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血性中风又称出血性卒中或脑溢血,是一种病残率、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其死亡率高达30~70%,是目前临床上三大主要死因之一。所以,积极预防和治疗出血性中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1980年3月至1990年3月,本科收入112例出血性中风的急诊病人,依据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进行救治,结果基本治愈31例,显效28例,有效31例,死亡22例,总有效率80.36%,病死率为19.64%。我们认为,中风之发生,不外阴阳之偏胜,气血逆乱,脑脉破损,血流入脑,临床表现出各种证候。医者首先鉴别中经络或中脏腑,闭证或脱证,识别风、火、痰、水、瘀等病理变化实质。 相似文献
3.
出血性中风病情危急,中医治疗有独特疗效,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分析 脑出血(ICH)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脑出血属中医"中风"病范畴,中风病是指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滋脉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麻木为主症.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其患病人数占所有脑卒中患者数的10%~20%,住院病死率43%~51%[1].证候要素的确定应从病机研究入手,病机是证候要素确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我院2010年9月-2013年8月收住的出血性中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和对照组(西医综合治疗,100例),观察比较 ADL、QOL等。结果:4周后,观察组MBI、QOL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P〈0.05;8周后,MBI分级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性中风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卧床休息、吸氧、控制颅内压、促进脑细胞代谢、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对症处理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腑熄风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意识状态、脑血肿量、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在改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血肿吸收、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血流变指标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10.
脑苏灵剂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拟脑苏灵冲剂治疗出血性中风72例(治疗组)〉并与用甘露醇治疗的66例(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显著进步25例,进步34例,无变化2例,死亡中11例,总有效率上1.94%,对照组分别为9例、26例、16例,53.73%。除死亡倒数外,其次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组优于对照组(P〈0.05)。复查CT证实治疗组血肿吸收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1.
脑苏灵冲剂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拟脑苏灵冲剂治疗出血性中风 72例 (治疗组 ) ,并与用甘露醇治疗的 66例 (对照组 )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显著进步 2 5例 ,进步 34例 ,无变化 2例 ,死亡 11例 ,总有效率 81.94% ,对照组分别为 9例、2 6例、16例、15例 ,5 3.73%。除死亡例数外 ,其余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 P<0 .0 1)。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方面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P<0 .0 5 )。复查 CT证实治疗组血肿吸收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 ( P<0 .0 5 )。脑苏灵冲剂对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及气虚血瘀型疗效较佳。实验证明 ,脑苏灵冲剂有确切而稳定的降低颅内压作用 ,而其降颅内压作用主要是通过消除脑水肿实现 相似文献
12.
通过阅读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研究的有关报道,总结其治疗方法主要有四种,即活血化瘀法、通腑泻热涤痰法、平肝熄风法及凉血通瘀法。本文回顾总结了此四法治疗的临床研究报道,在此基础上,加以评述,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深入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258例患者分别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组(试验组125例)和西医综合治疗对照组(对照组133例)治疗,并观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生活质量(QOL)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28天试验组的MBI、QOL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例肺部感染、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病率3个月后与治疗28天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MBI分级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在MBI、QOL评分及MBI分级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能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残障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出血性中风患者便秘的中医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出血性中风患者由于卧床休息、排便环境及姿势改变,常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便秘,便时努挣可致颅内压增高而诱发再度出血[1]。而番泻叶等强泻剂可使患者出现泻下不止和水/电解质紊乱而加重病情。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对出血性中风便秘患者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将2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治疗组)125例和西医综合治疗对照组(对照组)133例治疗,并观察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8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证候疗效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相当(P>0.05).不良反应为非感染性腹泻.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愈率,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降低患者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急性出血性“中风”是危害人体突出的急、危、重、难病证,其死亡率、病残率高达39~70%。祖国医学对其认识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近代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颇有进展,大多针对本病的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进行辨证论治,也开展了某些剂型改革。近年来认为急性期治疗与预 相似文献
17.
黄竹清脑口服液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课题对黄竹清脑口服液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研究,旨在寻找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理想方案,减少病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根据纳入病例标准将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口服或鼻饲黄竹清脑口服液,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常规冶疗.结果:提示两组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均有效,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黄竹清脑口服液具有清热、化痰、通腑作用,与西医常规治疗有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脑血疏通口服液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血性中风为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 ,死亡率高 ,致残率高。出血性中风及其后遗症与气虚血瘀密切相关 ,谢道珍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研制成具有益气活血化瘀、清热豁痰功效的复方中药制剂脑血疏通口服液 ,为进一步明确其疗效 ,我们通过脑血疏通口服液治疗脑出血 60例 ,与脑血康口服液治疗 30例作对照 ,进行临床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文研究对象系北医三院与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及西苑医院神经科病房 1997年 7月~ 1999年 6月收治的脑出血住院病人。治疗组 (服用脑血疏通口服液 ) 60例 ,男 36例 ,女 2 4例 ;年龄 50岁以下 7例… 相似文献
19.
出血性中风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纠正中医对出血性中风的错误认识和治疗方法。从理论上对中风病中医无出血性中风之诊断和病名进行了分析论述。结果 :通过对 10 2例中风脑出血患者的资料分析 ,应用开窍法治疗的 4 8例病人中死亡率达 64% ;而不用开窍法治疗的 5 4例病人 ,死亡率为 4 1%。结论 :对于脑出血性中风 ,传统中医理论的病机和治法用药是错误的。并提出中风脑出血的病机应为 :肝阳暴涨 ,阳化风动 ,气血并逆 ,上犯于脑 ,充破脑络 ,血溢清窍 ,瘀血与痰浊互结 ,壅阻脑髓 ,神明失用。治法首先应 (平肝或育阴 )潜阳熄风 ,引血下行 ,挟火者泻火 ,兼痰者涤痰 ,待肝平风熄 ,血随气降而血宁 ,则出血自止。而不宜早期应用开窍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