PDGF、s VCAM-1与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骨折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阳补肾中药汤剂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所有患者的血清骨钙素、PDGF、s VCAM-1、IGF-1水平及骨密度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1实验组患者血清BGP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的血清PDGF水平较高(P0.05);3实验组患者的血清s VCAM-1水平较低(P0.05);4实验组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较高(P0.05);5实验组患者的BMD水平较高(P0.05)。结论:温阳补肾法能够显著升高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恢复期血清骨钙素、PDGF与IGF-1水平,降低血清s VCAM-1水平,增加骨密度,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温阳补肾法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恢复期血清骨钙素(BGP)、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3月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146例骨质疏松骨折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碳酸钙D_3片、阿法骨化醇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自拟中医温阳补肾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骨代谢相关因子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67/73),高于对照组的73.3%(55/73)(P<0.05)。2组治疗后的BGP、PDGF、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sVCAM-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BGP、PDGF、IGF-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sVCA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率为82.2%(60/73),高于对照组的64.4%(47/73)(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骨折恢复期患者辅以中医温阳补肾法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并对改善血清骨代谢相关因子有积极价值,且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龚绍芹  刘绪荣  张亚婷 《陕西中医》2020,(12):1712-1714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壮骨方对卵巢低反应(POR)患者骨质疏松的预防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POR患者120例,应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予以碳酸钙D3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健脾壮骨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炎症因子及卵巢储备功能变化,比较两组2年内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随访2年,对照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41.67%,观察组为1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骨钙素(BG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骨密度(BMD)均增高,Ⅰ型胶原C端肽(CTX-I)、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6(IL-6)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基础促卵泡生成激素(FSH)、雌二醇(E2)及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壮骨方能够有效预防POR患者骨质疏松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GP、BAP、IGF-1及下调CTX-I、sVCAM-1、IL-6水平、提高BMD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针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量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 雌性未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组、电针组,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术复制骨质疏松模型.给予相关治疗方法后,检测各组大鼠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和血清中IGF-1的变化.结果 骨质疏松大鼠腰椎和股骨的BMD...  相似文献   

5.
糖骨康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相关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文浩  张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669-2671
目的:观察糖骨康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BMD)、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和血清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以及24h尿蛋白(PRO)、尿钙(Ca)、尿磷(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39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服用中药糖骨康汤剂,对照组服用盖天力片,30天为1疗程,治疗前后检测BMD、FBG、HbA1 c和血清BGP、BALP、IGF-1以及尿PRO、Ca、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BMD和血清BGP、IGF-1显著上升(P<0.05或P<0.01),FBG、HbA1 c、BALP和尿PRO、Ca、P含量显著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在升高BMD和降低BALP、尿Ca、P含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骨康可降低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血糖,调节骨代谢相关因子,减少尿钙磷的排泄,减轻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6.
胡正刚  田俊松 《四川中医》2020,38(2):151-154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联合骨化三醇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104例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应用补肾活血汤联合骨化三醇,对照组应用骨化三醇。比较2组临床疗效,评估治疗前、治疗3月后疼痛程度[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骨密度(BMD)、骨代谢[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片段(β-CTX)、N端骨钙素(N-MID)],随访6个月记录2组再骨折率。结果:①治疗3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3月后,2组疼痛(VAS、ODI得分)、骨代谢指标(BALP、β-CTX、N-MI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3月后,2组腰椎、股骨近端、桡骨远端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腰椎、桡骨远端BMD增幅大于对照组(P0.05);2组股骨近端BMD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骨化三醇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疗效良好,对改善患者骨密度、疼痛和骨代谢均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性激素及IGF-1的影响。方法:50只雌性未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雌激素组、电针组,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术复制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3个疗程,检测大鼠骨密度、E2、LH、FSH及IGF-1变化。