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早孕期筛查母血清指标与妊娠高危因素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220例孕周在≤13周的孕妇,按照年龄、孕检的情况分成A(高危妊娠)、B(高龄妊娠)、C组(非高危、高龄妊娠且孕检正常),分别检测3组孕妇血清中的freeβ-HCG和PAPP-A水平,观察比较3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3组孕妇血清中的游离人绒毛促性腺激素(freeβ-HCG)和血浆蛋白A(PAPP-A)的MOM值中,B组最高,C组次之,明显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检测freeβ-HCG和PAPP-A水平对早期发现胎儿畸形、自发性流产、孕期并发症及胚停等不良妊娠结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早孕期筛查母血清指标与妊娠高危因素及不良妊娠结局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高危因素与早孕期筛查母血清标志物的关系,并分析不良妊娠结局与以上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对孕10~13周的252例孕妇,进行早孕期筛查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游离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freeβ-HCG)检测,将孕妇分为高龄组、高危组、对照组3组,分别比较妊娠结局.结果:PAPP-A、Freeβ-HCG的中位倍数值(MOM)高危组分别为0.88和0.91,高龄组为1.22和1.17.不良妊娠结局组的中位数MOM值呈现低值,PAPP-A与对照组的MO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APP-A的检测对监测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妇早孕期筛查结果为唐氏综合征(DS)或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临界风险与低风险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及其妊娠结局。 方法选择2017年1至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早孕期筛查,并获得明确妊娠结局的14 598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妊娠结局随访,分别采取查询本院产前诊断中心、深圳市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或电话随访受试者本人的方式完成,对其随访截止时间设定为活产儿1岁,或胎儿自然流产/死胎发生时。其中,接受早孕期血清学筛查孕妇为6 825例,接受早孕期血清学联合胎儿超声颈项透明层(NT)筛查为7 773例;早孕期筛查结果为DS或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临界风险、低风险的孕妇分别为1 082例、1 903例及11 613例;高龄(预产年龄≥35岁)孕妇为2 223例(15.23%,2 223/14 598)。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所有孕妇早孕期筛查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结果及其妊娠结局。对于预产年龄<35岁与≥35岁孕妇的胎儿DS、18-三体综合征筛查阳性率(SPR)比较,早孕期筛查结果为胎儿DS或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临界风险、低风险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高龄孕妇的胎儿DS与18-三体综合征SPR分别为22.22%(494/2 223)与1.30%(29/2 223),均显著高于预产年龄<35岁孕妇的4.00%(495/12 375)与0.52%(649/12 375),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90.737、18.456,P<0.001)。②本研究14 598例孕妇中,经产前诊断确诊为胎儿染色体异常者为49例,经新生儿外周血核型分析确诊为胎儿染色体异常者为2例,胎儿染色体异常率为0.35%(51/14 598)。51例异常染色体胎儿中,26例为DS胎儿。其中,早孕期筛查结果为胎儿DS高风险为22例,临界风险及低风险为4例,DS胎儿检出率为84.62%(22/26),胎儿DS发生率为0.18%(26/14 598);胎儿18-三体综合征为3例,早孕期筛查结果均为胎儿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胎儿18-三体综合征检出率为100.00%(3/3);胎儿性染色体异常为15例,胎儿性染色体异常率为0.10%(15/14 598);2例为13-三体综合征胎儿,5例为染色体结构异常胎儿。③早孕期筛查结果为胎儿DS或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临界风险、低风险孕妇中,确诊胎儿为染色体异常者分别为31例、7例及13例,胎儿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2.87%(31/1 082)、0.37%(7/1 903)及0.11%(13/11 613)。在胎儿DS或18-三体综合征临界风险和低风险孕妇中,确诊胎儿为DS或18-三体综合征者共计20例,其中19例经产前诊断确诊,包括17例无创产前检测(NIPT)结果显示异常、1例孕妇为高龄及1例为胎儿NT增厚;1例为产后确诊胎儿染色体异常。④排除51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孕妇之外,其余14 547例孕妇中,早孕期筛查结果为高风险孕妇,因胎儿超声结构异常而终止妊娠、自然流产/死胎、早产、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9.32%(98/1 051),临界风险孕妇为5.17%(98/1 896),低风险孕妇为4.19%(486/11 600),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89,P<0.001)。 结论早孕期筛查对DS和18-三体综合征胎儿具有较高检出率,但是不能检出所有的染色体异常胎儿。在早孕期筛查结果为临界风险、低风险孕妇中,其胎儿仍然存在染色体异常可能,对此类孕妇进一步进行NIPT,有助于检出染色体异常胎儿。早孕期筛查结果为高风险孕妇,除胎儿染色体异常率高外,因胎儿超声结构异常而终止妊娠、自然流产/死胎、早产、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亦较高。 相似文献
4.
