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研究醋酸铅染毒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XRCC1、hOGG1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用0、20、40和80μmol/L浓度醋酸铅染毒人外周血淋巴细胞24h, 采用qPCR法和Western-Blot法测定XRCC1、hOGG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醋酸铅染毒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XRCC1、hOGG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随醋酸铅染毒浓度增加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醋酸铅染毒抑制XRCC1、hOGG1基因表达水平,导致细胞对DNA损伤修复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乙酸铅染毒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致氧化应激与DNA氧化损伤情况。
方法 分别用浓度为0 μmol/L、20 μmol/L、40 μmol/L和80 μmol/L的乙酸铅染毒人外周血淋巴细胞6 h、12 h、24 h, 应用2', 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染色分析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染毒后细胞内活性氧类(ROS)水平, 高度水溶性四唑盐(WST-1)法检测染毒后细胞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试剂盒检测染毒后细胞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 并对ROS、T-SOD、8-OHdG三指标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乙酸铅染毒6 h后, 各染毒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R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0 μmol/L染毒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T-SOD和8-OHd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40 μmol/L和80 μmol/L染毒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T-SOD和8-OHd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乙酸铅染毒12 h和24 h后, 各染毒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ROS、T-SOD和8-OHd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相关性分析显示, 细胞内ROS含量与T-SOD活性呈负相关(r6 h=-0.865、r12 h=-0.890、r24 h=-0.801, P < 0.01), 与8-OHdG含量呈正相关(r6 h=0.840、r12 h=0.829、r24 h=0.866, P < 0.01)。
结论 乙酸铅染毒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后会诱导细胞ROS生成, 抑制细胞内抗氧化酶SOD活性, 造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氧化应激状态增强和DNA氧化性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醋酸铅致淋巴细胞的DNA损伤情况,了解铅的遗传毒性.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醋酸铅分别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体内染毒24h及取正常大鼠血淋巴细胞进行体外染毒1 h,然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分别测定各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 体内实验组见淋巴细胞边缘不光滑,毛糙,体外实验各处理组都有明显彗尾形成,体内外实验各染毒组彗星出现率、DNA迁移长度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 醋酸铅对大鼠淋巴细胞DNA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醋酸铅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的影响,以探讨铅的致突变性。方法 采用多核细胞法体外研究醋酸铅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的影响及突变频率。结果 0.25mmol/L醋酸铅即可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且突变频率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突变频率Y(10^-3)与醋酸铅浓度C(mmol/L)之间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直线方程分别为:Y=1.0566 0.1661C(r=0.9582)和Y=1.0762 0.1987C(r=0.9434)。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醋酸铅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及突变频率有影响,HPRT基因突变频率可望成为接触环境致突变物人群检测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沙尘暴细颗粒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损伤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沙尘暴细颗粒物(PM2.5)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损伤.方法用采集自内蒙古包头市和甘肃武威市的沙尘暴和正常天气PM2.5不同浓度(0、33、100、300μg/ml)提取物染毒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用染色体畸变试验和胞质阻断法进行畸变率和微核率统计.结果包头、武威沙尘暴和正常天气PM2.5提取物的100、300μg/ml剂量组人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均高于其对照组(均P<0.01).包头、武威沙尘暴300μg/ml剂量组和正常天气PM2.5提取物的100、300μg/ml剂量组人血淋巴细胞核分裂指数均低于其对照组(P<0.05或P<0.01);染毒剂量与微核率呈正相关,与核分裂指数成负相关.不同浓度沙尘暴PM2.5提取物染毒能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主要表现为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断裂、缺失、成环、形成双着丝粒(染色体桥)、断片等,同时也明显增加了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0.01).结论沙尘暴PM2.5能引起淋巴细胞遗传损伤,其遗传毒性主要与染毒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饮茶对吸烟所致人体DNA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为确证茶与人类肿瘤的关系提供直接依据.