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及菌群变迁趋势,为流脑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河南省疫情资料汇编》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1950-2021年河南省报告的流脑病例数据和2006年后的流脑病原学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特征和菌群变迁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共报告流脑发病和死亡病例1 140 810例和70 292例,病死率6.16%,年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1.14/10万和1.30/10万;共有4个发病高峰,最高为1967年,发病数和发病率分别是358 643例和646.44/10万,其余3个发病高峰为1957、1977和1984年,发病率分别是52.50/10万、179.36/10万和45.38/10万;1985年后发病持续下降,2021年报告3例病例,为有病例报告以来最低水平。流脑自然流行期、疫苗使用初期、自费疫苗使用期和扩大免疫规划期年均发病率分是64.71/10万、15.69/10万、1.02/10万和0.01/10万,疫苗的使用打破了8-10年一次周期性流行的规律,2008年后病例呈高度散发状态。同一时期不同地区间和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间发病率差异较大,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4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白喉、百日咳、麻疹)流行趋势,评价免疫规划实施效果。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法对1950—2013年4种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50—2013年4种传染病共报告49 768例,年均发病率399.10/10万;死亡381例,年均死亡率3.06/10万,发病率与死亡呈明显下降趋势。计免前期4种传染病年均发病率(1132.16/10)和死亡率(8.61/10万)最高,1998年后的发病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1987年后无死亡病例报告;免疫规划期年均发病率(0.81/10万)最低。1986—2000年的脊灰、麻疹和百白破疫苗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均85%,2000—2013年均90%,其中2007—2013年均95%。结论应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管理体系,扩大服务内容,提高接种质量,保持高接种率,保证预防接种工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甲肝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前后湖州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湖州市1998—2017年甲肝病例资料和甲肝疫苗接种资料,分析甲肝的流行强度、时间和人群分布以及甲肝疫苗接种对甲肝疫情的影响。结果湖州市1998—2017年共报告甲肝病例3 194例,发病率为5.76/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年均发病率从扩大免疫规划前的10.23/10万下降至扩大免疫规划后的1.72/10万(P0.05)。扩大免疫规划前,男性发病率为13.31/10万,高于女性的7.04/10万(P0.05);扩大免疫规划后,男女发病率分别为1.94/10万和1.50/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大免疫规划后,各年龄组甲肝发病率较扩大免疫规划前均有下降(P0.05),其中15岁人群2015年以后无病例报告。扩大免疫规划后, 18~24月龄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由9.09%提高到99.25%; 0~14岁人群的甲肝发病率与疫苗接种率呈负相关(rs=-0.807, P0.05)。结论湖州市甲肝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后,疫苗接种率升高,甲肝发病率总体下降,性别差异缩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北京市2006年将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Group A and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MPSV-AC)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前后北京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及脑膜炎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血清群变迁变化趋势,评价加强免疫接种程序(第1剂3岁、第2剂9岁)疫苗控制疾病效果,为优化疫苗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0—2022年北京市流脑报告病例、2014—2020年国家监测点健康人群Nm带菌率调查数据,分析发病时间趋势、年龄分布特征及Nm血清群变迁情况。结果 将MPSV-AC纳入免疫规划后,发病率由2004年的1.49/10万下降至2007年的0.21/10万,2008—2010年由0.13/10万下降至0.06/10万,2011年以后为0~0.03/10万。MPSV-AC纳入免疫规划前6年高发年龄人群为1、0和15~<20岁年龄组,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08/10万、2.78/10万和1.66/10万。纳入免疫规划后5年全年龄组发病率显著下降,0、1~<6和6~&l...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合山市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探讨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合山市2006—2015年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报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间合山市共报告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8种4029例,死亡10例.甲肝、破伤风、麻疹和乙脑的年均发病率在0.08/10万~2.68/10万之间,呈低水平发病.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年均发病率分别为21.47/10万和11.73/10万,发病呈下降趋势.肺结核和乙肝发病率最高,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71.96/10万和100.13/10万,且以20岁以上成年人为主,成年人的肺结核和乙肝分别占全人群发病的97.90%和93.95%.结论 合山市疫苗针对传染病防控效果良好,应继续保持高水平的接种率和对重点人群实施有效的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4-2008年铜川市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流行特征,了解流行趋势,探讨进一步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网2004-2008年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报告数据用Excel系统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脊髓灰质炎、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炭疽和钩体病无病例报告,共报告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10种10 784例,死亡30例,流脑、百日咳、乙脑、肾综合症出血热、甲肝和风疹的年均发病率在0.07/10万~4.59/10万之间,呈低水平发病;麻疹年均发病率为6.83/10万;流行性腮腺炎年均发病率为22.60/10万,发病有上升趋势;乙肝(133.51/10万)和肺结核(85.64/10万)的发病在较高水平,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84.52%,且以成人(20岁~)为主,成人的肺结核和乙肝分别占了91.30%和85.27%。结论免疫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为有效的手段,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应采取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保持高水平的接种率,对重点人群实施有效的免疫策略,增加免疫覆盖面,并做好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疾病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晋安区麻疹流行状况,探讨控制与消除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50—2013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晋安区自然感染期(1950—1965年)麻疹年均发病率1 340.71/10万,每隔2-3年出现1个发病高峰;使用疫苗后年均发病率(38.07/10万)下降了97.2%。