张莉嘉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1988,(3)
阴道用药通过宫颈或全身吸收可能造成胎儿畸形,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不多。本研究的数据来自1980~1983COM PASS,这是由健康资料设计创建的数据库,包括全部参加Medicaid的处方和诊断书的计算机资料。比较早孕期间使用醚康唑(miconazole)、抗真菌Ⅰ(clotrimazole)、制霉菌素(nystatin)、杀念珠菌素(candici din)、复方氨基吖啶(aminacrine compóund)和甲硝咪唑(metronidazole)发生先天异常与未发生先天异常组,结果上述药物中没有对总的出生缺陷率或特殊的出生缺陷率(心血管缺陷、腭裂、脊柱裂)有显著的影响。又比较了早孕期用这些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早孕期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定期产检和分娩的1306例女性的临床资料,根据Hb水平将其分为3组:低Hb组(Hb<110 g/L,490例),中Hb组(110≤Hb<130 g/L,673例),高Hb组(Hb≥130 g/L,143例)。再将低Hb组分为2个亚组:极低Hb组(Hb≤90 g/L,64例)和较低Hb组(Hb>90 g/L,426例)。分析比较各组的一般资料及妊娠结局。结果3组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早产率、NICU住院率、产后出血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中Hb组的分娩孕周、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均较低Hb组和高Hb组高,高Hb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较低Hb组和中H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Hb组的早产率、NICU住院率较高,低Hb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极低Hb组和较低Hb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建议在妊娠期间筛查Hb水平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确保母儿平安。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讨早中孕整合筛查方案与中孕期血清筛查方案对21-三体综合征(DS)和18-三体综合征(ES)的筛查效能。研究对自愿行早中孕整合筛查的孕妇,于孕9~13+6期(15~19+9周)母血清AFP、游离β-hCG、uE3,按早中孕整合筛查方案和孕中期三联筛分别计算发生DS及ES的风险值,并进行后续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随访,且与同期内行中孕期三联筛查的孕妇筛查结果作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资料完整、有妊娠结局的1 632例孕妇中,应用早中孕整合筛查方案,检出DS高风险26例,ES高风险1例;中孕期血清三联筛查方案,评估的DS高风险为68例,未检出ES高风险。对高风险孕妇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DS 2例,ES及XY,INV(9)各1例。整合筛查和中孕期三联筛查DS的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P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整合筛查较中孕期筛查具有更高的阳性预测值,更低的假阳性率,是更有效的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妊娠风险预警筛查、评估和妊娠结局情况,探索对重点孕妇有效的社区干预措施,不断完善"妊娠风险预警评估"工作。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6月在上海市卢湾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回收的1 726本上海市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妊娠风险预警筛查情况、重点孕妇确诊情况和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重点孕妇发生率21.21%,外地户籍的重点孕妇发生率明显高于上海市户籍;筛查阳性的前3位是"基本情况","家族史","异常妊娠分娩史、妇产科疾病及手术史",固定因素中常见的包括瘢痕子宫、年龄≥35岁、双胎、体重指数(BMI)24、异常妊娠分娩史、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6 cm,占筛查阳性数的51.09%,确诊率为62.41%;重点孕妇的早产和低体重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结论:有效的干预措施包括立足社区重视筛查,提升社区在重点孕妇管理工作中的服务功能;依托网络规范转诊,充分发挥妇幼保健所在重点孕妇管理工作中的枢纽作用;有的放矢,努力降低重点孕妇的发生率;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教,降低重点孕妇不良结局的发生;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提高重点孕妇管理的整体性、连续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中孕期宫颈息肉摘除术对母儿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因妊娠合并宫颈息肉于早、中孕期接受宫颈息肉摘除术治疗的167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妊娠结局,将其分为自然流产组(自然流产时孕龄<28孕周,n=17),早产组(分娩时孕龄为28~36+6孕周,n=48)和足月产组(分娩时孕龄≥37孕周,n=102)3组。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或者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对年龄、孕次、产次等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线性趋势χ2检验或者χ2检验对宫颈锥切术史者、妊娠期糖尿病者、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者、术前阴道流血者所占比例等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在上述单因素分析基础上,根据既往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进一步进行有序多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早、中孕期宫颈息肉摘除术后可能影响孕妇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与受试者本人及其家属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自然流产组、早产组和足月产组孕妇的产次均为0,接受宫颈息肉摘除术时的孕龄,分别为13孕周(12~14孕周)、15孕周(13~17孕周)和15孕周(13~18孕周);术后阴道流血发生率分别为35.3%(6/167)、50.0%(24/167)和48.0%(49/167);手术时孕龄≤12孕周所占比例分别为23.5%(4/167)、10.4%(5/167)和5.9%(6/167),3组的上述4项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363、7.535、9.198、4.364,P=0.025、0.023、0.002、0.037)。