结果: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BMD)和骨矿含量(BMC)明显降低,E2水平明显降低,LH、FSH明显增加,IGF-1显著降低,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组、电针组大鼠BMD、BMC及血清中E2水平、IGF-1含量明显增加,LH、FSH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雌激素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以通过提高E2水平,调节内分泌失衡状况,促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表达,达到改善骨质疏松的效果,其作用与雌激素作用相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健骨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模型大鼠股骨颈骨密度及血清雌二醇(E_2)、白介素-6(IL-6)、骨钙素(BGP)影响。方法:选择4月龄SPF级未经交配健康的雌性大鼠,取12只为正常组(A组);采用去卵巢骨质疏松造模法,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补肾健骨汤组(C组)及雷洛昔芬组(D组)各12只,假手术组(E组)12只大鼠只切开皮肤肌肉,取等同体积的脂肪组织,不去卵巢;灌胃8周后完成大鼠骨密度检测,处死取标本检测。结果:(1)骨密度:干预12周后,模型组大鼠骨密度低于假手术组(P0.05);补肾健骨汤组及雷洛昔芬组骨密度高于模型组(P0.05)。(2)BGP:模型组大鼠组低于假手术组(P0.05),补肾健骨汤组及雷洛昔芬组血清BGP均高于模型组(P0.05)。(3)雌激素:模型组雌激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假手术组(P0.05);补肾健骨汤组、雷洛昔芬组雌激素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洛昔芬组骨与补肾健骨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IL-6:模型组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健骨汤组、雷洛昔芬组IL-6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洛昔芬组骨与补肾健骨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骨汤能改善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升高雌激素及骨钙素水平,促进骨生成,并降低IL-6水平,提示这可能是补肾健骨汤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加雌激素治疗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E2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影响。方法:雌性未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雌激素组、电针组、电针加雌激素组,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术复制骨质疏松模型,治疗3个疗程,检测大鼠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和血清中E2及IGF-1、IGF-2含量变化。结果:骨质疏松大鼠BMD、BMC明显降低,血清中E2水平明显降低,IGF-1显著降低,与正常大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雌激素组、电针组、电针加雌激素组大鼠BMD、BMC及E2、IGF-1含量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电针加雌激素组作用最为明显。各组IGF-2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减少雌激素用量的情况下,电针配合雌激素治疗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大鼠的骨质疏松状况,其效果优于单纯雌激素治疗及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0.
张龙生  吴维毅  唐霸 《新中医》2015,47(7):163-164
目的:观察壮骨汤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鲑降钙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口服壮骨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监测骨钙素(BGP)、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密度(BMD)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BGP、BALP、BMD均改善(P<0.05),观察组BGP、BALP、BMD均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80%,对照组78.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骨汤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疗效可靠,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快骨折处愈合进程,提高BMD。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雷火灸配合药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雷火灸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L2-4腰椎和左股骨颈的骨密度(BMD)值、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骨质疏松各项症状评分及血清白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L2-4腰椎和左股骨颈BMD值、VAS评分、骨质疏松症状评分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2-4腰椎和左股骨颈BMD值、VAS评分、骨质疏松症状评分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IGF-1水平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配合药物是一种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能提升患者的骨密度值,缓解骨性疼痛,改善骨质疏松症状,这可能与其改善患者血清IL-6、IGF-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王冠军 《新中医》2014,46(6):96-97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养胃法佐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元素钙、维生素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健脾补肾养胃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3月,对患者随访半年,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和骨密度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7.8%,对照组为69.4%,2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L2~4、股骨颈部、大转子骨密度均升高(P0.05),观察组L2~4、股骨颈部的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养胃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骨密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量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雌性未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雌激素组、电针组,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术复制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3个疗程,检测大鼠骨密度、骨矿含量及血清中IGF-1、IGF-2的变化。结果:骨质疏松大鼠BMD和BMC的含量明显降低,血清中IGF-1显著降低,与正常大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雌激素组、电针组大鼠BMD、BMC及血清中IGF-1含量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各组IGF-2变化不明显。电针组与雌激素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可提高骨质疏松大鼠骨量,可能是通过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达来实现的,其作用效果与雌激素作用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4.
