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临床辨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伤寒论》中结胸证的病机是表证误下致热与水饮相结于胸腹,大陷胸汤是其代表方;阳明腑实证的病机是邪热已入阳明,与燥屎相结于中、下焦,大承气汤是代表方剂。在诊治类似结胸和阳明腑实证的实践中应详辨病机,准确用药,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2.
浅谈下法治疗阳明腑实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下法治疗阳明腑实的体会罗建辉,侯舒,李潮芳仲景《伤寒论》的六经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总称。伤寒六经虽然与《素问·热论》有源流的关系。但二者在内容上却有很大的不同。《伤寒论》的六经,是以脏腑经络受邪所出现的症状作为辨证纲领,既论实热...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热实结胸的形成机制、部位特征、病性特点和立法处方等方面,深入剖析了热实结胸与三焦腑证的内在联系,进而从辨证论治的角度印证了中医三焦之腑的客观存在及其独立意义。 相似文献
4.
5.
从阳明腑结论治糖尿病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发病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病机就是"二阳结",参照《伤寒论》"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之意,阳明之腑胃肠中邪热与气、血、痰、水、食、糟粕等病理产物互结是影响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故临床可从阳明腑结的角度来论治糖尿病,在泻热通腑总的治疗原则前提下根据临证实际情况随证治疗。 相似文献
7.
8.
历代以来 ,对脾胃功能在生理上的重要意义已多有阐发 ,其中尤以李东垣之《脾胃论》为精详。至清代叶天士始有脾胃分治之说 ,可见同为后天之本 ,脾胃在脏腑阴阳属性、体用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我们认为 ,阳明经腑 (胃 )在病机传变上的意义较脾更为重要 ,试阐述之。1 胃腑的生理功能是其病机传变的基础《灵枢·五味》指出 :“胃者 ,五脏六腑之海也 ,水谷皆入于胃 ,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指出了胃的受纳和消化吸收功能 ;《灵枢·营卫生会》篇曰 :“人受气于谷 ,谷入于胃 ,……其清者为营 ,浊者为卫”。提示胃参与了营卫气血的化生 ,故有“阳明… 相似文献
9.
狂症见阳明腑实证辨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常见精神病狂症出现阳明腑实证时的病因病机、证治规律。认为狂症出现阳明腑实症情况是狂症的最常见证型。文中示笔者及其家父、先祖父治疗本病的经验方 相似文献
10.
11.
对热实结胸从三焦腑证立论的观点,提出了具体完整的的证治概要,并以临床举例显示其运用价值,从而印证中医三焦之腑的客观存在性及其理论在辨证论治中的独立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探求太阴病脾虚寒湿证与阳明病肠热腑实证辨证客观指标的差异性。方法:实验大鼠连续14d每日经口灌服大黄与猪油制备太阴病脾虚寒湿证模型;实验大鼠连续2d每日经口灌服热性中药、自身粪便及腹腔注射细菌内毒素制备阳明病肠热腑实证模型。观察并比较两种模型大鼠活动、体温等基本情况;取大鼠血浆用间苯三酚法测小肠对D-木糖的吸收功能,测定肝组织Na -K -ATP酶活性以及观察胃、肝、脾、胰腺、小肠、结肠组织形态学的差异。结果:太阴病脾虚寒湿证模型组大鼠活动减少,体温降低,小肠吸收功能减弱,Na -K -ATP酶的活性降低,胃粘膜萎缩,肝细胞排列紊乱,结肠细胞核固缩、排列紊乱,脾脏体积缩小、脾小体数目减少;阳明病肠热腑实证模型组大鼠好动,体温升高,小肠吸收功能增强,Na -K -ATP酶的活性升高,胃粘膜结构基本正常,肝细胞空泡样改变、肝细胞浊肿,结肠上皮深染、杯状细胞数目增多,脾脏体积正常、脾小体数目增多。结论:体温,D-木糖吸收率,Na -K -ATP酶活性以及胃、肝、小肠、脾脏、结肠的部分组织形态学改变可作为二证的鉴别指标。根据中医学理论,采用复合造模的方法,成功出太阴病脾虚寒湿证、阳明病肠热腑实证动物模型,比较符合中医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6.
《内经》经络虚实辨别方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经》辨别经络虚实的方法进行研究总结,结果发现《内经》经络虚实辨别的方法极为精详:从寸口人迎脉、经络病候及经络望、切诊等方面综合判断,即可明确诊断经络之虚实。临床实践亦表明,掌握《内经》经络虚实辨别方法,指导针灸临床,有助于提高针灸疗法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区别太阳阳明与正阳阳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成阳明病的共同基础是"胃家实","胃家实"而感受寒邪则形成太阳阳明;"胃家实"而感受热邪则形成正阳阳明。"太阳阳明"的实质属于"表里同病",由于"胃家实"的程度不同,感受寒邪以后形成太阳阳明的具体机理可以分四种情况。太阳阳明的治疗应遵循《伤寒论》表里同病时先后缓急的原则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