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频超声技术是传统超声技术的延伸,因其具有高分辨率,可以更好评估浅表结构,与传统超声相比,在皮肤疾病的诊断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高频超声操作简单、具有无创性,能够清晰地将皮肤病变部位显现出来,并且对病变的形状、大小及浸润度进行测量,进一步提升皮肤恶性肿瘤检测的准确率,同时对手术切除提供病灶的详实数据。本文就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皮肤病诊断中高频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皮肤科2017年3月~2017年12月接收的住院患者71例,诊断时均采用高频超声,观察诊断结果。结果以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经高频超声检查后,准确检出70例,准确率98.6%。结论皮肤病诊断中,高频超声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够及时确诊疾病,使患者尽早相应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皮肤黑素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5)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确诊的39例皮肤恶性黑素瘤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并进行Clark(1969)分级。结果 39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男性患者15例(38.5%),女性24例(61.5%);发病年龄在(17~84)岁之间,平均年龄(58.5±12.5)岁;发病部位肢端31例(79.5%),面部6例(15.3%),背部及左膝关节各1例(2.6%);出现溃疡者17例(43.6%),无溃疡者22例(56.4%);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病例数31例,占统计病例79.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S-100(+)27例(69.23%),HMB-45(+)28例(71.79%),Melanin-A(27)例(69.23%),Ki-67(+)24例(61.54%)。结论皮肤黑素瘤发病年龄以中老年为主,肢端部位好发,斑疹侵袭深度为II级及以下,斑块、结节及溃疡侵袭深度为III级及以上。  相似文献   

4.
皮肤恶性黑素瘤(CMM)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切除原发肿瘤是预防其转移和增加生存率的最佳途径。皮肤镜技术方便无创,能有效早期诊断CMM,并可明显提高CMM诊断的准确性。应用皮肤镜判断一个色素性皮损是否是CMM需要首先区分它是黑素细胞性还是非黑素细胞性;如果是前者,再判断它是CMM还是色素痣。  相似文献   

5.
皮肤黑素瘤是一种起源于皮肤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增殖性和侵袭性,并常发生转移.尽管近年来皮肤恶性黑素瘤的治疗取得很大进展,但晚期黑素瘤患者预后依然很差.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可通过调节细胞内蛋白对各种生理过程进行调控,泛素连接酶是泛素化过程中识别底物特异性的酶,可作为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参与黑素瘤发病机制,能够调节各种不同的信号通路和多种在黑素瘤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因此,针对泛素连接酶的分子靶向治疗是目前研究黑素瘤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皮肤恶性黑素瘤的分型和临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Mn)是一种危险、死亡率高的疾病 ,其发病率在逐渐增长。本文详细介绍了六种临床类型、某些少见类型和转移性恶黑 ,并提出在任何怀疑为Mn的损害必须作皮肤活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误诊皮肤黑素瘤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收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临床初诊为其他疾病后经病理确诊为皮肤黑素瘤的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误诊原因。结果:临床误诊的皮肤黑素瘤118例,男38例,女80例,误诊时中位年龄48岁,发病中位年龄40.5岁,病程中位数为54...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和皮肤镜在基底细胞癌(BCC)术前精确评估中的价值及其与组织病理复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确诊的33例BCC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36处BCC皮损的高频超声及皮肤镜检查结果。根据病理类型将病灶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两组间超声和皮肤镜特征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超声和皮肤镜下特征的对应关系通过简单匹配系数进行分析。结果 高危型BCC皮损4处,低危型皮损32处。二组间的超声表现重叠大,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点状强回声和后方回声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24处(75%)低危BCC病灶局限于真皮层内,4处高危病灶均累及皮下组织,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8)。5例BCC皮损,除了临床易于发现的皮损外,超声可发现临床易被忽略的微小病灶或深度不可见的病灶。高危组和低危组BCC的皮肤镜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4处高危型BCC均未见轮幅样区域、乳红色无结构区、粟粒样囊肿、粉刺样开口或彩虹模式。超声下皮损内点状强回声与皮肤镜下粟粒样囊肿的简单匹配系数为36.1%,表皮层强回声不连续与皮肤镜下溃疡或糜烂的简单匹配系数为75.0%。结论 皮肤高频超声和皮肤镜可以为术前判定BCC病灶的风险性提供重要信息。皮肤高频超声可显示临床易被忽略的潜在病灶。  相似文献   

