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原型",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代表。SLE患者及动物模型中可见多种自身抗体。其中部分参与炎症过程及组织损伤。自身抗体介导了SLE的病理过程,可直接识别抗原引起组织损伤,也可以通过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导致损伤。本文就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自身抗体,以及这些抗体在疾病诊断、预后判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自身抗体在SLE发病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性病/风湿免疫科病房住院诊断为SLE的患者,对合并IFD及无任何系统感染的SLE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SLE合并IFD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了803例SLE患者,其中合并IFD的共计27例,同时期未发生系统感染的27例SLE患者作为对照组,单因素分析发现有15个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仅发现3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SLE合并IFD的危险因素分析,发现大多数危险因素是相互关联的,可能是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SLE患者容易并发IFD,而疑似感染症状、SLEDAI评分≧8分、CRP≥0.8mg/dl是SLE合并IF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可存在多种自身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存在于系统性血管炎患者体内的一种自身抗体,在SLE患者血清检测中也发现有ANCA的存在.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02例SLE患者的ANA和ANA谱以及ANCA的检测结果,将ANCA对SLE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多发生静脉血栓,近年来,国内外已经公认抗活化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APCR)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目前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中国人APCR的发生为获得性,抗磷脂抗体是导致APCR发生的重要因素,而抗心磷脂抗体(ACA)在SLE患者中检出率为32.4%.我们对68例SLE患者进行APCR以及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指标的测定,分析当SLE患者APCR阳性时对上述各系统的影响及在病程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体内多个器官。因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肾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是长期以来导致狼疮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医学界一直致力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和预防工作,以控制其并发症并延长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SLE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其临床特征存在性别差异。SLE男性患者临床表现谱与女性患者相似,但两者在受累器官、疾病严重程度、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尤其SLE男性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SLE男性患者治疗原则与女性相似,但在药物选择、累计剂量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男性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综述,以提高对男性SLE的早期识别与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04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SLE患者206例,其中存活者168人,死亡者38人,利用χ^2检验,对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LE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是合并感染、肾损害、心血管损害、神经精神症状;补体C3水平下降也与SLE患者死亡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合并感染是导致SLE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糖皮质激素(GCs)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主要的药物之一。然而,由于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且长期应用可导致多种副作用,临床医生难以针对不同病情的SLE患者给予相对精准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本文总结糖皮质激素在SLE不同进展阶段、不同脏器受累以及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中最新的应用共识和研究进展,并分析SLE中糖皮质激素抵抗(GCR)的相关机制,针对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为糖皮质激素在SLE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性科学》2019,(11):42-4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不良结局及其高危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诊治的62例妊娠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妊娠失败分为两组,再依据妊娠成功不良妊娠结局进行分组,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导致SLE伴妊娠出现妊娠失败的因素包括狼疮性肾炎、抗aCL阳性、SLEDAI、孕期SLE病情活动以及糖皮质激素使用等(P0.05);影响分娩成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包括雷诺现象、低补体C3及C4、抗Ro/SSA抗体阳性、抗La/SSB抗体阳性、狼疮性肾炎、SLEDAI评分、孕期SLE病情活动,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SLE合并妊娠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很多,针对该类患者需产科、风湿病专家会诊后制定处理方案,加强孕期、产后相关免疫指标的监测,提升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皮肤血管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常见病变,表现为网状青斑的病例较少见。本文报道一例以网状青斑为首发临床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该患者4年前下肢出现网状青斑,未予重视,导致病情延误。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多基因遗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了该病的发生.TNIP1被认为是SLE的一个新的易感基因,在免疫调节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就SLE与TNIPl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张曌  李晓岚 《皮肤病与性病》2012,34(4):211-213,215
近期表观遗传学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可以帮助阐明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制。环境等因素导致的DNA甲基化状况改变,特别是低甲基化引起异常基因表达而导致免疫紊乱,使具有遗传倾向的个体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导致SLE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环境因素导致DNA甲基化状况改变的原因,及其如何导致免疫功能异常而引起SLE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方法:检测2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自身甲状腺抗体(IGab,PTOab)和甲状腺功能(T3、T4、FT3、FT4和TSH)。21例健康体检者和20例普通皮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将(SLE)患者甲状腺功能与免疫球蛋白、补体C3、抗核抗体、DsDNA-Ab和血沉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甲状腺增大患者做甲状腺病理检查。结果:SLE组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增高,TGab变化不显著,SLE组T3、FT3和FT4水平均较两对照组降低,TSH和T4变化不明显。SLE多数患者甲状腺大小和质地均正常。SLE组甲状腺抗体、甲状腺功能和DsDNA-Ab、ANA、ESR、IgG、IgA、IgM和补体C3水平无相关性。结论:SLE患者活动期存在甲状腺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血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最常累及的是皮肤小血管,也可累及多种内脏器官(如心血管、肺泡、胃肠道、肾小球、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的大、中血管,并引起坏死性损害,导致一系列系统症状的发生。免疫复合物和抗磷脂抗体可能与SLE性血管炎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正确认识SLE性血管炎的发病机理及其所引起的临床表现,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降低血管炎的发生率和SLE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13、B淋巴细胞表面CD154、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TMA)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SLE合并TMA患者24例作为TMA组,单纯SLE无TMA患者48例作为SLE组,检测两组外周血ADAMT-1...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现在已有多种已知的因子可能或明确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这些因子相互联系,共同作用,其中一些作为因果关系存在于SLE的发病过程中。研究这些细胞因子对从分子角度客观地了解SLE的发生、发展、转归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紫外线因素所导致的发病机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包括其引起的T淋巴细胞凋亡紊乱和DNA甲基化水平的降低。现就紫外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有研究表明,遗传易感性在疾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PTPN22(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22)基因作为SLE的遗传标记是一个很好的候选基因,该基因位于染色体1p13.2,编码淋巴样特异性磷酸酶,有证据表明SLE T细胞酪氨酸磷酸化异常,促进了T细胞效应器功能紊乱,最终导致SLE发病.研究PTPN22基因在SLE中的作用,对探讨SLE发病机制及基因靶向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多个系统,可伴有糖代谢、脂代谢的异常。羟氯喹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础用药之一,已被发现在治疗本病的同时,还对SLE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有保护作用。本文就羟氯喹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脂和血糖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血清唾液酸(SA)水平能否作为判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疾病严重度和活动度的指标,作者等测定了47名SLE患者血清中的SA水平.结果发现,SLE患者血清S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但SA水平除与尿蛋白严重度及血清白蛋白组分下降,α2球蛋白组分升高相关外,与疾病严重度及多种免疫指标均无相关关系,不能作为判断SLE患者疾病严重度和活动度的指标.结合数据,对血清SA升高的机理、意义及测定血清SA水平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Toll样受体9在SLE患者产生抗dsDNA抗体中的作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和血细胞DNA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现象和意义;SLE患者T淋巴细胞穿孔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5的研究;rST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活化和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