方法 选择46名吸烟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为生物学观察终点,进行混合茶对吸烟致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影响的6个月的随机、双盲干预试验研究.结果 试验组每天服用3g混合茶6个月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降低,而试验对照组试验前后基本无变化.结论 混合茶对吸烟致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可能有保护作用,从而对人类癌症可能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杀虫剂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试验检测乐果、甲基对硫磷、氯氰菊酯、扑灭司林等杀虫剂的遗传毒性。方法:分别用10,50,100,200μg/ml浓度的乐果、甲基对硫磷、氯氰菊酯、扑灭司林在37℃下染毒人外周血淋巴细胞0.5 h,同时用100μg/ml的过氧化氢(H2O2)作阳性对照,用磷酸盐缓冲液(PBS)作阴性对照。用彗星试验检测以上4种农药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作用。结果:与阴性对照相比,乐果和对硫磷在100μg/ml浓度,扑灭司林和氯氰菊酯在200μg/ml浓度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作用明显增强(P<0.01)。结论:受试的4种农药可引起DNA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外源性化学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焦炉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149名焦炉作业工人和24名非职业多环芳烃(PAH)暴露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尿中1-羟基芘浓度来反映PAH暴露的内剂量;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水平的上4分位数(6‰)作为判断个体染色体损伤阳性的界值;分析CYP1A1、GSTM1、GSTT1、GSTP1、CYP2E1、NQO1、NAT2和mEH基因的多态性;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校正职业暴露情况、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状况因素,计算不同基因型工人发生染色体损伤阳性的OR值,并探讨基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调整了173名研究对象的职业暴露、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状况后,GSTM1缺失基因型个体染色体损伤危险度显著性增加(调整OR=2.01,95%CI=1.03—3.91);与NQO1基因P187S位点野生型纯合子个体比较,变异型纯合子个体染色体损伤危险度显著性增加(调整OR=3.18,95%CI=1.18—8.62);与mEH基因H113Y位点野生型纯合子个体比较,变异型纯合子个体染色体损伤危险度显著性降低(调整OR=0.40,95%CI=0.19~0.88);未发现其他基因的遗传变异与研究对象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危险度的显著关联。此外,还发现GSTM1、NQO1基因P187S位点和mEH基因H113Y位点的遗传变异对染色体损伤危险度的影响中存在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结论本研究发现GSTM1、NQO1和mEH基因的遗传变异可显著性影响职业PAH暴露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危险度,并存在基因一基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醋酸铅染毒小鼠DNA损伤及体内抗氧化酶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醋酸铅对动物体内DNA的损伤作用、机制以及抗氧化酶的变化情况。方法小鼠经自由饮水,分别给予0,0.196,0.296,0.496醋酸铅染毒6周。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对肝细胞DNA损伤进行检测,测定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同时检测血中血红蛋白(Hb)、肝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醋酸铅可引起小鼠肝细胞DNA损伤率升高,彗星尾长增加,尾长与头部直径比值(Olive尾矩)增大,同时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增高,均呈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同时Hb和肝组织GSH含量降低,全血SOD和GSH—Px活性降低。结论醋酸铅染毒可致小鼠肝细胞和骨髓细胞DNA损伤,体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醋酸铅染毒大鼠的肾脏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燕侠  田琳  路小婷 《职业与健康》2005,21(8):1125-1127
目的研究铅对亚慢性大鼠模型肾脏的损害作用。方法按随机原则将SD大鼠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染毒组,每组6只。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染毒组分别用12.5、25、50mg·kg-1体重的醋酸铅溶液经口灌胃染毒,每周5次,连续8周。结果染毒组大鼠的尿铅、尿总蛋白(TP)、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随染毒剂量的升高而增高。病理改变主要局限于肾小管,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浑浊肿胀、颗粒样变及变性,坏死,同时伴有肾小球增大及肾间质轻度炎细胞浸润,损害的程度随染毒剂量的升高而加重。结论铅对大鼠肾脏的毒性作用除功能性损伤外,还有器质性损伤;应在临床治疗和预防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二甲基甲酰胺(DMF)的遗传毒性,选择85名作业工人和75名非暴露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纤维素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分析其微核发生率和DNA断裂损伤,研究显示作业工人微核发生率和DNA断裂损伤的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提示DMF暴露可致工人遗传损伤,DNA断裂可作为暴露人群的早期效应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甲醛对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损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甲醛对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DNA损伤水平。方法选择65名甲醛暴露工人和非甲醛暴露工人7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纤维素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分析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和DNA断裂损伤。结果暴露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DNA断裂损伤的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有随工龄、暴露浓度增加而增高的趋势。