与自然感染期比较,疫苗推广初期(1966—1977)、计划免疫初期(1978—1987)、免疫规划期(1988—1997)、加强控制期(1998—2008)和消除阶段(2009—2013)发病率分别下降了92.9%、97.6%、99.4%、99.1%和99.9%,消除阶段年发病率0.74/10万。2001—2013年流动人口麻疹年均发病率(13.83/10万)是本地人口(2.54/10万)的5.44倍,病例中有免疫史比例本地人口(42.6%)比流动人口(15.2%)高。结论泉州市麻疹控制成效显著。目前的重点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消除免疫空白;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和入学入托查漏补种,减少麻疹易感人群,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珠海市流行性腮腺炎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前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珠海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前后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珠海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前后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分别为1 474例和9 828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27.56/10万和62.56/10万;发病人群均以学生为主,分别占54.48%和46.58%,不同年龄人群发病率均以5岁~年龄组较高,分别为184.87/10万和648.03/10万,发病人数分别占40.77%和44.97%;发病的高峰时间均为每年的6~7月;地区分布均以香洲区报告的病例数最多,分别占65.06%和68.38%;报告暴发疫情起数分别为3起和28起。结论珠海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前后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建议调整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的常规免疫程序,将免费接种1剂次调整为2剂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福建省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出生队列流行病学特征,为乙肝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福建省2005—2012年乙肝监测资料,分析福建省乙肝出生队列流行病学特征,尤其是不同出生年代人群的乙肝发病情况。结果 福建省2005—2012年共监测报告乙肝病例455 165例,年均发病率为154.21/10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66%;其中报告急性乙肝病例45 416例,年均发病率为15.39/10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30%;不同出生年代人群乙肝和急性乙肝流行曲线相似,1949—1970年出生人群发病率在150/10万~200/10万和10/10万~15/10万范围波动,1970—1990年出生人群发病率形成高峰,峰值分别为284.12/10万和38.59/10万,之后直线下降;1985年之后出生人群乙肝和急性乙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快于1985年之前出生人群。结论 虽然乙肝疫苗的使用和儿童免疫规划的实施对乙肝疫情的防控起到重大作用,但福建省乙肝疫情仍逐年上升,防控策略需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澄迈县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前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制措施及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7年澄迈县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近14年澄迈县流行性腮腺炎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5.95/10万,流行性腮腺炎未纳入免疫规划前(2004-2008年)年均发病率为8.78/10万,免疫规划前期(2009-2012年)年均发病率为29.82/10万,免疫规划中期(2013-2017年)年均发病率为8.61/10万,各乡镇(农场)地区发病情况差异较大,发病率在4.15~45.29/10万;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存在季节趋势,主要以5月~7月发病高峰;男性发病率(19.70/10万)高于女性(11.40/10万),病例主要集中于15岁以下年龄组学生和儿童为主(87.28%)。澄迈县自2008年7月1日起将麻腮风/麻腮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接种,2008年报告接种率69.12%较低外,2009-2017年的各年度接种率均高达95.00%以上。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需加强15岁以下年龄组学生和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提高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率,还可以提倡2剂次免疫接种,避免发生暴发疫情,持续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4-2018年江西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评价流脑防控效果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西省2004-2018年流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8年江西省共报告流脑病例26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40/10万;各设区市均报告流脑病例,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景德镇市(0.100/10万);12月-次年4月病例占82.77%,15岁病例占74.91%,学生占52.81%,男性占64.42%。结论 2004-2018年江西省流脑发病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病例以15岁人群、学生、男性居多;流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季节性、年龄构成、职业构成有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三明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50—2012年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50—2012年累计报告流脑21 236例,死亡1 593例,年均发病率16.51/10万,年均死亡率1.24/10万,病死率7.5%,1990年后,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呈散发状态,流脑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以春季为主(2-4月),占80.6%。1990—2012年0-14岁占72.6%(90/124),学生占51.6%(64/124)。A群流脑疫苗接种的实施,改变了流脑周期性流行规律,其发病水平明显降低,流行高峰不复存在,城乡发病率水平基本趋于一致。结论防控流脑的发病应采取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同时应加强流脑血清学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三明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三明市1955—2012年乙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1955—2012年全市累计发病5 760例,年均发病率4.79/10万,年均死亡率0.73/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1965—1974年,共报告4 130例(71.7%);自然流行、疫苗试点推广和计划免疫3个时期的平均发病率和平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各县区年均发病率在7.82/10万~16.66/10万间,农村年均发病率(2.29/10万)高于城区(2.18/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分布,7~8月占91.4%。1990—2012年间男女病例数比例为1.63∶1;0~14岁儿童占95.0%,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64.7%)。结论开展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是防控乙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杨静  钟小荣  陈祥发  邓海智 《职业与健康》2012,28(24):3111-3114
