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璐辨治血证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探讨了张璐对血液生理、血证病因病机、出血病因、诊断要点、辨治特色,及其善后注意事项等,给后世以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孟英治痰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名医王孟英,不仅对温病的治疗自成体系,多有创新,对杂病的治疗亦颇多建树。反复研读《王孟英医案》,觉其对痰的认识及治疗确有与众不同之处,许多疑难危重病证,经他用治痰之法,每收意外之效。笔者在临床中遵其理法方药,亦屡获佳效。故此不揣浅陋,将王氏治痰经验,以法为纲,整理如下。滋阴祛痰阴虚挟有痰湿,历来是医家颇感棘手之证。张景岳云:“实痰无足虑,最可畏者惟虚痰。”此皆因滋阴柔润之品碍于祛痰,而化痰除湿之品又易伤阴,彼此制约,故谓难治。王氏认为,阴虚生痰与阳虚生痰不可相混,曰:“阴亏火盛,津液受灼而成痰,须服壮水之剂,庶可杜患将来。”认为阴虚挟痰,脉象多为虚细中兼有弦象,舌绛苔黄而口渴。治疗应滋阴、祛  相似文献   

3.
《兰室秘藏》乃李东垣先生学术思想之集大成者,其对血证的论治颇具特色.1 调脾胃乃治血证之本重脾胃是东垣先生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脾胃受损,诸疾峰起.脾胃与血液的化生、循行有密切的关系:“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也”.故治血证当重视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4.
妇科血证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妇科血证归纳为血瘀、血虚、血热、血寒4种证型,分析了各种证型产生的原因及其临床表现,针对病因提出了4种治疗法则和主要方剂,并列举案例加以说明,同时指出对各种证型的兼证要注意治疗,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韩旭  陈美兰 《中医药学刊》2006,24(12):2313-2314
吴达认为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脏腑间的功能活动以脾胃为中心,通过阴阳升降作用而达到协调和统一;血证的病机在于肝郁而到升降失序,肝郁不升或胆逆不降;在治疗上重视恢复中气升降,健运脾土,疏肝熄风。  相似文献   

6.
韩旭  陈美兰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2):2313-2314
吴达认为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脏腑间的功能活动以脾胃为中心,通过阴阳升降作用而达到协调和统一;血证的病机在于肝郁而到升降失序,肝郁不升或胆逆不降;在治疗上重视恢复中气升降,健运脾土,疏肝熄风。  相似文献   

7.
《三合集》为明代儒医张继科所撰医案医论类书籍,其中医案多引经据典阐述医理精深并常有发明,其论证独到,被誉为医案中精品。本文通过对书中血证的相关医案进行整理与分析,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用药特色等方面探析其辨治血证的学术思想与特色经验,其治血证秉承人体脏腑气血的整体观,辨治脏腑以阴阳为纲目、肝肾为根本,重视肝肾阴阳之平衡,又以周易五行为遵循、心血为本源,善于调心而治血。辨治气血以平为期,周全气血相互关系,强调气血统筹治疗,并重视治病求本,提出从药物、饮食、情志等多方面调摄正气,其于血证治疗用药平缓,同时又善用人参急救缓图。  相似文献   

8.
刘炳凡研究员业医逾60春秋,学验俱富,尤对血证的治疗独运匠心,使诸多疑难病迎刃而解,兹撮要分述如下。 审证求本 辨病因之所在 诸病皆有所因,临证“必伏其所主,而失其所因”(《素问·至真要大论》)。刘老师认为,血证的治疗,当详辨病因之所在,证见单纯者尚可以常法而获效,但临床所见往往证多兼夹,又非常法所宜。如一例阳光曝晒下作业而致鼻  相似文献   

9.
眼内血证是中医眼科的常见病,部分病证治疗棘手,因其病因复杂,必须依因辨证,依证选方用药才有可能奏效。笔者借鉴张景岳辨治血证的气火学说,结合现代眼科检查,审因论治本病,使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本文对眼内血证的诊治思路及3种具体眼内血证(外伤性前房出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辨治进行了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10.
妇科血证是常见的、多发的病证,以阴道出血为特征,临床可见于经、带、胎、产、杂五大类疾病。因此治血法在应用上也比较广泛。妇女的生理功能无不以血为用,其治疗大法以气血兼顾为要,无论证候虚实,尚无独活血为治者,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正如唐容川所言:“夫载气者,血也,而运血者,气也,人之主也,全赖乎气,血脱而气不脱,虽危犹生,一线之气不绝,则血可徐生复还其故,血未伤而气先脱,虽安必死”。  相似文献   

11.
韩振杰 《光明中医》2012,27(12):2569-2570
中医的血证范围很广,凡血液不循常道而行,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泻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等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但根据出血的部位不同,命名不同,临床上常见的有衄血、咳血、吐血、尿血、肌衄、崩漏、便血等,与现代医学鼻出血、肺出血、胃出血、肠  相似文献   

12.
血证辨证论治始于《伤寒论》,散见于六经篇章之中。以六经为序对血证进行梳理,总结仲景治疗血证的经验。仲景对血证的论述有出血、瘀血之分,而其病机、治法、方药各有不同。其中出血的部位广泛,在上可从口鼻而出,在下可从大小便而出;其病机有火热迫血妄行(火热亦有虚实之分)以及气(阳)虚不摄之别;治法上实热者清热泻火,虚热者滋阴清热,阳虚不摄者温涩固脱。瘀血病机有寒热之不同,治法虽以活血化瘀为主,亦要随病机之寒热而加以变化,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此外,在活血药的使用上要根据瘀血之轻重缓急酌情选用植物药或动物药。  相似文献   