但甲醛浓度为0.5mg/m^3~3.11mg/m^3时,DNA断裂损伤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醛暴露可导致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DNA断裂损伤明显增高,DNA断裂可望成为暴露人群的早期效应标志物和致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烹调油烟冷凝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烹调油烟冷凝物对离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的影响。方法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离体培养24h后,加入油烟冷凝物4、6、8、10μl,进行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加入油烟冷凝物后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显著性升高(P<0.05),与加入油烟冷凝物的剂量呈正相关(r=0.987)。各剂量组微核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烹调油烟冷凝物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对微核的产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粒径大气颗粒有机提取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作用,为研究呼吸系统疾病与肿瘤的环境病因及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DFJ-1型5段分级采样器采集太原市某居民区的大气颗粒物,并分别用二氯甲烷、丙酮、甲醇索氏提取器提取不同粒径的有机提取物,再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测定25、50、100和200μg/ml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有机提取物对人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结果大气颗粒物有机提取率随粒径减小而增加。除粒径≥7.0μm和3.3~7.0μm的颗粒物最低剂量组(25μg/ml)彗星尾长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他粒径(<3.3μm)颗粒物各剂量组彗星尾长与对照组比较,增高均有显著性(P<0.01),并且随着粒径减小,DNA拖尾越长,损伤越严重。结论大气颗粒有机提取物可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链的断裂,并且粒径越小其引起DNA损伤的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硫化镉量子点( CdS)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损伤作用,以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为材料,分为硫化镉量子点组(CdS Ⅰ,粒型,粒径3~5 nm)、硫代乙醇酸包裹组(CdSⅡ,粒型,粒径3~5 nm)和阴性对照组,每组6瓶.将CdS加到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液中,CdS在培养液的浓度为2μg/ml.彗星试验培养6h,...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乌鲁木齐市市属医疗机构X射线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评价医疗机构辐射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方法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检测放射组和对照组的染色体及微核,分析X射线对遗传损伤的影响。结果放射组和对照组均以无着丝粒畸变为主。放射组双着丝粒+环畸变率为0.004%,对照组无双着丝粒+环畸变。放射组染色体型畸变率和染色单体型畸变率分别为0.138%和0.203%,对照组分别为0.044%和0.103%,放射组和对照组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490‰和0.941‰。放射组的染色体型畸变率、染色单体型畸变率、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医用X射线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无着丝粒畸变率、双着丝粒体畸变率、双着丝粒环畸变率和稳定性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均处于职业卫生标准范围内,但加强工作场所中X射线防护及个人健康监护仍然是今后长期、重要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7.
砷暴露致人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砷由于其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但又有剧毒特别是有致突变性[1] 而备受关注。为进一步了解砷接触与致突变作用的关系 ,我们进行了砷致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的实验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 主要试剂与仪器 :亚砷酸钠 (NaAsO2 ,分析纯 ) ,RPMI16 4 0培养基 (北京博宁医学遗传中心提供 ) ,37℃隔水式恒温培养箱 ,日本Olympus与美国AO双目显微镜。2 血样来源 :选取查体无异常的自愿者 2 7人 ,其中男 9例、女 18例 ,年龄 2 0~ 4 6岁 ,各抽取肘静脉血 0 .5ml,分别接种于RPMI 16 4 0培养瓶内。3 细胞染毒与培养 :以双蒸水为溶剂 ,配制…  相似文献   

18.
19.
SD大鼠呼吸道染毒(1900±50)ppm氯乙烯2小时后,以肝脏灌流加酶消化方法获得肝实质性细胞和非实质性细胞,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用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MGE)技术测定上述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发现,整体暴露氯乙烯可引起肝实质性和非实质性细胞的DNA损伤,但程度不同,且与体外试验结果相一致。氯乙烯还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烯腈(acrylonitrile,AN)染毒小鼠脑组织中氧化损伤指标的改变。方法将200只成年(6~8周龄)健康SPF级昆明雄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和低(1.25 mg/kg)、中(2.5 mg/kg)、高(5 mg/kg)剂量丙烯腈染毒组,每组50只。采用腹腔注射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10 ml/kg,每天1次,连续染毒5 d。于初次染毒后的第7、14、21、28、35天测定脑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胆碱酯酶(ChE)的活力。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第28天中、高剂量丙烯腈染毒组小鼠脑组织中GSH含量均下降,第7、21天各剂量丙烯腈染毒组小鼠脑组织中的MDA含量以及第21天低、高剂量丙烯腈染毒组小鼠脑组织GSH-Px活力和低、中、高剂量丙烯腈染毒组小鼠脑组织CAT活力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丙烯腈染毒组小鼠脑组织SOD和ChE活力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烯腈染毒可诱发脑组织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