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杭州市高校大学生实施急救技能的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解决办法。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式,对杭州5所高校大学生进行实施急救技能的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发放问卷1800份,收回有效答卷1656份。明确表示对陌生人愿意口对口呼吸的占48.1%,愿意胸外心脏按压的占62.9%,明确表示不愿意的分别为20.8%、23.1%;对亲近人的意愿程度明显高于陌生人。不愿意实施急救技能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急救能力不够好,占41.2%-67.8%。结论大学生对陌生人实施急救技能,特别是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意愿程度最低。开展并强化培训是提高急救意愿的主要措施,另外还应通过增加口对口人工呼吸过滤设备及立法等措施进一步消除大学生实施急救技能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国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标准化意识现状,为推动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2023年1月-3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北京、河南、浙江、湖北、新疆5省市912名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进行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对标准化相关知识非常了解的比例均未超过20%,95.83%的从业人员认为标准化对推进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发展有作用,19.85%的从业人员参与过院前医疗急救标准起草工作,57.57%的从业人员愿意参与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制修订工作。结论 我国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对院前医疗急救标准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高。有必要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规范化知识的宣传、推广和普及,增强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从而推进院前医疗急救事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急救知识知晓及需求现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根芝  胡高楼  林佳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5):402-403,334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途径、掌握现状及学习需求,探讨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师范大学93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师范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参差不齐,大学生急救项目基本掌握情况:能正确拨打120电话的占97.87%,会晕厥急救的占26.12%,心肺复苏术没有人基本掌握,其余各项均在20%以下;是否接受过《大学生健康教程》课程学习,对大学生急救知识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χ2=56.95,P<0.01);96.00%的大学生希望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状况不佳,急需开设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师范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广州市大学生急救知识、态度及行为,为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和提高急救意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通过匿名自填问卷对广州市4所高校的1 01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急救知识的平均得分为(5.9±1.8)分,大学生对急救电话号码、生活常见伤处理等知晓率均超过60%,而对心肺复苏术(CPR)操作、止血带使用等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6.7%和24.5%;不同年级、专业、生源地,亲友是否患病和3年内是否参加急救培训等不同特征的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急救知识实际掌握情况与急救能力自评结果无相关性(P0.05);急救态度平均得分为(23.44±3.21)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急救知识、急救行为、急救能力自评得分、家庭经济状况和自觉健康状况是其影响因素;急救行为平均得分为(22.19±3.46)分,急救态度得分、亲友从事医药行业、最近3年是否参加急救培训是其影响因素;大学生中未参加急救培训的最主要原因是学校相关课程开展少(48.2%)。结论广州市大学生急救态度和行为积极,但急救知识掌握不理想,高校应探索多种普及方式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大学生急救知识储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急救意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长春市某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现状,为规范、系统地开展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长春市某高校1 23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急救知识的及格率为47.5%,不同性别、年级、有无急救知识培训经历的大学生急救知识的及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95,7.894,168.032,P〈0.05)。不同性别和是否有急救培训经历的大学生对陌生人施救意愿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169和41.214,P〈0.05)。大学生急救知识来源主要为网络电视和书籍报刊,分别占85.3%和83.1%。96.0%的大学生愿意学习相关急救知识,希望的学习形式为开设急救知识课程、专家讲座和阅读急救手册,分别占83.3%,73.6%和71.2%。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率低,应加强对大学生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以减轻伤害程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的知晓现状,探讨开展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结果]共调查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专业431名大学生。结果显示,医学生的急救知识掌握程度较低,56.8%的人从未参加过急救知识培训;59.6%的人表示非常愿意学习急救知识,并希望通过参加急救培训班、阅读有关书刊学习等方式获得急救知识。