盐制杜仲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及血清IGF-I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盐制杜仲的乙醇浸膏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及血清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雌性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尔雌醇组、盐制杜仲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6,3,1.5 g·kg-1,ig).手术后7d开始给药,持续12周.检测各组腰椎和股骨的骨矿物质含量(BMC)和骨矿物质密度(BMD),血清雌二醇(E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Ⅰ)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BMC和BMD明显下降,血清E2和IGF-Ⅰ水平明显下降;盐制杜仲能增加去卵巢大鼠BMC和BMD,提高血清E2和IGF-Ⅰ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炮制能加强杜仲的抗骨质疏松作用,盐制杜仲通过上调血清E2水平,提高血清IGF-Ⅰ含量而对去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症有预防或延缓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联合益盖宁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就诊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予益盖宁肌肉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补肾活血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腰椎骨密度(BMD)以及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S-CTX)、血清骨钙素(OC)的变化情况。结果: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OC水平、S-CTX水平、VAS评分、ODI评分及观察组BMD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评分、VAS评分、BMD、OC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OVCF,补肾活血方联合益盖宁保守疗法能够缓解疼痛,刺激成骨,有效提高患者骨密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肾强筋胶囊对卵巢切除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主要骨代谢物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雌性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片组及补肾强筋胶囊组。手术后第7d开始给药,持续16周。检测各组腰椎的骨矿物质含量(BMC)和骨矿物质密度(BM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I)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BMC、BMD及IGF-I水平显著下降,而ALP、OCN水平明显升高;补肾强筋胶囊组及戊酸雌二醇片组能有效增加去卵巢大鼠BMC、BMD及IGF-I水平,下调血清ALP、OCN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中药补肾强筋胶囊具有明显的促骨形成作用,有效提高血清IGF-I水平并同时降低ALP、OCN水平,调节骨代谢平衡,对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症有预防或延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肾生骨颗粒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临床疗效和优势,为临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更多的途径。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治疗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12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治疗组(口服补肾生骨颗粒)和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每组各56例。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情况,以及治疗前后2组患者骨密度(BMD),血清雌二醇(E_2)、骨碱性磷酸酶(BALP)、N端骨钙素(N-MID)的变化,比较治疗后2组指标改善情况。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67.86%与对照组总有效率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的证候疗效89.29%与对照组28.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治疗组E_2升高(P0.05);2组BMD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密度提高明显;2组BALP、N-MID治疗后均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生骨颗粒能够改善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增加BMD,对患者的雌激素水平、神经递质及骨代谢指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通过调节患者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增加卵巢激素分泌水平,调节神经递质,从而减少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强骨汤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大鼠的疗效。方法:60只实验大鼠,随机选取10只纳入空白组,其余50只大鼠制备为2型糖尿病性DOP大鼠模型,选取建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与观察组;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干预,阳性对照组以安慰剂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补肾强骨汤治疗,1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糖、胰岛素、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骨密度(BMD)以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观察组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与空白组均具有差异(P0.05);模型组与阳性对照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低于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空腹胰岛素高于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观察组大鼠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及BMD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阳性对照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及BMD均优于模型组与阳性对照组(P0.05)。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观察组大鼠血清IGF-1、TNF-α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阳性对照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IGF-1、TNF-α表达水平均优于模型组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补肾强骨汤具有降低糖尿病性DOP大鼠血糖水平,改善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的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中药对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抑制作用。方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肾通络中药组,采用摘除双侧卵巢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于术后1个月开始给药,连续给药3个月,观察补肾通络中药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及骨代谢相关血清生化的影响。结果 3个月后,补肾通络中药可显著增加大鼠股骨与腰椎的骨密度(0.153±0.012 g/cm2,0.187±0.012/g/cm2)、改善股骨骨生物力学(153.2±13.5/N,361.3±21.1/N.mm-1,44.1±9.6/mJ)及腰椎骨生物力学(193.3±23.1/N,765.1±83.3/N.mm-1,42.3±8.5/mJ),同时提高血清ALP的水平(198.9±7.7/U.L-1)。结论补肾通络中药可提高去卵巢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及血清ALP的水平,有明显的治疗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补肾益骨方治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均予钙尔奇D 600 mg+骨化三醇胶囊0.5μg口服,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补肾益骨方1剂/d,续服6个月。6个月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评分。并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半年测定腰椎L2、L3、L4及左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s三角区各点的骨密度(BMD)、骨钙素(BGP)及尿脱氧吡啶啉(DPD)值与尿肌酐(Cr)比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6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均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1)。2组治疗后BMD、BGP及DPD/Cr均明显改善(P0.05或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补肾益骨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