目的通过分析赣州市1950—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估消除麻疹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运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赣州市1950—2011年共报告麻疹839 789例。在计划免疫前阶段(1950—1978年),年均发病率615.28/10万,麻疹呈自然流行状态,每隔二三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计划免疫阶段(1979—2011年),年均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至18.89/10万。在开展常规麻疹疫苗接种同时实施麻疹强化,麻疹发病率下降显著,2009—2011年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结论高覆盖率的常规免疫,适时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是消除麻疹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沈阳市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前后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特征,为制定流腮有效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8年沈阳市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8年沈阳市共报告流腮病例38 14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3.66/10万。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前后(2004~2010年和2011~2018年),流腮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0.08/10万和19.2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疫情表现为春末夏初、冬季2个发病高峰;城区、郊区疫情高于农村地区;病例男性多于女性,病例以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7.51%;开展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接种后,流腮发病率最高的是4~6岁儿童。结论沈阳市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流腮疫情显著下降,学生、儿童仍为发病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16.
流脑是兴化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现将1950~1999年的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1 资料来源1.1 疾病资料 1950~1999年疫情报表和部分年度流脑病人登记薄。1.2 人口资料 市统计局编制的兴化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 流行特征2.1 流行强度2.1.1 50 a来发病率波动在0.07~1116.03/10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52.24/10万;50 a中发生过两次大流行,第一次为1963~1965年,其流行强度为历史之最,这3 a发病率分别为214.4/10万、788.67/10万和1116.03/10万,第二次是1980年,发病率为123.57/10万,二次相隔14 a,其中1967年和1977年又各发生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江西省1998-200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趋势,为制定流脑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的监测资料及流脑防治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江西省自20世纪80年代推广使用A群流脑疫苗以来,流脑流行的周期性被打破,流脑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2004年以来有所波动;1998-2007年全省累计报告流脑病例595例,年均发病率为0.14/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097/10万,病死率为6.89%;发病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大多数病例分布在山区和边远的农村;高发季节为冬春季,发病高峰是1-4月份,发病年龄以<15岁为主,占77.98%;健康人群带菌以B群为主,C群带菌率逐年上升;C群血清抗体水平较低,不足以建立免疫屏障。结论 近10年来,江西省流脑呈现发病率低,病死率高,分布广泛,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年龄高峰等特征。加强流脑菌群监测及疫情预测预报,切实做好A+C群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和应急免疫工作,重视经济不发达地区和边远山区人群的宣传教育,以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厦门市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前后风疹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1年厦门市报告的风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厦门市2004-2011年共报告风疹52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65/10万。风疹发病呈明显季节性,3-5月为发病高峰(68.1%)。男性年均发病率(3.86/10万)高于女性(2.87/10万),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尤其是学龄及学龄前儿童。3起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结论 2008年起风疹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正逐渐产生效果。应尽快出台风疹监测方案,开展以个案为基础、结合实验室检测的疾病监测,收集病例的流行病学、免疫史等资料,为制定有效控制策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中国2005/2006年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5/2006年度(2005年10月~2006年9月)全国网络直报流脑疫情。结果2005/2006年度全国流脑报告发病率为0.13/10万,与2004/2005年度相比,报告病例数减少29.0%,死亡病例数减少21.9%;病例相对集中于6个省,其发病数占全国病例总数的52%;0~19岁病例占病例总数的77.3%,但<10岁儿童发病率较高;学生、散居儿童、农民和民工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2.7%、22.1%、16.1%。结论为控制流脑爆发或流行,将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纳入全国免疫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甘肃省武威市2010—2019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0—2019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9年武威市共上报流行性腮腺炎病例3972例,年均发病率为21.74/10万。2013—2017年发病率呈下降的趋势,发病率从81.42/10万下降到4.78/10万;与2017年相比,2018年和2019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有所升高。3—4月和12月到次年1月为流行高峰。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州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8.14/10万、15.69/10万、22.14/10万和49.01/10万。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病人群以学生为主。结论武威市2018年和2019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高于2017年,应适时改变目前的免疫接种策略,进一步加强主动监测,并在流行季节和高发地区采取重点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