[结论]医学院校学生是未来可以有效实施抢救的最有潜力的人员,对其加强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不仅是提高医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合格的医药卫生人才的需要,从长远角度考虑,这也对提高全体大学生的自救互救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阶梯式急救网络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高校院前急诊急救工作现状,为规范高校院前急诊急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北京市64所高校院前急救工作现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4所机构中,参加社区卫生服务的21所(32.81%)。50%的机构能够进行24 h院前急救,78.13%的机构急诊室是由门诊医生兼任。除2所二级医院急诊室设置齐全,制度、流程建立较合理外,其余62所机构有36所机构无急诊室,急诊室设备较齐全有25所(40.32%),制度完善26所(41.94%),流程合理的22所(35.48%)。校园常见急症为外伤(45%)。2012年度急诊室医生接受急诊培训的占67.19%。48.44%的机构开展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课。25所学校的学生能够参与学校大型活动的急诊急救辅助工作。结论北京市高校院前急诊急救工作不够完善。应按照北京市医政对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急诊急救设施、设备和人员进行统一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驻杭部队官兵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获取途径、掌握现状及学习需求,探讨对其进行院前急救培训的意义及实施方法.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运用自编问卷对驻杭某部队1100名官兵进行调查.结果 官兵获取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的主要途径:书籍占24.40%、报纸杂志占19.70%、电视占28.50%、网络占12.10%、培训占6.30%;部队官兵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平均得分为(20.62±9.30)分(满分32分),士官高于士兵(P<0.05),步兵和炮兵都高于通信兵(P<0.05),参加过院前急救培训的高于没参加过的(P<0.05);92.60%的官兵认为有必要进行院前急救培训,7.40%的认为没有必要培训.结论 参加过院前急救培训的官兵人数较少,培训普及率较低,官兵获取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的途径较单一;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一般,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习需求较高,尽快在部队中普及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并加大对其培训的力度、深度及广度,培训中应注意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9.
正未来,建立过渡性急救站,实现院前急救人员与院内急诊室医疗人员共用的方式,将有望在全市推广,充实院前急救力量。北京市卫建委最新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改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的通知"中透露,各区政府可参照房山区的院前急救经验做法。本市15%急救呼叫得不到满足目前,全市院前急救资源总量不足且区域发展不平衡,与院前医疗急救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大学生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的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4年3—5月抽取黑龙江省7所高校的1 80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一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的意愿。结果有71.1%的大学生愿意参加应急志愿服务,33.5%的大学生参加过应急志愿服务;大学生愿意提供的应急志愿服务类型占前3位的分别是服务(老、少、病、伤)(69.8%)、慰问探访(62.6%)、物资搬运(48.7%);女性、健康状况良好、居住地类型为城镇/农村、应急准备状态(风险意识、应急态度、应急心理、应急准备行为倾向)良好、掌握应急知识与技能、过去1年接受过应急宣传培训演练的大学生的报告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意愿的促进因素为女性(OR=2.067)、居住地类型为城镇/农村(OR=1.410)、健康状况良好(OR=1.540)、应急态度良好(OR=1.817)、应急心理良好(OR=1.391)、具备应急准备行为倾向(OR=1.457)、掌握应急知识与技能(OR=1.301)、在过去1年里接受过应急宣传培训演练(OR=1.439)。结论应急志愿服务已被多数大学生认同和接受,但其参与意愿仍有待提高,高校应从应急教育入手,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应急能力,改善大学生的应急准备状态,进而提高大学生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在新医改把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纳入公共卫生服务范畴的背景下,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院前急救体系面临的急救需求与急救能力不足的矛盾、单一医疗急救平台、院前急救效率低、不合理急救资源配置、“黄金时间”无保证、院前院内衔接“断链”、后续救治无保障等问题。指出了建立完善院前急救体系的意义,提出了政府主导,完善院前急救政策法规;社会参与,构建多元医疗急救平台;内部协调,搭建院前院内无缝衔接;财政投入,建立急救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学生面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时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自主学习救护知识的意愿,探讨开展大学生救护常识及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兰州市4所本科院校(其中2所医学院校,2所非医学院校)的400名三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359名本科生(181名医学生和178名非医学生)救护常识及技能知晓情况:完全知道的为59人(16.43%),知道一点的为218人(60.72%),完全不知道的为82人(22.84%)。医学院校类学生的知晓率高于非医学院校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被调查学生的96.66%学习救护常识和接受急救技能培训的意愿强烈,医学类学生有94.48%、非医学类学生有98.88%的学生愿意学习。结论大学生的救护常识及技能水平的普及培训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适合高校急救培训的教学方法。方法选取北京工业大学16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32学时的急救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并在培训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技能考核,对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学生急救知识的主要来源为:网络(63人,占26.69%)、电视(56人,占23.73%)、学校(54人,占22.88%)。119名(71.68%)学生认为有必要掌握急救知识,66名学生认为影响获取急救知识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未开展相关活动",占39.76%。学生对急救理论知识掌握较好,对急救操作技能掌握普遍较差。经过理论讲解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专门培训后,学生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操作技能的考核合格率均明显提高。