13.
清代医家程文囿所著《程杏轩医案》记录了其治疗妇科血证的经验。程氏认为妇科血证的病机为奇经虚损、脏腑失调、气血失和,临证时通过辨体质、辨瘀血判断病性,随证施以甘温补气法、交通心肾法、育阴调胃法、补益心脾法,并喜用阿胶、海螵蛸等血肉有情之品温补培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龚廷贤诊治胃痛的方药进行数据分析,为现代中医临床诊治胃痛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龚廷贤医学全书》中龚廷贤治疗胃痛的文献,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odeler18.0和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对其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功效、性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清洗,最终符合条件的方剂共计83首,包含中药118味,用药总频次共计508次。数据结果显示,龚氏辨治胃痛高频常用药物中,甘草使用频次最高,栀子和半夏位居其后;药物功效使用频率位于前三的依次为理气药、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药性以温性药使用频率最高,药味则多选用辛、苦、甘味;按药物归经划分,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脾经,其次为胃经和肝经。通过关联分析,共得到关联数据30条,核心组合为"陈皮-半夏-甘草"。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得到"活血理气药组(五灵脂、当归、木香);二陈汤结构组(半夏、甘草、茯苓、陈皮);理气化湿药(枳壳、香附、苍术)+温里药组(肉桂、干姜)+活血化瘀药组(川芎)等多种药物组合。结论:龚氏辨治胃痛多以虚为本,多采用温补的治法,健脾和胃;巧用理气、活血化瘀药,疏肝理气,调和肝脾;善用栀子,清热泻火;多用二陈汤等经典方加减治疗,组方思路多以理气解郁、温里散寒、清热泄火、化湿逐痰、活血化瘀等为主,其辨治胃痛的处方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周朝进 《中医杂志》1990,31(7):17-19
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并有咳血、吐血、便血、尿血、鼻衄、肌衄等不同。颜德馨老师积五十年经验,对诊治血证多具创见,临证屡获卓效。他指出,中医素有“血无止法”之戒,不可见血止血,必先推究其出血之因,然后审因施治,方能中的。倘病因不除,血焉得宁。  相似文献   

16.
戴丽三先生为云南四大名医之一,笔者通过学习先生遗作《戴丽三医疗经验选》,发现先生在治疗血证时,临证上机圆法活,常另辟蹊径,屡起疑难重症,颇具特色。故从该书中涉及血证的案例,探讨戴丽三先生治疗血证重视脾土、水中置介、调摄冲任、巧用寒温、先因伏主的思想经验,并介绍先生所创制之有效良方。  相似文献   

17.
血证,系指以出血为主的病证,包括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和跌仆损伤出血等.病机一般可分为热迫血行和气不摄血,其多为外感毒热之邪或内伤七情化火(热),迫血妄行;气虚不固或脾虚失统,血液妄行以及脉络受损,血溢脉外.病因有寒热虚实或诸因兼夹的不同,尚有"离经之血即为瘀血"之说,瘀血既是诸病因作用的结果,又是血证发生与发展的病机关键所在,贯穿于血证的病理过程始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病理因素.今结合临床,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龚廷贤诊治胃痛的方药进行数据分析,为现代中医临床诊治胃痛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龚廷贤医学全书》中龚廷贤治疗胃痛的文献,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odeler18.0和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对其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功效、性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清洗,最终符合条件的方剂共计83首,包含中药118味,用药总频次共计508次.数据结果显示,龚氏辨治胃痛高频常用药物中,甘草使用频次最高,栀子和半夏位居其后;药物功效使用频率位于前三的依次为理气药、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药性以温性药使用频率最高,药味则多选用辛、苦、甘味;按药物归经划分,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脾经,其次为胃经和肝经.通过关联分析,共得到关联数据30条,核心组合为"陈皮-半夏-甘草".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得到"活血理气药组(五灵脂、当归、木香);二陈汤结构组(半夏、甘草、茯苓、陈皮);理气化湿药(枳壳、香附、苍术)+温里药组(肉桂、干姜)+活血化瘀药组(川芎)等多种药物组合.结论:龚氏辨治胃痛多以虚为本,多采用温补的治法,健脾和胃;巧用理气、活血化瘀药,疏肝理气,调和肝脾;善用栀子,清热泻火;多用二陈汤等经典方加减治疗,组方思路多以理气解郁、温里散寒、清热泄火、化湿逐痰、活血化瘀等为主,其辨治胃痛的处方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九窍血证是指血液不循常道,上溢于眼耳口鼻诸窍,下出于前后二阴的出血性疾病。九窍血证的辨证论治,历代医家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如目衄从肝治,鼻衄从肺治,耳衄从肾治等等,但从中医整体恆动观出发,九窍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脾为中土,灌溉四旁,联络四脏,通于九窍。李东垣说:“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下面拟从与此相关的另一侧面,以“后天之本”的脾胃为主,结合临床例证,谈谈九窍血证从脾胃辨治。  相似文献   

20.
郑钦安是清代著名医家,临证善于运用温扶阳气之法治疗各种疑难危急重症。本文从郑氏辨证治疗血证的临证经验出发,指出郑钦安在血证方面以阴阳两纲分证、推重辛温扶阳止血的独特心法,阐明郑氏临证辨证论治的实质与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