9.
【摘要】 损容性皮肤病是一类不同程度影响患者外貌和心理健康的皮肤疾病,患者对治疗效果通常抱有较高期望,迫切需要便捷且精确的无创辅助评估工具,以更好地进行诊治。越来越多的皮肤疾病包括损容性皮肤病在高频超声下得到客观而准确的评估。本文总结了高频超声在部分损容性皮肤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鉴别侵袭性与非侵袭性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5例皮肤BCC患者的病理切片,进一步对其病理亚型进行划分,根据病理亚型的侵袭性将患者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比较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超声征象的差异,无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 在BCC的超声征象中,侵袭性BCC比非侵袭性更容易浸润至皮下组织(χ2=5.189,P=0.023),病灶内部更容易出现液性暗区(χ2=10.672,P=0.001);而在病灶形态、最大直径、平均高回声点计数、后方回声变化以及Alder血流分级方面,侵袭性与非侵袭性BC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侵袭性与非侵袭性皮肤BCC的高频超声表现间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或许能在术前鉴别二者及制定治疗方案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皮肤黑素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83-2010年本院病理诊断为皮肤黑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重新阅片,再次进行确认诊断和病理分型,对病理诊断不明确者行免疫组化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皮肤黑素瘤高峰发病年龄为51~60岁,肢端、非肢端部位黑素瘤各占70.00%和30.00%,肢端雀斑样黑素瘤最多,占67.14%,其次为恶性雀斑样痣型黑素瘤(11.43%)和浅表扩散型黑素瘤(10.00%),本研究中结节型仅有3例(4.29%),非暴露与暴露部位在原发损害、原位和侵袭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13)。甲下黑素瘤手部明显多于足部(P=0.000)。结论国内黑素瘤发病可能有年轻化趋势;外伤在肢端部位黑素瘤发生中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临床的ABCD标准敏感性较高,可推广使用和作为患者自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皮肤基底细胞癌的高频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5例病理证实为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和超声检查资料。结果 35例患者均为单发,病变最常见于头面部(33例,94.3%)。30例(85.7%)患者肿物表面有出血史。所有病例病变表面均有不同程度表皮缺损,病变边缘清楚,以椭圆形及不规则形为主,内部以低回声为主,并见多发的点状强回声(34例,97.1%),32例(91.4%)病变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结论 皮肤基底细胞癌多位于头面部,超声特征表现为不规则形的低回声结节,病变内部见点状强回声。结合病变表面有出血史,可与其他皮肤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多普勒超声在睾丸扭转检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睾丸扭转患者,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与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患者彩超显像的特点以及对两组睾丸扭转患者检查结果。结果:检测结果显示,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睾丸内部回声改变、睾丸形态饱满、睾丸内血流消失、睾丸内血流正常以及睾丸内血流减少比例情况(6.0%、40.0%、72.0%、24.0%、48.0%)都明显的高于彩色多普勒超生检测患者(4.0%、18.0%、42.0%、8.0%、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睾丸切除、睾丸扭转180°的比例(6.0%、16.0%)都明显的低于彩色多普勒超生检测(48.0%、46.0%),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术后康复情况(78.0%)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生检测(22.0%),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睾丸扭转诊断中,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诊断的符合率比较高,能够为临床提供有效的依据,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性皮肤病,主要累及皮肤和关节。高频超声通过反射波的图像来反映皮肤中角蛋白、胶原及含水量的不同。现在认为高频超声可以作为银屑病患者皮肤和指甲受累的非侵入性可靠成像技术。本文回顾了高频超声在银屑病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甲酸在化学结构上与维生素甲有关,但在生物学活性上是不同的.在体外.它可抑制鼠黑素瘤的生长,本文报导了局部应用β-全-反式维生素甲酸治疗2例多发性皮肤转移性黑素瘤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53岁。左大腿肿块伴瘙痒2月余。结合病史、皮损特点、实验室检查、皮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确诊为皮肤转移性黑素瘤。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84岁.因左下肢黑色及暗红色丘疹斑块半年余伴疼痛就诊.皮损组织病理:表皮正常,真皮上部见上皮样细胞团块,紧贴表皮,部分区域见气球样细胞,见色素颗粒,真皮下部及皮下组织内见灶状、片状上皮样细胞,免疫组化示:Melan-A、S-100蛋白、波形蛋白(Vim)、HMB45均阳性、CK(pan)、CD31、CD34均阴...  相似文献   

18.
近年的许多研究显示,先天性黑素细胞痣、蓝痣、细胞性蓝痣、普通型色素痣以及黑斑、雀斑等色素性病变并无发生黑素瘤的显著危险性,临床所见的黑素瘤多数不是发生在非典型色素痣,更多的是发生在以前外观正常的皮肤1.随着对肿瘤干细胞深入的研究,一些证据提示黑素瘤可能起源于干细胞.这种新的认识,将影响对黑素瘤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DNA错配修复基因是细胞内负责对碱基错配进行修复的基因。他们的存在能消除DNA复制过程中的错误 ,增加DNA复制的可信度。他们的缺陷导致癌相关基因突变不能及时有效地纠正 ,从而易感肿瘤。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该基因系统与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就其在皮肤黑素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