结论采用理论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急救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取得较好效果,值得在高校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正淮南市卫生局、淮南市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于2011年4月17日~5月5日举办了市首届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班,旨在不断提高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技术水平,规范院前急救工作,落实依法执业。全市十家网络医院共有160余名院前急救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院120急救站20名医护人员全体参加了培训。作为全市唯一一家独立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急救站,站领导和工作人员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大家本着"学到真本领,多挽救病人的生命"的理念,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课,仔细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芜湖市医学院校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认知水平、培训现状、急救知识知晓途径、施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等,为增强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提高应急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和咨询,自主制定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芜湖市2所医学院校部分在校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掌握心肺复苏术中按压部位的人数最多,占18.41%,其他急救知识中掌握本地急救电话人数最多,占33.89%;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互联网;48.95%以上的同学愿意对别人施救;影响学生不愿意实施急救最主要的原因是害怕自身能力不足,占47.28%。结论芜湖市医学院校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不佳,需大力提高其现场急救能力和加强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理工科大学生心肺复苏和现场急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现状及需求,为高等院校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 对某高校325名在校理工科大学生开展急救知识教育调查,并进行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于培训教育后再次调查,并将2次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被测试大学生的心肺复苏和现场急救知识技能水平堪忧.经培训,学生的心肺复苏及其他急救知识水平提高明显,急救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学习前的29.7%上升至培训教育后的69.0%(P<0.01).结论 对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训和急救知识教育十分必要,建议在全国高等院校普遍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陌生人实施现场救护的意愿,分析影响大学生实施现场救护意愿的原因,探讨消除障碍的措施。方法采取自制调查表,对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对陌生人实施现场救护的意愿与原因进行调查,采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766份有效问卷中,对陌生人表示愿意实施救护的大学生占61.4%(470/766),不愿意的占25.9%(198/766);影响大学生施救意愿的原因依次为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怕背黑锅、不敢接触病人、怕得病、与自己无关,分别占69.6%、33.6%、12.5%、5.2%、4.9%。接受过急救培训的学生和没接受过的学生在施救意愿和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健康教育理论教学,提高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施救者自信心,给予实施者相应保护是改善大学生对陌生人施救意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评价院前急救知识培训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从深圳市福田区抽取两个人口较稳定的社区为研究现场,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健教干预,对社区居民干预前后急救知识的知晓程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进行急救知识技能的干预后,居民核心急救知识知晓率由30.53%上升到60.15%,急救行为形成率由10.39%增长为41.31%,健教干预前后居民急救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培训间隔与最终培训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现状不容乐观,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和健康教育,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人群进行针对性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急救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居民现场急救技能的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陌生人实施现场救护的意愿,分析影响大学生实施现场救护意愿的原因,探讨消除障碍的措施。方法采取自制调查表,对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对陌生人实施现场救护的意愿与原因进行调查,采用SPSSl7.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766份有效问卷中,对陌生人表示愿意实施救护的大学生占61.4%(470/766),不愿意的占25.9%(198/766);影响大学生施救意愿的原因依次为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怕背黑锅、不敢接触病人、怕得病、与自己无关,分别占69.6%、33.6%、12.5%、5.2%、4.9%。接受过急救培训的学生和没接受过的学生在施救意愿和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健康教育理论教学,提高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施救者自信心,给予实施者相应保护是改善大学生对陌生人施救意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公众中开展急救知识培训所需的培训内容和有效方法,从而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方法采用情景剧、模拟演示、场景再现等方式进行操作培训,辅以发放光盘和通过媒体宣传。结果公众参与意识强烈,兴趣浓厚,基本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熟练掌握。结论对公众进行的系列急救知识培训,内容实用,形式新颖,实效明显,对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