②结合目前已有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与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素,对早、中孕期宫颈息肉摘除术后,可能影响孕妇妊娠结局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孕妇接受息肉摘除术后无阴道流血,是足月产分娩的保护因素(OR=13.577,95%CI:1.300~141.743,P=0.029)。③宫颈息肉和宫颈蜕膜息肉孕妇的晚孕期自然流产发生率分别为37.3%(56/150)和76.5%(13/17),合并息肉炎症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7%(79/150)和0,二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646、16.991,P=0.002、<0.001)。 结论妊娠合并宫颈息肉孕妇接受宫颈息肉摘除术治疗,应避免于孕龄<12孕周前进行,术中应采取最适合的止血措施。病理学类型为宫颈蜕膜息肉孕妇,对早、中孕期接受宫颈息肉摘除术不会增加自然流产风险,但是宫颈蜕膜息肉孕妇,较普通宫颈息肉者更易发生晚孕期自然流产。 相似文献
9.
10.
早孕期超声筛查通过检测颈项透明层等超声标记能有效筛查染色体异常高风险胎儿,早期发现部分严重胎儿结构异常。在早孕期诊断胎儿结构异常、评估胎儿状况并作出产前诊断,对于指导孕妇产前咨询,产前随访、检测与治疗,提高优生优育均有重要意义。该文对早孕期超声筛查的方法及评价指标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妇幼保健》2016,(3)
目的分析高危妊娠筛查管理与妊娠结局,为提高高危妊娠监测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高危妊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5 128名孕妇中筛查出1 586例高危孕妇,高危妊娠发生率为30.93%,重度高危妊娠416例(26.23%),一般高危妊娠1 170例(73.77%);1种高危因素685例(43.19%),2种高危因素581例(36.63%),3种及以上高危因素320例(20.18%);高危妊娠前5位病因为早产、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孕龄18岁或35岁与胎位异常。高危妊娠结局: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窒息26例(1.64%)、出生缺陷15例(283.73/万)、死胎死产46例(2.90%)、新生儿死亡6例(0.38%)、早产401例(25.28%)、过期产32例(2.02%)、低体重儿15例(0.95%)、巨大儿258例(16.27%)、剖宫产912例(57.50%),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应将保健时间范围扩大到婚前阶段,提高孕期建卡率,及早发现高危妊娠因素,提高高危妊娠监测管理水平,保障母儿安全。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9,(4)
目的探讨早孕期轻度缺铁性贫血对双胎妊娠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6~2017年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孕早期轻度贫血(90 g/L≤血红蛋白110 g/L)与非贫血(血红蛋白≥110 g/L)孕妇的母儿结局。结果共纳入704例双胎孕妇,其中203例(28.8%)早孕期出现轻度贫血。早孕期轻度贫血双胎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15/203,7.4%)低于非贫血组(68/501,13.6%)(P0.05);两组其他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情况和围产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孕期轻度缺铁性贫血的双胎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下降,同时并未增加围产儿不良结局风险。因此,双胎妊娠早孕期轻度缺铁性贫血可能为妊娠期糖尿病的保护因素,无须对所有双胎孕妇尤其是非贫血孕妇进行常规补充铁剂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孕期阴道出血的妊娠结局。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追踪检查45例患者的超声及血β-HCG。结果:45例患者中先兆流产14例(31.11%),异位妊娠21例(46.67%),完全流产5例(11.11%),过期流产5例(11.11%)。结论:对于停经时间短、尿妊娠试验阳性、但超声检查宫内宫外均未找到孕囊或妊娠包块的患者,不一定都是异位妊娠,应综合分析各种检查结果,必要时进行动态观察,避免延误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与妊娠结局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于我院常规建档的孕妇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2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产前检查及营养宣教,观察组患者行产前检查及孕期营养指导,观察两组患者各妊娠结局观察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经阴道分娩率72.50%、剖宫产率27.50%,巨大儿率0.83%、低体重儿率1.67%,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8kg率11.67%、并发症发生率11.6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53.33%、46.67%、4.17%、5.83%、29.17%、26.67%,组间以上差异均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孕期营养能够减少巨大儿和低体重儿的产生,减少孕期孕妇体重增长过多,降低剖宫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17.
以往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实验证实了"成人疾病的胎儿起源"现象,即成年疾病的发生与生命早期的营养状况有密切的关系,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与之更为密切,因此孕妇应保证胚胎生命早期的合理营养,减少其成年后疾病的发生.然而营养状况作为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其评价指标很多,每种指标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目前尚无统一的营养状况评价指标.该文就常用的几种营养状况评价指标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13)
目的 了解早孕期、中孕期以及早中孕期整合3种不同筛查方案,筛查胎儿21三体综合征(DS)、18三体综合征(ES)等常见染色体异常的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早孕期(9周~13+6周)和中孕期(15周~20+6周)在本院进行早孕期、中孕期和早中孕期整合产前筛查检测的121 400例孕妇资料,并随访妊娠结局及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结果 早孕期、中孕期和早中孕期整合3种方案筛查DS、ES高风险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 235,P 0. 001)。3种方案筛查的灵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早孕期、早中孕期整合2种方案筛查胎儿DS、ES和其他染色体异常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早中孕期整合筛查可减少DS、ES高风险数量,本方案优于早孕期、中孕期筛查方案,但对胎儿DS、ES和其他染色体异常确诊病例的检测灵敏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妊娠中期孕妇血清学筛查结果,探讨不同筛查风险与母胎不良结局的关联。方法:选取2019—2021年在合肥市新站区接受孕中期血清学筛查的孕妇,评估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风险,分别计算3种疾病高风险和低风险的发生率,并随访获得妊娠结局,分析不同风险组胎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结果:在接受妊娠中期血清学筛查的11 821名孕妇中,检出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孕妇560人,检出率为4.74%;检出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孕妇28人,检出率为0.24%;检出开放性神经管缺陷高风险孕妇53人,检出率为0.45%。实际随访获得妊娠结局的孕妇共11 606人,其中,高风险组孕妇自然流产、死胎、出生缺陷和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分别为1.12%、1.60%、4.17%和3.37%,显著高于低风险组(0.32%、0.30%、1.16%和2.12%)。高风险组孕妇靶向疾病、其他染色体疾病、其他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分别为1.12%、1.12%和1.44%,均高于低风险组(0.05%、0.02%和0.65%)。结论:妊娠中期血清学筛查高风险与自然流产、死胎、出生缺陷、出生低体重等... 相似文献
20.
妊娠糖尿病筛查与妊娠糖尿病母儿结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在我区妇幼保健院系统开展妊娠糖尿病的筛查,调查其患病率及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04年1月~2005年6月,对在我区妇幼保健院建档的孕妇,在孕24~28周进行妊娠糖尿病的筛查,调查患病率。并追踪诊断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孕期血糖控制良好(A)组与血糖控制不良(B)组,对母儿结局的影响,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妊娠糖尿病患病率为2.64%,B组的妊高征、早产儿、先兆子痫、胎死宫内等的发病率较A组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B组的新生儿畸形、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及低体重儿均较A组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结论:加强糖尿病孕妇孕期的血糖控制,可减少孕产妇的合并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